片材检测剔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1382发布日期:2020-10-30 21:5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片材检测剔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片材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材检测剔除设备。



背景技术:

片材包括较薄的软质平面材料和硬质平面材料,在片材加工完成后,需要对成品进行检测,以剔除不合格的片材。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片材检测方式是人工检测,人工检测存在很大的缺陷,本身检测精度不高,检测的准确率容易受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导致检测的误差较大,而且片材的检测项目较多,人工检测效率低下,在大量生产的时候,往往只能抽样检测,不能全面检测,导致生产批次中依然存在不合格的片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片材检测剔除设备,该片材检测剔除设备解决了人工检测片材误差大和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片材检测剔除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剔除机构、视觉检测机构和控制处理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间隔设置,所述剔除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游,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所述剔除机构和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视觉检测机构用于扫描经过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的片材的图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图像信息来控制所述剔除机构执行剔除动作。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框两端的第一辊轴,绕设于两所述第一辊轴之间并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用于输送所述片材的第一输送带,以及第一抽气结构;所述第一抽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框并位于两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一输送带之间,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抽气结构相配合吸附所述片材的第一输送带吸气孔。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框两端的第二辊轴,绕设于两所述第二辊轴之间并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的用于输送所述片材的第二输送带,以及第二抽气结构;所述第二抽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框并位于两所述第二辊轴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抽气结构相配合吸附所述片材的第二输送带吸气孔。

其中,所述剔除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框两端的第三辊轴,绕设于两所述第三辊轴之间并由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的用于输送所述片材的第三输送带,第三抽气结构,以及受控于所述控制处理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三抽气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框并位于两所述第三辊轴和所述第三输送带之间,所述第三输送带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三抽气结构相配合吸附所述片材的第三输送带吸气孔;所述第三安装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三安装框的另一端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转动。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第四动力装置,与所述第四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转轮,以及一端铰接于所述转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框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转轮的铰点偏离所述转轮的中心轴。

其中,所述片材检测剔除设备还包括片材压送机构,所述片材压送机构包括第四安装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框上的过料板和压送装置,所述第四安装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上;所述过料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且所述过料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压送装置位于所述过料板的上方,所述压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片材由所述第一输送带经所述过料板压送至所述第二输送带。

其中,所述压送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框内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绕设于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用于压送所述片材的压料带,所述第一滚轮由所述第一输送带摩擦驱动,所述第二滚轮由所述第二输送带摩擦驱动。

其中,所述过料板为透明过料板,所述视觉检测机构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视觉照明装置和图像扫描装置,所述视觉照明装置位于所述过料板的下方,所述图像扫描装置位于所述压料带的上方,所述箱体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箱体位置的第一位置调节结构。

其中,所述片材检测剔除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剔除机构下游的第三输送机构和次品箱,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和所述次品箱均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次品箱位于所述第三输送机构的下方。

其中,所述机架包括机架本体和第二位置调节结构,所述第二位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上的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第一滑座、第二滑座、第三滑座和第四滑座,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所述剔除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座,所述第三安装框铰接于所述第三滑座;所述第三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滑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材检测剔除设备,由于机架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剔除机构、视觉检测机构和控制处理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间隔设置,剔除机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游,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剔除机构和视觉检测机构分别与控制处理器电连接,在使用时,通过视觉检测机构扫描经过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的片材的图像信息并将该图像信息传输给控制处理器,控制处理器基于该图像信息来控制剔除机构执行剔除动作,将不合格的片材剔除,实现自动检测并自动剔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片材检测剔除设备检测准确率高且检测速度快,解决了人工检测片材误差大和检测效率低的问题;且视觉检测机构能进行多种检测,如尺寸、形状以及外观等,并能得出实际数据,能够直接对不合格的片材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片材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片材检测剔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一抽气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第二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二抽气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图2中剔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图;

图9是图7中第三抽气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0中压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过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14是图2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机架,b-第一输送机构,c-第二输送机构,d-剔除机构,e-视觉检测机构,f-控制处理器,101-抽气箱,102-抽气箱吸气孔,103-第一安装框,104-第一辊轴,105-第一输送带,106-第一动力装置,107-第一输送带吸气孔,108-第一主动带轮,109-第一从动带轮,110-第一传动带,111-第一抽气口,201-第一抽气块,202-第一吸气槽,203-第二安装框,204-第二辊轴,205-第二输送带,206-第二动力装置,207-第二输送带吸气孔,208-第二主动带轮,209-第二从动带轮,210-第二传动带,211-第二抽气口,301-第二抽气块,302-第二吸气槽,303-第三安装框,304-第三辊轴,305-第三输送带,306-第三动力装置,307-第三输送带吸气孔,308-第三主动带轮,309-第三从动带轮,310-第三传动带,311-第三抽气口,312-第四动力装置,313-转轮,314-支撑臂,315-传动轴,316-第四主动带轮,317-第四从动带轮,318-第四传动带,401-第四安装框,402-过料板,403-连接板,404-第一安装轴,405-第二安装轴,406-第一滚轮,407-第二滚轮,408-压料带,501-箱体,502-承托架,503-第一滑轨,504-滑块,600-张紧器,700-第三输送机构,701-人工操作平台,800-次品箱,901-机架本体,902-第二滑轨,903-第一滑座,904-第二滑座,905-第三滑座,906-第四滑座,907-下架体,908-上架体,909-调节丝杠,910-手轮,911-万向轮,912-可调支脚,913-次品箱放置平台,914-防护罩,1000-过渡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片材检测剔除设备的结构,将片材检测剔除设备的方位表述为上和下,该方位的表述并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至图14共同所示,片材检测剔除设备,包括机架a,以及设置于机架a上的第一输送机构b、第二输送机构c、剔除机构d、视觉检测机构e和控制处理器f;第一输送机构b和第二输送机构c间隔设置,剔除机构d位于第二输送机构c的下游,第一输送机构b、第二输送机构c、剔除机构d和视觉检测机构e分别与控制处理器f电连接;视觉检测机构e用于扫描经过第一输送机构b和第二输送机构c之间的片材的图像信息并将该图像信息传输给控制处理器f,控制处理器f基于该图像信息来控制剔除机构d执行剔除动作,将不合格的片材剔除。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第一输送机构b包括第一安装框103,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框103两端的第一辊轴104,绕设于两个第一辊轴104之间并由第一动力装置106驱动的用于输送片材的第一输送带105,以及第一抽气结构,第一抽气结构设置于第一安装框103并位于两个第一辊轴104和第一输送带105之间,第一输送带105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抽气结构相配合吸附片材的第一输送带吸气孔107。

本实施例中第一抽气结构包括抽气箱101,抽气箱101靠近上层第一输送带105的一侧设置有两排与抽气箱101的内腔相连通的抽气箱吸气孔102,每排抽气箱吸气孔102设置有多个并沿第一输送带105的输送方向排列,第一安装框103上设置有与抽真空装置相连接的第一抽气口111,抽气箱101的内腔与第一抽气口111相连通;对应两排抽气箱吸气孔102,第一输送带105上设置有两组第一输送带吸气孔107,每组第一输送带吸气孔107设置有多排,每排第一输送带吸气孔107设置有多个并沿第一输送带105的输送方向排列。

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106为电机,第一动力装置10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主动带轮108,其中一个第一辊轴104上连接有第一从动带轮109,第一主动带轮108与第一从动带轮109之间绕设有第一传动带110,由第一动力装置106驱动第一主动带轮108转动,第一主动带轮108通过第一传动带110带动第一从动带轮109转动,由第一从动带轮109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一辊轴104转动,进而驱动绕设在两个第一辊轴104上的第一输送带105运动。实际应用中,第一动力装置106与第一辊轴104之间也可以采用链传动或者齿轮传动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图2、图5和图6共同所示,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框203,分别设置于第二安装框203两端的第二辊轴204,绕设于两个第二辊轴204之间并由第二动力装置206驱动的用于输送片材的第二输送带205,以及第二抽气结构;第二抽气结构设置于第二安装框203并位于两个第二辊轴204和第二输送带205之间,第二输送带205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抽气结构相配合吸附片材的第二输送带吸气孔207。

本实施例中第二抽气结构包括第一抽气块201,第一抽气块201靠近上层第二输送带205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相连通的第一吸气槽202,两个第一吸气槽202为长槽并沿第二输送带205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框203上设置有用于与抽真空装置相连接的第二抽气口211,其中一个第一吸气槽202与第二抽气口211相连通;对应两个第一吸气槽202,第二输送带205上设置有两组第二输送带吸气孔207,每组第二输送带吸气孔207设置有多排,每排第二输送带吸气孔207设置有多个并沿第二输送带205的输送方向排列。

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装置206为电机,第二动力装置20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主动带轮208,其中一个第二辊轴204上连接有第二从动带轮209,第二主动带轮208与第二从动带轮209之间绕设有第二传动带210,由第二动力装置206驱动第二主动带轮208转动,第二主动带轮208通过第二传动带210带动第二从动带轮209转动,由第二从动带轮209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二辊轴204转动,进而驱动绕设在两个第二辊轴204上的第二输送带205运动。实际应用中,第二动力装置206与第二辊轴204之间也可以采用链传动或者齿轮传动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由于片材较薄较轻,因此采用输送带吸附输送的方式进行输送,保证了片材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输送机构b长于第二输送机构c,所以第一抽气结构与第二抽气结构采用的结构不同,实际应用中,第一输送机构b也可以使用第二抽气结构的结构形式,第二输送机构c也可以使用第一抽气结构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1、图2以及图7至图9共同所示,剔除机构d包括第三安装框303,分别设置于第三安装框303两端的第三辊轴304,绕设于两个第三辊轴304之间并由第三动力装置306驱动的用于输送片材的第三输送带305,第三抽气结构,以及受控于控制处理器f的驱动机构;第三抽气结构设置于第三安装框303并位于两个第三辊轴304和第三输送带305之间,第三输送带305设置有用于与第三抽气结构相配合吸附片材的第三输送带吸气孔307;第三安装框303的一端铰接于机架a,第三安装框303的另一端由驱动机构驱动上下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三抽气结构包括第二抽气块301,第二抽气块301靠近上层第三输送带305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相连通的第二吸气槽302,两个第二吸气槽302为长槽并沿第三输送带305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三安装框303上设置有用于与抽真空装置相连接的第三抽气口311,其中一个第二吸气槽302与第三抽气口311相连通;对应两个第二吸气槽302,第三输送带305上设置有两组第三输送带吸气孔307,每组第三输送带吸气孔307设置有多排,每排第三输送带吸气孔307设置有多个并沿第三输送带305的输送方向排列,实际应用中,剔除机构d也可以使用第一抽气结构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三动力装置306为电机,第三动力装置30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主动带轮308,其中一个第三辊轴304上连接有第三从动带轮309,第三主动带轮308与第三从动带轮309之间绕设有第三传动带310,由第三动力装置306驱动第三主动带轮308转动,第三主动带轮308通过第三传动带310带动第三从动带轮309转动,由第三从动带轮309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三辊轴304转动,进而驱动绕设在两个第三辊轴304上的第三输送带305运动。实际应用中,第三动力装置306与第三辊轴304之间也可以采用链传动或者齿轮传动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图2以及图7至图9共同所示,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a的第四动力装置312,与第四动力装置312传动连接的转轮313,以及一端铰接于转轮313,另一端铰接于第三安装框303的支撑臂314,支撑臂314与转轮313的铰点偏离转轮313的中心轴。

本实施例中第四动力装置312为电机,第四动力装置31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主动带轮316,机架a上转动设置有传动轴315,传动轴315的一端连接有转轮313,另一端连接有第四从动带轮317,第四主动带轮316与第四从动带轮317之间绕设有第四传动带318,由第四动力装置312驱动第四主动带轮316转动,第四主动带轮316通过第四传动带318带动第四从动带轮317转动,第四从动带轮317通过传动轴315带动转轮313转动,转轮313带动支撑臂314转动,支撑臂314驱动第三安装框303上下转动。实际应用中,第四动力装置312与传动轴315之间也可以采用链传动或者齿轮传动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b、第二输送机构c和剔除机构d上均设置有用于张紧第一传动带110、第二传动带210或第三传动带310的张紧器600,用来保持第一传动带110、第二传动带210和第三传动带310在传动过程中可以拥有适当的张紧力,从而避免第一传动带110、第二传动带210和第三传动带310打滑,由于张紧器600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1、图2以及图10至图12共同所示,片材检测剔除设备还包括片材压送机构,片材压送机构包括第四安装框401,以及设置于第四安装框401上的过料板402和压送装置,第四安装框401设置于第一安装框103和第二安装框203上;过料板402位于第一输送带105和第二输送带205之间,且过料板402的上表面与第一输送带105和第二输送带205的上表面平齐;压送装置位于过料板402的上方,压送装置用于将片材由第一输送带105经过料板402压送至第二输送带205。

本实施例中过料板40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403,两个连接板403固定连接在第四安装框401上。

如图1、图2以及图10至图12共同所示,压送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第四安装框401内的第一滚轮406和第二滚轮407,以及绕设于第一滚轮406与第二滚轮407之间用于压送片材的压料带408,第一滚轮406由第一输送带105摩擦驱动,第二滚轮407由第二输送带205摩擦驱动。

本实施例中,压料带408设置有两根,分别用于压送片材的两侧,为了保证两根压料带408与第一输送带105和第二输送带205的同步运动,因此,在第四安装框401内设置第一安装轴404和第二安装轴405,第一安装轴404与第二安装轴405平行设置并分别位于过料板402的两侧;第一滚轮406和第二滚轮407分别设置有两个,将两个第一滚轮406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轴404上,将两个第二滚轮407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轴405上,将两根压料带408分别绕设于位于第一安装轴404和第二安装轴405同侧的第一滚轮406和第二滚轮407上。采用片材压送机构,保证了片材由第一输送带105向第二输送带205过渡的稳定性,避免了片材由第一输送带105向第二输送带205过渡时出现卡料现象,本实施例不限定压料带40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计。

如图1、图2、图10至图14共同所示,过料板402为透明过料板,视觉检测机构e包括箱体501,以及设置于箱体501内的视觉照明装置(图中未示出)和图像扫描装置(图中未示出),视觉照明装置位于过料板402的下方,图像扫描装置位于压料带408的上方,箱体501与机架a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箱体501位置的第一位置调节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机架a且沿片材的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503,箱体501设置于第一滑轨503的滑块504上,当箱体501的位置调节好后,通过锁紧件(例如螺栓、螺钉等)固定在第一安装框103和第二安装框203上,图像扫描装置位于箱体501的顶部;第一安装框103与第二安装框203之间设置有承托架502,承托架502位于过料板402的下方,视觉照明装置设置于承托架502上。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片材检测剔除设备还包括位于剔除机构d下游的第三输送机构700和次品箱800,第三输送机构700和次品箱800均设置于机架a,次品箱800位于第三输送机构700的下方。在片材检测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处理器f控制剔除机构d,将合格的片材输送至第三输送机构700,将不合格的片材剔除至次品箱800,其中,第三输送机构700为带式输送机且第三输送机构7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收纳整理合格片材的人工操作平台701。

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c与剔除机构d之间、剔除机构d与第三输送机构700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片材过渡的过渡辊1000,便于片材由一个机构顺利过渡到另一个机构上,避免出现卡料现象。

如图1至图14共同所示,机架a包括机架本体901和第二位置调节结构,第二位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机架本体901上的第二滑轨902,滑动设置于第二滑轨902上的第一滑座903、第二滑座904、第三滑座905和第四滑座906,第一输送机构b设置于第一滑座903;第二输送机构c设置于第二滑座904;剔除机构d设置于第三滑座905,第三安装框303铰接于第三滑座905;第三输送机构700设置于第四滑座906。

本实施例中机架本体901包括下架体907,上下滑动设置于下架体907内的上架体908,以及设置于下架体907与上架体908之间的高度调节结构,该高度调节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上架体908上的调节丝杠909,设置于下架体907并与调节丝杠909相适配的通孔(图中未示出),以及螺纹连接在调节丝杠909上的手轮910,调节丝杠909穿过并位于该通孔内,手轮910位于下架体907与上架体908之间,通过旋转手轮910,调节下架体907相对于上架体908的高度,进而达到调节机架a高度的目的,以适应不同工作高度的需求。

如图1、图2和图14共同所示,第一滑轨503和第二滑轨902均设置在上架体908上;上架体908设置有次品箱放置平台913,次品箱800放置在次品箱放置平台913上;上架体908对应剔除机构d的位置处安装有防护罩914;下架体907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便于机架a移动的万向轮911,下架体907上还设置有可调支脚912,当机架a移动到位后,如果地面不平整可以通过可调支脚912进行微调并支撑,保证机架a的水平度。

使用时,由第一输送机构b和第二输送机构c输送片材,通过视觉检测机构e扫描经过第一输送机构b和第二输送机构c之间的片材的图像信息并将该图像信息传输给控制处理器f,控制处理器f基于该图像信息来控制剔除机构d执行剔除动作,将不合格的片材剔除至次品箱800,合格的片材由第三输送机构700输送至工人操作平台701处,由工人进行整理收纳。

本实用新型片材检测剔除设备检测准确率高且检测速度快,解决了人工检测片材误差大和检测效率低的问题;且视觉检测机构e能进行多种检测,如尺寸、形状以及外观等,并能得出实际数据,能够直接对不合格的片材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片材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