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900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处理含尘烟气的装置,是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
现有的多管除尘器,一般采用螺旋或花瓣型的轴向进风形式的旋风子,进气口和排气口距离近,存在着除尘过程中未净化气流易短路逸出,进入的尘气流时筒内气体撞击干扰大,气体分布不均匀堵塞且除尘效率低等缺点,专利号为93202852.7公布的多管除尘器采用螺旋型蜗壳式进风口,能够较好地避免未净化气流的短路并减弱进入的尘气流对筒内气流的撞击和干扰,但由于制作上工艺性差,同时存在着因为一次性除尘带来的较大颗粒的粉尘对旋风子内壁磨损程度大,旋风子使用寿命低等项技术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二级除尘,并且具备多个蜗壳式进风口的旋风除尘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带来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包括箱体,开设于箱体侧壁的进气口4、排气口10,以及安装于箱体内的有效数量的旋风子2,箱体内腔由隔板13、14分成净气腔1、尘气腔3、灰斗5三部分,各旋风子2内的芯管8上端及旋风子下部的锥管分别与隔板13、14紧固且与净气腔1和灰斗5连通,其特征在于各旋风子2具有至少两个由有效数量的导流板12围成的蜗壳式进风口11,各旋风子的顶部开设有效数量的孔洞9,尘气腔3与排灰通道7连通,排灰通道7及灰斗5的下部安装有排灰门6。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每个蜗壳式进风口11是用相邻两片弧形导流板12围成纵截面为矩形的进风口。
孔洞9为直径不大于10mm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旋风子进风口的A-A向示图。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说明如下旋风子2纵向等间隔排列于除尘器的尘气腔3内,每个旋风子2外壁上均布有四个蜗壳式进风口11,进风口由弧形导流板12围成,进风口11纵截面为长宽比为101的矩形,在旋风子2顶部围绕芯管8开设四个和进风口11相对应且直径为8mm的园形孔洞9,除尘器底部的排灰门6分别活动插接于灰斗5和尘气腔3下端的排灰通道7底部,其余结构如前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含尘烟气经进气口4进入尘气腔3,遇旋风子下部的锥管折流,经导流板12围成的进风口11进入旋风子内旋转,净化后经芯管8上端口进入净气腔1并由排气口10排出,进入尘气腔3内的粉尘中的大颗粒尘粒在惯性和重力作用下沉降至尘气腔3底部的排灰通道7内待排放,较细小的粉尘经旋风子2旋转分离后进入灰斗5,上述粉尘经排灰门6排放。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由于采用二个以上的多口蜗壳进风形式,在通风量不变的情况下,使进风口变得窄长,有利于粉尘在旋风子内的沉降。
在旋风子顶部开设孔洞,能够较好地抑制因进入旋风子的含尘烟气旋转而产生的上灰环,并减小上灰环对旋风子内壁的磨损。
利用尘气腔作为一级除尘,用以沉降、分离含尘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提高了除尘器对气体含尘浓度偏高的适应性,而且由于大颗粒粉尘不进入旋风子,延长了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包括箱体,开设于箱体侧壁的进气口4、排气口10,以及安装于箱体内的有效数量的旋风子2,箱体内腔由隔板13、14分成净气腔1、尘气腔3、灰斗5三部分,各旋风子2内的芯管8上端及旋风子下部的锥管分别与隔板13、14紧固且与净气腔1和灰斗5连通,其特征在于各旋风子2具有至少两个由有效数量的导流板12围成的蜗壳式进风口11,各旋风子的顶部开设有效数量的孔洞9,尘气腔3与排灰通道7连通,排灰通道7及灰斗5的下部安装有排灰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蜗壳式进风口11是用相邻两片弧形导流板12围成纵截面为矩形的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孔洞9为直径不大于10mm的圆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处理含尘烟气的装置,是一种多管旋风除尘器,该除尘器采用在旋风子侧壁设置多个蜗壳式进风口,并在旋风上部开设相应数量的孔洞,利用尘气腔沉降大颗粒粉尘等技术措施,解决了因蜗壳式进风产生的“上灰环”以及大颗粒粉尘对旋风子内壁磨损率高等技术不足,具有除尘效率高,旋风子内壁在使用中磨损率低等优点,可用于含尘烟气的处理和化工建材物料的回收。
文档编号B04C5/24GK2182679SQ94206848
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5日
发明者郝明文 申请人:李素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