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煤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811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保节能煤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节能煤化炉,属于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采暖无压锅炉是将煤直接燃烧,对煤的要求比较高,只能烧块煤,且燃烧不充 分、热效率低、有烟气污染、燃烧后灰烬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烧煤面、且能够将煤面在燃烧过程中裂解产生 气体进行二次燃烧、热效率高、无污染、燃烧后没有灰烬、无浓烟产生、没有气味的环保节能 煤化炉。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有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炉壳,其特征是炉壳为双层,中间夹层为储水区,在炉壳内的底 部设有增压风仓,风仓内设有活动顶杆,风仓上部设有表面分布有导风小孔的导风盘,导风 盘上面是一个倒锥形的炉膛,炉膛上部设有导料仓,导料仓上部为锥形、下部为倒锥形,在 导料仓的下部设有导料孔,在导料仓的上部设有表面分布有燃烧孔的燃烧器,在燃烧器的 下部设有送氧咀,在燃烧器内设有电子点火器,在燃烧器的上方设有一个与燃烧器相对面 为内凹的弧形面的储水套,储水套上有管道与炉壳的储水区联通,储水套上方横向交错分 布有与炉壳的储水区联通的排管,在炉壳顶部设有烟囱,在炉壳上部设有出水管,在炉壳下 部设有回水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烧煤面、且能够将煤面在燃烧过程中烈解产生气体进 行二次燃烧,热效率比普通煤炉提高30-40%,无污染、燃烧后没有灰烬只有少量的炉渣、无 浓烟产生、没有气味,由于煤面较块煤价格低得多,热效率又非常高,所以使用成本非常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炉壳15,炉壳15为双层,中间夹层为储水区13,在炉壳 15内的底部设有增压风仓10,增压风仓10由送风管与炉外的风机16连接,风仓10内设有 活动顶杆17,用于顶动燃烧后的炉渣,风仓10上部设有表面分布有导风小孔的导风盘9,导 风盘9上面是一个倒锥形的炉膛7,炉膛7上部设有导料仓6,导料仓6上部为锥形、下部为 倒锥形,在导料仓6的下部设有导料孔14,在导料仓6的上部设有表面分布有燃烧孔的燃 烧器4,在燃烧器4的下部设有送氧咀5,送氧咀5由送风管与炉外的风机16连接,在燃烧 器4内设有电子点火器12,在燃烧器4的上方设有一个与燃烧器相对面为内凹的弧形面的储水套3,储水套3上有管道与炉壳的储水区13联通,储水套3上方横向交错分布有与炉壳 的储水区13联通的排管2,在炉壳15顶部设有烟囱11,在炉壳15上部设有出水管1,在炉 壳15下部设有回水管8。在连接增压风仓10和送氧咀5的送风管上均设有阀门。在炉壳 中下部设有与炉膛相通的密封炉门19,用于加煤和清渣,炉壳中上部对着燃烧器设有一炉 门18,用于进风、加煤和观察火焰,由炉门18送入的燃料通过导料孔14进入炉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炉膛内点火引燃煤,并由风机从炉膛底部的增压风 仓通过导风盘送风助燃,煤面燃烧的高温将未燃烧的煤面裂解产生煤气,煤气沿炉膛及导 料仓上升到燃烧器与由风机送到送氧咀的氧气混合,由脉冲式电子点火器点火进行二次燃 烧,煤面直接燃烧和煤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由、炉壳储水区、储水套、排管充分吸收将水加热, 热水通过出水管送出供采暖设备使用后由回水管返回锅炉内,形成循环。
权利要求一种环保节能煤化炉,包括炉壳,其特征是炉壳为双层,中间夹层为储水区,在炉壳内的底部设有增压风仓,风仓内设有活动顶杆,风仓上部设有表面分布有导风小孔的导风盘,导风盘上面是一个倒锥形的炉膛,炉膛上部设有导料仓,导料仓上部为锥形、下部为倒锥形,在导料仓的下部设有导料孔,在导料仓的上部设有表面分布有燃烧孔的燃烧器,在燃烧器的下部设有送氧咀,在燃烧器内设有电子点火器,在燃烧器的上方设有一个与燃烧器相对面为内凹的弧形面的储水套,储水套上有管道与炉壳的储水区联通,储水套上方横向交错分布有与炉壳的储水区联通的排管,在炉壳顶部设有烟囱,在炉壳上部设有出水管,在炉壳下部设有回水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节能煤化炉,包括炉壳,其特征是炉壳为双层,中间夹层为储水区,在炉壳内的底部设有增压风仓,风仓内设有活动顶杆,风仓上部设有导风盘,导风盘上面是一个倒锥形的炉膛,炉膛上部设有导料仓,在导料仓的下部设有导料孔,在导料仓的上部设有燃烧器,在燃烧器的上方设有储水套,储水套上有管道与炉壳的储水区联通,储水套上方横向交错分布有与炉壳的储水区联通的排管。其优点是可以烧煤面、且能够将煤面在燃烧过程中烈解产生气体进行二次燃烧,热效率比普通煤炉提高30-40%,无污染、燃烧后没有灰烬只有少量的炉渣、无浓烟产生、没有气味,由于煤面较块煤价格低得多,热效率又非常高,所以使用成本非常低。
文档编号C10J3/20GK201772616SQ20102024436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2日
发明者代继业, 赵忠义 申请人:赵忠义;代继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