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868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在具有滑动部的树脂部件的至少上述滑动部的表面作为润滑剂而供给使用的树脂部件用润滑脂组合物,所述滑动部例如供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的其他部件滑动、或者在其他部件上滑动,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在高负荷状态下既能降低树脂部件的接触部表面的起动摩擦系数又能提高耐磨损性的树脂部件用润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齿轮、各种机械零部件的滑动部等处所使用的润滑剂组合物,使用润滑脂。近年来,在汽车零部件、家电产品、电子信息设备、oa设备等中,为了轻量化、低成本化,经常在齿轮、各种机械零部件的滑动部等中使用树脂部件。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增稠剂和基础油,基础油使用含有乙烯-丙烯共聚物和40℃的运动粘度为50mm2/s以下的合成烃油、且40℃的基础油运动粘度为500~1500mm2/s的高粘度基础油,除了能提高机械零部件的润滑性和防止磨损以外,还能提高低温性。

另外,本发明的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和增稠剂,其中,基础油含有聚-α-烯烃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聚-α-烯烃在40℃的运动粘度为18~400mm2/s的范围,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在40000~200000的范围,并且其配合量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整体而在4~12质量%的范围,基础油在40℃的运动粘度为400~2500mm2/s的范围,增稠剂是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整体合计为2~8质量%的碱金属系皂和/或碱金属系复合皂等,能够对树脂表面赋予润滑作用,并能够兼顾低温性和耐久条件下的转矩稳定性。

并且,本发明的申请人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其为合成烃油、酯系合成油以及醚系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种;増稠剂,其为锂系皂、锂系复合皂以及尿素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数均分子量mn为20,000~100,000的聚四氟乙烯树脂粉末;以及具有碳数为3以上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烷基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树脂制部件的润滑性和由滑动试验后的摩擦系数的变化、磨损量表示的耐久性优异。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润滑脂组合物在40℃的基础油运动粘度为500~1500mm2/s,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润滑脂组合物的基础油在40℃的运动粘度为400~2500mm2/s的范围,均使用了高粘度基础油,因此,虽然涂敷有润滑脂组合物的滑动部的润滑性、耐久性优异,但特别是如汽车零部件等那样在高负荷条件下使用时的起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增大,其结果,存在能量损失增大等问题。

另外,对于在机械零部件的滑动部所使用的润滑脂组合物而言,即使对于树脂部件而使用与适合于金属部件的润滑脂组合物相同的物质,也未必能获得与金属部件同样的滑动性、磨损性。专利文献1中关于使用润滑脂组合物的机械零部件的材质未进行任何记载,因此,可以认为:并未考虑开发按照机械零部件的材质而适用的润滑脂组合物、特别是适合于树脂部件的润滑脂组合物。

另外,对于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润滑脂组合物而言,并未记载基础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因此,该润滑脂组合物并非针对降低在高负荷状态下使用时的起动摩擦系数而开发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84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489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011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脂组合物,其通过实现了基础油、增稠剂以及固体润滑剂的适当化,从而特别是在高负荷状态下既能降低树脂部件的接触部表面的起动摩擦系数又能提高耐磨损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要构成如下。

(1)一种树脂部件用润滑脂组合物,其是在具有与其他部件滑动的滑动部的树脂部件的至少上述滑动部的表面作为润滑剂而被供给使用的树脂部件用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基础油,其为40℃时的运动粘度为18~50mm2/s的聚-α-烯烃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油;作为增稠剂的锂系复合皂;以及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整体的配比为4~12质量%、且作为固体润滑剂的聚四氟乙烯树脂,上述基础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为80~200mm2/s,上述润滑脂组合物的混合稠度在265~340的范围。

(2)上述(1)所述的树脂部件用润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整体的配比在1.5~3.5质量%的范围。

(3)上述(1)或(2)所述的树脂部件用润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树脂部件的材质为聚酰胺树脂。

(4)上述(1)、(2)或(3)所述的树脂部件用润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其他部件为金属部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润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基础油,其为40℃时的运动粘度为18~50mm2/s的聚-α-烯烃和数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油;作为增稠剂的锂系复合皂;以及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整体的配比为4~12质量%的、作为固体润滑剂的聚四氟乙烯树脂,基础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设为80~200mm2/s,润滑脂组合物的混合稠度设为在265~340的范围,从而特别是在高负荷状态下既能降低树脂部件的接触部表面的起动摩擦系数又能提高耐磨损性。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以下说明。

本发明的树脂部件用润滑脂组合物在具有与其他部件滑动的滑动部的树脂部件的至少上述滑动部的表面作为润滑剂而供给使用,并具有如下特性:特别是能够实现高负荷状态下的、树脂部件的接触部表面的低起动摩擦系数和优异的耐磨损性。

另外,作为使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作为润滑剂的树脂部件,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从显著地发挥上述效果方面考虑,优选由聚酰胺(pa)树脂构成的树脂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将向树脂部件供给润滑脂组合物的供给表面作为“至少滑动部的表面”,这是因为:不仅包括仅对滑动部供给润滑脂组合物的情形,而且还包括对滑动部以外的树脂部件的其他表面部分、遍及树脂部件的整个表面供给润滑脂组合物的情形。

作为其他部件的材质,例如可举出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树脂材料可以是与树脂部件的组成相同的树脂材料,另外,也可以是与其组成不同的树脂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部件为金属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在树脂部件的表面使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作为润滑剂,能发挥特别显著的效果,优选这一情形。

这里所说的“高负荷状态”是指承载高载荷的状态,具体而言,表示在-40℃~+150℃的温度范围内以30mpa以上的平均接触面压力而承受载荷的状态。另外,“起动摩擦系数”表示低速滑动时的起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含有基础油、增稠剂以及固体润滑剂。

(基础油)

本发明中,基础油限定为40℃时的运动粘度为18~50mm2/s的聚-α-烯烃与数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油,并且,需要将基础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限定为80~200mm2/s。聚-α-烯烃与乙烯-α-烯烃共聚物均为合成烃油,作为基础油,在使用合成烃油以外的物质、例如酯系合成油、醚系合成油的情况下,有可能对树脂部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优选基础油为聚-α-烯烃与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油,且不含有酯系合成油、醚系合成油,而且仅由合成烃油构成基础油。

本发明中,聚-α-烯烃是指:使由具有3个以上碳原子的α-烯烃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构成的单体进行均聚或共聚而成的聚合物。

在此,作为α-烯烃,并未特别限制,优选举出碳数为3~30的直链状末端烯烃,更优选举出碳数为4~20的直链状末端烯烃,进一步优选举出碳数为6~16的直链状末端烯烃。更具体而言,可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等。

在本发明中,关于聚-α-烯烃的性状,40℃时的运动粘度为18~50mm2/s的范围是必需的。这是因为,如果聚-α-烯烃在40℃时的运动粘度低于18mm2/s,则耐磨损性变差,另外,如果高于50mm2/s,则高负荷状态下的起动摩擦系数升高。

优选聚-α-烯烃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整体的配比在75~85质量%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聚-α-烯烃的聚合度并未特别限制,通常还包括被称为低聚物的物质。另外,可以单独使用1种聚-α-烯烃,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的聚-α-烯烃。

本发明中,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指以乙烯和碳数为3以上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α-烯烃作为构成单体的共聚物。

此处,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α-烯烃,并未特别限制,但优选举出碳数为3~30的直链状末端烯烃,更优选举出碳数为4~20的直链状末端烯烃,进一步优选举出碳数为6~16的直链状末端烯烃。更具体而言,可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等。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单独使用1种聚-α-烯烃,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聚-α-烯烃。需要说明的是,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具有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周期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中的任一种结构。

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在40,000~200,000的范围是必需的。这是因为,如果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不足40,000,则高负荷状态下的起动摩擦系数升高,另外,如果数均分子量超过200,000,则剪切稳定性变差。

优选乙烯-α-烯烃共聚物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整体的配比在1.5~3.5质量%的范围。这是因为,如果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配合量不足1.5质量%,则有时无法将基础油粘度提高到适当范围,另外,如果超过3.5质量%,则有时基础油粘度与适当范围的基础油粘度相比变得过高。

本发明中,混合有上述聚-α-烯烃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油、即基础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需要为80~200mm2/s。这是因为,如果40℃时的运动粘度低于80mm2/s,则耐磨损性变差,另外,如果40℃时的运动粘度高于200mm2/s,则高负荷状态下的起动摩擦系数升高。

(增稠剂)

作为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增稠剂,需要采用针对树脂部件的润滑性、相容性优异的锂系复合皂。

作为锂系复合皂的具体例,可举出通过使硬脂酸、油酸、棕榈酸等脂肪酸和/或在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的羟基的碳数为12~24的羟基脂肪酸、和选自芳香族羧酸、碳数为2~20(更优选碳数为4~12)的脂肪族二羧酸以及羧酸单酰胺中的至少一种与例如氢氧化锂等锂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锂系复合皂。

作为上述碳数为12~24的羟基脂肪酸,并未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12-羟基硬脂酸、12-羟基月桂酸、16-羟基棕榈酸等,在上述这些物质中,特别优选12-羟基硬脂酸。

作为芳香族羧酸,可举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偏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等。

另外,作为上述碳数为2~20的脂肪族二羧酸,并未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甲基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壬烷二羧酸、癸烷二羧酸、十一烷二羧酸、十二烷二羧酸、十三烷二羧酸、十四烷二羧酸、十五烷二羧酸、十六烷二羧酸、十七烷二羧酸、十八烷二羧酸等,优选使用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壬烷二羧酸、癸烷二羧酸、十一烷二羧酸、十二烷二羧酸、十三烷二羧酸、十四烷二羧酸、十五烷二羧酸、十六烷二羧酸、十七烷二羧酸、十八烷二羧酸等。上述这些物质中,优选壬二酸、癸二酸。

并且,作为羧酸单酰胺,可举出上述二羧酸的一个羧基被酰胺化后的物质。作为优选的羧酸单酰胺,可举出壬二酸或癸二酸的一个羧基被酰胺化后的物质。

作为被酰胺化的胺,例如可举出丁胺、戊胺、己胺、庚胺、辛胺、壬胺、癸胺、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十八胺、二十二胺等脂肪族伯胺;二丙胺、二异丙胺、二丁胺、二戊胺、二月桂基胺、单甲基月桂基胺、二硬脂基胺、单甲基硬脂基胺、二肉豆蔻基胺、二棕榈基胺等脂肪族仲胺;烯丙胺、二烯丙基胺、油胺、二油基胺等脂肪族不饱和胺;环丙胺、环丁胺、环戊胺、环己胺等脂环式胺;苯胺、甲基苯胺、乙基苯胺、苄胺、二苄基胺、二苯基胺、α-萘基胺等芳香族胺等,优选使用己胺、庚胺、辛胺、壬胺、癸胺、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十八胺、二十二胺、二丁胺、二戊胺、单甲基十二烷基胺、单甲基十八烷基胺、油胺等。

当配合锂系复合皂时,可以通过将羧酸和/或其酯以及上述金属氢氧化物投入基础油中并在基础油中使其皂化而配合。

当通过在基础油中进行皂化反应而制备锂系复合皂时,例如,作为羧酸,优选采用硬脂酸和/或12-羟基硬脂酸与壬二酸或癸二酸的组合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基础油中进行皂化反应时,可以使多种羧酸和/或其酯、酸酰胺同时进行皂化,也可以使它们逐次进行皂化。

优选锂系复合皂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整体的配比为8~14质量%。这是因为,如果配合量不足8质量%,则有可能无法获得所需的增稠效果,另外,如果超过14质量%,则有可能变得过硬而使得向润滑部的流入性变差。

(固体润滑剂)

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从高负荷状态下的起动摩擦较低这一点考虑,固体润滑剂为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是必需的。

优选ptfe树脂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整体的配比为4~12质量%。这是因为,如果上述配比不足4质量%,则高负荷状态下的起动摩擦系数升高,另外,如果超过12质量%,则向树脂部件的滑动部供给的润滑脂组合物不足,从而耐磨损性变差。

优选在润滑脂组合物中以粉末状态而含有ptfe树脂。作为ptfe树脂粉末,通常在润滑用途的情况下,通常使用最大具有数十万的分子量的ptfe树脂,但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使用数均分子量mn(根据熔点tm计算出)约为20,000~100,000的ptfe树脂,优选使用约为20,000~80,000的ptfe树脂。如果使用除此以外的分子量范围的ptfe树脂,则无法实现滑动时摩擦系数的减小,也无法维持耐久性。通过如下方法进行上述分子量的调节:通过调节采用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等聚合时添加的链转移剂的添加量的方法、通过照射放射线而减小分子量的方法等。

另外,对于ptfe树脂粉末的粒径(根据电子显微镜照片直接测量的一次粒径或者在凝聚较为强烈而无法明确判别一次粒子的情况下的平均粒径),采用0.2~10μm的粒径,优选采用0.3~5μm左右的粒径。如果采用粒径小于上述粒径的ptfe树脂粉末,则会在耐久性方面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如果采用粒径大于上述粒径的ptfe树脂,则无法将粒子供给至润滑面,因此,不会体现出其添加效果。对于具有这样的分子量和粒径的ptfe树脂粉末,也可以直接使用市售品。

另外,从高负荷状态下的润滑性优异这一点考虑,本发明润滑脂组合物的混合稠度在265~340的范围是必需的。这是因为,如果混合稠度不足265,则高负荷状态下的起动摩擦系数升高,另外,如果超过340,则供给至滑动部的润滑脂组合物的离油量增大,耐磨损性变差。

在润滑脂组合物中,在不会对本发明的效果造成影响的范围内,还可以根据需要而进一步添加以往在润滑脂中所添加的抗氧化剂、防锈剂、极压剂、油性剂、粘度指数提高剂等其他添加剂。

作为抗氧化剂,例如可举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等酚系的抗氧化剂;烷基二苯基胺、三苯基胺、苯基-α-萘基胺、吩噻嗪、烷基化苯基-α-萘基胺、烷基化吩噻嗪等胺系的抗氧化剂等。此外,也使用磷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等。

作为防锈剂,例如可举出芳香族磺酸或饱和脂肪族二羧酸的ca盐或na盐、脂肪酸、脂肪酸胺、烷基磺酸金属盐、烷基磺酸胺盐、氧化石蜡、聚氧烷基醚等。

作为极压剂,例如可举出磷酸酯、亚磷酸酯、磷酸酯胺盐等磷系化合物;硫醚类、二硫醚类等硫系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属盐(不包括锌盐)、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金属盐等硫系化合物金属盐;氯化石蜡、氯化联苯等氯系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p)等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作为油性剂,例如可举出脂肪酸或其酯、高级醇、多元醇或其酯、脂肪族酯、脂肪族胺、甘油单脂肪酸酯、褐煤蜡、酰胺系蜡等。

作为粘度指数提高剂,例如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异丁烯、聚烷基苯乙烯、苯乙烯-异戊二烯氢化共聚物等。

通过如下方法等制备组合物:添加规定量的上述各成分,利用三联辊或高压均化器充分进行混炼。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17)

(1)润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润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i)使用锂复合皂(li-comp)作为增稠剂的情况

首先,在混合搅拌釜中以规定量配合基础油、12-羟基硬脂酸(增稠剂成分)以及氢氧化锂(增稠剂成分),在约80~130℃的温度下加热搅拌而进行皂化反应。进一步配合规定量的壬二酸(增稠剂成分),在约80~200℃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向其中进一步加入氢氧化锂(增稠剂成分)而进行皂化反应,然后冷却而生成凝胶状物质。在该生成的凝胶状物质中加入ptfe粉末等各种添加剂进行搅拌,然后使其从辊磨机或高压均化器中通过,由此制备出以表1和表2中所示的配合量(质量%)而含有以下所示的各成分的润滑脂组合物。此外,就配合的构成增稠剂的各成分的量而言,相对于增稠剂的总量,12-羟基硬脂酸为63.5质量%,壬二酸为19.0质量%,氢氧化锂为17.5质量%,并使用以下所示的增稠剂a(li-comp)。

(ii)使用钡复合皂(ba-comp)作为增稠剂的情况

首先,在混合搅拌釜中配合规定量的基础油、癸二酸(增稠剂成分)以及羧酸单硬脂酰胺(增稠剂成分),在约80~200℃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并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钡(增稠剂成分)而进行皂化反应,然后冷却而生成凝胶状物质。在该生成的凝胶状物质中加入ptfe粉末等各种添加剂进行搅拌,然后使其从辊磨机或高压均化器中通过,由此制备出以表1和表2中所示的配合量(重量%)而含有以下所示的各成分的润滑脂组合物。此外,就配合的构成增稠剂的各成分的量而言,相对于增稠剂的总量,癸二酸为27.5质量%,羧酸单硬脂酰胺为41.5质量%、氢氧化钡为31质量%,并使用以下所示的增稠剂b(ba-comp)。

(iii)使用锂皂(li-ohst)作为增稠剂的情况

首先,在混合搅拌釜中配合规定量的基础油、12-羟基硬脂酸(增稠剂成分)以及氢氧化锂(增稠剂成分),在约80~130℃的温度下加热搅拌而进行皂化反应,在加热搅拌至熔融温度以后进行冷却而生成凝胶状物质。在生成的凝胶状物质中加入ptfe粉末等各种添加剂并进行搅拌,然后使其从辊磨机或高压均化器中通过,从而制备出以表1和表2中所示的配合量(重量%)而含有以下所示的各成分的润滑脂组合物。此外,就配合的构成增稠剂的各成分的量而言,相对于增稠剂的总量,12-羟基硬脂酸为88质量%,氢氧化锂为12质量%,并使用以下所示的增稠剂c(li-ohst)。

聚-α-烯烃a:40℃的运动粘度为18mm2/s(ineosoligomersjapancompany制durasyn164)

聚-α-烯烃b:40℃的运动粘度为30mm2/s(ineosoligomersjapancompany制durasyn166)

聚-α-烯烃c:40℃的运动粘度为46mm2/s(ineosoligomersjapancompany制durasyn168)

聚-α-烯烃d:40℃的运动粘度为5mm2/s(ineosoligomersjapancompany制durasyn162)

聚-α-烯烃e:40℃的运动粘度为68mm2/s(ineosoligomersjapancompany制durasyn168)

聚-α-烯烃f:40℃的运动粘度为400mm2/s(ineosoligomersjapancompany制durasyn174)

多元醇酯:40℃的运动粘度为20mm2/s(日油公司制unisterh-334r)

乙烯-α-烯烃共聚物a:数均分子量为68000、重均分子量为147000(showavarnishco.,ltd.制l6z-25)

乙烯-α-烯烃共聚物b:数均分子量为7700、重均分子量为14400(三井化学公司制lucanthc-2000)

增稠剂a:li-comp(锂复合皂)

增稠剂b:ba-comp(钡复合皂)

增稠剂c:li-ohst(锂皂)

ptfe树脂粉末:(dupont-mitsuifluorochemicalsco.,ltd.制tlp-10f-1)

防锈剂:磺酸钙(kingco.,ltd.制nasulca1089)

抗氧化剂:苯基萘基胺(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vanlube81)

极压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c12直链烷基)(adekacorporation制adekakiku-lubez-112)

(2)评价方法

(2-1)基础油粘度

基于jisk2283:2000而测定了基础油粘度。

(2-2)混合稠度

分别基于jisk2220.7:2013而测定了混合稠度。

(2-3)起动摩擦试验

在起动摩擦试验中,使用销盘型试验机,在聚酰胺(pa)66树脂材料制的盘状体上涂敷润滑脂组合物,从上方横置金属(s45c碳钢)制的筒状体在以恒定载荷(98n)、46mpa的平均接触面压进行按压的状态下,以5mm/s的速度使其旋转滑动而进行试验,对使其旋转滑动时在金属制筒状体与树脂制盘状体之间所产生的起动时的摩擦力进行测定,并根据该摩擦力而对起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进行了计算。此外,将试验温度设为100℃,将试验时间设为5秒。在本发明中,将起动摩擦系数的数值为0.100以下的情形设为合格水平,将超过0.100的情形设为不合格。

(2-4)耐磨损试验

在耐磨损试验中,使用销盘型试验机,在聚酰胺(pa)66树脂材料制的盘状体上涂敷润滑脂组合物,从上方横置金属(s45c碳钢)制的筒状体在以恒定载荷(98n)、46mpa的接触平均面压进行按压的状态下,以1m/s的速度使其在恒定时间内进行正-反旋转滑动,由此进行试验,对旋转滑动后的树脂制盘状体的磨损深度(μm)进行了测定并对耐磨损性进行了评价。此外,将试验温度设为100℃,将试验时间设为2小时(正向旋转:5秒、反向旋转:5秒)。在本发明中,将磨损深度的数值为1.80μm以下的情形设为合格水平,将超过1.80μm的情形设为不合格。

(3)评价结果

表1和表2中示出了有关将各润滑脂组合物涂敷于树脂部件(树脂制盘状体)时的起动摩擦系数和磨损深度的评价结果。

【表1】

【表2】

根据表1所示的评价结果可知,在实施例1~10中,起动摩擦系数的数值均较小,为0.081~0.097,磨损深度的数值也均较小,为1.20~1.52。

与此相对,根据表2所示的评价结果可知,在比较例1~17中,起动摩擦系数和磨损深度的数值中的任一者未达到合格水平。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特别是在高负荷状态下既能降低树脂部件的接触部表面的起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又能提高耐磨损性的润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适合在使用聚酰胺树脂等树脂材料的、构成汽车、机械、电气电子设备等的各种机械零部件的滑动部中使用。具体而言,在汽车中,可举出电动散热器风扇马达、风扇耦合器、电子控制egr、电子控制节流阀、交流发电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等汽车配件辅机的要求润滑性的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或齿轮部、凸轮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