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油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274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油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品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油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各种的油品,例如切削油、润滑油等等。目前的加工过程中,机台上在完成加工后往往会留有大量的废油,工人通常都是手工使用清洁工具将其清理掉,但是清理效果一般,且清理效率较低。同时,目前的废油清理,大量的油在清理过程中容易混入清洁工具等部件上的污染物,并不利于后期对这些油品的回收再利用,使得这些资源被大量浪费,与节能环保的号召背道而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废液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并且利用油品后期回收利用的废油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油收集装置,其包括储油容器,储油容器具有顶盖,顶盖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为螺纹面,第一连接孔上螺接有废液吸管,废液吸管的自由端上连接有废液吸头,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为螺纹面,第二连接孔上螺接有废液抽取驱动部,废液抽取驱动部的底部具有喇叭形连接部,喇叭形连接部具有第一螺纹连接管,第一螺纹连接管螺接第二连接孔,储油容器内形成储油腔室。

进一步地,上述废液吸管具有第二螺纹连接管,第二螺纹连接管螺接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地,上述废液吸头为梯形吸头或者刷体型吸头。

进一步地,上述废液抽取驱动部具有风机,风机连接电源部,风机连通喇叭形连接部,喇叭形连接部和第一螺纹连接管内具有连通储油腔室的通道。

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隔板部,第一隔板部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腔室内设置有第二隔板部,第二隔板部位于第一隔板部的下方,第二隔板部的一端与储油腔室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隔部,第二隔板部还位于通孔的下方。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间隔部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三隔板部和第四隔板部,第三隔板部的一端与储油腔室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隔部,第四隔板部的一端与储油腔室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三间隔部,第二间隔部和第三间隔部位于第二隔板部的下方。

进一步地,上述第三隔板部和第四隔板部皆为过滤板。

进一步地,上述储油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孔,出油孔上设置有出油孔盖。

进一步地,上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油孔,进油孔上设置有进油孔盖。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废油收集装置,主要在储油容器的顶盖上开设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为螺纹面,第一连接孔上螺接有废液吸管,废液吸管的自由端上连接有废液吸头,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为螺纹面,第二连接孔上螺接有废液抽取驱动部,废液抽取驱动部的底部具有喇叭形连接部,喇叭形连接部具有第一螺纹连接管,第一螺纹连接管螺接第二连接孔,储油容器内形成储油腔室;工作时,开启废液抽取驱动部,利用吸尘器的运作原理,使得储油容器的储油腔室内形成一个吸附腔室,这时候再利用废液吸管和废液吸头的作用将机台上的废液全部吸入到储油腔室内,从而可以快速地完成对机台上废液的清洁,并且不会掺入其他杂质,吸入后的废液直接保存在储油容器内(例如油桶等),可以便于后期的回收利用。

因而,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废液的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同时还可以同步实现废液的保存,防止废液掺入杂质,便于后期对废液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油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油收集装置,其包括储油容器1,储油容器1具有顶盖11,顶盖1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第一连接孔12的内壁为螺纹面,第一连接孔12上螺接有废液吸管2,废液吸管2的自由端上连接有废液吸头21,第二连接孔13的内壁为螺纹面,第二连接孔13上螺接有废液抽取驱动部3,废液抽取驱动部3的底部具有喇叭形连接部31,喇叭形连接部31具有第一螺纹连接管32,第一螺纹连接管32螺接第二连接孔13,储油容器1内形成储油腔室14。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废油收集装置,主要在储油容器的顶盖上开设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为螺纹面,第一连接孔上螺接有废液吸管,废液吸管的自由端上连接有废液吸头,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为螺纹面,第二连接孔上螺接有废液抽取驱动部,废液抽取驱动部的底部具有喇叭形连接部,喇叭形连接部具有第一螺纹连接管,第一螺纹连接管螺接第二连接孔,储油容器内形成储油腔室;工作时,开启废液抽取驱动部,利用吸尘器的运作原理,使得储油容器的储油腔室内形成一个吸附腔室,这时候再利用废液吸管和废液吸头的作用将机台上的废液全部吸入到储油腔室内,从而可以快速地完成对机台上废液的清洁,并且不会掺入其他杂质,吸入后的废液直接保存在储油容器内(例如油桶等),可以便于后期的回收利用。

因而,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废液的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同时还可以同步实现废液的保存,防止废液掺入杂质,便于后期对废液的回收利用。

参见图1至图2,废液吸管2具有第二螺纹连接管22,第二螺纹连接管22螺接第一连接孔12,可以保证废液吸管与储油容器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具体实施时,废液吸头21可以为梯形吸头或者刷体型吸头,或者其他已知的吸头。

参见图1和图3,废液抽取驱动部3具有风机33,风机33连接电源部34,风机33连通喇叭形连接部31,喇叭形连接部31和第一螺纹连接管32内具有连通储油腔室14的通道,可以以较优选的方式快速实现对废液的清理。

参见图1,储油腔室14内设置有第一隔板部15,第一隔板部15开设有通孔151;储油腔室14内设置有第二隔板部16,第二隔板部16位于第一隔板部15的下方,第二隔板部16的一端与储油腔室14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隔部161,第二隔板部16还位于通孔151的下方。利用该技术手段,可以使得进入储油腔室的废液通过第一隔板部和通孔的作用降低下落的速度,以流动的方式在第一隔板部的表面缓慢流动并通过通孔向下方的第二隔板部,然后再从第二隔板部的表面缓慢流动并流入下方,以此方式,使得废液中可能存在的重量较重的杂质可以粘附在第一隔板部和第二隔板部的表面,从而使得进入下方的废液可以过滤掉一部分的杂质。

继续参见图1,第一间隔部161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三隔板部17和第四隔板部18,第三隔板部17的一端与储油腔室14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隔部171,第四隔板部18的一端与储油腔室14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三间隔部181,第二间隔部171和第三间隔部181位于第二隔板部16的下方。利用该技术手段,第三隔板部使得进入其上的废液可以形成向对面的储油腔室的内壁导流的效果,使得废液可以向对面快速导入,然后内壁再向相反方向导流,此时上方的第四隔板部又可以防止其向上回冲到第三隔板部上,以此防止形成储油腔室底部的废液流动,防止产生卫生死角。而为了形成过滤效果,第三隔板部17和第四隔板部18还皆可以为过滤板。

继续参见图1,为了便于放出油,形成油桶的功能,储油容器1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孔19,出油孔19上设置有出油孔盖191;为了便于加入油,进一步地形成油桶的功能,顶盖11上设置有进油孔111,进油孔111上设置有进油孔盖112。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