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三通桥管换热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763发布日期:2018-12-25 20:5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焦炉三通桥管换热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荒煤气显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炉三通桥管换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炼焦生产过程中有着大量的余热都是可利用的能源,不管对于焦化企业还是余热回收企业,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都是值得关注和投入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炼焦工艺流程中产生的余热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焦化厂节能的主要方向,也是降低焦炉能耗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从炭化室经上升管逸出的650℃-800℃荒煤气带出的热量占焦炉总热量的36%。为了冷却高温的荒煤气必须喷洒大量70℃-75℃循环氨水,高温荒煤气因循环氨水的大量蒸发而被冷却至82℃-85℃,再经初冷器冷却至22℃-35℃,荒煤气带出热量被白白浪费。荒煤气在集气管冷却时所放出的热量中约有75-80%用于蒸发氨水、10-15%使氨水升温,而集气管的散热损失约占10%。至今未有成熟可靠的回收利用装置投入运行,不少国内外焦化企业对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做过不少次试验研究,对于上升管换热器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案例,然而在上升管经过换热器热交换以后,还有大量的热量通过三通桥管排向集气管,对于在三通桥管中荒煤气的能量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焦炉三通桥管换热器装置以吸收三通桥管中荒煤气的热能,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焦炉三通桥管中的荒煤气热能没有充分得到利用的难题,而提供一种焦炉三通桥管换热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一种焦炉三通桥管换热器装置,包括竖直管本体以及与所述竖直管本体连接的弯管本体,所述竖直管本体下端固接有进气法兰,所述弯管本体下端连接有出气法兰,所述竖直管本体和弯管本体内套设有保温隔热层、导热层和耐腐蚀层,所述保温隔热层与竖直管本体和弯管本体的内壁连接在一起,所述保温隔热层、导热层之间形成换热层,所述耐腐蚀层贴敷在导热层的内壁上,所述保温隔热层、导热层和耐腐蚀层均与进气法兰和出气法兰连接在一起;所述弯管本体靠近出气法兰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竖直管本体靠近进气法兰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将温度较低的水排至换热层内,所述出水管用于将换热层中的水排出,所述进水管高于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管的端部设有进水法兰。

优选的,所述的出水管的端部设有出水法兰。

优选的,所述的弯管本体上还插设有第一氨水喷嘴和第二氨水喷嘴,所述第一氨水喷嘴的工作压力大于第二氨水喷嘴的工作压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竖直管本体和弯管本体内均设有保温隔热层、导热层和耐腐蚀层,在温隔热层、导热层之间设有换热层;通过设置在出气法兰一侧的进水管向换热层内输送水作为换热介质,水经过换热层流动以后从出水管流出,换热层中的水通过导热层吸收荒煤气的热量达到余热利用的有益效果,有效提高了荒煤气热量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了荒煤气的热能;

(2)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高度高于出水管,水流从进水管一侧流入以后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轻松地从出水管一侧流出,无需外界再施加压力,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有益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荒煤气从竖直管本体下端流入,在弯管本体的下端流出,而水流从弯管本体的下端流入,从竖直管本体下端流出,荒煤气在弯管本体中的温度最低,在竖直管中的温度最高,其温度梯度分布与换热层中水源的温度梯度分布一致,有效避免了因温差较大导致设备出现裂纹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竖直管本体1、弯管本体2、进气法兰3、出气法兰4、保温隔热层5、导热层6、耐腐蚀层7、换热层8、进水管9、出水管10、进水法兰11、出水法兰12、第一氨水喷嘴13、第二氨水喷嘴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阅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焦炉三通桥管换热器装置,包括竖直管本体1以及与所述竖直管本体1连接的弯管本体2,所述竖直管本体1下端固接有进气法兰3,所述弯管本体2的下端连接有出气法兰4,所述竖直管本体1和弯管本体2内套设有保温隔热层5、导热层6和耐腐蚀层7,所述保温隔热层5与竖直管本体1和弯管本体2的内壁连接在一起,所述保温隔热层5、导热层6之间形成换热层8,所述耐腐蚀层7贴敷在导热层6的内壁上,所述保温隔热层5、导热层6和耐腐蚀层7均与进气法兰3和出气法兰4连接在一起;所述弯管本体2靠近出气法兰4一侧设有进水管9,所述竖直管本体1靠近进气法兰3一侧设有出水管10,所述进水管9用于将温度较低的水排至换热层8内,所述出水管10用于将换热层8中的水排出,所述进水管9高于出水管10。所述的进水管9的端部设有进水法兰11,所述的出水管10的端部设有出水法兰12,所述的弯管本体2上还插设有第一氨水喷嘴13和第二氨水喷嘴14,所述第一氨水喷嘴13的工作压力大于第二氨水喷嘴14的工作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