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AO灌装过程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5896发布日期:2019-02-01 19:52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PAO灌装过程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AO灌装过程中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PAO灌装过程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PAO是聚-α烯烃,是由乙烯经聚合反应制成α烯烃,再进一步经聚合及氢化而制成。它是最常用的合成润滑油基础油,使用范围最广泛。聚α-烯烃合成油(简称PAO)具有良好的粘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是配制高档、专用润滑油较为理想的基础油。PAO灌装装置原设计为:储罐内PAO物料经齿轮泵,打到灌装厂房灌装机处,再经灌装机灌装出来。在灌装前储罐及管道要求预热处理,目的是保证产品在高温条件下便于灌装作业,但同时也造成了灌装出来的产品夹带着相应的杂质。在高温无过滤装置的情况下,无法对灌装出来的桶装货区分处理,现场灌装不仅不能保证产品质量,而且回收工作量大、安全系数低、延长了外销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PAO灌装过程的过滤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PAO灌装过程的过滤装置,包括PAO储罐、灌装机和灌装泵,还包括滤袋过滤器和多个滤芯过滤器,所述的PAO储罐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滤袋过滤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的PAO储罐的出口处设置有灌装泵,所述的滤袋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多个滤芯过滤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的多个滤芯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灌装主管路相连接;所述的灌装主管路连接有灌装机,所述的灌装主管路上设置有取样口,所述的取样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的灌装机入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在所述的每个滤芯过滤器出口所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的灌装主管路上还设置有流速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每根连接滤袋过滤器与滤芯过滤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所述的滤芯过滤器为两个。

进一步,连接PAO储罐与滤袋过滤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进一步,所述的滤袋过滤器、多个滤芯过滤器以及连接管路为耐高温材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储罐和灌装机之间增加过滤装置,通过灌装速率和过滤器压差,来确认过滤效果,并在经过滤装置后取样分析合格,再行灌装,既保证了灌装的正常实施,同时减少了PAO中的杂质含量,这样不仅确保了产品的质量,还减少了工作量,减少对灌装出来的桶装货进行抽检分析步骤。而且PAO产品属于高温灌装产品,采用耐高温的过滤装置并通过封闭的管路进行连接,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更优的过滤效果,从而有效降低PAO成品灌装过程中杂质的产生,不仅确保了产品的质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PAO产品的浪费和再加工处理。可用于PAO的成品灌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PAO储罐,2为灌装机,3为灌装泵,4为滤袋过滤器,5为滤芯过滤器,6为灌装主管路,7为取样口,8为第一阀门,9为第二阀门,10为压力表,11为流速计,12为第三阀门,13为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PAO灌装过程的过滤装置,包括PAO储罐1、灌装机2和灌装泵3,还包括滤袋过滤器4和两个滤芯过滤器5, PAO储罐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滤袋过滤器4的入口相连接, PAO储罐1的出口处设置有灌装泵3,滤袋过滤器4的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两个滤芯过滤器5的入口相连接,两个滤芯过滤器5的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灌装主管路6相连接;灌装主管路6连接有灌装机2,灌装主管路6上设置有取样口7,取样口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灌装机2入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9,在每个滤芯过滤器5出口所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10,灌装主管路6上还设置有流速计11。每根连接滤袋过滤器4与滤芯过滤器5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2。连接PAO储罐1与滤袋过滤器4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3;其中,滤袋过滤器4为不锈钢壳体内衬四氟材质、滤芯过滤器5为耐高温金属烧结滤芯,连接管路为耐高温合金管。

化验合格后的产品进入PAO储罐1,再启动灌装泵3,开启第四阀门13、两个第三阀门12,产品在经过滤袋过滤器4后,分别通过两个滤芯过滤器5,打开第一阀门8,在取样口7取样分析,分析合格后,将第二阀门9打开,用灌装机2进行灌装作业。过程中,通过压力表10和流速计11测定灌装速率和过滤器压差,来确认过滤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