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的混合煤气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582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的混合煤气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煤气发生炉,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带有安全蒸汽压力控制装置的混合煤气发生炉。
目前在冶金、机械等行业的热加工中用的混合煤气发生炉一般采用依靠设在炉体周围的水隔套或半水隔套以产生水蒸汽的装置,中国专利CN1041777A揭示的就是这种形式的煤气发生炉,在其中段炉体周围设置水套,同时还设有由蒸汽室和气化混合室组成的自动调节装置;虽然它能适应不同煤种并实现有效气化,但由于炉体周围的水套的存在影响靠近炉壁处煤层的燃烧,因此损失热能较大,此外还由于所述的自动调节装置控制的压力都比较高容易产生各种事故,因此安全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极少损失热能的安全可靠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在这种混合煤气发生炉中煤层可充分燃烧,并可在极少消耗热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余热产生蒸汽作为混合煤气的气化剂,同时使蒸汽系统保持在安全的常压范围内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包括一炉体;一设在炉体之上的带有排污管和防爆装置的炉盖;一蒸汽汽包,其上部设有压力表、安全阀和蒸汽上升管,其下部设有蒸汽下降管;一水汽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盖的顶部和周向部分设有水套,所述蒸汽上升管和蒸汽下降管分别连通于炉盖的顶部的周向部分的水套;它还包括一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联锁式双头蒸汽输散阀组件,由一阀体和设在阀体内腔中的上下平行间隔固定于同一轴上的上、下阀头组成,所述阀体含有上、中、下三部分,阀体上、下部分别伸入中部内腔的相对两端形成一对与上、下阀头共轴线的上、下凸缘;在上、下凸缘端形成一对相对的密封面;所述上、下阀头可在阀体中部内腔中于所述上、下阀座间被操纵上、下移动以分别择一地与上、下阀座密封配合或处在离开它们的任意中间位置上;一分别连通于所述蒸汽汽包上部和阀体中部内腔的蒸汽输入管;一分别连通于阀体和炉体的下部内腔的蒸汽输出管;一连通于阀体上部内腔的蒸汽放散管;所述的汽水分离器设在位于所述蒸汽输出管下方的阀体下部端上并与阀体内腔连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的优点是由于水套设在炉盖上,一方面,在炉体内煤层燃烧时使向炉体周壁传热损失大大减少,从而确保炉内温度和提高燃烧效率;另方面可通过设在炉盖上的水套充分吸收利用煤气余热来产生水蒸汽以获得节能效果;此外,由于设置了包括有联锁式双头蒸汽输散阀的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因而可使整个蒸汽汽化系始终可保持安全的常压使用状态,即可使蒸汽饱和温度保持在55℃~65℃之间,并避免误操作,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还可随时生产随时使用因而十分方便。
以下通过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混合煤气发生炉的布置示意图,其中炉体仅以双点划线部分示出其部分外廓;图2是
图1实施例的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包括一炉体11,一设在炉体11之上的炉盖1,炉盖1带有排污管和防爆装置(未图示),在炉盖1的顶部和下沿周向部分设有水套12;一蒸汽汽包5,其上部设有压力表3和安全阀4,蒸汽汽包5的上部和炉盖顶部水套12间连通一蒸汽上升管2,在蒸汽汽包5下部和炉盖周向部分水套12间连通一蒸汽下降管10;一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8,它包括一联锁式双头蒸汽输散阀组件,由一阀体14和设在阀体内腔中的上下平行间隔固定于同一轴上的上、下阀头16、17组成,阀体14具有上、中、下三部分中部为一筒形壳体18,上、下部分别为相对地伸入壳体18的上、下端壁与它们固定的管座体19、20,形成平行相对的凸缘部19’、20’,在凸缘部19’、20’上分别形成具有同轴线的锥环形上、下阀密封面21、22,在上下阀头16、17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下阀密封面21、22相对侧形成同轴线的与它们密封配合的锥环形密封面,双头滑阀可通过手动操纵在上、下阀密封面间上、下移动在蒸汽压力超过预定常压(即蒸汽量太大)时,双头滑阀下移而使下阀头17座落于下阀密封面22,当蒸气压力低于预定常压(即蒸量不足)时,则双头滑阀上移使上阀头16座落于上阀密封面22,当蒸汽压力等于常压(即提供要求的蒸汽量)时,双头滑阀处于中间位置(如图所示)上,还包括一分别连通于蒸汽汽包5上部和阀体中部18的蒸汽输入管7,一分别连通于阀体下部20和炉体下部(未图示)的蒸汽输出管和一连通于阀体上部19的蒸汽放散管23;一汽水分离器9设在位于蒸汽输出管下方的阀体下部20端部上并与其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煤气发生炉工作时,炉内煤层燃烧产生煤气,其一部分燃烧余热被炉盖1的水套12中的水吸收以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上升管2进入蒸汽汽包5,一部分蒸汽通过蒸汽下降管10从汽包5下部返回炉盖1的水套12中;汽包5中的蒸汽通过蒸汽输入管7进入阀体14内,由于双头阀联动,送气和放气联锁,放气时蒸汽可通过阀体上部19从蒸气放散管23散放出炉外,而送气时蒸汽可通过蒸汽输出管6随一次风进入炉内,由于双头阀(上阀头16和下阀头17)不可能同时关闭阀座,因此保证了送气和放散气不可能同时停止,并可任意调节送气量,从而确保汽化系统保持在常压下安全运行。由于炉体周壁无水套,因此煤气热量极少从炉壁传出,因此使炉体内靠近炉壁处保持高温而使煤层充分燃烧。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它包括一炉体;一设在炉体之上的带有排污管和防爆装置的炉盖;一蒸汽汽包,其上部设有压力表、安全阀和蒸汽上升管,其下部设有蒸汽下降管;一水汽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盖的顶部和周向部分设有水套,所述蒸汽上升管和蒸汽下降管分别连通于炉盖的顶部和周向部分的水套;还包括一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联锁式双头蒸汽输散阀组件,由一阀体和设在阀体内腔中上下平行间隔固定于同一轴上的上、下阀头组成,所述阀体含有上、中、下三部分,阀体的上、下部分别伸入中部内腔的相对两端形成一对与所述上、下阀头共轴线的上、下凸缘,在上、下凸缘端形成一对相对的密封面;所述上、下阀头可在阀体中部内腔中于所述上、下阀座间被操纵上、下移动以分别择一地与上、下阀密封面密封配合或处在离开它们的任意中间位置上;一分别连通于所述蒸汽汽包上部和阀体中部内腔的蒸汽输入管;一分别连通于阀体和炉体下部内腔的蒸汽输出管;一连通于阀体上部内腔的蒸汽放散管;所述的汽水分离器设在位于所述蒸汽输出管下方的阀体下部端上并与阀体内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中部为一筒形壳体,所述的上、下部分别为相对地伸入所述筒体上下端壁的固定管座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密封面和分别与其相配合的上、下阀头具有锥环形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它包括炉体、炉盖、蒸汽汽包、蒸汽管道和水汽分离器,其特点是,炉盖上设置水套,还包括一蒸汽压力联动控制装置,由一联锁式双头蒸汽输散阀组件及蒸汽输入、输出管及放散管组成,输入管连通于气包和阀体,输出管连通于阀体和炉体以及放散管从阀体上部引出,这种结构减少热耗并改善了燃烧,同时使汽化系统处在安全常压下工作。
文档编号C10J3/20GK2219893SQ9524347
公开日1996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23日
发明者汤成忠 申请人:汤成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