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781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油滤清器的滤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包括滤筒,其特点在于所述滤筒为由多层絮片状涤纶纤维缠绕而成的空心柱体,在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过滤层中分布有20-800g的吸附颗粒。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吸附颗粒为经有机絮凝剂和润滑油添加剂浸泡的硅胶和沸石。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涤纶纤维絮片为80-220g/m2。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吸附颗粒的直径0.5-1.0mm。
0.5-1.0mm。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的分层密度与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成反比。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的分层密度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均匀变化。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的过滤间隙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而变化,其内侧过滤间隙较小,外侧过滤间隙较大。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滤筒的外直径与内直径之差≥30mm。
上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点在于所述空心柱体是一整条絮片状涤纶纤维连续变压缠绕而成的。
由于沸石经加热活化后,用接触法精炼废机油能取得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废机油加热温度为70℃时,精制后的废机油可达到新机油的质量水平。而将粗、细孔硅胶颗粒按比例混合,用接触法精制废机油,可以降低废机油中的酸值含量,恢复机油的粘度,提升闪点,降低灰份,提高刻度。采用上述结构的机油滤芯,可保持再现润滑油不京戏色,使润滑油在产生胶联树酯之前,将其有害的沥青酯胶质及产生油泥的碳粉颗粒得到充分的过滤,同时通过吸附剂向润滑油缓施有效添加剂组份,使机油不老化,不变质,保持机油原有质量和品质的90%以上的效果。
在图2和图3中,由于过滤层的絮片纤维是变压缠绕而成的,在过滤层2中单位长度上絮片纤维层的层数是不一样的,离中心近层数多,离中心远层数少;因此,可以保证变压缠绕制成滤芯,内侧过滤精度不低于5nm,滤芯整体过滤精度变化应是均匀的,外侧过滤精度不低于30nm,压力变化梯度范围应在1-40kg内,滤芯制成后轴向承压力10-13kg不变形、横向承压力6kg以上不变形,空气阻力不大于1kg。
本实用新型确保了滤芯精度提高了容尘空间、有选择地对润滑油中的杂质进行吸附过滤,将阻隔式与吸附式过滤有机的结合,确保了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油滤芯应满足滤芯外径与内径之差≥15mm。例如,外径55mm,内径15mm,高80mm,将4公升的黑色废机油,加热到70℃进行循环式模拟过滤,经4小时后,使机油颜色变为浅明黄色,将12公升的黑色废机油,加热到70℃进行循环式模拟过滤,经4小时后,使机油颜色变为棕红色。
上述内容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精神和设计思想,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还可实施多种改进、变通的实施方案,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包括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由外部的多层絮片状涤纶纤维和内部的中空金属网组成,在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中或者各层之间分布有20-800g的吸附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颗粒为经有机絮凝剂和润滑油添加剂浸泡的硅胶和沸石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为80-220g/m2。
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颗粒的直径0.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的分层密度与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长度成反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的分层密度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均匀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过滤层的过滤间隙随所述空心柱体的半径而变化,其内侧过滤间隙较小,外侧过滤间隙较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的外直径与内直径之差≥3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为一条絮片状涤纶纤维整体由里向外连续缠绕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包括滤筒,其特点在于所述滤筒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由外部的多层絮片状涤纶纤维和内部的中空金属网组成,在所述絮片状涤纶纤维层中或者各层之间分布有20-800g的吸附颗粒。该滤芯具有较好吸附性和过滤性的机油滤清器滤芯,经其过滤的润滑油再生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F01M11/03GK2528936SQ0220935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7日
发明者靳晓刚, 靳晓强 申请人:靳晓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