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磁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125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磁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磁混合发动机,尤其是一种利用压縮气力、磁力转换为机 、械力的发动机,可适用于所有动力机械的负载驱动,是最为理想的节能、环保型 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油、柴油等以其它能源为动力的发动机,不仅耗油、耗能,而 且尾气排放造成污染,给社会和环保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了一种不用燃料、充分利用气流压力和钕 铁硼磁钢或高效稀土永磁的作用力混合为一体,共同来完成机械力转换机械力的 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由压縮气瓶、控制器、高压气脉冲装置、气磁 力缸、蓄电池、液压充气泵等主要部分组成。气磁力发动机经过进气、加压分流、 作功、压縮充气三个过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一、 进气加压分流行程为使发动机作功必须把压縮气瓶内的气体引入磁力 缸。经过压縮的空气由控制器和高压输气管端的高压气脉冲装置,通过高压输气 管输入气磁缸进《阀。为使气流能够增加压力,从而使发动机发出较大功率,气 流经螺旋气道加压后,由配气装置引向气磁轮。
二、 作功行程
在气流推动气磁轮高速旋转时,气磁轮上的磁极经过变相装置与气磁缸内壁 上的磁极产生磁的作用力,两个力推动气磁轮更加高速旋转,并通过气磁缸主轴 旋转而作功。
三、 压縮充气行程
压縮气体经输入加压、分流、作功后、气磁缸内置线圈绕组可产生电流供蓄 电池、液压气泵,向压缩气瓶压縮充气。其工作原理为采用永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在定子的内壁粘贴一定数量的 钕铁硼磁钢、并在转子的外壁粘贴凸型钕铁硼磁钢,当定子旋转磁场的轴线与转
子纵轴之间有一夹角e时,由于旋转磁场的磁通总是通过磁扭最小的途径,因此
气隙磁场被扭歪,旋转磁极与转子之间除经向拉力外,还出现了切向拉力,这种 切拉力就形成了一种气脉冲磁转矩,使转子与定子旋转磁场一起以同步速度旋转 起来。高压气脉冲磁转矩的大小同样与电角度0的大小有关,当9为一定角度时, 磁力线扭歪的最强,所产生的转矩越大。与电动机所不同的是由高压气脉冲换 相装置代替了电能绕组换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替代燃料、充分利用气体压力和磁的作用力,节能环保。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附图是基本发明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l压縮气瓶、2控制器、3液压充气阀、4充气管、5变速箱、6液压充气泵、
7气磁缸主轴、8轴承、9气磁缸外壳、IO发电绕阻、ll定子磁钢、12转子磁钢、
13高压气脉冲装置、14轴挡盘、ls气碎轮、ie配气装置、n排气口、 is气扇轴承、
19风扇、20风扇内齿、21网扇换相齿、22换相齿键、23风扇罩、24高压进^管、
25气磁缸进气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
当制成l压縮气瓶,其顶端装有2控制器,底端是3液压充气阀与4充气管相连 接,该压縮气瓶可以通过空压机压气,也可以通过本机6液压气泵自行充气。在5 变速箱内装有增大功率的变速齿与7气磁缸主轴相胶合,8是7气磁缸主轴轴承。 在9气磁缸内分别装有11定子磁钢和12转子磁钢,在11定上的两端装有10发电绕组。 在9气磁缸外壳前端装有13高压气脉冲装置,它根据气磁发动机磁的0大小进行高压脉沖。在13高压气脉冲装置的下面是25气磁缸进气阀与15气磁轮对接,由14轴 挡盘隔离。16是15气磁轴的配气装置,其下端是17排气口,另外在需要时可在9气 磁缸的前端壳内装有19风扇,尾部装在18网扇轴承的内壁,并吐出20风扇内圆齿 与固定在7气磁缸主轴上的21风扇换相齿相咬合,21风扇换机齿装有22换相齿链, 23是风扇罩,24是高压进气管。
权利要求
1、一种气磁发动机,是一种由气体压力和磁的作用力协同转化成机械力的气磁发动机,其特征在于通过气力和磁力使转子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磁发动机,其特征还在于气源是--个高压气瓶,可输 出一定的气压还可以通过空压机充气,或通过气磁发动机自行液压充气。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磁发动机,其特征还在于需要时可以安装风扇换相齿 机械换相。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磁发动机,其特征还在于气磁缸内装有永磁定子和永 磁转子和绕组线圈进行发电。
全文摘要
一种气磁发动机,尤其是一种通过压缩气力和磁的作用力转换成机械力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它由压缩气瓶、控制器、气磁力缸、高压气脉冲装置、蓄电池、液压气泵等主要部分组成,在电动机原理的基础上,该发明彻底脱离了电能绕组换向,由压缩气脉冲和气磁轮进行换向,从而达到机械力转换机械力的目的,并经过进气、加压分流、作功、压缩充气三个过程完成工作循环。它不仅是一种节能环保型产品,而且是一种可替代燃料汽车、电车以及其它动力机械的新型产品。
文档编号F01D1/02GK101451445SQ20071019329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周大同, 王海云 申请人:周大同;王海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