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519773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具有与上述内燃机的冷却水 温度对应地设定了减缸运转结束时温度的减缸运转结束时温度图,在直到冷却水温度达到预先设定在该减缸运转结束时温度图中的温度为 止的期间,进行上述减缸运转。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中,具有检测在上述内燃机的 燃烧室内的失火的失火检测机构,在判断为在减缸运转结束时仍然产 生失火或者延迟燃烧的情况下,持续一定期间减缸运转。
00141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中,装备对导入到上述内燃机 的燃烧室内的进气进行加热的进气加热装置,该进气加热装置在减缸 运转时对运转的汽缸工作。作为发动机1,配设了供给泵、共轨3、喷射器7、活塞9、 电池马达(未图示)、作为冷却水温度检测机构的冷却水温度传感器 10、进气温度传感器11、作为发动机1的转速检测机构的一例的拾取 传感器12、检测离合器的"连接"、"断开"的离合器传感器13。电池马 达是在发动机起动时经发动机1的飞轮使曲轴8旋转的马达。该曲轴 8是旋转自由地被支撑在缸体上、经连杆与活塞9连结的轴,并通过 活塞9的往复运动进行旋转运动。活塞9是通过与燃烧室2的内周面 气密地滑动进行往复运动的部件。通过供给到燃烧室2的燃料经喷射 器7燃烧、膨胀,活塞9向下方(燃烧室2的体积增大的一方)滑动。 通过供给泵被驱动,在共轨3中以高压蓄压燃料,该共轨3内的压力 由传感器检测并向ECU5输入。ECU5经拾取传感器12识别发动机旋 转速度,基于已存储在ECU5内的发动机转速和燃料喷射量的图来控制喷射器7。
喷射器7是与曲轴8的旋转同步地喷射规定量的燃料的部件,由 内装的电子调速器、加速杆6等调整燃料喷射量。而且,拾取传感器 12是识别曲轴8的旋转速度的部件,由此,能够识别发动机l是起动 状态还是运转状态。冷却水温度传感器10识别发动机1的冷却水温度。
ECU5与起动开关4、共轨3的压力传感器、拾取传感器12、冷 却水温度传感器10、加速杆6的转动角传感器、离合器传感器13等 连接着。而且,能够识别起动开关4的接通.断开以及曲轴8的旋转速 度,能够控制喷射器7。起动开关4是设定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和停 止状态的部件,被设定了"OFF (停止)"、"ON (运转),,、"起动" 的位置。通过将起动开关4置于"起动"位置,驱动电池马达,向曲轴 8传递驱动力,进行起动(发动机起动)。起动开关4是可在"起动" 位置自动恢复到"ON"位置的结构,在发动机1成为运转状态后并在手 离开钥匙开关后,起动开关4被保持在"ON"位置,维持发动机l的运 转状态。并且在此起动开关4的"起动"位置,能够由冷却水温度传感 器10在ECU5中随时识别发动机1的冷却水温度。而且,能够在ECU5 中识别起动开关4在"起动"位置的保持时间,并作为电池马达的通电 时间进行识别。图25是表示从减缸运转向通常运转的切换控制例(C)的图。
如图25所示,这是以如下的方式使停止侧和运转侧这两者的喷射 量比逐渐变化的控制方法实施减缸运转一定时间,在减缸运转结束 后t2秒期间内,使停止侧喷射量从0的状态逐渐增加,使运转侧喷射量逐渐减少,在减缸运转结束后经过t2秒后,两喷射量比成为1: 1。 [0096
这样,在经过上述一定时间后,通过使停止汽缸侧和运转 汽缸侧的燃料喷射量比逐渐变化,最终与通常运转同等,在从减缸运 转切换到通常运转时,不会突然产生白烟。
[0097j另外,若发动机1在半减缸运转模式时被施加发动机负荷, 则存在产生曲柄折损等故障的可能性。因此,在成为负荷运转的前阶 段,迅速地进行从半减缸运转模式返回到通常模式的控制,即,以中 途结束半减缸运转的方式进行控制。作为检测上述负荷的方法,例如 可以考虑对主离合器检测位置、作业杆操作位置进行检测的方法,但 是,此外,电子调速器的齿条位置检测、从要求喷射量检测值检测负 荷的方法也有效。
[0098另外,在发动机转速增加了的情况下,也能迅速被返回到 通常控制。作为对发动机的增速进行检测的手段,发动机转速、加速 器开度等是有效的。例如,如图l那样,在由拾取传感器12检测发动 机转速的情况下,在超过了规定的内燃机转速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 加速器开度的情况下,在超过了规定的加速量的情况下,分别返回到 通常控制。
[00991这样,通过在上述发动机1的半减缸运转模式时,在判断 为内燃机负荷运转或者增速的情况下,迅速恢复到通常运转模式,能 够预先防止因发动机负荷等而产生的故障。另外,能够迅速从减缸运 转切换到通常运转,发挥额定的发动机性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OIOOI有关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具备内 燃机的车辆、船舶以及产业机械等。
权利要求
1.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具备检测内燃机的冷却水温度的冷却水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内燃机的转速的转速检测机构;与上述冷却水温度和转速相应地对内燃机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判断为内燃机处于冷起动的情况下,从内燃机起动后达到了规定转速时开始,进行一定期间的使燃料喷射的汽缸减少的减缸运转。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与 内燃机起动时的冷却水温度对应地设定了上述减缸运转的持续时间的 减缸运转持续时间图,基于该减缸运转持续时间图,设定与内燃机起 动时的冷却水温度相应的减缸运转持续时间,进行一定期间的上述减 缸运转。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与转结束时温度图,在直到冷却水温度达到预先设定在该减缸运转结束 时温度图中的温度为止的期间,进行上述减缸运转。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减 缸运转由至少两级以上的多级燃料喷射构成。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 上述减缸运转时与通常运转图不同的减缸运转专用的喷射图。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内 燃机的减缸运转模式使主燃料喷射开始时期比通常运转模式时延迟。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 内燃机变化成与负荷运转相当的状态的情况下,减缸运转模式迅速恢 复到通常控制模式。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内 燃机的减缸运转模式在内燃机增速到一定转速以上的情况下迅速恢复 到通常控制模式。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在上述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失火的失火检测机构,在判断为在减缸 运转结束时仍然产生失火或者延迟燃烧的情况下,持续一定期间减缸 运转。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装备对导入到上述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进气进行加热的进气加热装置,该 进气加热装置在减缸运转时对运转的汽缸工作。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装备 由控制向上述内燃机的进气量的进气节流阀或者控制排气量的排气节流阀构成的节流机构,在减釭运转时使该节流机构不动作,而在减缸 运转结束后使该节流机构有效。
12. —种内燃机的控制方法,是在冷起动时实施减缸运转的电子 控制直喷式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减缸运转期间限定为 起动后一定时间,同时,在该减缸运转期间内按每个设定时间来变更 运转汽缸和停止汽缸。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是L型六缸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在上述减缸运 转期间内,使1.2.3汽缸组和4.5.6汽缸组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交互地停 止。
14.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方法,是具备两个汽缸列的V型多缸的内 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减缸运转期间内,使一个汽缸 列的汽缸和另 一个汽缸列的汽缸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交互地停止。
15.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时间段内,设置了在使汽缸交互地停止时具有规定时间的重叠。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装备 对导入到上述内燃机的燃烧室内的进气进行加热的进气加热装置,该 进气加热装置在减缸运转时对运转的汽缸工作。
17. —种内燃机的控制方法,是在冷起动时实施减缸运转的电子 控制直喷式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减缸运转期间限定为 起动后一定时间,同时,在经过该一定时间后使运转汽缸和停止汽缸的燃料喷射量比逐渐变化。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 过上述一定时间后向停止汽缸侧喷射少量的燃料。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 过上述一定时间后使停止汽缸侧和运转汽缸侧的燃料喷射量比反转。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 过上述一定时间后使停止汽缸侧和运转汽缸侧的燃料喷射量比逐渐变 化,最终与通常运转同等。
21. 如权利要求17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判断为在从权利要求17~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减缸运 转期间直到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条件下内燃机为负荷运转或者增速的 情况下,迅速恢复到通常运转。
全文摘要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方法。通过在发动机起动后与怠速旋转相应地进行减缸运转的控制来抑制刚冷起动后的温度平衡延时时的白烟排出。在具备检测内燃机(1)的冷却水温度的冷却水温度检测机构(10)、检测内燃机的转速的转速检测机构(12)、与上述冷却水温度和转速相应地对内燃机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5)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中,在判断为内燃机处于冷起动的情况下,从内燃机起动后达到了规定转速时开始,进行一定期间使燃料喷射的汽缸减少的减缸运转。
文档编号F02D17/02GK101535614SQ20078004265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6日
发明者宫本贵志, 朝井豪, 足立仁, 高川功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