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12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形成通向燃烧室内的吸气通道的吸气端口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所述内燃机中,具备从吸气端口的壁面向该吸气端口内突出 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该各突出部以沿着所述吸气端口内的吸气流方向延 伸,并且在与所述吸气流方向正交的剖面视图中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l)。所述各突出部的向吸气端口内突出的突出顶部在所 述吸气流方向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他们通过将相互对向的吸气通道部分 地縮小,对吸气端口内的吸气流给予整流效果,同时使其流速分布改变, 从而实现燃烧性能的改善。
专利文献1:特开2007 — 9747号公报
不过,在所述现有结构中,由于所述各个突出部的突出顶部相互对向 使吸气通道縮小,该吸气通道过度的縮小会导致吸气阻抗的增加及吸气流 量的减少,所以要求在这一方面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吸气端口内具备相互对向的两个突出部 的内燃机中,抑制吸气通道的吸气阻抗的增加及吸气流量的减少。
作为所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内燃机(例如实施例的
发动机1)具备通过与气缸(例如实施例的气缸主体3)协动形成燃烧
空间(例如实施例的燃烧室4a)的气缸盖(例如实施例的气缸盖2);在
该气缸盖上设置的、具有向所述燃烧空间开口的吸气侧开口(例如实施例
的燃烧室侧开口 8a)的吸气端口 (例如实施例的吸气端口 8);开闭该吸
气口的吸气阀(例如实施例的节气阀6);从所述吸气端口的壁面向该吸气
端口内突出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例如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24、25),所述各个突出部以沿着所述吸气端口内的吸气流的方向延伸,并且
从与所述吸气流方向正交的剖面看呈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突出部的朝向所述吸气端口内的突出顶部(例如实施例的突出顶
部24a、 25a),在所述吸气流方向相互错开而设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气端口内,插通所 述吸气阀的阀杆(例如实施例的阀杆6b)的阀导向(例如实施例的阀导向 6c)的端部突出,在设有该阀导向的一方的所述吸气端口的壁面上,设有 所述各个突出部的一方(例如实施例的第二突出部25),在所述阀导向的 突出端部的附近而且比该突出端部更靠吸气流上游侧,设有所述一方的突 出部的突出顶部(例如实施例的突出顶部25a),并且在比该一突出部的所 述突出端部的吸气流的更上游侧,设有从所述吸气端口的壁面到所述突出 顶部、相对于所述吸气流方向倾斜延伸的倾斜部(例如实施例的上游侧倾 斜部25b)。该倾斜部在所述突出顶部附近急速地倾斜。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端口向所述吸气口 方向弯曲,在该吸气端口的弯曲外周侧设有所述阀导向及一方的突出部 (例如实施例的第二突出部25),并且在该吸气端口的弯曲内周侧设有另 一方的突出部(例如实施例的第一突出部24),在比所述一突出部的突出顶 部(例如实施例的突出顶部25a)更靠吸气流上游侧,设有所述另一突出 部的突出顶部(例如实施例的突出顶部24a)。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在吸气端口内设有沿着吸气流方向延伸的 各个突出部,给予该吸气端口内的吸气流以整流的效果,因而使吸气流速 提高,促进该吸气流引起的燃烧空间内的涡流,从而可以提高其燃烧性能。 另外,由于将各个突出部的突出顶部在吸气流方向相互错开,因此能够抑 制由于吸气通道的节流过大而导致吸气阻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吸气端口内的吸气流经过阀导向的突出端部 周围时,由于该吸气流经过所述一突出部的倾斜部的引导而越过阀导向的 突出端部,所以,能够抑制该阀导向的突出端部周围的吸气阻抗的增加。 另外,由于所述倾斜部在所述一突出部的突出顶部附近急速倾斜,因此沿 着该倾斜部流动的吸气流能够容易地越过阀导向的突出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沿着吸气端口的弯曲内周侧流动的吸气流的一部分,在经过另一突出部的突出顶部之后沿着其下游侧倾斜部流动,使 的向吸气端口的弯曲内周侧流动的方向改变,同时沿着吸气端口的弯曲外 周侧流动的吸气流的一部分,沿着比所述一突出部的突出顶部更靠吸气流 上游侧的所述倾斜部流动,同样地,使流向吸气端口内的弯曲内周侧的方 向改变。由此,使吸气流量容易减少的弯曲内周侧的吸气流量得到增加, 能够确保有效地利用吸气端口的整个剖面的吸气流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气缸盖的纵剖面图; 图2是图1吸气端口周围的放大图3中,(a)是图2的A—A剖面图、(b)是图2的B—B剖面图、 (c)是图2的C一C剖面图、(d)是图2的D—D剖面图、(e)是图2 的E—E剖面图4是从气缸轴线方向看到的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周围的平面说明
图5是表示对应于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室及现有发动机的发动机转速 的、在节气阀全开时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中,l一发动机(内燃机);2 —气缸盖;3—气缸主体(气缸);4a燃
烧室(燃烧空间);6 —吸气阀;6b—阀杆;6c—阀导向;8 —吸气端口;
8a—燃烧室侧开口 (吸气口); 24 —第一突出部(另一突出部);24a—突 出顶部;25第二突出部(一突出部);25a—突出顶部;25b—上游侧倾斜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例如在二轮摩托车等车辆的发动机中使用的四冲程OHC单缸 发动机1的气缸盖(cylinderhead) 2的侧面图。在气缸盖2内形成气门室 4,在该气门室4内收容吸排气阀6、 7驱动用的气阀装置5。气缸盖2安 装在气缸主体3的前端,由这些气缸盖2及气缸主体3形成发动机1的燃 烧室4a。另外,图中符号C1表示的是气缸主体3内的气缸内径的中心线(气缸轴线)。
在气缸盖2内形成有吸排气端口 8、 9,该吸排气端口 8、 9的燃烧室 侧开口8a、 9a分别由所述吸排气阀6、 7进行开闭。另夕卜,吸排气端口 8、 9分别具有在图1中的气缸盖2的右外壁及左外壁上开口的气缸外侧开口 8b、 %。各气缸外侧开口 8b、 9b以沿着与气缸轴线C1大致平行的平面的 方式设置。
吸排气端口 8、 9从各气缸外侧开口 8b、 9b向气缸中心侧(气缸轴 线C1侧),沿着大致与气缸轴线C1正交的方向(气缸正交方向)延伸后, 其气缸中心侧的部位向燃烧室4a侧弯曲,直到各燃烧室侧开口 8a、 9a。 各燃烧室侧开口 8a、 9a以气缸中心侧位于气门室4侧(气缸盖2的前端 侧)的方式,沿着倾斜的平面设置。
各阀6、 7从整合于各端口 8、 9的燃烧室侧开口 8a、 9a的伞状的阀体 6a、 7a,将杆状的阀杆6b、 7b向气门室4侧延伸,该阀杆6b、 7b通过筒 状的阀导向6c、 7c可往复移动地保持在气缸盖2上。
在各阀6、 7的阀杆6b、 7b的前端部安装有护圈6d、 7d,利用压縮设 置在该护圈6d、 7d和气缸盖2之间的弹簧6e、 7e的弹簧力,各阀6、 7 被压向气门室4侧,使得其阀体6a、 7a与燃烧室侧开口8a、 9a紧密接触 而将其封闭。另一方面,各阀6、 7克服所述弹簧6e、 7e的施力向燃烧室 4a侧滑动,由此,使得该各阀6、 7的阀体6a、 7a离开燃烧室侧开口 8a、 9a而将其打开。
各阀6、 7的阀杆6b、 7b在图1中以构成向气门室4侧开口的V字形 状的方式,相对气缸轴线C1倾斜地设置。在各阀杆6b、 7b的延伸端侧之 间,设有以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式配置的凸轮轴11。凸轮轴ll在发动 机1运转时,经由例如链式的传动机构与曲轴连接而旋转驱动(未图示)。 另外,图中符号C2表示凸轮轴11的旋转中心。
各阀6、 7经由吸气侧及排气侧的摇臂12、 13被凸轮轴11的吸气及 排气凸轮lla、 llb推压而进行开闭动作。在比凸轮轴11更靠气缸盖2前 端侧,且在吸气阀6侧及排气阀7侧分别配设有与凸轮轴11平行的吸气 侧及排气侧摇臂轴14、 15,各摇臂12、 13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可摆动地 支撑在该各个摇臂轴14、 15上。各摇臂12、 13在凸轮轴11侧的端部对转动设置于各个凸轮lla、 llb的外周面(凸轮面)的摇臂滚轮16进行支 撑,并且在阀杆侧的端部支撑抵接于阔杆前端部的挺杆螺栓17。
而且,在发动机1运转时旋转驱动凸轮轴11,则各个摇臂12、 13按 照其各个凸轮lla、 llb的凸轮轮廓进行摆动,各阀6、 7沿其阀杆往复运 动,从而使各个端口8、 9的燃烧室侧开口8a、 9a开闭。
在吸气阀6打开时,外面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从吸气端口 8的吸气流 上游侧端即气缸外侧开口 8b流入吸气端口 8内。然后该混合气从吸气端 口 8的吸气流下游侧即燃烧室侧开口 8a流入燃烧室4a内,该混合气在吸 气阀6关闭后被压縮,且被未图示的火花塞点火而燃烧。燃烧后的废气在 排气阀7打开时通过排气端口 9向燃烧室4a外排出。
下面,参照图2及图3对发动机1的吸气端口 8详细地进行说明。
吸气端口 8从气缸外侧开口 8b直到燃烧室侧开口 8a具有大致恒定的 剖面面积地延伸。也就是说,吸气端口8形成的吸气通道的剖面面积大致 上保持恒定。
在与吸气端口 8的气缸外侧开口 8b附近及燃烧室侧开口 8a附近(长 度方向两端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为没有向其内侧形成凸起的部 位的圆形。另一方面,在吸气端口 8的气缸外侧开口 8b及燃烧室侧开口 8a之间(长度方向中间部)的所述剖面形状为具有向其内侧形成凸起的部 位的不同形状。
如上所述,吸气端口 8从气缸外侧开口 8b向气缸中心侧与气缸大致 正交的方向延伸后,其吸气流下游侧的部位向燃烧室4a侧弯曲至燃烧室 开口侧8a。以下,将吸气端口 8的所述吸气下游侧的弯曲部位称为弯曲部 22。另外,图中符号C3表示通过吸气端口 8的剖面形状的中心位置并且 沿该吸气端口 8的长度方向(延伸方向、吸气流方向)延伸的端口中心线。 更详细地说,吸气端口 8从气缸外侧开口 8b向气缸中心侧以相对于 气缸正交方向越靠气缸中心侧越位于气门室4侧的方式稍微倾斜地延伸, 并且以向气门室4侧突出的方式稍微弯曲,在其吸气下游侧,以相对于气 缸正交方向越靠气缸中心侧越位于燃烧室4a侧的方式稍微倾斜地延伸后 (将至此的部分作为吸气端口 8的上游部21),在其进一步吸气下游侧的 部位(所述弯曲部22)如所述向燃烧室4a侧弯曲,使其曲率变大(更加弯曲),并且以急速向燃烧室4a侧倾斜的状态到达燃烧室侧开口 8a。
也就是说,吸气端口 8是以将其吸气下游侧朝向燃烧室4a侧的方式 大致整体地弯曲,并且,以使吸气下游侧的弯曲加剧的方式改变曲率。以 下,将吸气端口8的气门室4侧作为弯曲外周侧,将其相反侧(相对侧、 气缸主体3侦D作为弯曲内周侧。
此处,在吸气端口 8的所述上游部21的弯曲内周侧,设有从其壁面 向端口剖面内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4。
第一突出部24以沿着吸气流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从图3 (b)、 (c) 的剖面看(与吸气流正交的剖面看)形成向端口剖面内侧突出的圆弧状的 突出面。另外,在吸气端口8的弯曲外周侧,形成有用于确保由于第一突 出部24的突出而减少的量的吸气端口 8的剖面面积(吸气通道面积)的 挖空部27。
第一突出部24在图2中在吸气流方向上,长且平缓的圆弧状地突出, 使其吸气上游侧及下游侧的端部平滑地连接于吸气端口 8的壁面。由此, 吸气端口 8的上游部21的弯曲内周侧的曲率部分地稍微变大,而且弯曲 内周侧的上游部21和弯曲部22之间的曲率的变化变小。
因此,沿着吸气端口8的弯曲内周侧流动的吸气流的一部分,沿着第 一突出部24弯曲内周侧使流动的方向改变后,该吸气流容易沿着弯曲部 22的弯曲内周侧流动,抑制从吸气端口 8的吸气下游侧(尤其是弯曲部 22)的吸气流的弯曲部22内周侧的壁面上的剥离,从而抑制吸气阻抗。 另外,由于吸气端口 8内的吸气流量容易减少的弯曲内周侧的吸气流量增 加,因此,容易控制流入燃烧室4a内的吸气流的流动(尤其是滚动气流 (气缸纵向的涡流))。在此,适当地改变第一突出部24的突出高度和在 吸气流方向的位置,不仅抑制所述吸气流的剥离,而且,即使剥离,也可 以控制燃烧室4a内产生的滚动气流。
以下,用符号24a表示图2中的第一突出部24的向端口剖面内侧突 出的突出顶部,分别用符号24b、 24c表示比该突出顶部24a更靠吸气上 游侧及下游侧的倾斜部(上游侧倾斜部及下游侧倾斜部)。
另一方面,在吸气端口 8的弯曲外周侧,设有从其壁面向端口剖面内 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25。
8第二突出部25以沿着吸气流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从图3 (C)、 (d) 的剖面看(与吸气流方向正交的剖面看),形成向端口剖面内侧凸出的圆
弧状的突出面。另外,在吸气端口 8的弯曲外周侧的第二突出部25的两 侧,连续地形成有所述的挖空部27。
第二突出部25在图2中在吸气流方向上长角状地突出,并且将比向 其端口剖面内侧突出的突出顶部25a更靠吸气上游侧的部位在吸气流方向 上较长地形成,进而使其吸气上游侧的端部平滑地连接于吸气端口 8的壁 面。第二突出部25的突出顶部25a大致位于所述上游部21和弯曲部22 的交界处。下面,分别用符号25b、 25c表示比第二突出顶部25a更靠吸 气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倾斜部(上游侧倾斜部及下游侧倾斜部)。
此处,在弯曲部22的弯曲外周侧,吸气阀6用的阀导向6c的燃烧室 4a侧的端部向端口剖面内侧突出。阀导向6c与燃烧室侧开口 8a正交地配 置,其燃烧室4a侧的端部(突出端部)以指向燃烧室侧开口 8a的中心的 方式突出。该阀导向6c的中心线与所述端口中心线C3的燃烧室侧开口 8a的位置处的连接线(通过燃烧室侧开口 8a中心且越靠气缸主体3侧越 位于气缸中心侧的方式倾斜的直线)为同一直线。
阀导向6c的突出端部贯通第二突出部25,使其前端在第二突出部25 的在吸气流方向上,露出于比较短的下游侧倾斜部25c上。在阀导向6c 前端的紧靠吸气上游侧设置第二突出部25的突出顶部25a,在该突出顶部 25a的吸气上游侧,在吸气流方向上设置有较长的上游侧倾斜部25b。上 游侧倾斜部25b形成为从上游部21的上游侧的壁面平缓地立起至突出顶 部25a的斜坡状。
由此,沿着吸气端口8的弯曲外周侧流动的吸气流的一部分,沿着第 二突出部25改变在弯曲内周侧流动的方向,越过阀导向6c的突出端部地 流向吸气下游侧,由此,其流经阀导向6c的突出端部周围的吸气流的阻 抗(抗力)得以抑制。
另外,详细地说,上游侧倾斜部25b在图2中以向气门室4侧形成突 出的圆弧状的外表面的方式稍微弯曲,并且以在突出顶部25a附近加速其 倾斜的方式增大其曲率(增大弯曲)。
由此,吸气端口 8内的吸气流的一部分在通过第二突出部25的突出顶部25a时,给予该吸气流向端口剖面内侧及弯曲内周侧的指向性,在弯
曲内周侧的吸气流量增加,同时,该弯曲内周侧的吸气流从壁面的分离被
抑制。另外,第二突出部25的突出顶部25a向端口剖面内侧的突出高度 比阀导向6c的突出端部的高度大。
从图3 (c)的剖面看,各个突出部24、 25以夹着端口中心线且相互 对置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吸气端口 8的弯曲内周侧及外周侧。
此处,如图2所示,各个突出部24、 25的突出顶部24a、 25a分别在 吸气流方向的位置相互错开地配置。具体地说,第一突出部24的突出顶 部24a被配置为,比第二突出部25的突出顶部25a在吸气流方向上更偏 离吸气上游侧(换言之,第二突出部25的突出顶部25a比第一突出部24 的突出顶部24a更偏离吸气下游侧)。由此,可防止在吸气端口 8内设置 各个突出部24、 25导致的吸气端口的过度节流。
如图4所示,在气缸盖2上的燃烧室4a的顶盖形成部位中,在避开 各个端口8、 9的燃烧室侧开口8a、 9a的地方,设有面向所述点火塞的电 极部分的塞插通口 28。在本申请的发动机1中,以使所述混合气(吸气流) 集聚在所述塞插通口 28周围的方式,设计各个突出部24、 25的位置及形 状,来实现吸气流的所述滚流及旋流(气缸横向的涡流)的最佳化。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抑制吸气端口 8内的吸气阻抗来增加吸气流量, 如图5所示,在吸气端口 8内设置有各突出部24、25的本申请的发动机1, 与没有所述各突出部24、 25的现有发动机对比,在整个发动机转速范围 内,增加全开时的发动机输出功率(WOT (Wide Open Throttle)输出功率) 得到增加。另外,在本申请的发动机l中,通过积极地控制如上所述的燃 烧室4a内的吸气流,还能够提高混合气的燃烧性进而改善燃料消耗性能。
另外,如图1所示,在排端口 9的弯曲外周侧上的阀导向6c的突出 端部周围,设有相当于所述第二突出部25的突出部29,通过抑制阀导向 6c的突出端部的吸气下游侧的涡流来抑制排气阻抗。
如以上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的发动机l具备与气缸主体3协动形成 燃烧室4a的气缸盖2;吸气端口8,其设置于该气缸盖2且具有向所述燃 烧室4a开口的燃烧室侧开口 8a;开闭该燃烧室侧开口 8a的吸气阀6;从 所述吸气端口 8的壁面向该吸气端口 8内突出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24、25,所述各个突出部24、 25以沿着所述吸气端口 8内的吸气流的方向延伸,
并从与所述吸气流方向正交的剖面来看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所述各突出
部24、 25上的向所述吸气端口 8内的突出顶部24a、 25a在所述吸气流方 向上相互错位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吸气端口 8内设置沿着吸气流方向延伸的各个突 出部24、 25,能够对该吸气端口 8内的吸气流给予整流的效果,提高吸气 流速,并促进该吸气流产生的燃烧室4a内的涡流,提高燃烧性能。另外, 由于将各突出部24、 25的突出顶部24a、 25a在吸气流方向相互错开,因 此能够抑制吸气端口的节流过度导致的吸气阻抗的增加。
另外,所述发动机1在其所述吸气端口 8内突出有插通所述吸气闳6 的阀杆6b的阀导向6c的端部,在设有该阀导向6c侧的所述吸气端口 8 的壁面上,设有所述第二突出部25。在所述阀导向6c的突出端部的附近 而且比该突出端部更靠吸气流上游侧,设置所述第二突出部25的突出顶 部25a,并且在该第二突出部25中的所述突出顶部25a的吸气上游侧,从 所述吸气端口 8的壁面至所述突出顶部25a,设置相对于所述吸气流方向 倾斜延伸的倾斜部25b。所述上游侧倾斜部25b在所述突出顶部25a附近 急速地倾斜。
根据该结构,吸气端口 8内的吸气流通过阀导向6c的突出端部周边 时,由于该吸气流被第二突出部25的上游侧倾斜部25b引导,并越过阀 导向6c的突出端部,由此可以抑制阀导向6c的突出端部周围的吸气阻抗 的增加。另外,由于上游侧倾斜部25b在第二突出部25的突出顶部25a 附近急速倾斜,因此沿着该上游侧倾斜部25b流动的吸气流能够容易地越 过阀导向6c的突出端部。
另外,在所述发动机1中,所述吸气端口 8向所述燃烧室侧开口 8a 弯曲,在该吸气端口 8的弯曲外周侧,设有所述阀导向6c及第二突出部 25,并且在吸气端口 8的弯曲内周侧设有第一突出部24,在所述第一突出 部的突出顶部25a的吸气上游侧,设有所述第一突出部24的突出顶部24a。
根据该结构,沿着吸气端口 6的弯曲内周侧流动的吸气流的一部分, 在通过第一突出部24的突出顶部24a之后,沿着其下游侧倾斜部24c流 动,使流动的方向向吸气端口 8的弯曲内周侧改变,并且沿着吸气端口8的弯曲外周侧流动的吸气流的一部分,沿着第二突出部的上游侧倾斜部 25b流动,同样地,使流动的方向向吸气端口 8的弯曲内周侧改变。由此, 使容易减少吸气流量的弯曲内周侧的吸气流量得到增加,能够确保有效地
利用吸气端口 8的整个剖面的吸气流量。
另外,该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四气阀发动机
和DOHC发动机,以及直列或者V型等多气缸发动机。
另外,所述实施例中的构成只是本发明的一例,不用说,在不脱离该 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有种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其具备气缸盖,其与气缸协动而形成燃烧空间;吸气端口,其设置于该气缸盖且具有在所述燃烧空间开口的吸气口;吸气阀,其开闭该吸气口;第一及第二突出部,其从所述吸气端口的壁面向该吸气端口内突出,所述各个突出部以沿着所述吸气端口内的吸气流方向延伸,并且从与所述吸气流方向正交的剖面来看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各突出部中的向所述吸气端口内突出的突出顶部在吸气流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气端口内,插通所述吸气阔的阀杆的阀导向的端部突出,且 在设有该阀导向的一方的所述吸气端口的壁面上,设置所述各突出部的一 方,在所述阀导向的突出端部的附近且该突出端部的吸气上游侧,设置所 述一方的突出顶部,并且在该一方的突出部中的所述突出端部的吸气上游 侧,从所述吸气端口的壁面至所述突出顶部,设置相对于所述吸气流方向 倾斜延伸的倾斜部,该倾斜部在所述突出顶部附近急速地倾斜。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端口向所述吸气口弯曲,在该吸气端口的弯曲外周侧设有所 述阀导向及一方的突出部,并且在该吸气端口的弯曲内周侧设有另一方的 突出部,在所述一方的突出部的突出顶部的吸气上游侧,设有所述另一方 的突出部的突出顶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由于具备在吸气端口内相互对置的两个突出部,能够抑制吸气端口内的吸气阻抗的增加及吸气流量的减少。其具备从所述吸气端口(8)的壁面向该吸气端口(8)内突出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24、25),所述各突出部(24、25)以沿着所述吸气端口(8)内的吸气流的方向延伸,同时从与所述吸气流方向正交的剖面看呈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所述各突出部(24、25)中的向所述吸气端口(8)内突出的突出顶部(24a、25a)在所述吸气流方向相互错开地设置。
文档编号F02F1/42GK101294521SQ20081009570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7日
发明者原成幸, 堺幸男, 齐藤贤二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