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993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润滑油泵经由润滑油路向阀腕室或齿轮箱输送 润滑油的发动机,具体地说涉及在充分确保润滑油的流量的同时可以 防止向轴承壳外部泄漏润滑油的润滑油路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发动机中,作为从润滑油泵向阀腕室或齿轮箱输送润滑 油的构成,用于向动阀机构或各种齿轮输送该润滑油的润滑油路设在 齿轮箱、汽缸体或汽缸盖等发动机的各部材上。对于横型发动机,也 公开了在配置于飞轮侧的轴承壳的内周面上形成环形槽、作为润滑油 路构成的技术(例如参照参考文献l),或者在轴承壳的外周面上形成 环形槽、作为润滑油路构成的技术。
另外,还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在轴承壳的外侧设置油封壳, 在轴承壳、油封壳以及内嵌于油封壳且外嵌在曲轴上的功能体的内部
形成润滑油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82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4-142725号公报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因为限定轴承壳的形状,使润 滑油路的截面面积变大是困难的,难以充分保证润滑油的流量。因此, 在润滑油路堵塞的情况下存在油压下降、向曲轴或阀腕室等的送油拖 延的可能性。
进而,在轴承壳的外周面上形成环形槽的构成中,存在向轴承壳 外部泄漏润滑油的可能性。为此,由于必须用油封壳覆盖轴承壳的外 面,所以会因部件个数的增加而导致成本上升。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一种发动机,其注油环的 形状或配置保持现有原样地确保润滑油的流量的同时,可以进一 步防 止向轴承壳外部漏泄润滑油。
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所述,下面说明解决该课题 的手段。
即,在技术方案l的发动机中,由曲轴通过动力传递机构驱动润 滑油泵,从该润滑油泵通过在齿轮箱、汽缸体或汽缸盖上形成的润滑 油路向阀腕室或齿轮箱输送润滑油,所述曲轴通过固定在轴承壳上的 轴承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汽缸体上,该轴承壳被固定在汽缸体上,在所 述曲轴和所述轴承壳之间构成插入注油环,在上述构成中,在所述轴 承壳内周上的与所述注油环抵接的面上形成槽,在所述注油环的内周 面上形成槽,把所述轴承壳内周面的槽和所述注油环内周面的槽双方 作为所述润滑油路构成。
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动机中,所述轴承壳内周面 的槽和所述注油环内周面的槽通过在所述注油环上开设一处以上的连 通孑L而连通。
实用新型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收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l中,可以把注油环作为润滑油路的一部分利用。另 外,由于润滑油路不在轴承壳外周面上形成,所以可防止向轴承壳外 部泄漏润滑油。进而,与在轴承外边缘部分形成环形槽的结构相比可 以减小槽的直径,可以缩短形成槽的操作时间。另外,由于可以由轴 承壳和注油环两个系统输送润滑油,所以可防止油压降低。另外,即 使由于注油环的孔堵塞或由注油环的旋转导致注油环的位相改变,也 可以利用轴承壳中的润滑油路向曲轴、阀腕室双方送油而没有延误。 进而,由于注油环的外径等与现有技术没有改变,所以可对注油环照
4样使用通用品,而确保润滑油的流量。
在技术方案2中,通过注油环的孔和轴承壳的槽的连通,不需对 准注油环的位置,可简单地进行发动机的组装。


图l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右侧面图。 图3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4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从斜下方看轴承壳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下方看轴承壳的侧面图。 图7是图6中的B-B线剖视图。
图8 (A)是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注油环的侧面图,(B)是图8 (A)的C-C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发动机;3 汽缸体;4 汽缸盖;12 阀腕室;19 冷却水 箱;20燃料箱;25齿轮箱;26 润滑油泵;30轴承;31 轴承 壳;31c 环形槽;32 注油环;32a 环形槽;32b 连通孔;35 飞 轮;36 曲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l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右侧面图。 图3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4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从斜下方看轴承壳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下方看轴承壳的侧面图。 图7是图6中的B-B线剖视图。图8 (A)是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注油环的侧面图,(B)是图8 (A)的C-C线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广泛涉及由本说 明书及图面所述的事项可知的本实用新型真正体现的技术的思想的整 个范围。
[整体结构l
首先,用图1至图4说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1的整体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把图1中的箭头F的方向作为前方,把相反侧作为后 方,朝向前方把右侧作为右侧方,把左侧作为左侧方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l,横向置设汽缸体3及汽缸盖4,在其 上设置冷却水箱19及燃料箱20构成发动机主体2。在发动机主体2 中,在汽缸体3的后侧设汽缸盖4,汽缸体3的前侧用前盖40覆盖, 在汽缸体3的下侧安装着储存润滑油的油盘5。另外,在汽缸盖4的 后侧,安装着发动机罩(阀腕壳)11,该发动机罩11的内部成为阀腕 室12而构成动阀机构。而且,在汽缸体3的下侧在油盘5的前后,安 装着支承发动机主体2的支承脚6、 6。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主体2的上侧,冷却水箱(冷却水料斗)19 及燃料箱20在前后配置的状态下固定设置在汽缸体3上。在这两个箱 19、 20的上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成为起吊发动机1时的卡合部的起吊 螺栓21。在所述燃料箱20的前面,设置成灯51由灯罩52覆盖。
另外,在发动机主体2的后部,分别配置燃料滤清器22、空气滤 清器23及排气消声器24等,在发动机主体2的前部,在前盖40上附 设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机27。即,前盖40具有朝向前方突出设置、 同时侧面看形成圆状的开口部的支架41,通过在构成筒状的起动机27 的一端侧被插入的状态下支承在该支架41上,该起动机27附设在前 盖40上。
在所述汽缸体3上设有用于把油盘5的润滑油送往发动机1各部 的润滑油泵26等。该润滑油泵26由后述的曲轴36经由动力传递机构 而受到驱动。在汽缸体3的右侧,安装有齿轮箱25,在该齿轮箱25内存放没 有图示的曲轴齿轮、凸轮齿轮和润滑油泵驱动齿轮等。
从设在发动机主体2的右侧的齿轮箱25起,与没有图示的调速器 连动连接,用于调节燃料喷射泵的燃料喷射量的速度控制杆28突出而 与所述调速器连动连接,构成能从发动机l的右侧操作。进而,在齿 轮箱25中设置起动手柄安装部29。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主体2的左侧,曲轴36借助轴承30及轴承 壳31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汽缸体3上。进而,在曲轴36的外端部设置 飞轮35,通过在起动时使该飞轮35旋转而积蓄旋转能量使得起动容 易,起动后使曲轴36的旋转稳定。
润滑油路j
下面,用图4对发动机1中的润滑油路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前盖40内,在左右方向形成前盖内油路43。由 所述润滑油泵26供给的润滑油通过在汽缸体3内形成的油路3a、 3b 流入所述前盖内油路43内。向前盖内油路43内供给的润滑油在供向 齿轮箱25侧的同时,其一部分向油压指示器50侧分支。
从所述前盖内油路43流出的润滑油在汽缸体3内通过从其后面向 后方形成的油路(齿轮箱侧油路)3e供向齿轮箱25内。在此,在汽 缸体3中在大致左右方向上形成与所述油路3e连通且在齿轮箱25内 开口的切口孑L3f,从该切口孔3f向齿轮箱25内流入润滑油。
另外,从所述油路3a向后方形成油路3c,所迷润滑油通过所述 油路3c在汽缸体3中向插通曲轴36及轴承壳31的开口部送油。然后, 经过在后述的轴承壳31内形成的润滑油路后,流入向前方延设的油路 3d,向汽缸盖4送油。这样,向汽缸盖4内流入的润滑油,通过油路 4a供向发动机罩11内的阀腕室12内,润滑该阀腕室12内的动阀机 构。
[轴承壳油路

下面,用图5至图7对轴承壳31中的润滑油路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轴承壳31设在汽缸体3的左侧,借助轴承30自由旋转地支承曲轴36。即,在汽缸体3上嵌合固定轴承壳31,在该轴承 壳31的中央开口部嵌合轴承30,把曲轴36自由旋转地支承在该轴承 30上。另外,在轴承30的外侧的侧部(左侧)所述轴承壳31和曲轴 36之间的滑动部分插入注油环32。
在该轴承壳M中,分别形成用于连通所述注油环32和所述油路 3c及油路3d的油路。即,在位于形成在与轴承壳31的嵌合部的所述 汽缸体3侧的油路3c的前端的部分(轴承30外周侧的下前部)开设 注油孔31a,从该注油孔31a向注油环32所处的轴心方向形成油路 31b。
另一方面,在该嵌合部的下后部与注油孔31a—样开设与油路3d 的前端连通的注油孔31e,从该注油孔31e向注油环32所处的轴心方 向形成油路31d。另外,在轴承壳31的嵌合注油环32的内周面上, 形成环形槽31c,与所述油路31b、 31d连通。即,在所述轴承壳31 内周,在与所述注油环32抵接的面的中央形成环形槽31c,所述油路 31b、环形槽31c及油路31d作为润滑油路构成。
在该轴承壳31嵌合在汽缸体3上时,所述注油孔31a及注油孔 31e以分别与汽缸体3中的油路3c及油路3d连通的方式定位配置。
如上所述,通过油路3c从汽缸体3输送的润滑油由所述注油孔 31a流入轴承壳31 (图5、图7中的箭头cx),通过所述油路31b向轴 心部送油。而且,通过所述环形槽31c及油路31d从注油孔31e向汽 缸体3的油路3d输送(图5、图7中的箭头P),经由汽缸盖4的油 路4a,送往发动机軍11中的阀腕室12,润滑动阀机构。
根据这样地构成,可以把注油环32作为润滑油路的 一部分使用。 另外,由于润滑油路不在轴承壳31的外周面上形成,所以能防止向轴 承壳31外部泄漏润滑油。进而,与在轴承30外边缘部分形成环形槽 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槽的径并能缩短槽形成的操作时间。
[注油环
以下,用图5至图8对注油环32进行说明。
如图5至图8所示,在该注油环32的内周面的轴心方向大致中央
8部形成环形槽32a,该环形槽32a和外周面由两个部位的在半径方向 上开口的连通孔32b、 32b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连通孔32b在两 处构成,但也可以j故成在一处或三处以上位置开口的结构。
即,在把该注油环32插入轴承壳31内的情况下,所述环形槽32a 由连通孔32b、 32b与所述轴承壳31内的环形槽31c连通,由此,所 述环形槽32a及连通孔32b、 32b作为所述轴承壳31内的润滑油路构 成。
具体地说,润滑油在形成于轴承壳31轴心部的所述环形槽31c 中流动时,该润滑油通过所述连通孔32b流向注油环32的内周面,在 流过形成于注油环32的内周面上的环形槽32a后,再从连通孔32b 向环形槽31c供油。即,轴承壳31的轴心部中的润滑油路由环形槽 31c和环形槽32a双方形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可以由轴承壳31和注油环32这两个系统 输送润滑油,所以可以防止油压下降。另外,即使注油环32的孔堵塞 或由于注油环32的旋转导致注油环32的位相改变,也可以通过轴承 壳31中的润滑油路没有延误地向曲轴36、阀腕室12双方送油。进而, 由于注油环32的外径等与现有技术没有改变,所以可对注油环32照 样使用通用品而确保润滑油的流量。
进而,通过注油环32的连通孔32b与轴承壳31的环形槽31c的 连通,不必对准注油环32的位置,就可以简单地进行发动机l的组装。 具体地讲,由于注油环32的连通孔32b无论配置成什么样的位相都可 与环形槽31c连通,所以可与注油环32的位置无关地由环形槽32a 形成润滑油路。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利用曲轴经由动力传递机构驱动润滑油泵,从该润滑油泵起经由形成在齿轮箱、汽缸体或汽缸盖上的润滑油路向阀腕室或齿轮箱输送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经由固定在轴承壳上的轴承而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汽缸体上,该轴承壳被固定在汽缸体上,在所述曲轴和所述轴承壳之间插入注油环,在这样的构成中,在所述轴承壳内周上的与所述注油环抵接的面上形成槽,在所述注油环的内周面上形成槽,把所述轴承壳内周面的槽和所述注油环内周面的槽双方作为所述润滑油路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壳内周面的槽和所述注油环内周面的槽通过在所述注油环上开设一处以上的连通孔而得到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其注油环的形状或配置在保持现有原样地充分确保润滑油的流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防止向轴承壳外部漏泄润滑油。在从润滑油泵通过在齿轮箱(25)、汽缸体(3)或汽缸盖(4)上形成的润滑油路向齿轮箱(25)输送润滑油的发动机(1)中,构成为所述曲轴(36)通过轴承(30)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汽缸体(3)上,该轴承(30)由轴承壳(31)固定在汽缸体(3)上,在所述曲轴(36)和所述轴承壳(31)之间插入注油环(32),在所述轴承壳(31)内周上的与所述注油环(32)抵接的面上形成环形槽(31c),在所述注油环(32)的内周面上形成环形槽(32a),把所述环形槽(31c)和所述环形槽(32a)双方作为所述润滑油路构成。
文档编号F01M1/06GK201265436SQ20082013390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2日
发明者盐田克之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