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316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调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的机油冷却器用调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柴油机领域中,随着柴油机的发展以及环保的需求,人们对于柴油机主油道调 节压力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就需要设置有效的调压装置以满足对于调压能力的要 求。通常,调压装置设置于柴油机中的机油冷却器上以调节柴油机主油道压力。出于轻质的 需要,现有的机油冷却器通常采用铝质材料,而为了保证调压装置的耐磨、可靠性等因素, 调压装置的内部起到调压作用的关键零件限压阀体通常采用钢质材料,这就会导致如下缺 陷现有调压装置中的限压阀体直接设于冷却器壳体内腔中,当主油道内部压力发生变化 时,起到调压作用的限压阀体就会在冷却器壳体内腔中上下移动,但由于钢质限压阀体与 铝质冷却器壳体材料的膨胀系数不一致,外界温度变化时,极易发生限压阀体卡滞的情况, 从而调压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卡滞现象的、调 压可靠性高的调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压装置,包括冷却器壳体,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腔中设有 限压阀体,所述限压阀体侧壁上设有限压油腔,所述限压油腔与冷却器壳体底部的泄油孔 连通, 所述限压阀体外由上而下依次套设有弹簧和侧壁上设有调压窗口的限压阀套; 所述冷却器壳体上设有主油道通孔和调节油孔,所述主油道通孔与位于所述限压
阀套以上由所述限压阀体与冷却器壳体围成的主油道腔连通;所述调节油孔与位于所述限
压阀套调压窗口处由所述限压阀体、限压阀套以及冷却器壳体围成的调节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限压阀体在所述弹簧作用下,其上部抵在所述冷却器壳
体上时,所述限压油腔与所述主油道腔和所述调节腔均不连通;当所述限压阀体下移时,所
述调节油孔与所述限压油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压阀体上端设有施压油腔,所述施压油腔与所述主油道 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上端抵在所述施压油腔下端面,所述弹簧下端抵在所 述限压阀套上端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施压油腔外径与所述冷却器壳体间隙配合;所述限压阀套 外壁与所述冷却器壳体紧密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压阀套固定于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腔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压阀套通过螺纹与所述冷却器壳体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器壳体上端固定有一个栓塞,当所述弹簧未被压縮时,所述限压阀体抵在所述栓塞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栓塞与所述冷却器壳体连接处设有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柴油机的铝制(机油)冷却器中的调压装置进行结构 优化,通过在限压阀体和冷却器壳体间设置限压阀套,避免了限压阀体直接在铝制机油冷 却器壳体来回运动,可避免由于材料膨胀系数不一致,容易引起限压阀体卡滞的问题,从而 实现有效可靠地对柴油机主油道油压的调节作用,且结构紧凑简单,容易安装,适用于铝制 机油冷却器壳体。

图1是本实用新型调压装置处于状态I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中调压装置处于状态II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调压装置中限压阀套的立体视图; 图4是图1中调压装置中限压阀体的立体视图; 图5是图1中调压装置调压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冷却器壳体,11-主油道通孔,12-调节油孔,2-限压阀体,21-施压油腔,22-限 压油腔,3-限压阀套,31-调压窗口 , 32-内六角上紧结构,4-栓塞,41-密封垫片,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上 下左右等方位限定词均以调压装置具通常使用状态下的位置为参考,以便更清晰的理解本 实用新型中调压装置的结构,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调压装置,包括(机油)冷却器壳体l,所述冷却器 壳体1顶部端设有一个栓塞4,该栓塞4通过密封垫片41可靠地密封在机油冷却器壳体1 上,所述冷却器壳体l底端设有泄油口,该泄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所述冷却器壳体l内腔中 设有限压阀体2,所述限压阀体2上端设有施压油腔21,且其侧壁上设有限压油腔22,该限 压油腔22与冷却器壳体1底部的泄油孔连通。在所述限压阀体2外由上而下依次套设有 弹簧5和侧壁上设有调压窗口 31的限压阀套3。其中,所述限压阀套3通过螺纹固定于所 述冷却器壳体1内腔底部,同时在其下端内侧设有内六角上紧结构32,便于安装时用套筒 等工具上紧;同时限压阀套3上端面则成为弹簧5的固定底座,而弹簧5的上端抵在限压阀 体2的限压油腔22突出部分的下底面上,在不通机油的状态下,由于弹簧5受到一定的预 紧力,限压阀体2上端被螺塞压紧定位。为了保证限压阀体2能够在冷却器壳体1内腔中 上下顺畅移动,将所述限压阀体2上端的施压油腔21外径设置为与所述冷却器壳体1间隙 配合;同时为了确保主油道腔中的机油与调节腔中的机油不发生混合,本实施例中将所述 限压阀套3外壁设置为与所述冷却器壳体1紧密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壳体1上设有主油道通孔11和调节油孔12。其中,所述 主油道通孔11与位于所述限压阀套3以上由所述限压阀体2与冷却器壳体1围成的主油道腔连通,且所述施压油腔21与所述主油道腔连通,以确保当主油道中油压达到一定程度 时,能够从限压阀体2上端施加压力并推动所述限压阀体2下移。所述调节油孔12与位于 所述限压阀套3调压窗口 31处由所述限压阀体2、限压阀套3以及冷却器壳体1围成的调 节腔连通。当主油道腔中的油压不足以推动限压阀体2下移时,所述限压阀体2侧壁上的 限压油腔22与所述主油道腔和所述调节腔均不连通,既保证主油道中的机油不会泄露至 泄油孔中,又防止主油道腔中的机油不会与调节腔中的机油混合;当主油道腔中油压大于 弹簧5施加的预紧力时,所述限压阀体2下移时,所述调节油孔12与所述上的限压阀体2 所述限压油腔22连通,即使得调节油孔12中的机油与冷却器底部的泄油孔连通。 结合附图1、2、5,对本实施例中调压装置的调压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调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述主油道通孔11与柴油机机体主油道连通,所述调节 油孔12与柴油机中的机油滤清器连通,从而使得柴油机机体主油道的机油通过机油冷却 器壳体1上的主油道通孔11通往主油道腔,而柴油机上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后的机油通过 机油冷却器上的调节油孔12通往调节腔。 当来自主油道中的机油在限压阀体2顶部的施压油腔21中产生的压力无法克服 所弹簧5预紧力(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设定)时,即调压装置处于状态I时,经过机油滤清器 过滤的机油直接通过机油冷却器芯冷却后通往机体中的主油道,即过滤后的机油不会进入 到调压装置中,此时调压装置没有任何动作;而主油道中油压达到一定数值时(根据实际 要求进行设定),则来自主油道中的机油在限压阀体2顶部的油腔中产生的压力可以克服 所设定的弹簧5预紧力,并推动限压阀体2沿限压阀套3内壁通道向下移动,直至移动至限 压阀体2侧面的限压油腔22与限压阀套3侧面的调压窗口 31对应,即调压装置处于状态 II时,则限压油腔22实现了与调压腔的连通,此时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后的机油通过调节 油孔12进入到调节腔中,再通过限压阀体2上的限压油腔22流至冷却器壳体1的泄油孔, 并最终流回发动机油底壳。当滤清器过滤后的机油被调压装置泄掉一部分后,流向主油道 中机油量相应减少,从而实现主油道中油压的降低,进而导致与主油道连通的调压装置中 主油道腔内油压的减小,此时,限压阀体2上端施压油腔21中的油压随之降低,在弹簧5预 紧力的作用下,限压阀体2又恢复至状态I (即限压阀体2上端抵在栓塞4底部),最终实现 了降低主油道中过高油压的过程。本实施例的调压装置通过限压阀体2弹簧5弹力和主油 道腔中油压差作用往复上下移动,以形成限压阀体2侧面的限压油腔22与调节油孔12的 连通状态,即在状态I与状态II间不断切换,从而实现持续对机体主油道机油压力进行调 节的过程。 由上可见整个调节主油道压力的过程中,本实施例调压装置中的限压阀体2均不
会与铝质材料的冷却器接触,而与冷却器接触的栓塞4和限压阀套3均采用固定的连接方
式,因此避免了由于材质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的限压阀体2卡滞情况的发生。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调压装置,包括冷却器壳体,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腔中设有限压阀体,所述限压阀体侧壁上设有限压油腔,所述限压油腔与冷却器壳体底部的泄油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体外由上而下依次套设有弹簧和侧壁上设有调压窗口的限压阀套;所述冷却器壳体上设有主油道通孔和调节油孔,所述主油道通孔与位于所述限压阀套以上由所述限压阀体与冷却器壳体围成的主油道腔连通;所述调节油孔与位于所述限压阀套调压窗口处由所述限压阀体、限压阀套以及冷却器壳体围成的调节腔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限压阀体在所述弹簧作用下,其上部抵在所述冷却器壳体上时,所述限压油腔与所述主油道腔和所述调节腔均不连通;当所述限压阀体下移时,所述调节油孔与所述限压油腔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体上端设有施压油腔,所述施压油腔与所述主油道腔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上端抵在所述施压油腔下端面,所述弹簧下端抵在所述限压阀套上端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油腔外径与所述冷却器壳体间隙配合;所述限压阀套外壁与所述冷却器壳体紧密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套固定于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腔底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套通过螺纹与所述冷却器壳体固定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壳体上端固定有一个栓塞,当所述弹簧未被压縮时,所述限压阀体抵在所述栓塞底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与所述冷却器壳体连接处设有密封垫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压装置,包括冷却器壳体,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腔中设有限压阀体,所述限压阀体侧壁上设有限压油腔,所述限压油腔与冷却器壳体底部的泄油孔连通,所述限压阀体外由上而下依次套设有弹簧和侧壁上设有调压窗口的限压阀套;所述冷却器壳体上设有主油道通孔和调节油孔,所述主油道通孔与位于所述限压阀套以上由所述限压阀体与冷却器壳体围成的主油道腔连通;所述调节油孔与位于所述限压阀套调压窗口处由所述限压阀体、限压阀套以及冷却器壳体围成的调节腔连通。所述调压装置具有不易发生卡滞现象、调压可靠性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F01M5/00GK201526352SQ200920141348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刘益军, 蔡小伟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