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轨油泵柴油进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28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共轨油泵柴油进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供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共轨油泵柴油进油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柴油机朝着低污染、低油耗和高比功率的方向发展.降低柴油机排放,提高 动力性、经济性的关键在于改善其燃烧过程,而改善燃烧过程在于喷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燃 烧室结构三者良好的匹配,其中,喷油喷射系统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 出现的共轨式喷油系统是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的飞跃。它改变了传统的喷 油系统的组成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燃油压力产生和燃油喷射分离开来,通过对共轨管 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基本无关。优化共轨式喷油 系统对于提高柴油机的性能有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轨油泵柴油进油系统,在泵体上设置有油量计量阀、油 温传感器、泵油系部件、溢流阀总成、阻尼塞、进油口和回油口,其改进之处在于进油口后 的油道分为两条油路,一条油路通过油量计量阀腔体后,再通过多个分油道顺次连通油温 传感器腔体和泵油系部件的柱塞油腔,另一条油路顺次连通溢流阀总成腔体和回油口 ;其 中,油温传感器所在腔体通过阻尼塞与回油口单向连通;两条油路沿泵体外围设置。两条油路结构为进油口与进油道A连通,进油道A分别通过油道G和进油道B连 通溢流阀总成腔体和油量计量阀腔体;油量计量阀腔体通过油道C分别连通油温传感器腔体和油道D,油道D通过多个分 油道E连通泵油系部件的柱塞油腔,油道D末端封闭;溢流阀总成腔体通过回油道I连通回油口,回油道I末端封闭;回油道I上设置有回油道J,油温传感器腔体还与油道F连通,油道F与回油道J 之间通过阻尼塞单向连通,即油只能从油道F流向回油道J ;进油道A、进油道B、油道C、油道D、回油道I、油道G分布于泵体1横截面外围。溢流阀总成包括弹簧、两颗钢球和溢流阀体,溢流阀体内腔外端封闭;溢流阀体内 腔连通回油道I和油道G,回油道I和油道G连通处有一锥面,一颗钢球与锥面匹配,钢球与 锥面贴合时封闭回油道I和油道G,另一颗钢球抵在溢流阀体内腔外端封闭处,弹簧设置在 两颗钢球之间,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其有益技术效果是不仅能在不同共轨管轨压条件下,满足柴油供油量、供油压 力,并通过油温传感器随时检查流入柱塞副柴油腔的温度,控制柴油温度的变化;采用将油 道分布于泵体外围的设计,能对泵体及油道周围零件进行良好冷却。

图1、柴油油道平面展开示意图;[0012]图2、图1局部放大图;图3、共轨泵总成外形局部示意图;泵体1、油量计量阀2、油温传感器3、泵油系部件4、锥面5-4、弹簧5_3、钢球5_2、 溢流阀体5-1、阻尼塞6,进油道A、进油道B、油道G、油道C、油道D、油道F、分油道E、回油道 I、回油道J。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3,共轨油泵柴油进油系统的工作方式为第一条油路柴油从进油口 7进入后经进油道A流入油道G,当进入油道G的柴油 压力超过溢流阀总成5设定的最大极限值,弹簧5-3被压缩,钢球5-2与溢流阀体5-3内腔 中部的锥面5-4脱离,柴油经溢流阀体5-1内腔中部的径向通孔进入回油道I ;当柴油压力 过小时,在弹簧5-3作用下钢球5-2将锥面5-4封闭。第二条油路柴油从进油道A流入进油道B ;根据不同轨压要求,由油量计量阀2 控制进油道B流入油道C的油量。从油量计量阀2流入油道C的柴油有气泡和压力冲击波, 带气泡和压力冲击波的柴油经油道F后通过阻尼塞6小孔流回回油道J(参见图2)。流回回油道J进入回油道I的柴油再通过回油口 8流回发动机油箱。油道C内压力平稳的柴油流入油道D后,经多条分油道E进入泵油系部件4的柱 塞油腔。在油道C内,通过油温传感器3随时检查流入泵油系部件4的柱塞油腔的柴油温 度,时刻控制柴油温度的变化。油道环绕泵体1外侧,流动的柴油能带走泵体1及油道附近的零件的热量,对泵体 1及油道附近的零件进行良好冷却。该结构主要通过改变溢流阀总成5的开启压力控制进 入泵油系部件4的柱塞油腔的柴油压力;通过改变油量计量阀2的流量大小,控制共轨管轨 压大小;通过改变阻尼塞6小孔大小来消除气泡和压力冲击波,阻尼塞6小孔过大,将降低 柴油压力,共轨管轨压将不能稳定或提高,反之过小,将不能消除气泡和压力冲击波。
权利要求一种共轨油泵柴油进油系统,在泵体(1)上设置有油量计量阀(2)、油温传感器(3)、泵油系部件(4)、溢流阀总成(5)、阻尼塞(6)、进油口(7)和回油口(8),其特征在于进油口(7)后的油道分为两条油路,一条油路通过油量计量阀(2)腔体后,再通过多个分油道顺次连通油温传感器(3)腔体和泵油系部件(4)的柱塞油腔,另一条油路顺次连通溢流阀总成(5)腔体和回油口(8);其中,油温传感器(3)所在腔体通过阻尼塞(6)与回油口(8)单向连通;两条油路沿泵体(1)外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轨油泵柴油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条油路结构为 进油口(7)与进油道A连通,进油道A分别通过油道G和进油道B连通溢流阀总成(5)腔 体和油量计量阀(2)腔体;油量计量阀(2)腔体通过油道C分别连通油温传感器(3)腔体和油道D,油道D通过多 个分油道(E)连通泵油系部件(4)的柱塞油腔,油道D末端封闭;溢流阀总成(5)腔体通过回油道I连通回油口(8),回油道I末端封闭; 回油道I上设置有回油道J,油温传感器(3)腔体还与油道F连通,油道F与回油道J 之间通过阻尼塞(6)单向连通,即油只能从油道F流向回油道J ;进油道A、进油道B、油道C、油道D、回油道I、油道G分布于泵体(1)横截面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轨油泵柴油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溢流阀总成(5) 包括弹簧(5-3)、两颗钢球(5-2)和溢流阀体(5-1),溢流阀体(5-1)内腔外端封闭;溢流阀 体(5-1)内腔连通回油道I和油道G,回油道I和油道G连通处有一锥面(5-4),一颗钢球 (5-2)与锥面(5-4)匹配,钢球(5-2)与锥面(5-4)贴合时封闭回油道I和油道G,另一颗 钢球(5-2)抵在溢流阀体(5-1)内腔外端封闭处,弹簧(5-3)设置在两颗钢球(5-2)之间, 弹簧(5-3)处于预压缩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轨油泵柴油进油系统,设置在泵体上的油道将油量计量阀、油温传感器、泵油系部件、溢流阀总成、阻尼塞串起,油道分居泵体侧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不仅能在不同共轨管轨压条件下,满足柴油供油量、供油压力及检测供油温度,而且能对泵体进行良好冷却。
文档编号F02M59/46GK201615009SQ20092020651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屈满财, 张伟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