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流动阻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28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低流动阻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的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设计一般是先根据发动机整体性能确定进气歧管 管径和管长、谐振腔的容积,然后再来根据空间边界条件来进行几何设计,然后设计方案经 过CFD、结构强度及NVH等分析之后进行优化,直至达到目标。其中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进气歧管的流动阻力,流动阻力越小,气流能越顺畅的 进入发动机汽缸,充量系数也就越高,对发动机的性能越有利,特别是自然吸气汽油发动 机,充量系数的影响更大。参见图,进气歧管的设计往往由于空间的限制设计成弯折的进气管道与谐振腔相 连,而传统的进气歧管管道的中心线与谐振腔连接处的夹角α偏大,一般为大于110°, 并且,在进气管道与谐振腔的连接处一般为直径没有变化的直管,这些结构使进气歧管内 的气体在管道与谐振腔连接处遇到局部阻力,造成管道与谐振腔连接处的气体产生流动分 离,形成很大的流动阻力损失,降低了发动机的充量系数,进一步影响了发动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流动阻力低、利用现有成型工艺的成型的低流 动阻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低流动阻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整个进气歧管同样包括弯折的管道部分和谐 振腔体,两个部分互相连通。其结构特点是,在进气管道与谐振腔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圆滑过 渡的收缩喷管;所述进气管道的中心线与谐振腔的管道接口处所在平面的相交角度α、在 90° 士 10°之内,近似垂直。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气体的流动阻力,保持气流的机械能,进而保证充量系数,提 高发动机的性能。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利用现有成型工艺成型,制造成本低。
图1为传统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低流动阻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谐振腔体1和弯折的进气管道2,两个部分互相连通。进 气管道2与谐振腔1在连接处21为典型的收缩喷管,由流体力学知识可以知道,本结构是 各种容器上的进口类型中局部阻力损失系数最小的一种。同时,要保持进气管道2的中心 线与谐振腔1的管道接口处所在平面11的相交角度α—在90° 士 10°之内,避免气流方 向与进气管道中心线的夹角过大,导致在气流高速时产生流动分离,增大局部阻力损失,耗 散气流的机械能,进而影响充量系数,降低发动机的性能。
权利要求一种低流动阻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谐振腔体(1)和弯折的进气管道(2),两个部分互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进气管道(2)与谐振腔(1)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圆滑过渡的收缩喷管(21);所述进气管道(2)的中心线与谐振腔(1)的管道接口处所在平面的相交角度α′在90°±10°之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流动阻力的进气歧管,整个进气歧管包括弯折的管道部分和谐振腔体,两个部分互相连通,在进气管道与谐振腔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圆滑过渡的收缩喷管;所述进气管道的中心线与谐振腔的管道接口处所在平面的相交角度α′在90°±10°之内,近似垂直。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气体的流动阻力,保持气流的机械能,进而保证充量系数,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利用现有成型工艺成型,制造成本低。
文档编号F02M35/104GK201635883SQ2009202065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徐之勤, 鄢烈, 陈小东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