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062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从发动机延伸出的排气管的中途设置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降低发动机发出的排气声的装置,公知有消声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图 1))。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在消声器10(专利文献1记载的标号。下同)的消声 器主体11的内部,通过在靠近上游的位置设置第一隔板12、在靠近下游的位置设置第二隔 板13,从而分隔出第一膨胀室14、第二膨胀室15、第三膨胀室16这三个室。然而,在消声器10中,由于消声器主体11形成为在沿着排气管17的方向上具有 轴线的圆筒状,因此在确保必要的容量时,容易使消声器主体11的外径尺寸变大。这样,存 在着在将外径尺寸较大的消声器10安装于机动两轮车时,消声器10在机动两轮车的后部 沿车宽方向伸出,使得车宽增大的课题。为此,优选消声器10的形状在相对于排气管17垂 直的方向形成得扁平。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38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形成得扁平的消声器。第一方面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消声器设于从发动机延伸出的排气管的中途, 并通过以隔板分隔该消声器的内部而形成多个膨胀室,其中,该消声器具备容器,所述容器 由第一底部、与该第一底部面对的第二底部、以及使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相连的 侧壁部构成,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比从与第一底部或第二底 部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所述侧壁部的最小宽度小,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通过所述 隔板结合起来。第二方面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排气管连接于所述侧壁部。第三方面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隔板由两端延伸至侧壁部的第一隔板、以及一 端延伸至该第一隔板而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侧壁部的第二隔板构成,容器的内部被分隔为第
一膨胀室、第二膨胀室和第三膨胀室。第四方面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侧壁部形成为筒状。第五方面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是圆形的。第六方面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排气管在容器的内部在沿着第一底部和第二底 部的方向进行配置,并且所述排气管被配置成贯穿在隔板设有的贯通孔。第七方面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排气管被保持于隔板的贯通孔,所述隔板沿着 从第一底部朝向第二底部的方向、或者从第二底部朝向第一底部的方向插入并被组装于容 器的内部。第八方面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侧壁部从第一底部的外缘一体地延伸。
第九方面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底部的外缘一体地设有沿与第一底部的 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部,并且使侧壁部与该第二侧壁部结合。在第一方面涉及的发明中,消声器的第一底部与第二底部之间的间隔被设定成比 从与第一底部或者第二底部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侧壁部的最小宽度小,因此能够形成在与 第一底部或第二底部正交的方向上扁平的消声器。根据第一方面,能够提供形成得扁平的 消声器。而且,由于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通过隔板结合,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底部和 第二底部振动。在第二方面涉及的发明中,由于排气管连接于侧壁部,因此与现有的将排气管连 接于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第一底部与第二底部之间的间隔变窄的消声器。在第三方面涉及的发明中,隔板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构成,容器的内部被分隔 为第一膨胀室、第二膨胀室和第三膨胀室,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排气声。在第四方面涉及的发明中,由于侧壁部形成为筒状,因此侧壁部的成形变得容易。在第五方面涉及的发明中,由于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是圆形的,因此侧壁部容易 形成为圆筒状,容易提高容器的刚性。其结果是,有利于抑制声音、振动。在第六方面涉及的发明中,排气管在容器的内部在沿着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的方 向进行配置,并且排气管被配置成贯穿在隔板设有的贯通孔,因此即使不依赖于膨胀室的 大小,也能够将排气管设定得较长。在第七方面涉及的发明中,隔板沿着从第一底部朝向第二底部的方向、或者从第 二底部朝向第一底部的方向插入并被组装于容器的内部。即,隔板沿与第一底部和第二底 部大致正交的方向被插入到容器的内部。另一方面,配置于容器内的排气管在沿着第一底 部和第二底部的方向上贯穿隔板的贯通孔。因此,将隔板插入容器内的方向与使排气管贯穿隔板的贯通孔的方向不同,因此 在使排气管预先贯穿隔板后再将隔板插入容器内时,排气管相对于隔板的位置不易偏移, 隔板和排气管相对于容器的组装变得容易。在第八方面涉及的发明中,由于侧壁部从第一底部的外缘一体地延伸,因此能够 减少消声器的部件个数。在第九方面涉及的发明中,由于在第二底部的外缘一体地设置有沿与第一底部的 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部,并使侧壁部与该第二侧壁部结合,因此能够以简单结 构形成消声器的容器。


图1是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图1的2部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消声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消声器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焊接座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对比图。
图7是图2的变更实施例图。标号说明35 发动机;46 排气管;50、50B 消声器;52 鼓状件(drum) ;53 尾管(排气管); 54、145:第一隔板;56:催化剂配管(排气管);57、146:第二隔板;58:第一配管(排气 管);59 盖部件;66、144 第一底部;69、143 侧壁部;75、147 第二底部;76 第二侧壁部; 78、81、83 贯通孔;95,98 一端;96,99 另一端;97 内表面;100 隔板;101 第一膨胀室; 102 第二膨胀室;103 第三膨胀室;104 第二配管(排气管);132、148 容器;133 第二侧 壁;134 侧壁;Hl 间隔;Wl 最小宽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图面是按符号的朝向所观察 到的。实施例1首先,基于图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机动两轮车10具备车架15,该车架15由如下部件构成转向立管11 ; 从该转向立管11倾斜向下延伸的下行管(down tube) 12 ;从该下行管12的下端水平地向 后方延伸的低侧管(lower tube) 13 ;以及从该低侧管13的后端倾斜向上延伸并支撑以双 点划线示出的座椅34的座椅轨道14,并且机动两轮车10还具备前叉16,所述前叉16回 转自如地安装于转向立管11 ;前轮17,所述前轮17旋转自如地设于该前叉16的下端;握柄 18,所述握柄18设于前叉16的上端;组合摆动部(unit swing,在后面详细叙述)22,所述 组合摆动部22经由枢轴21以可上下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连结部件19,所述连结部件19从低 侧管13的后端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后轮23,所述后轮23旋转自如地设于该组合摆动部22 的后端;后缓冲器24,所述后缓冲器24架设于组合摆动部22的后端和座椅轨道14之间; 以及支架25,所述支架25安装于组合摆动部22的下端。如两点划线所示,机动两轮车10的车罩由以下部件构成覆盖转向立管11的前罩 26 ;覆盖前叉16的前挡泥板27 ;覆盖握柄18的握柄罩28 ;覆盖前罩26和前挡泥板27的 后方的护腿板29 ;从该护腿板29和前挡泥板27向后方延伸的侧罩31 ;覆盖座椅轨道14的 后罩32 ;以及覆盖后轮23的后挡泥板33。接下来,对组合摆动部2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组合摆动部22的前部设置有发动机35。并且,在该发动机35的气 缸盖36的进气口 37连接有进气管38、化油器39、连接管41、空气滤清器42。并且,在气缸 盖36上安装有火花塞43。再有,在发动机35的后部设有注油部44。而且,排气管46从气缸盖36的排气口 45向后方延伸,在该排气管46的中途且靠 后端的位置连接有消声器50 (在后面详细叙述)。该消声器50经由形成为大致V字形的消 声器支撑撑板51支撑于发动机35,并且配置于后轮23的侧方。并且,消声器50在侧视图 中呈圆形。水平线47为穿过消声器50的中心48的直线。并且,消声器50的中心48与支撑 后轮23的车轴(后述)在侧视图中是一致的。接下来,对消声器5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消声器50由以下部件构成鼓状件52,所述鼓状件52—体地形成有 圆筒状的侧壁部69和圆板状的第一底部66 ;尾管53,所述尾管53被收纳于该鼓状件52并贯穿鼓状件52的侧壁部69 ;第一隔板54和第二隔板57,所述第一隔板54和第二隔板57 被收纳于鼓状件52内并对鼓状件52内进行分隔;催化剂配管56和第一配管58,所述催化 剂配管56和第一配管58贯穿该第二隔板57,且被收纳于鼓状件52 ;以及盖部件59,所述盖 部件59具有封闭鼓状件52的开口 131的圆板状的第二底部75。即,消声器50的容器132 由鼓状件52和盖部件59构成。尾管53、催化剂配管56、第一配管58、以及安装于第一隔板54的第二配管104为 配置于容器132内的排气管。在鼓状件52的第一底部66设有五个焊接用孔61、62、63、64、65,能够通过塞焊来 固定尾管53、第一隔板54、第二隔板57 (在后面详细叙述)。此外,在盖部件59的第二底部75设有四个焊接用孔71、72、73、74,能够通过塞焊 来固定第一隔板54和第二隔板57 (在后面详细叙述)。接下来,对将收纳于消声器50的容 器132内部的结构要素配置于容器132内的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将尾管53插入到在鼓状件52的侧壁部69设有的下游侧开口 68。接着,将 第二配管104安装于第一隔板54来构成第一组装体,并将该第一组装体插入鼓状件52内。 接着,将第一支撑撑板55、催化剂配管56和第一配管58组装于第二隔板57来构成第二组 装体,并将该第二组装体插入鼓状件52内。接着,说明第二组装体的组装步骤。第二组装体以如下方式组成将催化剂配管56的入口 77插入第二隔板57的贯通 孔78,将第一配管58的出口 79插入第二隔板57的贯通孔81,将第一配管58的入口 82插 入第二隔板57的贯通孔83和催化剂配管56的出口 84,并通过第一支撑撑板55连结催化 剂配管56和第一配管58。在将第一支撑撑板55、催化剂配管56、第二隔板57、第一配管58、第一隔板54、以 及尾管53都配置于鼓状件52内后,将盖部件59嵌装于鼓状件52的开口 131。鼓状件52 与盖部件59的接合方法在后面叙述。另外,设于尾管53的第二支撑撑板85、设于第一隔板54的两个焊接座86、87、以 及设于第二隔板57的两个焊接座88、89,通过塞焊被固定于在鼓状件52的第一底部66设 有的五个焊接用孔61、62、63、64、65。此外,设于第一隔板54的两个焊接座91、92、设于第 二隔板57的两个焊接座93、94,通过塞焊被固定于在盖部件59的第二底部75设有的四个 焊接用孔71、72、73、74。由此,第一隔板54和第二隔板57将第一底部66与第二底部75结合起来,因此提 高了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的刚性。在第一隔板54的平板部135设有向与其表面垂直的方向(图中下方)突出成形 的加强筋136,因此通过该加强筋136提高了平板部135的刚性。通过提高平板部135的刚 性,能够减少平板部135因与排出气体接触而振动的情况。并且,通过减少平板部135的振 动,也能够降低因平板部135的振动传递给空气而发出的声音。同样地,在第二隔板57的平板部137设有向与其表面垂直的方向突出成形的加强 筋138,因此通过该加强筋138提高了平板部137的刚性。通过提高平板部137的刚性,能 够减少平板部137因与排出气体接触而振动的情况。并且,通过减少平板部137的振动,也 能够降低因平板部137的振动传递给空气而发出的声音。而且,侧壁部69在实施例1中是圆筒。侧壁部69形成为圆筒状,因此变得容易成
6形侧壁部69。此外,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在实施例1中为圆形。由于第一底部66和第二 底部75为圆形,因此容易将侧壁部69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容易提高容器132的刚性。其结 果是,有利于抑制声音、振动。另外,侧壁部69也可以是椭圆筒。并且,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也可以是椭 圆形。进而,催化剂配管56被保持于第二隔板57的贯通孔78,第一配管58被保持于第 二隔板57的贯通孔81、83,将第二隔板57沿从第二底部75朝向第一底部66的方向穿入并 组装于容器132的内部。S卩,第二隔板57沿与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大致正交的方向被插入容器132 的内部。另一方面,催化剂配管56在沿着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的方向上贯穿于第二 隔板57的贯通孔78。并且,第一配管58在沿着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的方向上贯穿 第二隔板57的贯通孔81、83。因此,将第二隔板57插入到容器132内的方向与催化剂配管56和第一配管58贯 穿第二隔板57的贯通孔78、81、83的方向不同,因此,在预先使催化剂配管56和第一配管 58贯穿第二隔板57后再将第二隔板57插入容器132内时,催化剂配管56和第一配管58 相对于第二隔板57的位置不易偏移,第二隔板57以及催化剂配管56和第一配管58相对 于容器132的组装变得容易。另外,对于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在实施例1中是以鼓状件52的底部作为第 一底部66并且以盖部件59的底部作为第二底部75的,然而也可以将鼓状件52的底部作 为第二底部并将盖部件59的底部作为第一底部。在将盖部件59的底部作为第一底部、将 鼓状件52的底部作为第二底部的情况下,第二隔板57穿入上述的容器132内的方向为从 第一底部朝向第二底部的方向。用下一图对消声器5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在图4中,符号47为穿过消声器50的中心48的水平线,箭头FR示出了机动两轮 车(图1的符号10)的前方。隔板100由第一隔板54和第二隔板57构成,所述第一隔板 54的一端95和另一端96延伸至侧壁部69的内表面97,所述第二隔板57的一端98延伸 至该第一隔板54,而另一端99则延伸至侧壁部69的内表面97。通过第一隔板54和第二隔板57将容器132的内部分隔为最上游侧的第一膨胀室 101、第一膨胀室101下游侧的第二膨胀室102、以及最下游侧的第三膨胀室103,因此能够 有效地降低排气声。进而,第一隔板54的一端95和另一端96、第二隔板57的一端98和另一端99弯 折而形成,因此确保了作为隔板的刚性。此外,第一隔板54的一端95、第一隔板54的另一端96、第二隔板57的一端98、以 及第二隔板57的另一端99分别以轻微地抵靠的方式抵接于侧壁部69的内表面97以及第 一隔板54的平板部135,因此容易进行试组装。并且,有利于减少振动。进而,由于并非被 牢固地焊接起来,因此能够有效地吸收第一隔板54、第二隔板57以及侧壁部69的热变形。而且,在设于侧壁部69的上游侧开口 67,经由催化剂配管56连接有排气管46。并 且,催化剂106沿着第一隔板54地设于催化剂配管56内。再有,在第二隔板57设有使第 一膨胀室101和第二膨胀室102连通的贯通孔105。第一隔板54的第二配管104为连通第二膨胀室102和第三膨胀室103的排气管。接下来,对排出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当来自发动机的排出气体从以双点划线示出的排气管46如箭头(1)所示地流入 催化剂配管56内后,排出气体如箭头(2)所示地通过催化剂配管56内的催化剂106和第 一配管58,流入第一膨胀室101,声能减少。从第一配管58的出口 79排出的排出气体如箭头(3)所示地碰撞侧壁部69的内 表面97并流动,然而由于侧壁部69形成为圆筒状,因此侧壁部69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 能够减少因排出气体碰撞侧壁部69而产生的振动。接下来,排出气体如箭头(4)所示地通过贯通孔105,并如箭头(5)所示地流入第 二膨胀室102,声能进一步减少。接下来,排出气体如箭头(6)所示地通过第二配管104并流入第三膨胀室103,声 能进一步减少。从第二配管104的出口 121排出的排出气体如箭头(7)所示地沿圆筒状的 侧壁部69的内表面97流动,因此排出气体的流动顺畅。最后,排出气体如箭头(8)所示地从尾管53排出。这样,由于在容器132内消耗 了排出气体的声能,因此发挥了消音作用。另外,催化剂配管56的入口 77被焊接固定于侧壁部69,然而由于催化剂配管56 的中间部107未焊接固定于第二隔板57的贯通孔78,因此催化剂配管56能够相对于第二 隔板57热伸缩。同时,第一配管58的中间部108也未焊接固定于第二隔板57的贯通孔 (图3的符号81)。并且,第一配管58的中间部109也未焊接固定于第二隔板57的贯通孔 83。因此,第一配管58能够相对于第二隔板57热伸缩。在消声器50中,尾管53的连接部139、催化剂配管56的连接部141、催化剂106 的中心142相对于穿过消声器50的中心48的水平线47都配置于下方,因此能够实现消声 器50的低重心化。接下来,对容器13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鼓状件52为侧壁部69从第一底部66的外缘一体地延伸而成的部件。 由于侧壁部69从第一底部66的外缘一体地延伸,因此能够减少消声器50的部件个数。而且,在第二底部75的外缘一体地设有沿与第一底部66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的圆筒状的第二侧壁部76,并使侧壁部69具备的侧壁134与该第二侧壁部76具备的第二 侧壁133结合。将第二侧壁部76的第二侧壁133与侧壁部69的侧壁134缝焊,因此能够 以简单结构形成消声器50的容器132。缝焊得到的结合部为消声器突出部124。另外,符号122为与后轮(图2的符号23)的车轴中心一致的中心线,且为穿过容 器132的第一底部66的中心和第二底部75的中心的水平线。结合部的结合方法在实施例1中为缝焊,然而也可以用滚铆(α — >L· ^ )代 替。滚铆是指使侧壁部69从第二侧壁部76向容器132的外侧(图中左侧)延伸,并将该 延伸出的部分卷贴于第二侧壁部76,并以滚子进行压缩以提高气密性的接合方法。而且,由于将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利用第一隔板54和第二隔板(图3的符 号57)结合起来,因此在排出气体流入消声器50的容器132内时,能够有效地抑制由该排 出气体引起的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的振动。而且,催化剂配管56在容器132的内部以沿着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的方向 配置,并且被配置成贯穿在第二隔板设有的贯通孔(图3的符号78)。并且,第一配管58在 容器132的内部以沿着第一底部66和第二底部75的方向配置,并且被配置成贯穿在第二隔板设有的贯通孔(图3的符号81、83)。因此,即使不依赖于膨胀室的大小,也能够将排气 管设得较长。此外,特别地,催化剂配管56靠近位于车宽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内侧(左侧) 的第二底部75进行配置,因此能够使催化剂106的靠车宽方向外侧(右侧)的温度容易下 降。接下来,对消声器和后轮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图6中,(a)图为比较例,是将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水平地剖开而得到的剖视图。 消声器200的排气管202连接于被配置在前端的第一底部201,作为排气管的一部分的尾管 206连接于被配置在后端的第二底部205,并且在第一底部201和第二底部205之间具备圆 筒状的侧壁部204。因此,相对于后轮203隔开一定距离的间隙,且由于要确保消声器的容量,所以消 声器200的车宽方向的伸出量增大。符号207为后轮203的车轴208的中心线。(b)图为实施例,后轮23旋转自如地设于组合摆动部(图2的符号22)的后端, 该组合摆动部由发动机(图2的符号35)和从该发动机的后方延伸出的摆动臂111 一体化 形成,此外,消声器50经由消声器支撑撑板(图2的符号51)被支撑于发动机,并且消声器 50与排气管46连接。即,组合摆动部具有使消声器50与后轮23 —体地摆动的机构。另外,中心线122为,穿过后轮23的车轴112的中心且穿过容器132的第一底部 66的中心和第二底部75的中心的线。在消声器50中,由于排气管46连接于侧壁部69,因此与将排气管连接于第一底部 和第二底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将第一底部66与第二底部75之间的间隔变窄的消声器 50。因此,与(a)图相比,消声器50的车宽方向(与第一底部66正交的方向)的伸出尺寸 减小了长度Li。而且,由于消声器50与后轮23不相对移动,因此能够将消声器50的一部分(例如 消声器突出部124)收纳于后轮凹部119。由于消声器突出部124被收纳于后轮凹部119, 因此从外侧不易观察到消声器突出部124。因此,提高了机动两轮车(图1的符号10)的外 观性。再有,消声器50在消声器突出部124的半径方向内侧具备消声器凹部127,该消声 器凹部127以面对车轴毂部114的方式向轮圈116的宽度方向外侧(图中右侧)凹进,所 以能够使消声器50靠近后轮23侧。因此,能够提供可抑制车宽的机动两轮车。在实施例1中,将消声器的容器的侧壁部形成为圆筒状,然而侧壁部的形状也可 以是椭圆、其他任意形状的筒状。在下面的实施例2中对将侧壁部形成为椭圆筒状的例子 进行说明。实施例2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在图7中,对于与图2相同的结构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另外,为了方便说明, 消声器支撑撑板51以双点划线示出。在图7的(a)图中,消声器50B具备鼓状件145,该鼓状件145—体形成有侧面观 察呈椭圆筒状的侧壁部143以及椭圆形状的第一底部144。将观察鼓状件145时(从与第 一底部144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侧壁部143的最小宽度设为W1。图7的(b)图为沿图7的(a)图的b_b线的剖视图,将通过第一隔板145和第二隔板146结合起来的第一底部144与椭圆形状的第二底部147之间的间隔设为HI。在消声 器50B中,第一底部144与第二底部147之间的间隔Hl被设定为比侧壁部143的最小宽度 Wl小。由于消声器50B的第一底部144与第二底部147之间的间隔Hl被设定为比从与 第一底部144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侧壁部143的最小宽度Wl小,因此能够形成在与第一底 部144正交的方向上扁平的消声器50B。因此能够提供形成得扁平的消声器50B。侧壁部143的最小宽度W1、以及第一底部144与第二底部147之间的间隔Hl的大 小关系为Wl >H1,消声器50B的形状可以说是非常扁平。这样,在扁平的消声器50B的情 况下,第一底部144和第二底部147容易发生振动,因而利用第一隔板145和第二隔板146 进行结合是有用的。而且,由于第一底部144和第二底部147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图中下侧)弯曲形 成,因此提高了第一底部144和第二底部147的刚性。通过提高第一底部144和第二底部 147的刚性,第一底部144和第二底部147即使受到排出气体的碰撞也能够减少振动。通过 减少该振动,也降低了第一底部144和第二底部147的振动声,因此能够提供在声音方面有 利的消声器50B。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壁部和第一底部在实施方式中是使侧壁部和第一底部一体 形成的鼓状件,然而也可以采用侧壁部和第一底部通过凸缘连接、焊接等形成为可分割的 结构。此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在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筒状或椭圆筒 状,然而也可以形成为方筒状、长圆筒状等任意形状。再有,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在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然 而也可以形成为方形、长圆形等任意形状。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消声器适用于机动两轮车,然而并不限于两轮车,也可以按照在上下方 向上扁平的方式配置于四轮车的车身下部,可以应用于船、飞机等具备消声器的任何设备。
10
权利要求
一种消声器,该消声器设于从发动机延伸出的排气管的中途,并通过以隔板分隔该消声器的内部而形成多个膨胀室,其特征在于,该消声器具备容器,所述容器由第一底部、与该第一底部面对的第二底部、以及使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相连的侧壁部构成,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比从与第一底部或第二底部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所述侧壁部的最小宽度小,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通过所述隔板结合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连接于所述侧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构成,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延伸至所述侧壁部,所述 第二隔板的一端延伸至该第一隔板而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侧壁部,所述容器的内部被分隔为 第一膨胀室、第二膨胀室和第三膨胀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构成,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延伸至所述侧壁部,所述 第二隔板的一端延伸至该第一隔板而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侧壁部,所述容器的内部被分隔为 第一膨胀室、第二膨胀室和第三膨胀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形成为筒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在所述容器的内部在沿着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的方向进行配置, 并且所述排气管被配置成贯穿在所述隔板设有的贯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被保持于所述隔板的贯通孔,所述隔板沿着从所述第一底部朝向所述第二底部的方向、或者从所述第二底部朝向所 述第一底部的方向插入并被组装于所述容器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从所述第一底部的外缘一体地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从所述第一底部的外缘一体地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底部的外缘一体地设有沿与所述第一底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 侧壁部,并且使所述侧壁部与该第二侧壁部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底部的外缘一体地设有沿与所述第一底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 侧壁部,并且使所述侧壁部与该第二侧壁部结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得扁平的消声器。在消声器(50B)中,第一底部(144)与第二底部(147)之间的间隔(H1)被设定为比从与第一底部(144)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侧壁部(143)的最小宽度(W1)小。能够形成在与第一底部(144)正交的方向上扁平的消声器(50B)。因此能够提供形成得扁平的消声器(50B)。
文档编号F01N13/00GK101985895SQ20101023816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8日
发明者中林俊一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