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632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属于风力 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风力发电方式多采用风力直接驱动风叶轮,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然而却受风力、风向的诸多影响;例如当风力不够时,往往无法进行发电;而当风向改变 时,要么无法对风叶轮进行驱动发电,要么需要配备昂贵的监测和转向装置,使得风叶轮能 随着风向的改变而改变,但配备这些装置后大大增加了发电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受风力风向影响而能全天候发 电的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有集 风塔、过渡连接室、风叶室、引风通道和出风塔,所述集风塔由外筒和内筒构成,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若干隔层,所述相邻 隔层之间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筒壁上开有若干机动泄风门,所述机动泄风门上安装有 弹簧门,所述连接筒与内筒相接端安装有进风门,所述连接筒与隔层之间安装有若干排风 门;所述过渡连接室内安装有一弧形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一端与集风塔的内筒底部 相连接,另一端与风叶室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风叶室的内部风叶主轴输出端与发电机组室 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风叶室的出风口经引风通道与出风塔相连。本实用新型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所述隔层上开有检修孔,所述连接筒与外筒相 接端安装有卷帘门,所述引风通道内安装有一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有和气囊室,所述气囊室内设有 一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进气通道与过渡连接室内的过渡管相连,所述气囊通过出气通道与 风叶室相连,所述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与气囊相接处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门和出气单向 门,所述气囊室底部设置有若干气室排水装置,所述气囊的底部设有囊排水装置。本实用新型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所述过渡管上连接有出风通道和排水通道,所 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设有出风门,所述排水通道的出水端设有排水装置,所述过渡管与风 叶室相接处设置有一活动门。本实用新型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所述出风塔内安装有若干组风叶组,所述风叶 组均与其对应的发电机组相连,所述风叶组下方设置有风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的集风塔能够将各个方向的来风集中收集以供 驱动风叶轮用,因而即使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将风能集中以增加风力驱动叶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风塔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塔结构示意图。图中集风塔1、过渡连接室2、风叶室3、引风通道4、出风塔5、气囊室6、发电机组室7 ;隔层101、连接筒102、机动泄风门103、弹簧门104、进风门105、卷帘门106、检修 孔107、外筒108、内筒109、排风门110 ;过渡管201、出风通道202、出风门203、排水通道204、排水装置205、活动门206 ;加热装置401;风叶组501、发电机组502、风罩503 ;气囊601、进气通道602、出气通道603、气室排水装置604、气囊排水装置605、进气 单向门606、出气单向门607。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包含有集风塔1、过渡连接 室2、风叶室3、引风通道4、出风塔5和气囊室6,参见图2,所述集风塔1由外筒108和内筒109构成,所述外筒108和内筒109之 间设置有若干隔层101,所述隔层101上开有检修孔107,所述相邻隔层101之间设有连接 筒102,所述连接筒102筒壁上开有若干机动泄风门103,所述机动泄风门103上安装有弹 簧门104,所述连接筒102与内筒109相接端安装有进风门105,所述连接筒102与外筒108 相接端安装有卷帘门106,所述连接筒102与隔层101之间安装有若干排风门110 ;参见图1,所述过渡连接室2内安装有一弧形过渡管201,所述过渡管201的一端 与集风塔1的内筒109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风叶室3的进风口相连,所述过渡管201上连 接有出风通道202和排水通道204,所述出风通道202的出风端设有出风门203,所述排水 通道204的出水端设有排水装置205,所述过渡管201与风叶室3相接处设置有一活动门 206 ;所述气囊室6内设有一气囊601,所述气囊601通过进气通道602与过渡连接室2 内的过渡管201相连,所述气囊601通过出气通道603与风叶室3相连,所述进气通道602 和出气通道603与气囊601相接处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门606和出气单向门607,所述气囊 室6底部设置有若干气室排水装置604,所述气囊601的底部设有囊排水装置605 ;所述风叶室3的内部风叶主轴输出端与发电机组室7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风叶室 3的出风口经引风通道4与出风塔5相连;所述引风通道4内安装有一加热装置401。参见图3,所述出风塔5内安装有若干组风叶组501,所述风叶组501均与其对应 的发电机组502相连,所述风叶组501下方设置有风罩503。
权利要求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有集风塔(1),所述集风塔(1)由外筒(108)和内筒(109)构成,所述外筒(108)和内筒(109)之间设置有若干隔层(101),所述相邻隔层(101)之间设有连接筒(102),所述连接筒(102)筒壁上开有若干机动泄风门(103),所述机动泄风门(103)上安装有弹簧门(104),所述连接筒(102)与内筒(109)相接端安装有进风门(105),所述连接筒(102)与隔层(101)之间安装有若干排风门(1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含有过渡 连接室(2)、风叶室(3)、引风通道(4)和出风塔(5),所述过渡连接室⑵内安装有一弧形 过渡管(201),所述过渡管(201)的一端与集风塔(1)的内筒(109)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 风叶室(3)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风叶室(3)的内部风叶主轴输出端与发电机组室(7)的输 入端相连,所述风叶室⑶的出风口经引风通道⑷与出风塔(5)相连,所述隔层(101)上 开有检修孔(107),所述连接筒(102)与外筒(108)相接端安装有卷帘门(106),所述引风 通道(4)内安装有一加热装置(4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有和气囊 室(6),所述气囊室(6)内设有一气囊(601),所述气囊(601)通过进气通道(602)与过渡连 接室(2)内的过渡管(201)相连,所述气囊(601)通过出气通道(603)与风叶室(3)相连, 所述进气通道(602)和出气通道(603)与气囊(601)相接处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门(606) 和出气单向门(607),所述气囊室(6)底部设置有若干气室排水装置(604),所述气囊(601) 的底部设有囊排水装置(605)。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201) 上连接有出风通道(202)和排水通道(204),所述出风通道(202)的出风端设有出风门 (203),所述排水通道(204)的出水端设有排水装置(205),所述过渡管(201)与风叶室(3) 相接处设置有一活动门(206)。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塔(5)内 安装有若干组风叶组(501),所述风叶组(501)均与其对应的发电机组(502)相连,所述风 叶组(501)下方设置有风罩(50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塔(5)内安装 有若干组风叶组(501),所述风叶组(501)均与其对应的发电机组(502)相连,所述风叶组 (501)下方设置有风罩(50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有集风塔(1)、过渡连接室(2)、风叶室(3)、引风通道(4)和出风塔(5),所述集风塔(1)由外筒(108)和内筒(109)构成,所述外筒(108)和内筒(109)之间设置有若干隔层(101),所述相邻隔层(101)之间设有连接筒(102),所述过渡连接室(2)内安装有一弧形过渡管(201),所述过渡管(201)的一端与集风塔(1)的内筒(109)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风叶室(3)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风叶室(3)的出风口经引风通道(4)与出风塔(5)相连。本实用新型全向集风塔发电装置,不受风力风向影响而能全天候发电。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1771681SQ20102026112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5日
发明者李存松 申请人:李存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