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高压共轨分段喷射压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8554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柴油机高压共轨分段喷射压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燃油喷射压力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柴油机高压共轨分段喷射压力调节装置,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机由于具有经济性、耐久性优良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优点,因此在21世纪作为交通运输领域主要动力的地位将继续保持下去,但其发展受到了氮氧化物和颗粒排放高、排放噪声大等因素的挑战。面对世界各国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柴油机除了应降低机油消耗、优化涡轮增压系统和发展先进的排气后处理系统外,还须进一步改善燃烧过程,而喷油系统性能是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关键因素。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因其具有高喷射压力,灵活的调节喷油量、喷油时刻的特点,是目前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趋势,而喷油率的调节恰是提高喷油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现有研究表明,预喷射油量的不同对喷油率有显著影响。预喷射油量在1毫克附近具有最佳喷射性能,如此小的预喷油量控制精度是高压共轨系统设计的关键,在高的喷射压力下喷射脉宽的波动很容易造成预喷射油量的大幅波动,同时,造成燃油碰壁,在柴油机喷射过程中,存在预喷射的低喷射压力要求和主喷射的高喷射压力要求,但现有的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的对预喷射和主喷射的喷射压力都是不能独立调节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机高压共轨分段喷射压力调节装置。在预喷射前共轨管内燃油压力变小,在完成预喷射后共轨管内燃油压力变大,以使发动机在各个喷油段都能获得较优的喷油压力和喷油量,并同时满足排放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箱、滤清器、输油泵、高压油泵、进油管、共轨管、进油支管、限压阀、回油管、回油支管、喷油器、调压阀和调压管,油箱出口、滤清器、输油泵、高压油泵和共轨管的一端由进油管连通,共轨管另一端、限压阀和油箱的一个回油口由回油管连通,进油支管一端与共轨管连通,另一端与喷油器进油口连通,喷油器回油口与回油支管一端连通,回油支管另一端与回油管连通,共轨管调压口、调压阀和油箱另一个回油口由调压管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调压阀起控制共轨管内压力的作用,限压阀起限制共轨管内最高压力的作用,正常调节时,通过调压阀开启幅度的变化控制预喷射压力。在预喷射阶段,通过调压阀调节共轨管内压力维持在较低水平, 有利于预喷油量控制,同时有利于减小贯穿度,避免燃油附壁;在主喷射阶段,启动高压油泵,调压阀调节共轨管内压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燃油雾化,减小颗粒排放。调压阀对于多缸发动机来说,需要在一个循环内开启与发动机气缸数相同的次数,且喷油器数由气缸数和设计理念而定。当系统故障使共轨管内压力过高时,通过限压阀开启释放压力,保证系统工作可靠。高压油泵起到提高共轨管内压力的作用,实现在预喷射和主喷射之间的快CN 201953487 U
说明书
2/2页
速高压供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现有的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对预喷射和主喷射的喷射压力的独立调节。不受喷油器数限制,满足发动机喷油压力要求,适用于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使发动机在整个燃油喷射阶段都可以获得较优的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柴油机高压共轨分段喷射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箱1、滤清器2、输油泵3、高压油泵4、进油管5、共轨管9、进油支管8、限压阀10、回油管11、回油支管12、喷油器13、调压阀7和调压管6,油箱1出口、滤清器2、输油泵3、高压油泵4和共轨管9的一端由进油管5连通,共轨管9另一端、限压阀10和油箱1的一个回油口由回油管11连通,进油支管8 一端与共轨管9连通, 另一端与喷油器13进油口连通,喷油器13回油口与回油支管12 —端连通,回油支管12另一端与回油管11连通,共轨管9调压口、调压阀7和油箱1的另一回油口由调压管6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调压阀7起控制共轨管9内压力的作用,限压阀10起限制共轨管9内最高压力的作用,正常调节时,通过调压阀7开启幅度的变化控制喷射压力。在预喷射阶段,通过调压阀7调节共轨管9内压力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小预喷油量控制,同时有利于减小贯穿度,避免燃油附壁;在主喷射阶段,启动高压油泵4,调压阀7调节共轨管9内压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燃油雾化,减小颗粒排放。调压阀7对于多缸发动机来说,需要在一个循环内开启与发动机气缸数相同的次数,且喷油器13的数量由气缸数和设计理念而定。当系统故障使共轨管9内压力过高时,通过限压阀10开启释放压力,保证系统工作可靠。高压油泵4起到提高共轨管9内压力的作用,实现在预喷射和主喷射之间的快速高压供油。
权利要求1. 一种柴油机高压共轨分段喷射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油箱(1)、滤清器O)、输油泵 (3)、高压油泵(4)、进油管(5)、共轨管(9)、进油支管(8)、限压阀(10)、回油管(11)、回油支管(1 和喷油器(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压阀(7)和调压管(6),油箱(1)出口、滤清器O)、输油泵(3)、高压油泵(4)和共轨管(9)的一端由进油管( 连通,共轨管(9)另一端、限压阀(10)和油箱⑴的一个回油口由回油管(11)连通,进油支管⑶一端与共轨管 (9)连通,另一端与喷油器(13)进油口连通,喷油器(13)回油口与回油支管(12) —端连通,回油支管(12)另一端与回油管(11)连通,共轨管(9)调压口、调压阀(7)和油箱⑴ 的另一个回油口由调压管(6)连通。
专利摘要柴油机高压共轨分段喷射压力调节装置,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包括油箱、滤清器、输油泵、高压油泵、进油管、共轨管、进油支管、限压阀、回油管、回油支管、喷油器、调压阀和调压管,油箱、滤清器、输油泵、高压油泵、共轨管和限压阀分别由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进油支管一端与共轨管连通,另一端与喷油器进油口连通,喷油器回油口与回油支管一端连通,回油支管另一端与回油管连通,共轨管调压口与调压阀由调压管连通,并通入油箱。预喷射时,调节调压阀使共轨管压力较低;主喷射时,调节调压阀,启动高压油泵使共轨管内压力变大,满足喷射压力需求。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满足发动机燃油喷射要求,不受喷油器数限制,适用于高压共轨的燃油喷射系统。
文档编号F02D41/38GK201953487SQ20112002114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1日
发明者崔毅, 李胜达, 田中旭, 石磊, 邓康耀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