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卡车用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393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轻型卡车用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消声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轻型卡车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传统轻型卡车消声器外形为圆柱形,消声器外廓距离消声器轴线的距离相等,在有些场合,例如底盘较低的车型,圆柱形的消声器会导致消声器距离地面距离太小,影响车辆通过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椭圆形外廓的结构,可在不减小消声器容积的条件下,增大距离地面的距离。传统轻型卡车消声器采用抗性消声器,这种消声器对中、低频排气噪音有较好的消声效果,但对高频噪音消声效果不好。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发动机转速和排气流量的相应增大,车辆排气系统的摩擦噪声相应增大,同时排气噪声中高频成分越来越大,因此对摩擦噪声和高频噪音的消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传统轻型卡车消声器以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用于轻型卡车的消声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轻型卡车用消声器,包括筒体、内管、隔板I、II、吸音材料、堵头和两端端盖; 所述筒体轴向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排气口,筒体内通过隔板II分割为前后两个腔室,筒体内的内管管壁上均布设有小气孔,改进在于所述进气口与内管之间设有喇叭形接管;所述前腔室设有环形套管,套管管壁上均设有小气孔,套管与筒体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内管的管内中部设有堵头,分别形成前段管和后段管;前段管位于前腔室内, 后段管位于后腔室内;所述隔板II的中心孔套在内管上,其外圈上均布有通孔。所述消声器筒体的外廓为椭圆形,其筒壁为双层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外形采用椭圆形筒体结构可增大消声器离地间隙,提高整车通过性。进气接管为锥形(喇叭管)结构,降低进入消声器的尾气流速,可有效降低气流摩擦噪声,内管前段管穿孔密度较大,并在周边填充合适密度的吸音材料,有利于吸收高频噪音 (500Hz以上)。内管后段管合适的穿孔直径和穿孔密度可形成共振吸声结构,有效吸收了中频噪音。双层筒体结构可降低辐射噪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进口管侧视图。[0015]图4为图1中隔板II结构视图。图中1.1内管、1.2前端盖、1.3隔板I、l. 4吸音材料、1.5套管、1.6隔板II、1. 7
筒体、1. 8后端盖、1. 9堵头、2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一种轻型卡车用消声器的筒体1. 7为椭圆柱形的外廓,离地间隙比圆柱形筒体外廓的传统轻型卡车消声器离地间隙大,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过性。如图1、图2所示,筒体1. 7 采用了双层筒体结构,有效降低了消声器内部噪声向外部辐射。进气口与内管1. 1之间设有喇叭形接管2,采用了锥形进气结构,当车辆尾气从此处进入消声器,由于截面积缓慢变大,可降低进入消声器的尾气流速,防止产生摩擦噪声或降低摩擦噪声,此外截面积的变化可产生阻抗变化,产生消声效果。内管1.1的管内中部设有堵头1. 9,分别形成前段管和后段管;内管1. 1的前段管壁开有密集的小孔形成了内管前段穿孔结构,沿气流方向而来的排气噪音通过内管前段管穿孔结构传播,小孔内空气柱在声波作用下发生振动,并与孔壁发生摩擦,可消耗一部分声能,从而降低噪声。声波通过小孔后,继续向套管1. 5传播,套管1. 5上开有更为密集的小孔,因此声波在套管1. 5上的反射声波很小,通过套管1. 5后的声波传播到吸音材料1. 4,高频噪音在吸音材料1. 4内发生漫发射,互相干涉,并引起吸音材料振动、摩擦,产生消声效果。吸音材料1. 4以特定的密度填充在筒体1. 7筒壁和套管1. 5之间,以获得对特定频率高频噪音的良好吸声效果。声波继续通过隔板III. 6上的外圈孔洞传播到后腔室,并通过内管后段管穿孔结构的小孔再进入内管,在此过程中,声波再次激发孔壁上的空气柱发生振动,产生消声效果。本实用新型试验应用,获得对高频率噪声的良好消声效果和匹配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轻型卡车用消声器,包括筒体、内管、隔板I、II、吸音材料、堵头、和两端端盖; 所述筒体轴向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排气口,筒体内通过隔板II分割为前后两个腔室,筒体内的内管管壁上均布设有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内管之间设有喇叭形接管;所述前腔室设有环形套管,套管管壁上均设有小气孔,套管与筒体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内管的管内中部设有堵头,分别形成前段管和后段管;前段管位于前腔室内,后段管位于后腔室内;所述隔板II的中心孔套在内管上,其外圈上均布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筒体的外廓为椭圆形,其筒壁为双层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轻型卡车的消声器,该消声器的内管采用了锥形进气管结构,可有效降低气流摩擦噪声,内管前端穿孔密度较大,并在周边填充合适密度的吸音材料,有利于吸收高频噪音(500Hz以上)。内管后段合适的穿孔直径和穿孔密度可形成共振吸声结构,有效吸收了中频噪音。双层筒体结构可降低辐射噪声,椭圆形筒体结构可增大消声器离地间隙,方便在整车上布置。
文档编号F01N1/10GK202228158SQ20112035871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张文涛, 王家华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