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活塞冷却喷嘴、过油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386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及活塞冷却喷嘴、过油螺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及活塞冷却喷嘴、过油螺栓。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I为一种典型的活塞冷却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活塞冷却喷嘴主要包括过油螺栓11、金属环13、以及喷油弯管12。喷油弯管12通过金属环13与过油螺栓11固定。过油螺栓11具有轴向盲孔,该盲孔作为输油通道111,图I中盲孔底部的开口为进油口 112,过油螺栓11的周壁上还设有连通输油通道111的输油口 113,输油口 113与喷油弯管12连通。 活塞冷却喷嘴固定装配在发动机的油道上,尤其是热负荷较高的发动机上一般都设有活塞冷却喷嘴。设置活塞冷却喷嘴后,发动机油道内的冷却机油能够自进油口 112进入输油通道111内,继而通过输油口 113进入喷油弯管12,喷油弯管12的出油口 121将机油喷射至活塞。则在发动机的整个运转过程中,冷却喷嘴一直向活塞喷射冷却机油以对高温的活塞进行冷却。为了使喷油弯管12的出油口 121能够将冷却机油喷射至活塞上,需要保证出油口121喷射油束的射程,故一般将出油口 121的直径设计的偏小,而进油口 112直径偏大,以确保出油口 121处具备一定油压。然而,该技术方案存在下述技术问题发动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各个摩擦副由于相对运动,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摩擦副上的金属屑或者其它成分的颗粒物进入到发动机油道的冷却机油中,使冷却机油中含有杂质颗粒。而活塞冷却喷嘴工作时,油道中带有杂质的机油会自过油螺栓11底部进油口112进入,由于进油口 112直径较大,机油中的杂质颗粒会随机油一同进入,最终进入喷油弯管12末端的出油口 121,出油口 121的直径小于进油口 112的直径,一些偏大的杂质颗粒会堵塞出油口 121,导致冷却喷嘴无法喷油,从而无法对活塞进行有效地冷却,严重时可造成发动机拉缸。有鉴于此,如何降低活塞冷却喷嘴的出油口被堵塞的几率,保持喷嘴对活塞的冷却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发动机及活塞冷却喷嘴、过油螺栓,该过油螺栓可以显著降低活塞冷却喷嘴的出油口被堵塞的几率。本发明提供的活塞冷却喷嘴的过油螺栓,具有输油通道,以及连通所述输油通道和活塞冷却喷嘴上喷油弯管的输油口,所述过油螺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输油通道连通的进油口。优选地,所述进油口均设置于所述过油螺栓的一端,且该端的周向和端面处均设有所述进油口。优选地,沿所述过油螺栓一端的周向设置四个所述进油口,该端端面的中部设有一所述进油口。优选地,沿所述过油螺栓一端周向设置的所述进油口沿周向均布。优选地,所述输油通道贯通所述过油螺栓的另一端,且所述过油螺栓的另一端具有封堵所述输油通道的塞头。优选地,所述塞头为铆钉或是销钉。该过油螺栓上设有至少两个与输油通道连通的进油口,由于设置了多个进油口,则在保证与背景技术中同样进油量的前提下,可以缩小各进油口的直径,相应地,进入输油通道内的机油杂质颗粒的数目可以相对减少,也就显著降低了出油口被杂质颗粒堵塞的几 率,使得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得以有效冷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塞冷却喷嘴,具有过油螺栓和喷油弯管,所述喷油弯管设有出油口,所述过油螺栓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过油螺栓。由于上述过油螺栓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过油螺栓的活塞冷却喷嘴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优选地,所述过油螺栓的周壁设有所述输油口,所述过油螺栓与所述喷油弯管通过金属环固定;所述金属环卡套所述过油螺栓,且所述金属环周壁设有插孔,所述喷油弯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孔内,并与所述输油口连通。优选地,所述进油口的直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喷油弯管的所述出油口的直径。则发动机油道中等于或大于出油口直径的杂质颗粒将无法自进油口进入输油通道内,也就无法进入出油口处,则基本上可以杜绝出油口被堵塞的现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具有油道和设于油道上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所述冷却喷嘴的过油螺栓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道。由于上述活塞冷却喷嘴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活塞冷却喷嘴的发动机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I为一种典型的活塞冷却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活塞冷却喷嘴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 I 中11过油螺栓、111输油通道、112进油口、113输油口、12喷油弯管、121出油口、13
金属环;图2 中21过油螺栓、211输油通道、212进油口、213输油口、22喷油弯管、221出油口、23
金属环、24塞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发动机及活塞冷却喷嘴、过油螺栓,该过油螺栓可以显著降低活塞冷却喷嘴的出油口被堵塞的几率。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和简洁描述,下面结合活塞冷却喷嘴描述过油螺栓,有益效果不再单独论述。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活塞冷却喷嘴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活塞冷却喷嘴具有过油螺栓21和喷油弯管22。喷油弯管22设有出油口 221 ;过油螺栓21具有输油通道211,以及向喷油弯管22出油口 221输油的输油口213,输油口 213连通输油通道211,且过油螺栓21具有进油口 212,活塞冷却喷嘴设置于发动机的油道上时,油道内的冷却机油能够自过油螺栓21的进油口 212进入输油通道211内,继而通过输油口 213流入喷油弯管22,并由喷油弯管22的出油口 221喷射至活塞上,以冷却活塞。该过油螺栓21上设有至少两个与输油通道211连通的进油口 212,如图2所示,各进油口 212均设置于过油螺栓21的一端,且该端的周向和端面处均设有进油口 212。由于设置了多个进油口 212,则在保证与背景技术中同样进油量的前提下,可以缩小各进油口212的直径,相应地,进入输油通道211内的机油杂质颗粒的数目可以相对减少,出油口 221被杂质颗粒堵塞的几率也得以降低,使得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得以有效冷却。具体地,可以沿过油螺栓21—端的周向设置四个进油口 212,该端端面的中部设有一进油口 212,以图2为视角,则进油口 212均设置于过油螺栓21的下端。将进油口 212均设置于过油螺栓21的一端,有助于冷却机油的集中进入,保持输油通道211内的机油压力。而且,在过油螺栓21端部的周向和端面均设置进油口 212,充分利用了过油螺栓21的端部面积,以便设置数目合适的进油口 212。进一步地,过油螺栓21 —端周向设置的进油口 212可以沿其周向均布,均布的进油口 212有助于冷却机油的顺利进入。图2中设置了五个进油口 212,可以想到,根据进油量的需求还可以设置五个以上或是以下的进油口 212。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一步优化,即使进油口 212的直径等于或小于喷油弯管22上出油口 221的直径,最好是小于出油口 221的直径。如此设计,发动机油道中等于或大于出油口 221直径的杂质颗粒将无法自进油口 212进入输油通道211内,也就无法进入出油口221处,则基本上可以杜绝出油口 221被堵塞的现象。设计时,在直径等于或小于出油口 221时,需要合理设计进油口 212的直径,以确保多个进油口 212的进油量能够满足出油口 221油束射程要求,即进油口 212的直径越小,进油口 212设置的数目应相应增加。进一步地,输油通道211可以贯通过油螺栓21的另一端,另一端即与进油口 212设置端相对的一端,此外,过油螺栓21的另一端具有封堵输油油道的塞头24。从图2中可以看出,输油螺栓为贯通过油螺栓21上端的通孔,上端设有塞头24。塞头24用于保证冷却进油进入输油通道211后不会外漏,而是进入喷油弯管22中。塞头24具体可以是铆钉或是销钉,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封堵输油通道211上端的部件,甚至可以直接焊接封堵。该结构的过油螺栓21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加工首先,在过油螺栓21上加工出一盲孔,盲孔的开口即图2中所示的设有塞头24的上端开口 ;然后,在过油螺栓21的下端加工出多个进油口 212,可以冲压或是钻孔形成,并在过油螺栓21上加工出输油口 213。该种方式易于加工出直径较小的进油口 212,且使得输油通道211也满足油量通过的需求。当然,过油螺栓21也可以加工出类似于背景技术中的结构,此时需要形成直径较小且数目为两个以上的进油口 212时,可以封 堵下端的开口,并在周壁上冲压出细小的进油口 212,显然,该种结构的加工简易性和可靠性次于上述实施例。喷油弯管22与过油螺栓21的具体装配方式可以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过油螺栓21与喷油弯管22通过金属环23固定,金属环23卡套过油螺栓21,二者可以过盈配合或是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且金属环23周壁设有插孔,喷油弯管22上与出油口 221相对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插孔内。另外,过油螺栓21的周壁设有与插孔位置对应的输油口 213,则喷油弯管22插入插孔后能够与输油口 213相对,则过油螺栓21输油通道211内的冷却机油可以进入喷油弯管22。当然,喷油弯管22和过油螺栓21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连接方式,比如喷油弯管22直接插接于过油螺栓21。除了上述过油螺栓21和活塞冷却喷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具有油道,和设于油道上的活塞冷却喷嘴,活塞冷却喷嘴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冷却喷嘴的过油螺栓21的进油口 212连通油道,则油道内的冷却机油能够进入冷却喷嘴内并喷向活塞,起到冷却作用。由于上述活塞冷却喷嘴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活塞冷却喷嘴的发动机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及活塞冷却喷嘴、过油螺栓均进行了详细介 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塞冷却喷嘴的过油螺栓,具有输油通道(211),以及连通所述输油通道(211)和活塞冷却喷嘴上喷油弯管(22)的输油口(21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螺栓(21)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输油通道(211)连通的进油口(212)。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油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212)均设置于所述过油螺栓(21)的一端,且该端的周向和端面处均设有所述进油口(2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油螺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过油螺栓(21)—端的周向设置四个所述进油口(212),该端端面的中部设有一所述进油口(212)。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过油螺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过油螺栓(21)—端周向设置的所述进油口(212)沿周向均布。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过油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通道(211)贯通所述过油螺栓(21)的另一端,且所述过油螺栓(21)的另一端具有封堵所述输油通道(211)的塞头(2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油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头(24)为铆钉或是销钉。
7.一种活塞冷却喷嘴,具有过油螺栓(21)和喷油弯管(22),所述喷油弯管(22)设有出油口(22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螺栓(21)为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过油螺栓(21)。
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螺栓(21)的周壁设有所述输油口(213),所述过油螺栓(21)与所述喷油弯管(22)通过金属环(23)固定;所述金属环(23)卡套所述过油螺栓(21),且所述金属环(23)周壁设有插孔,所述喷油弯管(22)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孔内,并与所述输油口(213)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212)的直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喷油弯管(22)的所述出油口(221)的直径。
10.一种发动机,具有油道和设于油道上的活塞冷却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为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所述冷却喷嘴的过油螺栓(21)的进油口(212)连通所述油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活塞冷却喷嘴的过油螺栓,具有输油通道,以及连通所述输油通道和活塞冷却喷嘴上喷油弯管的输油口,所述过油螺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输油通道连通的进油口。该过油螺栓上设有至少两个与输油通道连通的进油口,由于设置了多个进油口,则在保证与背景技术中同样进油量的前提下,可以缩小各进油口的直径,相应地,进入输油通道内的机油杂质颗粒的数目可以相对减少,也就显著降低了出油口被杂质颗粒堵塞的几率,使得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得以有效冷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及活塞冷却喷嘴。
文档编号F01M1/08GK102877924SQ20121037655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丁守福, 郭圣刚, 林秋兰, 张英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