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378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
技术背景 为了使车辆引擎的各机件在运行的过程中避免磨损,因此在引擎一侧设有一机油泵,再于机油泵组装一机油滤清器,通过机油泵将位于引擎底部的机油抽送至机油滤清器过滤,再送至引擎最上方,而后分散流入引擎各部位,通过机油滤清器将机油回收过滤及散热,使机油具有适当的粘度,以隔开各运动机件而减少磨损。现有的机油滤清器的组成构件如图5所示,其设有一具有一开口的圆筒状外壳90,该外壳90内依序置入一弹簧91、一过滤体92、一逆止片93及一结合于该外壳开口端的端盖94,该端盖94中间具有一支撑该过滤体92及该逆止片93的管体95,在该管体95内设置有一出油口 951,该端盖94上设有多个对应于该逆止片93的入油孔941,所述的过滤体92是由一上片921、一下片922、一夹制于该上片921与该下片922中间的滤管923,以及一包覆于该滤管923外周围的滤网924所组成。由此,使用过的机油会经由该端盖94上的入油孔941推开该逆止片93后进入该外壳90内,通过该滤网924的细小网目将杂质过滤掉,再由滤管923周壁上的穿孔9231进入滤管923内,再以一连接于出油口 951与引擎之间的机油泵抽出,重新进入引擎提供润滑作用。以上所述,即为现有的机油滤清器的结构以及过滤方式,然而,现有机油滤清器在使用上却有下列缺点I、由于现有的机油滤清器的外壳周壁太平直且深长,故机油在进入外壳内部后,容易累积在外壳内部回荡滞留,且机油缺乏轴向的速度,较不易进入滤管内,可能无法适时流回引擎,因而造成无法提供引擎足够的润滑效果。2、现有的机油滤清器过滤体的体积太大且组成构件较多,造成制作的成本较高。因此,如何加速机油滤清器的过滤速度、提高流量,以及提供一结构简单且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的机油滤清器,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的机油滤清器的过滤速度太慢,导致机油无法适时流回引擎,以及现有机油滤清器内的过滤结构复杂而且成本太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目前技术问题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包括有一外壳,其包括有一位于该外壳上侧的开口,该外壳的下半部形成半球形的壳体;一弹簧,其下端抵靠于该外壳的内壁底部;一过滤体,其包含有一上座、一底座及一滤网,其中,该上座和该底座的中间各形成一通孔,该底座的上缘卡合固定于该上座的下缘,该滤网设置于该上座及该底座之间,该底座的下端顶撑于该弹簧的上端;一端盖,其设置结合于该外壳上侧,其中间设置一出油口,该端盖的盖面设置一个以上的入油口 ;一逆止片,其设置于该过滤体与该端盖中间,且对应于各入油口。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中的过滤体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回流孔,其设置于该上座的壁面。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中的端盖进一步设置一由该出油口处往该外壳方向延伸形成的管体,该管体穿入该上座的通孔。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中的上座的上半部呈管状、下半部呈渐扩设计,该底座的上半部呈盘状、下半部呈管状;其中的回流孔设置于该上座的下半部;其中的回流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中的外壳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挡缘,其设置 于该外壳的周壁并向内侧延伸形成导流面;其中的挡缘的数量为三个。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下列有益效果I、该外壳的下半部是半球形,故机油进入外壳内部后,沿着外壳的圆弧壁面流动,可增加机油的径向流动速度,机油可快速回流通过滤网并流回引擎内,可有效适时提供引擎足量的润滑效果。2、该外壳的周壁设有一个以上具有导流面的挡缘,可使机油在流动时顺着挡缘而形成涡流,机油可更快回流至过滤体内再流回引擎。3、该过滤体的上座设有一个以上的回流孔,当滤网阻塞时,机油仍可通过回流孔正常流通,以流回引擎内提供足够的润滑,提高安全效果。4、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且组成构件较少,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机油经过滤网流回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机油经过回流孔流回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现有机油滤清器的使用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外壳11 开口12凸缘13挡缘20弹簧30过滤体31上座311通孔312回流孔 32底座321通孔33滤网40逆止片41结合环42结合孔50端盖51管体52出油口53 入油口90外壳91弹簧[0037]92过滤体921上片922下片923滤管9231穿孔犯4滤网93逆止片94端盖941入油孔95管体951 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其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更进一步以如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包括一外壳10、一弹簧20、一过滤体30、一逆止片40及一端盖50,其中该外壳10包含有一开口 11、一凸缘12及三挡缘13,其中,该开口 11位于该外壳10的上端,并在该外壳10的下半部形成半球形的壳体,该凸缘12设置于该外壳10相对于该开口 11的周缘,三该挡缘13分别设置于该外壳10下半部的周壁并各向内侧延伸形成导流面。 该弹簧20设置于该外壳10内的底部,且该弹簧20的下端抵靠于该壳本体11的内壁底部;该过滤体30顶撑于该弹簧20的上端,且包含有一上座31、一底座32及一滤网33,其中,该上座31的中间形成一通孔311,且该上座31的上半部呈管状、下半部呈渐扩设计,并在该上座31下半部的壁面对称设置三回流孔312,该底座32的中间亦形成一通孔321,该底座32的上缘卡合固定于该上座31的下缘,且该底座32的下半部呈管状,该滤网33设置于该上座31及该底座32之间。该逆止片40设置于该过滤体30相对于该弹簧20的上侧,该逆止片40下半部的中间设置一可套合于该上座31上半部的结合环41,该逆止片40上半部的中间形成一结合孔42 ;该端盖50设置于该逆止片40的上侧且结合于该外壳10的凸缘12,且该端盖50的中间设置一向该外壳10方向延伸的管体51,该管体51的中间设置一出油口 52,该管体51穿入该结合孔42,并在该端盖50的盖面对称设置六入油口 53。请参阅图3所示,机油通过入油口 53流入,并推开该逆止片40进入该外壳10内,该逆止片40可防止机油再由入油口 53流出,机油进入该外壳10内时,是沿着该外壳10的内壁面流动,因为该外壳10的壁面为圆弧状,故机油会产生往该外壳10中心运动的速度,接着,机油通过滤网33过滤杂质后,会由出油口 52流回引擎内部,较佳的是,该外壳10设有挡缘13,机油会沿着挡缘13的导流面形成涡流而加快流速,使机油可更快由出油口 51流回引擎内部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滤网33会因长时间的过滤而阻塞,此时机油由入油口 53进入外壳10内时,会流入上座31的回流孔312再由出油口 52流出,以避免机油因为滤网33的阻塞而无法及时流回引擎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述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出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
权利要求1.一种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外壳,其包括有一位于该外壳上侧的开口,该外壳的下半部形成半球形的壳体; 一弹簧,其下端抵靠于该外壳的内壁底部; 一过滤体,其包含有一上座、一底座及一滤网,其中,该上座和该底座的中间各形成一通孔,该底座的上缘卡合固定于该上座的下缘,该滤网设置于该上座及该底座之间,该底座的下端顶撑于该弹簧的上端; 一端盖,其设置结合于该外壳上侧,其中间设置一出油口,该端盖的盖面设置一个以上的入油口 ; 一逆止片,其设置于该过滤体与该端盖中间,且对应于各入油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回流孔,其设置于该上座的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进一步设置一由该出油口处往该外壳方向延伸形成的管体,该管体穿入该上座的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的上半部呈管状、下半部呈渐扩设计,该底座的上半部呈盘状、下半部呈管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设置于该上座的下半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的数量为三个。
7.如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挡缘,其设置于该外壳的周壁并向内侧延伸形成导流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缘的数量为三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流量车用机油滤清器,其包括有一外壳、一过滤体、一弹簧、一端盖及一逆止片,其中,该外壳为半球形的壳体,该过滤体包括有一上座、一底座及一滤网,该上座及该底座的中间各形成一通孔,该滤网设置于该上座与该底座之间,该弹簧上端设置固定于该底座下半部,下端则抵靠于该外壳的内壁底部,该端盖结合于该外壳上侧,且其中间设置一出油口,其盖面设置一个以上的入油口,该逆止片设置于该端盖与该过滤体之间,由此,机油进入外壳内部后可快速回流通过滤网并流回引擎内,以提供引擎足量的润滑效果。
文档编号F01M11/03GK202493312SQ20122005223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王柏力 申请人:王柏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