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3837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气分离的呼吸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单缸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
背景技术
单缸柴油机广泛应用于拖拉机、发电机配套动力、三轮机车和灌溉配套动力等。呼吸器体是柴油机用来减少柴油机机油渗漏,降低机油消耗必不可少的部件。现有的柴油机中,都是在齿轮室盖上铸造出用于放置呼吸器体的空间,且在该空间中还设有用于油气分离的迷宫腔,使得齿轮室盖的结构复杂,增加了齿轮室盖的铸造工艺难度。同时,受到铸造工艺的限制,齿轮室盖中无法设计复杂的迷宫线路,以更好控制通气,并提高挡油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以降低齿轮室盖的加工难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包括一个呼吸器体、一个呼吸器罩壳和一个齿轮室盖。呼吸器体可容置在呼吸器罩壳中,且呼吸器体可与呼吸器罩壳气路相通。呼吸器罩壳固定连接于齿轮室盖,且呼吸器罩壳可与柴油机的齿轮室气路相通。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中,呼吸器罩壳和齿轮室盖为独立铸造的部件,避免在齿轮室盖上集成呼吸器罩壳的结构,从而简化了齿轮室盖的结构,降低了其铸造难度。同时,呼吸器罩壳为独立的部件,可以相应的增加其中设置的滤油结构来提高整个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滤油效果。在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再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呼吸器罩壳包括一个容置体和一个罩壳盖,容置体和罩壳盖可围合成一个容置空间,呼吸器体可容置在容置空间中。在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容置体设有一个迷宫腔,迷宫腔包括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和一个第四通道,它们沿呼吸器组件中油气的流动方向首尾连接,第一通道可连通于柴油机的齿轮室,且第四通道可连通于呼吸器体。在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容置体上远离呼吸器体的一端设有一个通风口,第一通道通过第一通风口与齿轮室连通。在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容置体中朝向齿轮室的端面上还设有一个第一漏油孔和一个第二漏油孔,回收于迷宫腔的机油由第一漏油孔回流至齿轮箱,且回收于呼吸器体的机油由第二漏油孔回流至齿轮箱。在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呼吸器组件还设有四个紧固螺栓,呼吸器罩壳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固定于齿轮室盖。在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柴油机为单缸柴油机。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I用于说明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用于说明图I中所示的呼吸器罩壳。标号说明10呼吸器体20呼吸器罩壳 22容置体222第一漏油孔224第二漏油孔24罩壳盖26迷宫腔262 第一通道264 第二通道266第三通道268第四通道28 通风口30齿轮室盖40齿轮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分。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本文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并不代表先后顺序或重要程度。图I用于说明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只示意性的绘出齿轮箱的部分。如图所示,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包括一个呼吸器体10、一个呼吸器罩壳20和一个齿轮室盖30。其中,呼吸器体10可容置在呼吸器罩壳20中,而呼吸器罩壳20又可固定连接于齿轮室盖30。来自柴油机的齿轮室40内的油气可通入呼吸器罩壳20中,而后经由呼吸器罩壳20进入呼吸器体10中,再由呼吸器体10排出气流,整个油气分离的过程由呼吸器罩壳20和呼吸器体10共同完成。呼吸器体10可采用已知的任何一种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中,呼吸器罩壳和齿轮室盖为独立铸造的部件,避免在齿轮室盖上集成呼吸器罩壳的结构,从而简化了齿轮室盖的结构,降低了其铸造难度。同时,呼吸器罩壳为独立的部件,可以相应的增加其中设置的滤油结构来提高整个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滤油效果。在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呼吸器组件设有四个紧固螺栓,呼吸器罩壳20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齿轮室盖30上,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紧固螺栓的使用数量来改善呼吸器罩壳与齿轮室盖的连接固定强度。如图I所示,呼吸器罩壳20包括一个容置体22和一个罩壳盖24 (图中只示意性地绘出了部分罩壳盖)。容置体22和罩壳盖24可围合成一个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用于容置呼吸器体10。通过将呼吸器罩壳20的结构分离成容置体22和罩壳盖24,可以方便地将呼吸器体10安装连接于呼吸器罩壳20,同时还可以降低整个呼吸器罩壳的铸造加工难度。如图I和图2所示,容置体22设有一个迷宫腔26。迷宫腔26中包括一个第一通道262、一个第二通道264、一个第三通道266和一个第四通道268。如图中箭头所示的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中油气流动的方向上,第一通道262通过第二通道264连通于第三通道·266,第三通道266通过第四通道268连通于呼吸器体10。在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容置体22设有一个通风口 28,该通风口 28设置在容置体22上远离呼吸器体10的一端,且与第一通道262连通,从而使得来自齿轮箱40中的油气可以先行由迷宫腔26滤除油气中的部分机油,从而提高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整体滤油效果。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增加迷宫腔中通道的数量,以提高迷宫腔的滤油效果。如图I所不,容置体22中朝向齿轮室40的端面上设有一个第一漏油孔222和一个第二漏油孔224 (如图I中虚线所示)。由迷宫腔26滤除的机油从第一漏油孔222回流至齿轮箱40,而由呼吸器体10滤除的机油由第二漏油孔224回流至齿轮箱40。在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柴油机为单缸柴油机。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个呼吸器体(10); 一个呼吸器罩壳(20),所述呼吸器体(10)可容置在所述呼吸器罩壳(20)中,且所述呼吸器体(10)可与所述呼吸器罩壳(20)气路相通;和 一个齿轮室盖(30),所述呼吸器罩壳(20)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室盖(30),且所述呼吸器罩壳(20)可与所述柴油机的齿轮室(40)气路相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其中所述呼吸器罩壳(20)包括一个容置体(22)和一个罩壳盖(24),所述容置体(22)和所述罩壳盖(24)可围合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呼吸器体(10)可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其中所述容置体(22)设有一个迷宫腔(26 ),所述迷宫腔包括一个第一通道(262 )、一个第二通道(264 )、一个第三通道(266 )和一个第四通道(268),它们沿所述呼吸器组件中油气的流动方向首尾连接,所述第一通道(262)可连通于所述柴油机的齿轮室(40),且所述第四通道(268)可连通于所述呼吸器体(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其中所述容置体(22)上远离所述呼吸器体(10 )的一端设有一个通风口( 28 ),所述第一通道(262 )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 28 )与所述齿轮室(40)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其中所述容置体(22)中朝向所述齿轮室(40)的端面上还设有一个第一漏油孔(222)和一个第二漏油孔(224), 回收于所述迷宫腔(26)的机油由所述第一漏油孔(222)回流至所述齿轮箱(40),且回收于所述呼吸器体(10)的机油由所述第二漏油孔(224)回流至所述齿轮箱(40)。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其中所述呼吸器组件还设有四个紧固螺栓,所述呼吸器罩壳(20)通过所述紧固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齿轮室盖(30)。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其中所述的柴油机为单缸柴油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包括一个呼吸器体(10)、一个呼吸器罩壳(20)和一个齿轮室盖(30)。呼吸器体可容置在呼吸器罩壳中,且呼吸器体可与呼吸器罩壳气路相通。呼吸器罩壳固定连接于齿轮室盖,且呼吸器罩壳可与柴油机的齿轮室(40)气路相通。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中,呼吸器罩壳和齿轮室盖为独立铸造的部件,避免在齿轮室盖上集成呼吸器罩壳的结构,从而简化了齿轮室盖的结构,降低了其铸造难度。同时,呼吸器罩壳为独立的部件,可以相应的增加其中设置的滤油结构来提高整个柴油机的呼吸器组件的滤油效果。
文档编号F01M13/04GK202451242SQ2012200535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孙建中, 杨卫星, 程用科, 钱超 申请人: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