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8528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消声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气流阻挡结构以减少排出废气的温度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内燃机是一种把燃料直接送入机械内部去燃烧而产生动力的发动机。为了消除机械内部燃烧而产生的废气中的火焰和减小噪音,通常在内燃机的排气口处装有排气消声器。现有技术中的消声器结构一般都是属于导入压差式,其工作原理是把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导入进气仓,由压力作用进入过渡仓再接通至出气仓,经过三个仓之间的压差处理,然后由一小段直管把气体导出消声器壳体。这样的结构对发动机排除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气体时产生的巨大声响衰减有限,而且排出的气体温度仍然较高,因此存在一定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消声器,用于发动机的废气排放。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用于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消声器,具有封闭壳体,其中该消声器包括内部空间、排气管以及中间导管。该内部空间具有由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限定的长度。该排气管穿过所述内部空间,该排气管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其中该排气管穿过第一隔板以进入和离开内部空间。该中间导管穿过所述内部空间。其中,从第一隔板伸出的排气管的第一部分,具有在其中央位置上形成的多个穿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声器具有在排气管末端上设置多个穿孔的特殊设计,使得废气在沿着排气管的弯曲部流动之后,通过排气管末端的这些穿孔呈放射状排出排气管,进入具有较大直径的排气筒中。废气然后通过排气筒及火花捕捉网从位于第三隔板的开口排出消声器。该设计不但能够增加对发动机产生的高压气体造成的噪音的有效削减,而且能够使得被排出消声器的废气的温度得以降低,从而减少对发动机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参照本说明书的余下部分和附图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性能和优点作进一步的理解;这些附图中同一个组件的标号相同。图Ia展示了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消音器的立体视图。图Ib展示了图Ia中的消音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视图。图2展示了图Ia中的消音器的组件的爆炸图。图3展示了图Ia中的消音器的一部分组件的立体视图。图4a是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消音器的排气管的正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排气管的顶视图。图4c是图4b所示的排气管沿着A-A箭头方向的剖面图。[0014]图5是图4a所示的排气管上的穿孔部分的立体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使用了排气管上的穿孔设置从而减少发动机排放废气的噪音以及产生的高温。从以下的叙述可以轻易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其它不同的好处和优点。现在参见图la、lb及图2,展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消声器,其中消声器具有封闭壳体(未示出),其中该消声器包括内部空间(未示出)、排气管22以及中间导管24。该内部空间具有由第一隔板26及第二隔板28所限定的长度。排气管22穿过所述内部空间,该排气管22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30,其中排气管22穿过第一隔板26以进入和离开内部空间。中间导管24穿过所述内部空间。其中,从第一隔板26伸出的排气管22的第一部分32,具有在其中央位置上形成的多个穿孔34。第一隔板26、第二隔板28都固定在消声器的封闭壳体内部,从而将消声器的内腔分割为几个不同的仓室(未示出)。上述的内部空间即位于第一隔板26和第二隔板28所限定的仓室中。排气管22大体呈英文字母“J”形,其一端穿过第一隔板26并具有开口 27。沿着从开口 27为起点的方向,排气管22延伸穿过内部空间20,然后其弯曲部30穿过第二隔板28并且弯曲,从而再次穿过第二隔板28,排气管22然后再次穿过内部空间20,并且穿过第一隔板26。由此可见,排气管22的弯曲部30呈180度角度的弯曲。从第一隔板26伸出的排气管22不同于开口 27的部分即为上述的第一部分32。如图所示,排气筒36罩在排气管22的第一部分32外面,排气筒36的直径大于排气管22的第一部分32的直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排气筒36的直径为50mm。排气筒36的直径比排气管排气管22的第一部分32的直径大,因而排气筒36形成了一个截面积增大的腔体。该腔体与位于排气筒36所处的消声器的封闭壳体中的第一仓室(未示出)彼此之间是密封的。第二隔板28上还具有与作为消声器适配接头的进气管60连接的第一进气口 62,以及与第一盖板80及第二隔板28之间限定的第二仓室(未示出)连通的第二进气口 64。如图la、lb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消声器还包括消音器的第二盖板82,可见第一隔板26位于第二隔板28及第二盖板82间,并且排气筒36装设于第二隔板第一隔板26及第二盖板82之间。发动机产生的废气经由第二盖板82上的开口 40排出消声器。第二盖板82上还具有若干个螺丝孔位42以固定一可选的火花捕捉装置,例如图la、lb及图
2所示的火花捕捉网44。由排气筒36排出的废气在被排出所述消声器之前,穿过该火花捕捉网44。这样一来,这些废气带来的火花能够被有效地捕捉。如图3、4a、4b、4c及图5所示,穿孔34在排气管22的第一部分32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列,使得在该圆周方向上有四个穿孔34等距分布。如图4a及4b最佳显示的,穿孔34在排气管22的第一部分32外壁上的外侧开口 100为半圆形。而如图5所示,穿孔34在排气管22的第一部分32内壁上形成圆顶形突起102,并具有半圆形的内侧开口 104。这样的几何结构使得从穿孔34排出的废气形成漫散射,从而使得不同的穿孔34排出的废气方向无序化,增加气流相互碰撞的机会。在发动机的运行过程中,废气从进气管60进入,进入第一隔板26和第二隔板28之间的内部空间22,随压力作用挤满内部空间22,再通过第二进气口 64进入第一盖板80和第二隔板28之间的第一仓室(未示出),此时气体的温度、压力和振动频率均有大幅度下降。废气在第一仓室中被再次的减压后,经中间导管24流入第一隔板26及第二盖板82之间的第二仓室(未示出)。在第二仓室中,废气的气体温度、压力和振动频率进一步下降,这时废气在较为平缓的压力下被挤入排气管22位于第一隔板26上的开口中。废气然后通过排气管的整个长度,包括弯曲部30的长度,然后从位于位于第一隔板26和第二盖板82之间的第一部分32上的穿孔34向圆周方向上各个方向发散,撞击排气筒36的内壁以及同时由不同穿孔34排出的气流相互碰撞,实现进一步的降噪和耗能。最后,这些气体通过第二盖板82上的开口 40排出消声器。由于在消声器内部进行了多重的降噪和耗能,最终排出消声器的废气噪音和温度已经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对发动机周围环境的噪声和热量污染。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从发动机接收废气的消声器,具有封闭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消声器包括 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由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限定的长度; 穿过所述内部空间的排气管,该排气管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其中该排气管穿过所述第一隔板以进入和离开所述内部空间;以及 中间导管,该中间导管穿过所述内部空间; 其中,从所述第一隔板伸出的所述排气管的第一部分,具有在其中央位置上形成的多个穿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该消声器还包括排气筒,该排气筒罩在所述排气管的所述第一部分外面,该排气筒的直径大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的直径为50mm。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在所述排气管的所述第一部分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列,使得四个所述穿孔在该圆周方向上等距分布。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在所述排气管的所述第一部分外壁上的外侧开口为半圆形,而在所述排气管的所述第一部分内壁上形成圆顶形突起,并具有半圆形的内侧开口。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该消声器还包括盖板,该盖板被放置为使得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该盖板之间;所述排气筒装设于所述第二隔板及该盖板之间;所述废气通过所述排气筒由开设于该盖板上的开口排出所述消声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该消声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开口上的火花捕捉网,从而所述由排气筒排出的废气在被排出所述消声器之前,穿过该火花捕捉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消声器,具有封闭壳体,其中该消声器包括内部空间、排气管以及中间导管。该内部空间具有由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限定的长度。该排气管穿过所述内部空间,该排气管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其中该排气管穿过第一隔板以进入和离开内部空间。该中间导管穿过所述内部空间。其中,从第一隔板伸出的排气管的第一部分,具有在其中央位置上形成的多个穿孔。由于设置了排气管上的穿孔以及穿孔外由排气筒形成的截面积增大的腔体,使得高温高压废气带来的噪音和温度能够有效地被减弱。
文档编号F01N1/08GK202707184SQ20122038969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
发明者S·埃施里奇, J·兰德尔 申请人:创科户外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