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风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202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式风力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能利用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板式风力机,利用该板式风力机可以发电,也可用作其它动力使用。
背景技术
世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和高碳生活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面临贫乏,所以给力开发和科学利用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风力资源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我国风力资源储量丰富,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目前世界上现有的风力机“受风面积”小,而且只利用风力中的“分力”(约50%左右),让大部分的风力白白流去了,实在太可惜。申请人: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风力发电的探索,曾于1992年发明了 “斗式全力风车”(专利号ZL92227764.8),或许还未够尽善。继此,又通过不断精心探索,反复多方构思,多次测试、实验、证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一种风能动力输出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风面积大、风力利用效率高、成本低的板式风力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式风力机,一组或至少两组的风轮机构通过固定在机房两侧、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构成25至90度角的基杆安装在机房上,两条基杆顶端之间安装方向舵,机房通过其底部卧式放置的轴承座转盘安装在塔架上面,风轮机构中的水平转动轴每端至少有一个风轮,两端的风轮对称设置,每个风轮中的每扇风叶活接在风轮轴套两端的支杆上,且受风时的每扇风叶的背风面与支杆紧贴,背风时的每扇风叶可沿活接处向外翻转。在本实用新型中,每扇风叶为一块平板或一块盆板,或由至少两块平板或至少两块盆板通过上下搭接构成,平板或盆板分别在远离风轮轴套一端与支杆铰接,向外翻转时由支杆外端的横杆支承且与支杆垂直。这样使风叶在背风时,风叶向下翻转与支杆垂直,顺着风向而成一字形,可大大减少阻力;而在至少两组风轮机构中,前一风轮机构中的风叶正面受风时形成竖直“屏风”,屏风后面自然产生的旋涡低压区正好与后一风轮机构的背风面重叠,更大程度减少背风面的阻力,有效地提高了风能利用效率。至少两组的风轮机构中的水平转动轴与水平转动轴之间平行设置,水平转动轴与水平转动轴之间通过链传动机构连接。水平转动轴与水平转动轴之间通过链传动机构连接,当风轮机构有两组及以上时,它们之间的倾斜角度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这种都会影响风能的利用效率,通过链传动机构将各水平转动轴连接起来,便于将它们输出的动力集中起来,再与发电设施或其它使用动力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实用,风力利用效率高,成本低,非常有利于开发和发展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非常有利减少环境污染,营造低碳生活。用本实用新型发展风电,投资少,效益高,前景无限。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风力机受风面积小,只利用风力的分力,效率低等问题,创造性地采用平板或盆板的风轮机构交替正面接受风力的全力,而且几十倍加大受风面积。比同样塔高,同样受风直径的现有风力机的风力利用效率高出几十倍,极大程度提高风能利用率,节省土地的使用,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塔架与机房的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A向局部视图。图8是图7的后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风叶的结构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风叶的结构图。图12是图11的剖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风轮的使用状态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动力输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5至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式风力机,一组的风轮机构2通过固定在机房6两侧、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构成40度角的基杆8安装在机房6上,两条基杆8顶端之间安装方向舵9,机房6通过其底部卧式放置的轴承座转盘7安装在塔架I上面,风轮机构2中的水平转动轴5通过轴承座10安装在两条基杆8上,风轮机构2每端有一个风轮3,两端的风轮3对称设置,每个风轮3有四扇风叶,每个风轮3中的每扇风叶4通过铰接件18活接在风轮轴套15两端的支杆16上,且受风时的每扇风叶4的背风面与支杆16紧贴,背风时的每扇风叶4可沿活接处向外翻转。塔架I采用角钢制成,架底制作安装件,方便安装固定。机房6采用钢质材料或碳纤维材料制成。为了减轻重量,风轮机构、平板或盆板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承座转盘7由上盘座13和下盘座12构成,轴承固定在下盘座12里,上盘座13、下盘座12组合为一体且可相互转动,其中,轴承座转盘7的上盘座13固定在机房6底面,下盘座12固定在支架I上面。每扇风叶4为一块平板或一块盆板,平板或盆板分别在远离风轮轴套15 —端与支杆16铰接,向外翻转时由支杆16外端的横杆17支承且与支杆16垂直,见图13。图9和图10是其中一种风叶的结构图,风叶为一块平板;图11和图12是另一种风叶的结构图,为一块盆板,为凹形,由面板沿受风面的四周向外延伸有凸边20形成。平板或盆板与横杆17之间安装有电控磁吸机构14,可自动遥控或人工遥控,通过控制电控磁吸机构14风叶吸合,控制风力不超过极限或方便刹车维护。平板或盆板和支杆16之间安装有防震弹簧19,避免风叶4向受风方向转动时受重力和风力作用而沿铰接处转到与支杆16接触的瞬间产生的震动。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发电,见图14,在水平转动轴5上的安装一个主动齿轮24,对应的从动齿轮23两侧同轴安装有离合器25,每个离合器25分别通过齿轮机构22与发电机21连接。可采用此方式安装多台发电机21。当风力比较大,导致正在工作的一发电机21达到额定转速之前,可启动另一发电机同时发电,照此类推可装备多个的离合器18,配置更多发电机同时发电。特别是因为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中平均有6.6个“强台风”(占每年登陆台风的55.5%)更多装置离心驱动器配备更多的风电机则可充分利用台风发电,科学利用风力资源创造大好前景。参照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是,6组的风轮机构2中的水平转动轴5与水平转动轴5之间平行设置,水平转动轴5与水平转动轴5之间通过链传动机构11连接。采用倾斜式安装,起到杠杆的作用,风轮机构2和机房6可保持迎风转动。采用40度倾斜式安装,使风叶在背风时,所有背风的风叶向下翻转与支杆垂直,顺着风向而成阶梯式一字形,可大大减少阻力;再加上前一风轮机构中的的风叶正面受风时形成竖直“屏风”,屏风后自然产生的旋涡低压区正好与后一风轮机构的背风面重叠,如此,更大程度减少背风面的阻力,有效地提高了风能利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采用至少两组的风轮机构2通过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构成90度角的基杆8安装在机房6上,即采用垂直式安装,通过基杆在远离机房安装方向舵,使风轮机构始终保持迎风接受风力。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风机“正面接受风力”和有效地“加大受风面积”,提高风力利用率。与现有的风机(同样塔高和风叶直径)相比,几十倍加大受风面积,而且是正面受风全力吸收风力,极大程度地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板式风力机,其特征在于,一组或至少两组的风轮机构(2)通过固定在机房(6)两侧、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构成25至90度角的基杆(8)安装在机房(6)上,两条基杆(8)顶端安装方向舵(9),机房(6)通过其底部卧式放置的轴承座转盘(7)安装在塔架(I)上面,风轮机构(2)中的水平转动轴(5)每端至少有一个风轮(3),两端的风轮(3)对称设置,每个风轮(3)中的每扇风叶(4)活接在风轮轴套(15)两端的支杆(16)上,且受风时的每扇风叶(4)的背风面与支杆(16)紧贴,背风时的每扇风叶(4)可沿活接处向外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风力机,其特征在于,每扇风叶(4)为一块平板或一块盆板,或由至少两块平板或至少两块盆板通过上下搭接构成,平板或盆板分别在远离风轮轴套(15) —端与支杆(16)铰接,向外翻转时由支杆(16)外端的横杆(17)支承且与支杆(16)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风力机,其特征在于,盆板为凹形,由面板沿受风面的四周向外延伸有凸边(20)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风力机,其特征在于,平板或盆板与横杆(17)之间安装有电控磁吸机构(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风力机,其特征在于,平板或盆板和支杆(16)之间安装有防震弹簧(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风力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组的风轮机构(2)中的水平转动轴(5)与水平转动轴(5)之间平行设置,水平转动轴(5)与水平转动轴(5)之间通过链传动机构(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风力机,其特征在于,轴承座转盘(7)由上盘座(13)和下盘座(12)构成,轴承固定在下盘座(12)里,其中,上盘座(13)固定在机房(6)底面,下盘座(12)固定在支架(I)上面。
专利摘要一种板式风力机,一组或至少两组的风轮机构(2)通过固定在机房(6)两侧、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构成25至90度角的基杆(8)安装在机房上,两条基杆顶端安装方向舵(9),机房通过其底部卧式放置的轴承座转盘(7)安装在塔架(1)上面,风轮机构中的水平转动轴(5)每端至少有一个风轮(3),两端的风轮对称设置,每个风轮中的每扇风叶(4)活接在风轮轴套两端的支杆上,且受风时的每扇风叶的背风面与支杆紧贴,背风时的每扇风叶可沿活接处向外翻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实用,可提高风能利用率,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2937404SQ20122063877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黄冠勋 申请人:黄冠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