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577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骑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和将吸气净化的空气净化器的骑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在搭载有发动机的骑乘型车辆中,发动机的泄漏气体成为大气污染的原因,所以例如使其向空气净化器那样的吸气侧回流,与新的混合气混合并燃烧,从而避免以原样的状态向大气释放(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356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骑乘型车辆中,空气净化器配置在发动机的上方的情况较多,如果将发动机的泄漏气体向空气净化器导入,则将发动机与空气净化器连接的回流用的配管变长。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将发动机的泄漏气体向空气净化器导入的连接管的骑乘型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是具备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和将吸气净化的空气净化器的骑乘型车辆,上述发动机具有发动机箱,该发动机箱形成有连通到发动机外部而将发动机内部的泄漏气体排出的排出口;上述空气净化器具有净化器箱,该净化器箱形成有将上述泄漏气体向空气净化器内部引导的导入口;上述发动机箱具有将发动机旋转轴支承的曲柄箱、从上述曲柄箱的前方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缸体和上述缸体的上方的缸盖,上述发动机箱在侧视时形成为大致L字状;上述空气净化器在上述缸体的后方配置在上述曲柄箱的上方;上述排出口和上述导入口用连接管连接;上述导入口配置在比上述缸盖的上端靠下方且比上述曲柄箱的后端靠前方的接近区域中。

根据该结构,由于发动机的泄漏气体排出口和空气净化器的导入口接近配置,所以连接管较短就足够。结果,能够简化发动机周围,并且实现车体的轻量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净化器箱具有构成与上述缸体的后表面对置的前表面的前壁、和构成与上述曲柄箱的上表面对置的下表面的下壁;上述导入口形成在上述净化器箱的上述前壁或上述下壁上。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泄漏气体的排出口设在缸体的后表面或曲柄箱的上表面上,能够将发动机侧的排出口和空气净化器侧的导入口接近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骑乘型车辆还具备将由上述空气净化器净化后的清洁空气加压并向上述发动机供给的增压机;上述增压机在上述空气净化器的车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增压机,能够使空气净化器小型化。此外,通过将增压机相邻于空气净化器配置,能够与空气净化器一起将增压机也接近于而发动机配置。

在具备增压机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增压机具有将吸气加压的叶轮、将上述叶轮覆盖的壳体、和将上述发动机的动力向上述叶轮传递的传递机构;隔着上述壳体在车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上述传递机构和上述净化器箱。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防止与传递机构的干涉的同时,将净化器箱和增压机在车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净化器箱具有将上述吸气引导的吸气通路、和将从上述导入口引导来的上述泄漏气体的气体和液体分离的气液分离室;由上述气液分离室分离后的气体被向上述吸气通路送回,在上述气液分离室中被分离出的液体被从泄流孔向净化器箱外部排出。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室而促进气液分离。此外,由于与吸气通路另外地设置气液分离室,所以不会通过泄漏气体阻碍吸气的流动。进而,由于在净化器箱内排列配置有吸气通路和气液分离室,所以能够容易地使在气液分离室中被分离的气体向吸气通路返回。

在具备气液分离室及增压机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骑乘型车辆还具备:增压气通路,将被上述增压机加压后的吸气向上述发动机供给;放气阀,调整上述增压气通路的空气压力;以及放气通路,将上述气液分离室与上述放气阀连接。根据该结构,通过气液分离室,能够兼用作泄漏气体的气液分离和放气后的空气的返回空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骑乘型车辆连结着从上述发动机的前方穿过上述发动机的侧方将行驶风作为吸气向上述空气净化器引导的管道。根据该结构,与穿过发动机的上方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较短的吸气管道将吸气向空气净化器导入。

在权利要求书及/或说明书及/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种构成的任意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书的各权利要求的两项以上的任意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本发明根据以附图为参考的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清楚地理解。但是,实施方式及附图是单纯地用于图示及说明,不应被用作决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决定。在附图中,多个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的一种的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从后方斜上方观察该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3是从后方斜左侧方观察该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纵剖面图。

图5是该自动二轮车的空气净化器的水平剖面图。

图6是该空气净化器的另一水平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左侧”及“右侧”是指从乘坐于车辆的驾驶者观察的左右侧。

图1是表示作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的一种的自动二轮车的左侧面图。该自动二轮车的车体框架FR具有形成前半部的主框架1、和形成后半部的座椅横档(seat rail)2及加强轨道2A。座椅横档2及加强轨道2A安装在主框架1的后部。在主框架1的前端一体形成有立管(head pipe)4,在该立管4经由转向轴(未图示)转动自如地轴支承着前叉8。在该前叉8上安装着前轮10。在前叉8的上端部固定着操向用的把手6。

另一方面,在作为车体框架FR的中央下部的主框架1的后端部设有摇臂托架12。在该摇臂托架12上下摆动自如地轴支承着摇臂20。在该摇臂20的后端部,绕枢轴23旋转自如地支承着后轮22。在车体框架FR的中央下部、并且在摇臂托架12的前侧,安装着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E。该发动机E经由链条那样的动力传递机构24驱动后轮22。发动机E例如是上凸轮轴型的4气缸4循环的并列多气缸水冷发动机。但是,发动机E的形式并不限定于此。在发动机E的下部支承着侧架25。

在主框架1的上部配置有燃料箱28,在座椅横档2上支承着驾驶者用座椅30及同乘车用座椅32。此外,在车体前部安装着树脂制的罩34,从上述立管4的前方覆盖到车体前部的侧方的部分。在罩34上安装着前灯单元36。在罩34上,还形成有从外部取入通往发动机E的吸气的空气取入口38。空气取入口38位于前灯单元36的下方。

发动机E具有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曲柄轴39、支承曲柄轴39及变速机的曲柄箱40、从曲柄箱40的前方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缸体42、其上方的缸盖44、和设在曲柄箱40的下方的油盘50。包括曲柄箱40、缸体42及缸盖44而构成发动机箱。缸体42及缸盖44稍稍前倾。在缸盖44的前表面的排气端口上连接着4根排气管54。这4根排气管54在发动机E的下方被聚集,与配置于后轮22的右侧的排气消音器56连接。

在缸体42的后方,在曲柄箱40的上表面上,在左右方向(车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将外部空气净化的空气净化器55和增压机62。增压机62将来自空气净化器55的清洁空气加压而向发动机E供给。

如图2的平面图所示,增压机62与空气净化器55的右侧相邻配置,通过螺栓(未图示)固定在曲柄箱40的上表面上。增压机62具有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心64。在曲柄箱40的上方,增压机62的吸入口66位于发动机E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在发动机E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增压机62的吐出口68位于比旋转轴心64靠后方。吸入口66向左开口,吐出口68向上方开口。

增压机62具有将吸气加压的叶轮60、将叶轮60覆盖的叶轮壳体61、将发动机E的动力向叶轮60传递的传递机构63、和将传递机构63覆盖的传递机构壳体67。隔着叶轮壳体61在车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传递机构63和空气净化器55。传递机构63比车宽度方向中心向车宽度方向的一方偏移而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63向右侧偏移而配置。在右侧配置有作为增压机62的驱动机构的链条69。

如图3所示,在增压机62的叶轮壳体61的外周安装着固定工具65。叶轮壳体61经由该固定工具65而与传递机构壳体67及空气净化器55连结。具体而言,通过多个螺栓100将固定工具65与传递机构壳体67连结,通过螺栓那样的多个紧固部件102将固定工具65和空气净化器55连结。换言之,空气净化器55经由增压机62固定在曲柄箱40上。通过将空气净化器55固定到曲柄箱40上,容易将空气净化器55与曲柄箱40接近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空气净化器55经由增压机62固定在曲柄箱40上,所以不另外需要托架。另外,也可以将空气净化器55直接固定在发动机箱上。

在图2的增压机62的吸入口66上连接着空气净化器55的净化器出口59。在空气净化器55的净化器入口57上,从车宽度方向外侧连接着吸气管道70。吸气管道70向增压机62导入外部空气。吸气管道70配置在与配置有上述链条69的右侧相反的左侧。如图1所示,吸气管道70在比缸盖44的上端靠下方穿过缸体42的侧方区域。

空气净化器55配置在由曲柄箱40和缸体42构成的侧视为L字状的上述发动机箱划分出的空间内。具体而言,空气净化器55被配置在比缸盖44的后端靠后方、比曲柄箱40的后端靠前方且比缸盖44的上端靠下方、比曲柄箱40的上表面靠上方的空间中。此外,图2的空气净化器55被配置在比曲柄箱40的车宽度方向两端靠内侧的区域中。

如图1所示,在前后方向上的增压机62的吐出口68与发动机E的吸气端口47之间配置有吸气腔74。吸气腔74形成从增压机62的吐出口68朝向缸盖44的空气通路的一部分。增压机62的吐出口68和吸气腔74通过吸气配管77连接。

在吸气腔74与缸盖44之间,配置有节流阀体76。在该节流阀体76中,从燃料喷射阀75(图2)向吸入空气中喷射燃料而生成混合气,将该混合气从各吸气端口47向发动机E的缸内径内的燃烧室(未图示)供给。节流阀体76以从吸气端口47朝向后方向上方倾斜的方式配置。吸气腔74在增压机62及节流阀体76的上方配置在缸盖44的后方。

空气净化器55在节流阀体76的下方并且在侧视时配置在曲柄箱40与吸气腔74之间。通过这样在向后方斜上方倾斜的节流阀体76的下方配置空气净化器55,能够实现发动机E周边的省空间化,并且容易将空气净化器55配置到曲柄箱40的上方。在这些吸气腔74及节流阀体76的上方配置有上述燃料箱28。

通过这些吸气配管77、吸气腔74及节流阀体76形成增压气通路。增压气通路是将被增压机62加压的吸气向发动机E供给的通路。在图2的吸气腔74的前部,设有调整吸气腔74的空气压力的放气阀80。在放气阀80上连接着排散配管83。排散配管83构成将高压空气A向空气净化器55输送的放气通路82。排散配管83在穿过吸气腔74的右侧方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后,在吸气腔74的下方、在缸体42及缸盖44与增压机62之间向左侧方延伸,与空气净化器55连接。

图1的上述吸气管道70配置在作为发动机E的一侧方的左侧方。吸气管道70以将前端开口70a面向上述罩34的空气取入口38的配置支承在立管4上。从该前端开口70a导入的空气通过冲压效应升压。在图2的吸气管道70的后端部70b上连接着空气净化器55的净化器入口57。这样,吸气管道70从发动机E的前方穿过缸体42及缸盖44的左外侧方,将行驶风作为吸气向空气净化器55引导。

空气净化器55具备具有净化器出口59的箱主体84和具有净化器入口57的罩85。箱主体84及罩85由铝的铸件形成,如图3所示那样通过多个螺纹体104连结。吸气管道70的后端通过多个螺纹体106支承在罩85上。这样,箱主体84及罩85也作为支承吸气管道70的后端的支承体发挥功能。

如图4所示,构成净化器箱的箱主体84具有引导来自吸气管道70(图3)的吸气的吸气通路92、和引导发动机E的泄漏气体G并分离为气体和液体的气液分离室94。吸气通路92是将图2的净化器入口57与净化器出口59连结的通路。在空气净化器55内,气液分离室94和吸气通路92分别前后排列而配置,通过连通孔96相互连通。连通孔96配置在比形成气液分离室94的最下部的底面94a靠上方。由此,能够放置在气液分离室94内被分离的液体朝向吸气通路92。

在箱主体84的气液分离室94上,形成有将发动机内部的泄漏气体G向空气净化器55内部引导的泄漏气体导入口86和高压空气导入口88。在高压空气导入口88上,连接着来自图2的吸气腔74的放气阀80的排散配管83,将高压空气A向空气净化器55的内部导入。图4的高压空气导入口88配置在比泄漏气体导入口86靠上方。泄漏气体导入口86朝向前方开口,高压空气导入口88朝向右侧方开口。

在发动机E的缸体42的后部,通过缸体42的模成形而形成有通气室71及排出口72。泄漏气体G从活塞(未图示)与缸内径(未图示)之间漏出,该泄漏气体G在通气室71中被分离为液体(油)和气体。排出口72与发动机外部连通,将发动机内部的泄漏气体G排出。

在排出口72上螺纹结合着排出喷嘴73,该排出喷嘴73和空气净化器55的泄漏气体导入口86通过连接管90连接。连接管90在气液分离室94内朝向下方弯曲,与气液分离室94的底面94a接近而对置。由此,使从泄漏气体导入口86引导来的泄漏气体G冲击在气液分离室94的底面94a上,促进气体和液体的分离。

空气净化器55的泄漏气体导入口86在比缸体42的上端42a(缸盖44的下端)靠下方位于比曲柄箱40的后端40a靠前方,以接近于排出口72。优选的是,泄漏气体导入口86与排出口72的距离L1是排出口72与曲柄箱40的后端40a的水平距离L2的1/2以下,更优选的是1/3以下或1/4以下。但是,也可以将来自发动机E的排出口72形成在曲柄箱40的上部,将泄漏气体导入口86形成在箱主体84的下壁84b上。在此情况下,泄漏气体导入口86与排出口72的距离比空气净化器55的上下尺寸短,优选的是该上下尺寸的1/2以下或1/3以下。

泄漏气体导入口86与作为发动机箱的一部分的缸体42接近而配置。具体而言,箱主体84具有构成前表面的前壁84a和构成下表面的下壁84b,前壁84a与缸体42的后表面对置,下壁84b与曲柄箱40的上表面对置。泄漏气体导入口86形成在箱主体84的前壁84a上。在箱主体84的下壁84b上形成有泄流孔98,从该泄流孔98将在气液分离室94内被分离出的油排出。在泄流孔98上连接着图3的泄流配管99的一端部,泄流配管99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油箱(未图示)上。

图5是包括空气净化器55的泄漏气体导入口86的中心的水平剖面图,图6是包括高压空气导入口88的中心的水平剖面图。如图5所示,在箱主体84与罩85之间,配置有将外部空气(吸气)I净化的零件87(图5)。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能够没有将零件87支承的框架而将零件87配置到空气净化器55中。零件87沿着在左右方向上交叉的平面延伸。

在箱主体84的内部,充满被零件87净化后且被增压机62的叶轮60加压前的吸气I。这样的加压前的吸气I的积存量也可以比加压后的吸气I少。因而,如图2所示,向内部积存加压前的吸气I的箱主体84优选的是比积存加压后的吸气I的吸气腔74小型,能够将这样小型化的空气净化器55接近于发动机箱而配置。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55的后端位于比曲柄箱40的后端靠前方,空气净化器55的上端位于比缸盖44的上端靠下方。

图5的箱主体84内的吸气通路92在入口57和出口59中吸气I流动的朝向不同,将两者57、59连接的吸气通路92的轴线平滑地弯曲。具体而言,平滑地弯曲,以将通过吸气管道70沿着车体左侧方向后方引导的吸气I向朝向左方开口的增压机62的吸入口66引导。

气液分离室94形成在作为比吸气通路92靠泄漏气体导入口86附近的前方。由此,能够防止吸气通路92的曲率变小,并有效利用通过吸气通路92的弯曲而空出的空间,形成气液分离室94。此外,吸气通路92从上游朝向下游通路面积变小,在出口59处通路面积成为最小。这样的通路面积的变化和上述轴线平滑地弯曲变化的形状相辅相成,容易将气液分离室94配置到吸气通路92的前方。

如图6所示,将吸气通路92和气液分离室94连通的连通孔96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狭缝状。在将吸气管道70与空气净化器55连接之前,能够从箱主体84的左侧穿过连通孔96操作将箱主体84向增压机62(图5)固定的紧固部件102的一个。

接着,对空气净化器55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自动二轮车行驶,则行驶风作为吸气I被从图1的空气取入口38向吸气管道70取入。吸气I在吸气管道70内朝向后方流动,一边向车宽度方向内侧改变朝向一边被向空气净化器55引导。

被引导到空气净化器55的吸气I被图5的零件87净化,穿过空气净化器55内的吸气通路92被向增压机62导入。被导入到增压机62中的吸气I在被叶轮60升压后,被从图1所示的增压机62的吐出口68导出。被从增压机62导出的高压空气A在穿过吸气配管77被引导到吸气腔74中之后,经由节流阀体76被向发动机E的吸气端口47供给。

如果比增压机62靠下游侧的增压气通路内的压力变得比规定值高,设在吸气腔74上的图2的放气阀80进行打开动作,调整包括吸气腔74的增压气通路内的压力。被从放气阀80排散的高压空气A穿过图2的放气通路82被向图6的空气净化器55的气液分离室94导入。被导入到气液分离室94中的高压空气A经由连通孔96被向吸气通路92送回。

另一方面,在自动二轮车的行驶中,发动机内部的泄漏气体G在穿过图4的缸体42的后部的通气室71时被进行气液分离。在通气室71中被分离出的气体的泄漏气体G从排出口72穿过排出喷嘴73及连接管90内,被从泄漏气体导入口向86空气净化器55的气液分离室94导入。

被导入到气液分离室94中的泄漏气体G在从连接管90流出时冲击在气液分离室94的底面94a上,进一步进行气液分离。在气液分离室94中被分离出的气体穿过图5所示的连通孔96被与上述高压空气A一起向吸气通路92送回。泄漏气体G被连接管90向与高压空气A的高压空气导入口88不同的朝向导入,以使得不通过图6的高压空气A将泄漏气体G搅拌。具体而言,图4所示的泄漏气体G被朝向下方导入,高压空气A从比作为泄漏气体G的出口的连接管90的下端部靠上方大致沿水平方向被导入。

在气液分离室94中被分离出的油被从泄流孔98向空气净化器55外部排出,穿过图3的泄流配管99被向油箱送回。由于在设有侧架25(图1)的左侧配置有空气净化器55,所以在停车时车体向左侧倾斜,所以容易将分离后的液体向配置在左侧的泄流配管99引导。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4所示,由于发动机E的泄漏气体G的排出口72和空气净化器55的泄漏气体导入口86接近配置,所以连接管90较短就足够。结果,能够简化发动机E周围,并且还能够实现车体的轻量化。此外,通过将泄漏气体G的排出口72设在缸体42的后部,能够将发动机E的排出口72和空气净化器55的泄漏气体导入口86接近而配置。

此外,通过在空气净化器55的内部设置气液分离室94,促进泄漏气体G的气液分离。进而,由于在空气净化器55内排列配置有吸气通路92和气液分离室94,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在气液分离室94中被分离出的泄漏气体G的气体向吸气通路92送回。进而,由于独立于吸气通路92地设有气液分离室94,所以不会通过泄漏气体G阻碍吸气I的流动。

如图2所示,通过在空气净化器55的车宽度方向上相邻设置增压机62,能够与空气净化器55一起将增压机62也接近于发动机E而配置。进而,通过设置增压机62,空气净化器55的容量较小就足够,能够实现发动机周边的省空间化。

如图6所示,由于在气液分离室94上连接着空气排散配管83,所以在气液分离室94内能够兼用作泄漏气体G的气液分离和放气的高压空气A的返回。

由于图2的增压机62的传递机构63和空气净化器55隔着机壳61在车宽度方向上配置,所以能够在防止与传递机构63的干涉的同时将空气净化器55与增压机62在车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在图1的空气净化器55上,连结着将行驶风作为吸气I引导的吸气管道90,进而通过增压机62将吸气I加压,所以通过冲压压力和增压机62的加压的叠加效应,能够向发动机E供给高压的吸气I,吸气效率提高。

由于设在图4的缸体42的后部的通气室71和空气净化器55的前壁84a经由连接管90连接,所以能够缩短连接管90,能够进一步简化发动机周围。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追加、变更或删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发动机箱起的排出口72形成在缸体42的后部,但并不限定于此,排出口72也可以形成在曲柄箱40的上部,也可以形成在缸盖44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通过相对于排出口72将导入口86对置及接近配置,能够缩短连接管9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行驶风作为吸气I,但也可以是不使用行驶风作为吸气的构造。进而,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优选的是搭载增压机,但也可以不搭载增压机。此外,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也可以是自动二轮车以外的车辆、具体而言是四轮手推车、三轮车等。因而,这样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39 曲柄轴(发动机旋转轴)

40 曲柄箱(发动机箱)

42 缸体(发动机箱)

44 缸盖(发动机箱)

55 空气净化器

60 叶轮

61 壳体

62 增压机

63 传递机构

70 吸气管道(管道)

71 通气室

72 排出口

74 吸气腔(增压气通路)

80 放气阀

82 放气通路

84 箱主体(净化器箱)

84a 箱主体的前壁

84b 箱主体的下壁

86 泄漏气体导入口(导入口)

90 连接管

92 吸气通路

94 气液分离室

98 泄流孔

E 发动机

G 泄漏气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