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冷却喷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687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活塞冷却喷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冷却喷沟。该活塞冷却喷沟包括:底座,其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并使得所述底座的内部油腔与发动机机体上的机油通道相通;以及喷钩,其包括:横向分支和S形分支,所述S形分支侧壁开设有对准活塞的机油冷却腔开口的导油孔,该喷钩的外端出油口对准连杆小头及活塞销位置。该活塞冷却喷沟增设一个喷射点(导油孔),加强了活塞底部的冷却及润滑,充分保证了活塞底部的冷却需要,也能加强活塞销及连杆小头位置的润滑及冷却,降低了活塞底部过热发生故障的可能,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及质量。
【专利说明】活塞冷却喷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塞冷却喷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发动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热负荷不断加大,活塞及与活塞相连的连杆小头轴瓦等都容易出现过热现象,严重的会出现活塞烧融及连杆小头轴瓦过热失效等问题。现有技术增加了活塞冷却喷钩配合活塞底部增加机油冷却腔来加强活塞底部的冷却。活塞底部的机油冷却腔有两个开口,活塞冷却喷钩喷射出来的机油从其中一个开口进入活塞底部油腔,从另外一个开口出来,带走热量,降低活塞底部温度。
[0003]由于现有技术的活塞冷却喷钩只有一个出油口,喷出的机油基本都进入活塞底部油腔入口,所以活塞底部其它位置,包括活塞销及与活塞销连接的连杆小头等部位都没有足够机油润滑及冷却,容易出现过热问题,实际使用中也发现连杆小头轴瓦出现过热发黑等问题,严重的出现连杆小头轴瓦磨损及脱落,如不加强该部位冷却,使用时间长了或使用环境恶劣都容易导致连杆小头轴瓦磨损失效,活塞连杆组件报废的严重故障。
[000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活塞冷却喷沟,该活塞冷却喷沟增设一个喷射点(导油孔),加强了活塞底部的冷却及润滑,使得大部分机油通过本发明活塞冷却喷钩的导油孔喷射进入活塞机油冷却腔内冷却活塞底部,还有小部分机油则通过喷钩的导油孔喷射出来冷却润滑活塞底部其它位置(主要是活塞销及连杆小头轴瓦位置),充分保证了活塞底部的冷却需要,也能加强活塞销及连杆小头位置的润滑及冷却,降低了活塞底部过热发生故障的可能,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及质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活塞冷却喷沟,包括:底座,其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并使得所述底座的内部油腔与发动机机体上的机油通道相通;以及喷钩,其包括:横向分支和S形分支,所述S形分支侧壁开设有对准活塞的机油冷却腔开口的导油孔,该喷钩的外端出油口对准连杆小头及活塞销位置。
[000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通过三通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
[000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油孔与喷钩内的部分油道保持同一中心线。
[000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油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喷钩内部油道的孔径。
[00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分支的一端与固定在底座的侧面,并与底座的内部油腔保持连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活塞冷却喷沟增设一个喷射点(导油孔),加强了活塞底部的冷却及润滑,使得大部分机油通过本发明活塞冷却喷钩的导油孔喷射进入活塞机油冷却腔内冷却活塞底部,还有小部分机油则通过喷钩的导油孔喷射出来冷却润滑活塞底部其它位置(主要是活塞销及连杆小头轴瓦位置),充分保证了活塞底部的冷却需要,也能加强活塞销及连杆小头位置的润滑及冷却,降低了活塞底部过热发生故障的可能,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及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的活塞冷却喷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现有活塞冷却喷沟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底座,2-喷钩,3-导油孔,4-喷钩,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7]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18]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活塞冷却喷沟的具体结构包括:底座I和一端固定在该底座I侧面的喷钩2,以及开设在喷钩2侧壁的导油孔3。其中,底座I通过三通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并与机体上的机油通道相通。喷钩2则焊接在底座上并与底座I的油腔保持连通。导油孔3则开设在喷钩2的壁面上。发动机运转时,机油从机体的油道进入活塞冷却喷钩内,大部分会从导油孔3喷射出来,按原来位置喷入活塞的机油冷却腔内冷却活塞,还有小部分会从喷钩2最后端的出油口出来,用于冷却及润滑活塞连杆小头,活塞销等零件。
[0019]底座I具有内部油腔,装配时,其通过三通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并使得底座I的内部油腔与机体上的机油通道相通,从而将从机体油道内机油的导入底座I的内部油腔,进而为喷钩2供油。
[0020]如图2所不,原有的喷钩4为L形,其横向分支的一端固定在底座5的侧面,并与底座5的内部油腔保持连通,L形喷钩纵向分支的外端的出油口对准活塞的机油冷却腔,从而将从机体油道内机油喷入活塞的机油冷却腔内冷却活塞。如图1所示,而本申请活塞冷却喷沟的喷钩2包括:横向分支(相对于原有L形喷钩的横向分支)和S形分支,其中,横向分支的一端与固定在底座I的侧面,并与底座I的内部油腔保持连通4形分支的侧壁开设有导油孔3,其外端出油口喷射出来的机油,除了可以冷却喷射到的位置(主要是连杆小头及活塞销位置),还可加强喷射到运动摩擦表面的润滑(如连杆小头轴瓦面、活塞与活塞销接触表面)等,降低了相关部位过热或润滑不足导致故障的可能性,提升了活塞连杆组件的质量及可靠性水平。
[0021]导油孔3开设在喷钩2的侧壁上,并对准活塞的机油冷却腔开口。机油从机体的油道进入活塞冷却喷钩内,大部分会从导油孔3喷射出来,按原来位置喷入活塞的机油冷却腔内冷却活塞。导油孔3与喷钩内的部分油道保持同一中心线,并且该导油孔孔径应小于喷钩油道的孔径。导油孔3的大小根据设计指标、CAE计算及试验测试确定,一般要比喷钩的内孔要小一些,以保证机油不是全部从导油孔出去。合理的导油孔径可保证从导油孔及出油口喷射出去的机油是设计好的百分比。
[0022]综上,该活塞冷却喷沟增设一个喷射点(导油孔),加强了活塞底部的冷却及润滑,使得大部分机油通过本发明活塞冷却喷钩的导油孔喷射进入活塞机油冷却腔内冷却活塞底部,还有小部分机油则通过喷钩的导油孔喷射出来冷却润滑活塞底部其它位置(主要是活塞销及连杆小头轴瓦位置),充分保证了活塞底部的冷却需要,也能加强活塞销及连杆小头位置的润滑及冷却,降低了活塞底部过热发生故障的可能,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及质量。
[0023]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塞冷却喷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并且所述底座的内部油腔与发动机机体上的机油通道相通;以及 喷钩,其包括:横向分支和S形分支,所述S形分支侧壁开设有对准活塞的机油冷却腔开口的导油孔,该喷钩的外端出油口对准连杆小头及活塞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通过三通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孔与喷钩内的部分油道保持同一中心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塞冷却喷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喷钩内部油道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冷却喷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分支的一端与固定在底座的侧面,并与底座的内部油腔保持连通。
【文档编号】F01M1/08GK104131875SQ20141039438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杨剑, 黄第云, 叶宇, 张文, 陈建勇, 林铁坚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