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和连通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515688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和连通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排气的第一管路和与固体储氨罐连通的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蝶阀、第二蝶阀、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和直线驱动装置,第一蝶阀铰接在第一管路中,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蝶阀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铰接杆的一端铰接,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杆铰接,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第四铰接杆的一端铰接,第四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蝶阀固定连接,第二蝶阀铰接在第二管路,实现对固体储氨罐内压力的控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方法。
【专利说明】
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和连通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和连通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加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已成为环保主题。
[0003]各种汽车尾气后处理装置应运而生,其中有一种以固体氨为反应单元的后处理装置,这种储氨罐需要通过加热释放氨气,在尾气处理过程中为了保证系统有效稳定的运行需要将固体储氨罐的罐内压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是目前的这种后处理装置并不具备压力控制的功能。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实现对固体储氨罐内压力的控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实现对固体储氨罐内压力的控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方案:
[0007]—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排气的第一管路和与固体储氨罐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蝶阀、第二蝶阀、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中,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蝶阀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蝶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中。
[0008]优选的,上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垂直连通。
[0009]优选的,上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
[0010]优选的,上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开闭的阀门、设置在所述固体储氨罐上的排氨口管路上电控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所述第四管路将所述发动机的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和所述阀门连通,所述阀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0011]优选的,上述阀门为电磁阀。
[0012]优选的,上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尾气处理器。
[0013]优选的,上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氨气储氨罐中的氨气返流到所述尾气处理器上的返流管。
[00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方法,采用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所述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排气的第一管路和与固体储氨罐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蝶阀、第二蝶阀、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中,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蝶阀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蝶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中,当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大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出,推动所述第一铰接杆前伸,同时,所述第二铰接杆前伸,所述第一蝶阀从封闭所述第一管路的状态旋转打开,尾气从所述第一管路排出,同时,所述第三铰接杆前伸,所述第四铰接杆前伸,所述第二蝶阀从打开状态旋转封闭所述第二管路,当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小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收缩,拉动所述第一铰接杆后缩,同时,所述第二铰接杆后缩,所述第一蝶阀从打开状态旋转封闭所述第一管路,同时,所述第三铰接杆后缩,所述第四铰接杆后缩,所述第二蝶阀从封闭所述第二管路旋转打开,所述尾气进入所述固体储氨罐。
[0015]优选的,上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方法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开闭的阀门、设置在所述固体储氨罐上的排氨口管路上电控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所述第四管路将所述发动机的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和所述阀门连通,所述阀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大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所述阀门发出开启信号,所述阀门开启,所述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进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出,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小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所述阀门发出关闭信号,所述阀门关闭,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收缩。
[0016]上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排气的第一管路和与固体储氨罐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蝶阀、第二蝶阀、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中,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蝶阀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蝶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中。
[0017]使用时,当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大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出,推动所述第一铰接杆前伸,同时,所述第二铰接杆前伸,所述第一蝶阀从封闭所述第一管路的状态旋转打开,尾气从所述第一管路排出,同时,所述第三铰接杆前伸,所述第四铰接杆前伸,所述第二蝶阀从打开状态旋转封闭所述第二管路,不会通过第二管路进入到固体储氨罐中,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得到了降低,当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小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收缩,拉动所述第一铰接杆后缩,同时,所述第二铰接杆后缩,所述第一蝶阀从打开状态旋转封闭所述第一管路,尾气不会被排出,同时,所述第三铰接杆后缩,所述第四铰接杆后缩,所述第二蝶阀从封闭所述第二管路旋转打开,所述尾气进入所述固体储氨罐,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得到了提高,从而实现对固体储氨罐内压力的控制。
[0018]本发明所提供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可控制罐体内部的气压,当罐体中压力达到额定值时该装置会自动关闭进气管路,自动打开排气管路,阻止尾气继续进入罐体。反之当罐体中压力不足时,则会打开进气管路关闭排气管路。通过控制储氨罐内尾气的流入从而控制罐内的压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在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大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在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小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上图1-3 中:
[0023]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第四管路4、控制装置5、固体储氨罐6、压力传感器7、发动机的空气压缩机8、阀门9、尾气处理器10、第一蝶阀11、第二蝶阀12、第一铰接杆13、第二铰接杆14、第三铰接杆15、第四铰接杆16、直线驱动装置17、返流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在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在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小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排气的第一管路I和与固体储氨罐6连通的第二管路2,第一管路I和第二管路2连通,第一管路I和第二管路2的连通处设置有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包括第一蝶阀11、第二蝶阀12、第一铰接杆13、第二铰接杆14、第三铰接杆15、第四铰接杆16和直线驱动装置17,第一蝶阀11铰接在第一管路I中,第二铰接杆14的一端与第一蝶阀1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铰接杆15的一端铰接,第一铰接杆13的一端与直线驱动装置17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铰接杆14铰接,第三铰接杆15的另一端与第四铰接杆16的一端铰接,第四铰接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蝶阀12固定连接,第二蝶阀12铰接在第二管路2中。
[0027]使用时,当固体储氨罐6中的压力过大时,如图2所示,直线驱动装置5的驱动轴伸出,推动第一铰接杆13前伸,同时,第二铰接杆14前伸,第一蝶阀13从封闭第一管路I的状态旋转打开,尾气从第一管路I排出,同时,第三铰接杆15前伸,第四铰接杆16前伸,第二蝶阀12从打开状态旋转封闭第二管路2,不会通过第二管路2进入到固体储氨罐6中,固体储氨罐6中的压力得到了降低,当固体储氨罐6中的压力过小时,如图3所示,直线驱动装置5的驱动轴收缩,拉动第一铰接杆13后缩,同时,第二铰接杆14后缩,第一蝶阀11从打开状态旋转封闭第一管路1,尾气不会被排出,同时,第三铰接杆15后缩,第四铰接杆16后缩,第二蝶阀12从封闭第二管路2旋转打开,尾气进入固体储氨罐6,固体储氨罐6中的压力得到了提高,从而实现对固体储氨罐6内压力的控制。
[0028]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第一管路I与第二管路2垂直连通,那么可以很方便在第一管路I和第二管路2的连通处设置控制装置,对第一蝶阀11和第二蝶阀12的旋转角度也更好控制,只要保证当第一蝶阀11呈90°竖立时封闭第一管路1,同时第二蝶阀12呈90°竖立打开第二管路2,如图3所示,以及保证当第二蝶阀12呈180°平放封闭第二管路2,第一蝶阀11呈180°平放打开第一管路1,如图2所示,即可。
[0029]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直线驱动装置17为气缸,气缸使用比较可靠,使用寿命较长,而且自身属于机械结构,不易受到尾气的污染,当然直线驱动装置17也可以是液压油缸或者电动机等其他动力设备。
[0030]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上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直线驱动装置17开闭的阀门9、设置在固体储氨罐6上的排氨口管路上电控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7、第三管路3和第四管路4,第三管路3的一端与第一管路I和第二管路2的连通处连通,第三管路3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第四管路4将发动机的空气压缩机8产生的压缩空气和阀门9连通,阀门9与压力传感器7连接,当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固体储氨罐6中的压力过大时,压力传感器6向阀门9发出开启信号,阀门9开启,压缩空气通过第四管路4进入直线驱动装置17,直线驱动装置17的驱动轴伸出,当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固体储氨罐6中的压力过小时,压力传感器7向阀门9发出关闭信号,阀门9关闭,直线驱动装置17的驱动轴收缩,实现了自动控制,并且,使用压缩空气作为气缸的动力来源,能够进一步降低能耗,用汽车发动机的压缩空气推动工作气缸,节约了能源和使用成本,并且是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源,通过单一动力源结合连杆机构同时控制两条管道中蝶阀的转动从而实现改变气体流向的功能以控制罐内压力,并且是使用简单的机械传动部件代替复杂的电控部件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加工难度并在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有效的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003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阀门9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具体的操作位,采用电气控制单元,通过压力传感器将固体储氨罐6中的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气控制单元由此信号控制电磁阀完成对工作气缸顶出和复位两种工作状态,顶出即驱动轴伸出,复位即驱动轴收缩。
[003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第三管路3上设置有尾气处理器10,对尾气能够进行处理,避免从第一管路I排出后造成污染。
[003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上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还包括将氨气储氨罐6中的氨气返流到尾气处理器10前的返流管18,对尾气进行净化。
[003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排气的第一管路和与固体储氨罐连通的第二管路,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设置有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蝶阀、第二蝶阀、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和直线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中,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蝶阀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 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蝶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垂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开闭的阀门、设置在所述固体储氨罐上的排氨口管路上电控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 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 所述第四管路将所述发动机的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和所述阀门连通,所述阀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尾气处理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氨气储氨罐中的氨气返流到所述尾气处理器上的返流管。
8.—种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所述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排气的第一管路和与固体储氨罐连通的第二管路,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设置有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蝶阀、第二蝶阀、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和直线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中,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蝶阀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 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蝶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蝶阀铰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中, 当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大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出,推动所述第一铰接杆前伸,同时,所述第二铰接杆前伸,所述第一蝶阀从封闭所述第一管路的状态旋转打开,尾气从所述第一管路排出,同时,所述第三铰接杆前伸,所述第四铰接杆前伸,所述第二蝶阀从打开状态旋转封闭所述第二管路, 当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小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收缩,拉动所述第一铰接杆后缩,同时,所述第二铰接杆后缩,所述第一蝶阀从打开状态旋转封闭所述第一管路,同时,所述第三铰接杆后缩,所述第四铰接杆后缩,所述第二蝶阀从封闭所述第二管路旋转打开,所述尾气进入所述固体储氨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体储氨罐尾气连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开闭的阀门、设置在所述固体储氨罐上的排氨口管路上电控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连通处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 所述第四管路将所述发动机的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和所述阀门连通,所述阀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大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所述阀门发出开启信号,所述阀门开启,所述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进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出, 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固体储氨罐中的压力过小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所述阀门发出关闭信号,所述阀门关闭,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收缩。
【文档编号】F01N3/28GK104179554SQ201410395627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郝连庆, 可洪超, 袁庆龙, 贾卫胜, 郭秀强, 李成龙 申请人:吉林省众鑫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