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摆杆内燃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180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双摆杆内燃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双摆杆内燃机,在中心轴一端的控摆吸能杆两边下沿上设一曲面,输出轴和过桥轴一端的两个过桥齿轮上设有控摆滚轮A,控摆滚轮A与控摆吸能杆位于机架同一侧面,控摆吸能杆的上方机架上固定有储能限位器;中心轴上与控摆吸能杆对应的另一端设有控摆限位杆,控摆限位杆的下端设有滚轮B,输出轴和过桥轴上与控摆滚轮A对应的另一端设有控摆限位凸轮,控摆限位凸轮与控摆限位杆位于机架同一侧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使活塞等组件换向过程实现了准确有效的控制。2、能有效保护齿轮等组件在换向中不受到冲击,从而使双摆杆内燃机运行更加平稳可靠,延长寿命。3、增加一处换向时的限位功能,从而使双摆杆内燃机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双摆杆内燃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是一种双摆杆内燃机。
【背景技术】
[0002]发明专利双摆杆内燃机(专利号ZL200710035361X)的能量转换机构是由往复运动的活塞推动双摆杆等零件往复摆动来实现的,由于有固定且加长的力臂距离和能拾取活塞等组件换向前很大的往复惯性力,因而使该内燃机的能量转换效率大幅度提高。经过近年的深入研究和试验中发现,动态控制活塞等组件换向的只有安装在过桥齿轮上面的控摆凸轮,它所起的作用是活塞到达上止点后推动控摆吸能杆换向。这虽也已能进行正常运行,但需完善的一个问题是:在活塞处于某一止点的瞬时,输出轴或过桥轴上的半圆齿轮一个已离开了中心轴上的扇形中心齿轮,另一个半圆齿轮虽已基本到位,但还有一个自己边运行边等待扇形中心齿轮换向后才能开始进入啮合的时段,此时传动链极短时断开,出现了失去相互约束的空档,如果此时活塞等换向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单独运动一点点,都会破坏马上要进入啮合齿轮的正确位置关系,使得开始啮合时有可能产生冲击,影响双摆杆内燃机运行的可靠性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准确,运行平稳可靠的双摆杆内燃机。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摆杆内燃机,包括气缸、活塞、双摆杆、半圆齿轮、扇形中心齿轮、过桥齿轮、控摆吸能杆、控摆限位凸轮、控摆限位杆、储能限位器、控摆滚轮A、滚轮B,机架上安装有中心轴,中心轴上安装有两端相等长度的双摆杆、扇形中心齿轮;在中心轴的两边机架上各安装有气缸、活塞以及连杆,双摆杆的两端通过连杆销各与一个连杆的下端相连接;扇形中心齿轮与安装在输出轴和过桥轴上的半圆齿轮相啮合,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轴一端的控摆吸能杆两边下沿上设一曲面,输出轴和过桥轴一端的两个过桥齿轮上设有控摆滚轮A,控摆滚轮A与控摆吸能杆位于机架同一侧面,控摆吸能杆的上方机架上固定有储能限位器;中心轴上与控摆吸能杆对应的另一端设有控摆限位杆,控摆限位杆的下端设有滚轮B,输出轴和过桥轴上与控摆滚轮A对应的另一端设有控摆限位凸轮,控摆限位凸轮与控摆限位杆位于机架同一侧面。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使活塞等组件换向过程实现了准确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双摆杆内燃机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整体结构更加完善合理。2、能有效保护齿轮等组件在换向中不受到冲击,从而使双摆杆内燃机运行更加平稳可靠,延长了使用寿命。3、增加一处换向时的限位功能,提高了执行换向功能关键零部件的安全裕度,从而使双摆杆内燃机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后视图。
[000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具体说明。
[0010]如图1所示:在一台四缸四冲程的双摆杆内燃机的输出轴和过桥轴一端的两个过桥齿轮6上各设一控摆滚轮All,在这两轴的另一端各设有一控摆限位凸轮8,在与这一控摆限位凸轮8同一端的中心轴上设一控摆限位杆9,它的下端设有滚轮B12。
[0011]如图2所示:在与过桥齿轮6同一端的中心轴上控摆吸能杆7两边下沿设一曲面701,这一曲面是过桥齿轮6上控摆滚轮All与控摆吸能杆7各自运动中接触点的合成轨迹,它的中间点是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控摆滚轮All的触点位置,中间点两边各有扇形中心齿轮5转动一个齿左右的接触长度。
[0012]如图3所示:在中心轴的另一端装有控摆限位杆9及滚轮B12,在滚轮B12同一端的输出轴和过桥轴上各装有一个控摆限位凸轮8。当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滚轮B12与控摆限位凸轮8接触并是凸轮曲面的起始点,此段曲面是滚轮B12与控摆限位凸轮8各自运动中接触点的合成轨迹,它的长度是从起始点开始保证扇形中心齿轮转动一个齿左右的接触长度。
[0013]现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0014]在图2中,当左端缸内作功推动活塞下行到一止点附近时,也就是右端缸内活塞到了上止点附近,此时过桥齿轮6上的滚轮All与控摆吸能杆7上的曲面701开始接触并保持接触运行,协控着此时即将离开啮合的扇形中心齿轮5和半圆齿轮4正确运行关系并能保护此时轮齿不受到冲击。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滚轮All也就到了曲面的中点,此时控摆吸能杆7的这一端上沿被储能限位器10顶住,下沿被滚轮All顶住,使控摆吸能杆7此时不能单独动作,从而保证了各零部件此时正确位置关系和马上到来的换向动作顺利进行。随着过桥齿轮6继续旋转,滚轮All继续顶着控摆吸能杆7并使其有序运动,并保护即将进入啮合的扇形中心齿轮5和半圆齿轮4轮齿不受到冲击。
[0015]在图3中,当左端缸内作功推动活塞下行到下止点时,即是右端缸内活塞处于上止点,此时滚轮B12接触到控摆限位凸轮8曲面上,从而限制了滚轮B12继续摆动的可能,这一功能和储能限位器10中限位功能相同,两处同时作用起到了保险效果,增加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随着输出轴和过桥轴继续旋转,控摆限位凸轮8曲面以三倍左右的角速度推动滚轮B12换向摆动,从而对活塞换向提供主动力源,特别是在内燃机启动时,需要这一主动力源让活塞进入上、下运动进而使启动成功。
【权利要求】
1.双摆杆内燃机,包括气缸(I)、活塞(2)、双摆杆(3)、半圆齿轮(4)、扇形中心齿轮(5)、过桥齿轮(6)、控摆吸能杆(7)、控摆限位凸轮(8)、控摆限位杆(9)、储能限位器(10)、控摆滚轮A (11)、滚轮B (12),机架上安装有中心轴,中心轴上安装有两端相等长度的双摆杆(3)、扇形中心齿轮(5);在中心轴的两边机架上各安装有气缸(I)、活塞(2)以及连杆,双摆杆(3)的两端通过连杆销各与一个连杆的下端相连接;扇形中心齿轮(5)与安装在输出轴和过桥轴上的半圆齿轮(4)相啮合,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轴一端的控摆吸能杆(7)两边下沿上设一曲面(701),输出轴和过桥轴一端的两个过桥齿轮(6)上设有控摆滚轮A (11),控摆滚轮A (11)与控摆吸能杆(7)位于机架同一侧面,控摆吸能杆(7)的上方机架上固定有储能限位器(10);中心轴上与控摆吸能杆(7)对应的另一端设有控摆限位杆(9),控摆限位杆(9)的下端设有滚轮B (12),输出轴和过桥轴上与控摆滚轮A (11)对应的另一端设有控摆限位凸轮(8),控摆限位凸轮(8)与控摆限位杆(9)位于机架同一侧面。
【文档编号】F02B75/32GK203809120SQ201420241316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3日
【发明者】闫官清 申请人:闫官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