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机的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4372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气体机的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机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设在活塞头部,该燃烧室包括:底面;侧壁,其相对于底面向外倾斜设置,侧壁由若干依次连接的导流壁构成,导流壁包括:径向直段,其首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过渡直段,其首端与径向直段的尾端连接;圆弧段,其向内弯曲,圆弧段的首端与过渡直段的尾端连接;径向弧段,其首端与圆弧段的尾端连接,且径向弧段的尾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其中导流壁的径向弧段的尾端与相邻导流壁的径向直段的首端采用圆弧连接进而形成径向凸起。该燃烧室可以组织合理的气流运动,优化燃烧湍流强度、燃烧火焰的传播速度,使发动机燃料得以充分的燃烧,降低排放污染,提高发动机排放等级。
【专利说明】气体机的燃烧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机的燃烧室。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自然的污染问题越发得到人们重视,相关排放法律法规也相应得以升级及完善。为了满足排放的法律法规要求,减少对大自然的污染,一般采取在普通气体机燃烧室结构(U型结构)加装三效催化器当量比燃烧技术,然而,当量比燃烧的不足很明显,一方面是由于燃烧温度过高,热负荷较大,容易发生爆震,压缩比提高幅度有限,采用增压技术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功率的空间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分负荷工况下由于进气节流引起的泵气损失过高,经济性较差,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天然气当量比燃烧的技术,需要配合EGR及米勒循环等降低泵气损失及大负荷燃烧温度,而EGR的稀释作用以及天然气自身着火温度高,燃烧速率慢的特点都不利于天然气自身的着火稳定及火焰的快速传播。所以,普通气体机的燃烧室结构(U型结构)已经难以实现进一步完全燃烧,以降低发动机排放。
[000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机的燃烧室,可以组织合理的气流运动,优化燃烧湍流强度、燃烧火焰的传播速度,使发动机燃料得以充分的燃烧,降低排放污染,提闻发动机排放等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机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设在活塞头部,该燃烧室包括:底面;侧壁,其相对于底面向外倾斜设置,侧壁由若干依次连接的导流壁构成,导流壁包括:径向直段,其首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过渡直段,其首端与径向直段的尾端连接;圆弧段,其向内弯曲,圆弧段的首端与过渡直段的尾端连接;径向弧段,其首端与圆弧段的尾端连接,且径向弧段的尾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其中导流壁的径向弧段的尾端与相邻导流壁的径向直段的首端采用圆弧连接进而形成径向凸起。
[0006]优选地,圆弧连接的圆角半径为3.5_6mm。
[0007]优选地,圆弧段的圆弧半径大于8mm。
[0008]优选地,导流壁的上边缘与活塞头部的顶面和导流壁的下边缘与底面均采用圆角过渡。
[0009]优选地,过渡直段的首端与径向直段的尾端采用圆弧连接。
[0010]优选地,侧壁由四个导流壁依次连接而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燃烧室采用若干导流壁构成燃烧室的侧壁,可以组织合理的气流运动,优化燃烧湍流强度和燃烧火焰的传播速度,增强燃气的湍流、碰撞等机械作用,加强燃料的充分燃烧,加强发动机燃料充分燃烧,降低排放污染,提闻发动机排放标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的燃烧室的剖视示意图;
[001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的燃烧室的俯视示意图。
[0014]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5]1-活塞头部,2-底面,3-侧壁,31-径向直段,32-过渡直段,33-圆弧段,34-径向弧段,35-径向凸起,4-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7]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18]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气体机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设在活塞头部1,该燃烧室包括底面2及侧壁3,其中侧壁3相对于底面2向外倾斜设置,即采用燃烧室的侧壁3与燃烧室的底面2成> 90°的敞开式的燃烧室结构,侧壁3由若干依次连接的导流壁构成,导流壁包括径向直段31、过渡直段32、圆弧段33及径向弧段34,具体地,径向直段31的首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过渡直段32的首端与径向直段31的尾端连接,圆弧段33向内弯曲,且圆弧段33的首端与过渡直段32的尾端连接,径向弧段34的首端与圆弧段33的尾端连接,且径向弧段34的尾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此时,导流壁的径向弧段31的尾端与相邻导流壁的径向直段34的首端采用圆弧连接进而形成径向凸起35,这样,由若干导流壁依次连接而成的侧壁形成碟形,其中,圆弧连接的圆角半径可以为
3.5-6_,圆弧段33的圆弧半径大于8_,还有,过渡直段31的首端与径向直段32的尾端采用圆弧连接。总之,导流壁的各个连接段的首尾采用平滑的过渡连接,圆弧段与直线段或圆弧段与圆弧段均采用相切的方式连接。另外,导流壁的上边缘与活塞头部I的顶面4和导流壁的下边缘与底面2均采用圆角过渡,这样,导流壁即可将燃烧室的顶面4和燃烧室的底面2连接起来,进而确保整个燃烧室成导流结构,促使燃气在燃烧过程产生较强的气流运动,增强燃气的湍流、碰撞等机械作用,加强燃料的充分燃烧。
[0019]本实施例中,侧壁3采用四段导流壁构成,四段导流壁构成中心对称结构(非轴对称),燃气与空气混合后子该燃烧室内顺着导流壁旋转形成湍流,径向凸起35的设计,增大混合气体的机械碰撞,进一步促进燃气混合效果。
[0020]总之,该燃烧室采用敞开的碟形,燃烧室的侧壁具有若干导流壁,可以组织合理的气流运动,优化燃烧湍流强度和燃烧火焰的传播速度,加强发动机燃料充分燃烧,降低排放污染,提闻发动机排放标准。
[0021]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体机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设在活塞头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室包括: 底面;以及 侧壁,其相对于所述底面向外倾斜设置,所述侧壁由若干依次连接的导流壁构成,所述导流壁包括: 径向直段,其首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 过渡直段,其首端与所述径向直段的尾端连接; 圆弧段,其向内弯曲,所述圆弧段的首端与所述过渡直段的尾端连接;以及径向弧段,其首端与所述圆弧段的尾端连接,且所述径向弧段的尾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 其中所述导流壁的径向弧段的尾端与相邻导流壁的径向直段的首端采用圆弧连接进而形成径向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连接的圆角半径为3.5-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的圆弧半径大于8mm 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壁的上边缘与所述活塞头部的顶面和所述导流壁的下边缘与所述底面均采用圆角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直段的首端与所述径向直段的尾端采用圆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由四个导流壁依次连接而成。
【文档编号】F02B23/00GK203978597SQ20142045075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陈彪, 吕昂, 张锦, 黄第云, 胡国强, 苏怀林, 闫博文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