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0695阅读:2138来源:国知局
省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提供一种省力装置,尤指一种利用复数个弹性组件的交互作用,减少机械动作时能量的消耗,并将单次的施力动作蓄积的能量转换为多次作动或大幅度作动的的省力装置。



背景技术:

杠杆的机械利益是输出力与输入力的比率。在力学里,典型的杠杆(lever)是置放连结在一个支撑点上的硬棒,这硬棒可以绕着支撑点旋转。古希腊人将杠杆归类为简单机械,并且严谨的研究出杠杆的操作原理。某些杠杆能够将输入力放大,转换为较大的输出力,某些杠杆则利用较大的输入力,转换较多的位移能量,而此类功能皆属于「杠杆作用」。

然而,基于能量不灭定律:宇宙间各物体的能量,虽可由一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或由一种能量变化为其他种能量,但其总能量不增不减(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恒久不变。又因机械结构间的动作必然存在摩擦力(能量消耗),故无法将能量100%转移之目标物上。

虽然机械结构的作动,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多已电子化,然而仍存在着地球的能源危机以及节能减碳之风潮,故,如何减少能量的消耗乃国人努力的目标。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发明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要素:

故,本发明的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利用复数个弹性组件的交互作用,减少机械动作时能量的消耗,并将单次的施力动作蓄积的能量转换为多次作动或大幅度作动的省力装置的发明专利者。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复数个弹性组件减少能量消耗,而提升能量转移效率,使受力端获得更完整的能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结构包括:至少一蓄力装置,该蓄力装置上枢设有一摆荡杆体,并于该摆荡杆体一侧活动设置一供撞击该摆荡杆体的撞击件,且于该摆荡杆体一侧链接有至少一弹性收缩件,及于该撞击件一侧链接有至少一复位组件,且于该撞击件至少一端处设有至少一反弹组件,系供强化该撞击件的撞击力,其中该弹性收缩件系施予该摆荡杆体一拉力,且该拉力方向系相反于该撞击件的撞击方向,而该复位组件系施予该撞击件一拉力,且该拉力方向系相反于该撞击件的位移方向;俾当用户对蓄力装置施加一次性的外力时,系同时带动摆荡杆体摆动,并于使用者解除外力后,通过由弹性收缩件的拉力,使摆荡杆体在反向移动后抵触该撞击件,而使撞击件往背离该摆荡杆体的方向位移,又经复位组件额拉力使撞击件向摆荡杆体方向撞击,摆荡杆体随即又受弹性收缩件的拉力作用,如此反复作动,并将每次位移作动额能量转换蓄力装置的作功,因此达到一次施力转换为多次作用的目的。又因撞击件上的反弹组件的弹力及缓冲力,而可减少摆荡杆体与撞击件间相互撞击时的能量消耗,进而延后上述动作趋于静止的时间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针对习用杠杆原理所存在的能量消耗较大等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蓄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三。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四。

图7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其中:蓄力装置:1、1b;齿轮组件:11;传动齿轮:111;逆止组件:112;连动机构:12;摆荡杆体:2、2b;配重件:21;撞击件:3、3b;弹性收缩件:4;复位组件:5、5a;滑轮组:51a;弹性链接件:52a;反弹组件:6;承载架体:7;第一参考线:a;第二参考线: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现通过附图就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的省力装置系包括:

一承载架体7,系供设置该省力装置;

至少一蓄力装置1,该蓄力装置1系包含一与下述摆荡杆体2配合作动的齿轮组件11、及一链接该齿轮组件11之连动机构12,且该齿轮组件11系包含一与该连动机构12同步旋转的传动齿轮111、及一设于该传动齿轮111一侧的逆止组件112;

一枢设于该蓄力装置1上的摆荡杆体2,并于该摆荡杆体2背离该蓄力装置1一端具有一配重件21;

一活动设置于该摆荡杆体2一侧的撞击件3,系供撞击该摆荡杆体2;

至少一连结于该摆荡杆体2一侧的弹性收缩件4,系施予该摆荡杆体2一拉力,且该拉力方向系相反于该撞击件3的撞击方向;

至少一连结于该撞击件3一侧的复位组件5,系施予该撞击件3一拉力,且该拉力方向系相反于该撞击件3的位移方向,且该复位组件5系为扭力弹簧;及

至少一设于该撞击件3至少一端处的反弹组件6,系供强化该撞击件3的撞击力。

通过上述之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之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更可利用复数个弹性组件的交互作用,减少机械动作时能量的消耗,并将单次的施力动作蓄积的能量转换为多次作动或大幅度作动等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采用上述构件组构时,可由图中清楚看出,使用者系藉由对蓄力装置1施加一次性的外力,同时带动摆荡杆体2顺时钟方向摆动至第一参考线a处,并于使用者解除外力后,藉由弹性收缩件4额拉力,使摆荡杆体2往逆时钟方向移动后抵触该撞击件3,而使撞击件3往背离该摆荡杆体2的方向直线位移,又经复位组件5的拉力拉回撞击件3,使撞击件3向摆荡杆体2方向撞击,让摆荡杆体2沿顺时钟方向摆动,加上配重件21的重力及惯性增加力矩,以转动蓄力装置1作功,而摆荡杆体2随即又受弹性收缩件4的拉力作用沿逆时钟方向移动,如此反复作动,并将每次位移作动的能量转换为蓄力装置1的作功。又因撞击件3上的反弹组件6的弹力及缓冲力,而可减少摆荡杆体2与撞击件3间相互撞击时的能量消耗,使摆荡杆体2的摆动幅度更大而可摆动至第二参考线b处、或来回摆动次数更多,进而延后上述动作趋于静止的时间点,进而减少能量消耗、提升能量转移率,并转换为不同需求的作动方式。

当摆荡杆体2在蓄力装置1上摆荡旋转时,系利用齿轮组件11的传动齿轮111,将摆荡杆体2每次逆时钟旋转的动作与连动机构12同步旋转,而使摆荡杆体2的动量转移为连动机构12的动量,而弹性收缩件4再次拉回摆荡杆体2时,则因逆止组件112的效果,使摆荡杆体2的顺时钟旋转无法带动连动机构12,因此,使摆荡杆体2的作动可转换为对连动机构12的重复施力。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改变该复位组件5a的实施态样,而包含有一滑轮组51a、及一活动设置于该滑轮组51a上的弹性链接件52a,以将复位组件5a由扭力弹簧变更为滑轮组51a与弹性链接件52a的组合,而用更多的弹性组件减少能量的消耗。

又请同时配合参阅第八图所示,系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的蓄力装置1b数量增加为二,并将该摆荡杆体2b设置于撞击件3b同水平面的相异侧(左右两侧),藉此,使撞击件3b在两摆荡杆体2b间来回撞击,而有效利用撞击件3b每次位移所产生的能量,进一步提升能量转移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