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5413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二冲程发动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背景技术:

从文件de102011103180a1中已知这种类型的二冲程发动机。在曲轴箱内腔中布置有流引导元件,该流引导元件使通过入口窗流入到曲轴箱内腔中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转向到活塞顶(kolbenboden)。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二冲程发动机,在该二冲程发动机中在运行时改善了润滑作用。

该任务通过二冲程发动机而解决,该二冲程发动机带有气缸,在该气缸中构造有燃烧空间;带有活塞,该活塞以在气缸纵轴线的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方式支承在气缸中并且该活塞限制了燃烧空间;带有曲轴箱,曲轴以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该曲轴箱中;带有用于将燃料/空气混合物输送到曲轴箱内腔中的由活塞控制的入口窗并且带有从燃烧空间离开的出口窗;并且带有至少一个溢流通道,通过该溢流通道燃烧用空气从曲轴箱内腔中流动到燃烧空间中,其中曲轴由活塞通过连杆驱动,其中连杆通过活塞销与活塞连接,其中活塞具有活塞顶,该活塞顶的下侧处于面向曲轴箱,其中连杆支承在曲轴的曲柄销处,并且其中在曲轴箱内腔中布置有流引导元件,该流引导元件邻近入口窗延伸,其中流引导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入流面(anströmfläche,有时称为流动触碰面),该第一入流面使通过入口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量在朝向曲轴的方向上转向。

已表明,当在曲轴箱内腔中布置有使流入的混合物转向到活塞顶的流引导元件时,能够产生曲柄销支承件(连杆在曲轴处支承在该曲柄销支承件处)的不足的润滑。为了在运行中实现曲柄销支承件的足够的润滑,现在设置成,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入流面,该第一流入面使通过入口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量在朝向曲轴的方向上转向。由此能够确保曲轴尤其曲柄销支承件的足够的润滑。第一入流面在此这样取向,即使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活塞冲程期间遇到曲轴的至少一个区域,即通常曲柄销和/或布置在曲柄销两侧的至少一个曲柄臂(kurbelwange)和/或曲轴的在曲轴支承件中支承的至少一个支承区段。二冲程发动机是混合物润滑的发动机。燃料因此包含用于润滑在曲轴箱中的运动的部件的机油。机油连同燃料和燃烧用空气以燃料/空气混合物的形式输送到曲轴箱内腔中。

特别地有利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入流面,该第一入流面使通过入口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一部分量在朝向曲轴的方向上转向,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入流面,该第二入流面使通过入口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二部分量在朝向活塞顶的下侧的方向上转向。第一和第二入流面促使了在朝向曲轴箱的方向上和在朝向活塞顶的下侧的方向上划分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由此能够确保活塞销支承件和曲柄销支承件的良好的润滑和冷却。通过入流面的合适的设计能够调整流向曲轴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流入到曲轴箱内腔中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总量中的份额的大小。由此以简单的方式确保了二冲程发动机的非常良好的润滑。然而也能够为有利的是,二冲程发动机仅仅具有第一入流面并且以其它的方式确保了活塞销支承件的足够的润滑。第一入流面向下在向着曲轴支承件的方向上引导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两个入流面能够有利地设置在共同的流引导元件处。然而也能够设置成,对于两个入流面设置分离的流引导元件。

曲轴箱有利地具有入口侧和出口侧,该入口侧和该出口侧由横向平面隔开。二冲程发动机的横向平面在此是含有气缸纵轴线和曲轴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入口侧为曲轴箱的这样的侧边,即当活塞处于上死点中时,入口窗在该侧边处通入。出口侧是横向平面的背离入口侧的侧边。为了实现曲轴尤其曲柄销支承件的良好的润滑,有利地设置成,第一入流面使流入的燃烧用空气的第一部分量转向到曲轴箱的入口侧上。由此也实现了曲轴支承件的良好的润滑。曲轴支承件是这样的支承件,即曲轴利用该支承件可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中。有利地这样选择曲轴的旋转方向,即使得曲柄销支承件在入口侧上在朝向燃烧空间的方向上运动并且在出口侧上从燃烧空间离开。由于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一部分量转向到入口侧上,故燃料/空气混合物与活塞销支承件相反地流动。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一部分量在曲轴箱内腔中在入口侧上形成云状物,曲柄销支承件在活塞的上冲程中运动通过该云状物。由此能够确保曲柄销支承件的足够的润滑。第一入流面在此有利地布置在曲轴箱的入口侧上。整个流引导元件特别地有利地布置在入口侧上。云状物具有高浓度的机油和燃料,因为混合物形成至少部分地在曲轴箱中发生。尤其在通过汽化器输送燃料和机油的情况下这是这样的情况。在通过汽化器输送燃料时在进气通道中仅仅发生部分的混合物形成。

在含有气缸纵轴线并且处于垂直于曲轴的旋转轴线的剖切平面中有利地这样布置第一入流面,即该第一入流面至少部分地处于在入口窗处通入的入口通道的上侧的延长部分和下侧的延长部分之间。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一部分由此直接地流动触碰(anströmen,有时称为流向)第一入流面并且直接地被引导到曲轴箱内腔中。第一入流面具有处于面向入口窗的入流边缘(anströmkante,有时称为流动触碰边缘)。入流边缘是第一入流面的由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首先流动触碰的区域。在此可宽泛地解释概念“入流边缘”。入流边缘在当前的含义中也能够是入流面的由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首先流动触碰的成圆形的区域。

曲轴箱具有曲轴平面,该曲轴平面含有曲轴的旋转轴线并且处于垂直于气缸纵轴线。入口窗的下边缘表示入口窗的这样的区域,即该区域具有相对于曲轴平面平行于气缸纵轴线测量的最小的间距。有利地设置成,入口窗的下边缘相比第一入流面的入流边缘处于更靠近曲轴平面。入流边缘的相对于曲轴平面的平行于气缸纵轴线测量的间距因此有利地大于入口窗的下边缘相对于曲轴平面的间距。入流边缘因此相比入口窗的下边缘布置为更靠近燃烧空间。由此通过入口窗流入的燃烧用空气直接地流动触碰入流边缘。入流边缘和入口窗的下边缘有利地具有平行于气缸纵轴线测量的间距,该间距不大于入口窗的平行于气缸纵轴线测量的高度的50%。在入流边缘和入口窗的下边缘之间的间距在此在处于垂直于曲轴的旋转轴线的剖切平面中被测量。在入流边缘和入口窗的下边缘之间的间距优选地为入口窗的高度的25%到50%。入口窗能够构造成例如圆的、椭圆的或扁的或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在此有利地入流边缘相比下边缘处于更远离曲轴平面,从而入流边缘处于与入口窗的中间的到下面的区域相对而置。

有利地第一入流面在其处于背离入口通道的侧边处具有分离边缘。分离边缘在此不必是锋利的边缘,而是表示这样的区域,即通过入口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在该区域处与第一入流面分离。二冲程发动机有利地具有假想的中间平面,该中间平面含有气缸纵轴线并且处于垂直于曲轴的旋转轴线。假想的中间平面、横向平面以及曲轴平面因此彼此垂直地取向。有利地这样布置分离边缘,即使得在垂直于假想的中间平面的观察方向上尤其在通过假想的中间平面的截面图中,与第一入流面相切的伸延通过分离边缘的切线在相对于曲轴的旋转轴线具有小于2cm的间距的交点中与气缸纵轴线相交。切线优选地在曲轴平面的面向燃烧空间的侧边上与气缸纵轴线相交。由此实现了,由第一入流面偏转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被引导到这样的区域中,即曲柄销支承件在活塞的上冲程中跨越通过该区域。通过分离边缘的切线与气缸纵轴线包夹角度,该角度有利地为从5°到40°。该角度特别地有利地为从10°到25°。

第一入流面的平行于曲轴的旋转轴线测量的宽度有利地小于入口窗的平行于曲轴的旋转轴线测量的宽度。由此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仅仅一部分由第一入流面引导到曲轴箱内腔中。第一入流面的宽度在此有利地在垂直于气缸纵轴线的剖切平面中被测量。第一入流面的宽度有利地为入口窗的宽度的从10%到50%。第一入流面的宽度特别地有利地为入口窗的宽度的20%到40%。入口窗的宽度和第一入流面的宽度在此分别为入口窗和入流面的最大宽度。

为了实现活塞的良好的冷却和活塞销支承件的良好的润滑,有利地设置成,流引导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入流面,该第二入流面使通过入口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二部分量在朝向活塞顶的下侧的方向上转向。为了实现适宜的流动导引和小的流动阻力,有利地设置成,第一入流面和第二入流面凹地成拱形。第一和/或第二入流面然而也能够构造为平的表面。通过两个入流面能够实现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良好的划分,从而第一部分量在朝向曲轴箱内腔的方向上并且第二部分量在朝向活塞顶的下侧的方向上被转向。凹的拱形决定了小的流动阻力和流动适宜的偏转。第一入流面和第二入流面有利地在流动分配器处彼此毗邻。流动分配器优选地构造为笔直的、平行于曲轴的旋转轴线伸延的边缘。流动分配器的圆形的或弯曲的外形或倾斜的布置然而也能够是有利的。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在朝向曲轴箱内腔的方向上转向的第一部分数量优选地小于在朝向活塞顶的下侧的方向上转向的第二部分数量。这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如下的方式实现,即第二入流面的平行于曲轴的旋转轴线测量的宽度至少为第一入流面的宽度的1.5倍,尤其至少2倍。第二入流面有利地具有凹口,第一入流面邻接该凹口。由此实现了第一入流面的适宜的布置。

有利地这样布置流动分配器,即该流动分配器处于通过入口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中。在入口窗的中间的布置的情况下有利地设置成,流动分配器由假想的中间平面分开。第二入流面有利地大于第一入流面。由此能够实现活塞顶的足够的冷却和活塞销支承件的润滑。

附图说明

在下面根据图纸解释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在活塞处于下死点中时穿过二冲程发动机的截面,

图2示出了在活塞处于上死点中时穿过二冲程发动机的截面,

图3示出了在活塞的下冲程中直接地在出口窗开启之前(有时称为在出口窗开启之前不久)穿过二冲程发动机的截面,

图4示出了沿在图2中的线iv-iv的截面,

图5以局部示图示出了沿在图4中的线v-v的截面,

图6和图7示出了二冲程发动机的中间部件的透视图,

图8示出了来自图6和7的中间部件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沿在图8中的线ix-ix的截面,

图10示出了沿在图8中的线x-x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纵向截面图示出了二冲程发动机1。二冲程发动机1具有气缸2和曲轴箱4。在气缸2构造有燃烧空间3,该燃烧空间3由在气缸2中往复运动地被支承的活塞5限制。活塞5通过连杆6驱动可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内腔9中的曲轴7。曲轴7利用曲轴支承件49(在图1能够部分地看见其中的一个)以可围绕旋转轴线8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气缸2具有气缸壁52,该气缸壁形成了用于活塞5的支撑面(lauffläche)并且在该气缸壁处构造有入口窗10和出口窗11。入口窗10和出口窗11由活塞5控制。入口通道44在入口窗10处通入,燃料/空气混合物通过该入口通道被输送到曲轴箱内腔9中。图1示出了在其下死点中的活塞5。在该位置中入口窗10由活塞5关闭。出口窗11是开启的。出口通道45在出口窗11中通入。在图1中示出的活塞位置中废气能够从燃烧空间3中通过出口窗11经过出口通道45流出。

为了输送燃料/空气混合物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汽化器(vergaser,有时称为化油器)65,该汽化器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在汽化器65中构造有抽吸通道区段66,在该抽吸通道区段中布置有阻流元件67和节流元件68。在该实施例中作为阻流元件67和节流元件68设置有可摆动地支承在抽吸通道区段66中的阀片。抽吸通道区段66与空气过滤器64连接,在运行中燃烧用空气通过该空气过滤器被抽吸到抽吸通道区段66中。在抽吸通道区段66中构造有文氏管70,在该文氏管的区域中燃料开口69通入到抽吸通道区段66中。在节流元件68的区域中能够设置有另外的燃料开口。通过燃料开口69燃料被抽吸到流动通过文氏管70的燃烧用空气中并且部分地处理成可燃烧的燃料/空气混合物。混合物的完全的处理在曲轴箱内腔9中发生。

气缸2具有气缸纵轴线17。在示出的剖切平面中气缸纵轴线17与横向平面41重合,该横向平面包含气缸纵轴线17和曲轴7的旋转轴线8。横向平面41将曲轴箱4的入口侧42与出口侧43隔开。在入口侧42处入口窗10在活塞处于上死点中时通入到曲轴箱内腔9中。连杆6通过活塞销支承件19可摆动地支承在活塞5的活塞销18处。连杆6的另一端部通过曲柄销支承件21支承在曲轴的曲柄销20处。曲柄销20连接两个曲柄臂46,这两个曲柄臂布置在连杆6的两侧。曲轴7在运行中在旋转方向50上旋转,该旋转方向这样指向,即使得曲柄销20在活塞的上冲程中在入口侧42上在朝向燃烧空间3的方向上运动并且在活塞5的下冲程中在出口侧43上运动远离燃烧空间3。

二冲程发动机1在该实施例中具有两个靠近入口的溢流通道12和两个靠近出口的溢流通道13,其相对于在图1中的剖切平面对称地布置。所有的溢流通道12和13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共同的通入开口53通入到曲轴箱中。然而也能够对一个、多个或所有溢流通道设置分开的通入开口。在活塞5处于下死点的范围内时溢流通道12和13将曲轴箱内腔9与燃烧空间3连接,从而燃料/空气混合物能够从曲轴箱内腔9溢流到燃烧空间3中。靠近入口的溢流通道12利用在气缸壁52处的靠近入口的溢流窗14通入并且靠近出口的溢流通道13利用在气缸壁52处的靠近出口的溢流窗15通入。溢流窗14和15也由活塞5控制。火花塞16伸入到燃烧空间3中以用于点燃在燃烧空间3中的燃料/空气混合物。

二冲程发动机优选地在非常高的转速中运行。额定转速能够例如处于每分钟大约10000到16000转的范围内。活塞销支承件19、曲柄销支承件21以及曲轴支承件49的润滑在运行中通过二冲程机油实现,该二冲程机油与通过入口窗10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混合。在此通常将机油与燃料的混合比例设置为从1:25到1:50。通过入口窗10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仅仅部分地处理成可燃烧的混合物并且具有高浓度的机油和燃料,因为完全地处理成可燃烧的混合物在曲轴箱内腔9中才发生。为了在运行中实现足够的冷却和润滑,在曲轴箱内腔9中布置有流引导元件22。流引导元件22至少部分地邻近入口窗10延伸。在流引导元件22处构造有第一入流面23,该第一入流面使通过入口窗10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一部分量在朝向曲轴7的方向上转向到曲轴箱内腔9中。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一部分量在此转向到这样的区域中,即曲轴7的至少一个元件在运行中运动通过该区域。第一入流面23在该实施例中这样取向,即使得第一部分量转向到曲轴箱4的入口侧42上。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一部分量在此有利地流动到这样的区域中,即曲柄销支承件21在活塞5的上冲程中运动通过该区域。在活塞5的上冲程中入口窗10也由活塞裙开启,从而燃料/空气混合物能够通过入口窗10流入到曲轴箱内腔9中。有利地这样选择第一入流面23的取向,即使得曲柄销支承件21行进通过由第一入流面23转向到曲轴箱内腔9中的混合物。由此实现了曲柄销支承件21的良好的润滑。

如图1示出的那样,流引导元件22具有第二入流面24。第二入流面24这样取向,即使得该第二入流面24使通过入口窗10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二部分量在朝向活塞5的活塞顶29的下侧的方向上转向。活塞顶29在此为活塞5的这样的区域,即该区域形成了用于燃烧空间3的边界壁并且该区域将燃烧空间3与曲轴箱内腔9隔开。然而也能够设置成,流引导元件22仅仅具有第一入流面23并且不具有第二入流面24。

如果活塞5在运行中从在图1中示出的下死点中向上运动到燃烧空间3,则压缩在燃烧空间3中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活塞5处于上死点的区域中时在燃烧空间3中由火花塞16点燃燃料/空气混合物。一旦入口窗10开启,新鲜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就通过入口通道44流入到曲轴箱内腔9中。在活塞5的下冲程中该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曲轴箱内腔9中被压缩。一旦出口窗11由活塞5开启,废气就从燃烧空间3通过出口通道45流出。一旦溢流窗14和15在活塞5的下冲程继续时由活塞5开启,新鲜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就通过溢流通道12和13从曲轴箱内腔9流动到燃烧空间3中。来自燃烧空间3的剩余的废气由流入的混合物通过出口窗11扫除。在活塞5的紧接着的上冲程中现在布置在燃烧空间3中的新鲜混合物被压缩并且在活塞5位于上死点的区域中时被点燃。

图2示出了在这样的状况中的二冲程发动机1,即在该状况中活塞5位于上死点中。在活塞5的该位置中入口窗10完全地被开启。出口窗11由活塞5封闭。图2详细地示出了入流面23和24在曲轴箱内腔9中的布置。曲轴箱内腔9在此表示通过活塞5与燃烧空间3分隔开的区域,该区域的大小在活塞冲程期间改变。入流面23和24布置成与入口窗10直接相对而置。入口通道44具有上侧62和下侧63。上侧62在此为入口通道44的靠近燃烧空间的侧边并且下侧63为入口通道44的靠近曲轴箱的侧边。如果入口通道44的上侧62和下侧63在示出的剖切平面(该剖切平面含有气缸纵轴线17并且布置成垂直于曲轴7的旋转轴线8)中假想地延长到曲轴箱内腔9中,则入流面23和24在该实施例中完全地处于入口通道44的上侧62的延长部分47和下侧63的延长部分47'之间。有利地入流面23和24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延长部分47和47'之间。在此有利地入流边缘处于主流动方向中并且有利地将流进行划分。入口窗10具有下边缘38,该下边缘38表示入口窗10的具有相对于曲轴平面40的最小的间距的区域。曲轴平面40是含有曲轴7的旋转轴线8并且布置成垂直于气缸纵轴线17并且因此也垂直于横向平面41的平面。入口窗10此外具有上边缘39,该上边缘39表示入口窗10的具有相对于曲轴平面40平行于气缸纵轴线17测量的最大的间距的区域。入口窗10具有平行于气缸纵轴线17测量的高度h,该高度相应于在下边缘38和上边缘39之间的间距。相比入口通道的下侧63入口通道44的上侧62与曲轴平面40具有更大的间距。在该实施例中入口窗10具有近似圆形的形状。然而入口窗10的其它的形状也能够是有利的。

第一入流面23和第二入流面24在该实施例中在流动分配器31处彼此毗邻。流动分配器31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笔直的、平行于曲轴7的旋转轴线8伸延的边缘。流动分配器31形成了用于第一入流面23和第二入流面24的入流边缘,也就是说这样的区域,即在该区域中通过入口窗10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踏上到入流面23和24上。入流边缘在此不必构造为锋利的边缘,而是也能够构造为成圆形的。流动分配器31在此将流入的流划分到两个入流面23和24上。流动分配器31近似布置在入口通道44的延长部分47的中间。流动分配器31相对于下边缘38具有平行于气缸纵轴线17测量的间距e,该间距e有利地小于入口窗10的高度h的50%。间距e有利地为入口窗10的高度h的25%到50%。这样选择间距e,即使得流动分配器31明显地布置在入口窗10的上边缘39之下。下边缘38相对于曲轴平面40具有间距f,该间距f小于流动分配器31与曲轴平面40的间距g。如图2也示出的那样,入流面23和24二者构造成凹的。流动分配器31与入流面23和24在横截面中形成了带有成拱形的侧面的近似三角形的或箭头形的轮廓。

在图2中利用虚线画入曲柄销支承件21的转动圈48。转动圈48通过这样的点形成,即对于曲轴7的每个位置曲柄销支承件21的分别径向上最外面的点处于所述点上。第一入流面23有利地这样构造并且布置,即使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一部分量在曲轴箱内腔9的入口侧42上流入到处于转动圈48内部的区域中。由此确保了曲柄销支承件21的良好的润滑。第二入流面24这样取向,即使得流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第二部分量被引导到活塞顶29的下侧30。有利地第二部分量被引导到在活塞顶29的下侧30和活塞销支承件19之间的区域中,从而不仅实现了活塞顶29的良好的冷却而且实现了活塞销支承件19的良好的润滑。

如图3示出的那样,第一入流面23具有分离边缘26,该分离边缘26表示这样的区域,即在该区域处燃料/空气混合物从第一入流面23上分离。分离边缘26在此不必构造为尖的边缘,而是也能够成圆形地伸延或具有其它的合适的形状。在图3中切线27被画入到第一入流面23处,其伸延通过分离边缘26。切线27在示出的截面图中在交点28中与气缸纵轴线17相交,该交点布置在曲轴平面40的面向燃烧空间3的侧边处。交点28在该实施例中相对于曲轴平面40具有间距a,该间距有利地为小于2cm。间距a优选地为小于1cm。切线27相对于气缸纵轴线17以角度α伸延,该角度在朝向燃烧空间3的方向上张开并且该角度有利地为从5°到40°,尤其从10°到25°。通过第一入流面23的这种取向实现了,混合物流动到曲轴箱内腔9的由曲柄销支承件21穿过的区域中。在曲轴箱内腔9中在出口侧43上布置有流引导元件58,该流引导元件促使了利用曲轴7在曲轴箱内腔9中循环的混合物的划分。由此确保了活塞5的足够的冷却。

如图4示出的那样,入口窗10具有平行于曲轴7的旋转轴线8测量的宽度c,该宽度小于第二入流面24的最大宽度d。

二冲程发动机1具有假想的中间平面25,该中间平面处于垂直于曲轴7的旋转轴线8并且垂直于横向平面41并且该中间平面含有气缸纵轴线17。如图4示出的那样,入口通道44不是相对于假想的中间平面25对称地伸延,而是相对于假想的中间平面25在邻接入口窗10的区域中倾斜。在该实施例中在邻接入口窗10的区域中的入口通道44的纵中轴线37与假想的中间平面25包夹了角度β。在该实施例中角度β为大于10°。然而入口通道44相对于中间平面25的对称的设计也能够是有利的。

如图4还示出的那样,流引导元件22构造在中间部件51处,该中间部件利用固定螺钉54固定在二冲程发动机1处。在图4中还能够良好地看到溢流通道12和13。

在图5中示出了中间部件51在曲轴箱4处的固定。在图5中示出的剖切平面中设置有两个固定螺钉54,利用该固定螺钉中间部件51被旋紧在曲轴箱4处。气缸2在分离平面55处被安放到曲轴箱4上。在此有利地在气缸2和曲轴箱4之间布置有密封件。中间部件61在曲轴箱4的面向气缸2的上侧处布置在凹入部56中。固定螺钉54在此不伸出超过分离平面55。在图5中还示出了曲轴支承件49,曲轴7利用该曲轴支承件支承在曲轴箱4中。

图6到10详细地示出了中间部件51。如图6和7示出的那样,在中间部件51处总共设置有三个用于固定螺钉54的固定开口57。除了邻近入口布置的流引导元件22之外在中间部件51处还构造有布置在二冲程发动机的出口侧43处(图3)的流引导元件58。在中间部件51处此外设置有桥接部59,所述桥接部在下死点中突出到在活塞5下面的空间中并且由此缩小了曲轴箱内腔9的体积,从而提高了在曲轴箱内腔9中的预压缩。流引导元件22具有凹口35并且第二流引导元件58具有凹口60。凹口35和60这样设置,即使得连杆6在其运动时能够不与流引导元件22和58接触。

流引导元件22具有两个臂61,该两个臂在其面向燃烧空间3的侧边处通过入流面24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臂61近似平行于流动方向伸延。然而也能够设置成将臂61构造为喷嘴或扩散器。在示出的实施方案中臂61在垂直于气缸纵轴线17的任何的剖切平面中平行于假想的中间平面25伸延。在图6中还能够看到流动分配器31。第一入流面23在臂61之间在面向曲轴平面40的侧边(图3)处延伸。如图8结合图9示出的那样,第一入流面23具有平行于曲轴7的旋转轴线8测量的宽度b,该宽度明显地小于第二入流面24的宽度d。第二入流面24的宽度d有利地为第一入流面23的宽度b的至少1.5倍,尤其至少2倍。如图8还示出的那样,第二入流面24具有第一侧向上的区域32和第二侧向上的区域33,该第一侧向上的区域32和该第二侧向上的区域33通过中间的区域34连接。第二入流面24的中间的区域34在流动分配器31处与第一入流面23毗邻,如图9也示出的那样。优选地侧向上的区域32和33在垂直于横向平面41(图4)的观察方向上侧向上布置在第一入流面23旁边。在该区域中第二入流面24与第一入流面23一样具有相对于曲轴平面40(图3)的相同的间距。如图8还示出的那样,入流面23和24相对于中间平面25构造成对称的。两个入流面23,24由中间平面25在中间被分开。由第一入流面23在朝向曲轴7的方向上转向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流引导元件22的臂61之间流动穿过。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此行进通过凹口35。

在该实施例中流引导元件22设置在独立于曲轴箱4和气缸2构造的中间部件51处。然而也能够适宜的是,流引导元件22和/或流引导元件58模制在曲轴箱4处,即与曲轴箱4的构件构造成单件。例如通过焊接进行的其它的合适的固定也能够是有利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