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868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多旋翼无人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以发动机驱动多个旋翼的多旋翼无人机在工作过程中,其发动机高速运转会产生大量热量,仅凭机体的高速移动无法进行充分的自然风冷,如无法及时有效的散热,容易使发动机过热而发生故障,甚至造成多旋翼无人机的坠毁,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散热效果,通常需要为发动机加装复杂的散热系统,不仅增加了无人机的不必要负重,降低无人机的效率,减少无人机续航时间,而且维护起来十分不便。

而且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结构中旋翼臂的设计主要是安装旋翼,旋翼臂通常通过翼管与机身连接,具有一定的长度,各个旋翼的传动机构各自独立设置在相应的旋翼臂内。但这种设计旋翼臂处的空间却未得到完全的利用,仅起到了支撑旋翼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在充分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尾部空间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使多旋翼无人机的工作更加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上述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

冷却箱,设置在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动机外侧,且内部盛放有冷却液,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若干组翼管组件,分别位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身和每个旋翼之间,包括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每组翼管组件的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靠近旋翼的一端相互连通,另一端穿设于机身上并连通冷却箱;

水泵,与冷却箱相连通,同时与第一翼管或第二翼管连通,用于向第一翼管或第二翼管泵送冷却液;

控制器,位于机身内,且分别连接于发动机和水泵。

作为优选,所述水泵设置有一个,若干组翼管组件的第一翼管共同连通于第一总管,第二翼管共同连通于第二总管,所述水泵通过第一总管或第二总管连通于所述第一翼管或第二翼管。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箱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通于第一总管未连通第一翼管的一端,所述出液口通过水泵连通于第二总管未连通第二翼管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水泵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却箱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通于第一翼管,所述出液口通过水泵连通于第二翼管。

作为优选,所述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发动机上且连接于控制器的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的工作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翼管组件还包括第三翼管,所述第三翼管一端连接于机身,其内设有连接所述旋翼和发动机的传动机构。

作为优选,各翼管组件的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水平且对称的穿设在机身上,第三翼管水平置于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的下方且其轴线位于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的对称平面上。

作为优选,各翼管组件的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长度相同,第三翼管的长度大于第一翼管,且第三翼管与第一翼管的长度差值大于旋翼桨叶的长度。

作为优选,各翼管组件的第三翼管水平设置,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倾斜且对称的位于第三翼管的下方,且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相连通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翼管靠近旋翼的一端。

为达到另一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将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靠近旋翼的一端相互连通,另一端均连通于冷却箱,通过水泵能够将冷却箱内的冷却液输送至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内,形成一个封闭循环通路,通过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的设置,一方面利用了现有多旋翼无人机的翼管空间(即机身和旋翼之间的空间),避免了该翼管空间的浪费;另一方面,通过第一翼管和第二翼管,能够增加冷却液的散热面积,使得冷却液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更加充分,进而更好的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使多旋翼无人机的工作更加安全。

本发明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在充分利用翼管空间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对发动机冷却降温,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使多旋翼无人机的工作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中:

1、冷却箱;11、进液口;12、出液口;2、翼管组件;21、第一翼管;22、第二翼管;23、第三翼管;3、水泵;4、温度检测装置;5、发动机;6、机身;7、旋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冷却箱1、若干组翼管组件2、水泵3和控制器。

上述冷却箱1,设置在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动机5外侧,且内部盛放有冷却液,用于对发动机5进行冷却。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冷却箱1的箱体可包覆在发动机5的外侧设置,以便于对发动机5的全面冷却。

上述若干组翼管组件2,分别位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身6和每个旋翼7之间,包括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每组翼管组件2的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靠近旋翼7的一端相互连通,另一端穿设于机身6上并连通冷却箱1。

上述水泵3,与冷却箱1相连通,同时与第一翼管21或第二翼管22连通,用于向第一翼管21或第二翼管22泵送冷却液。

上述控制器,位于机身6内,且分别连接于发动机5和水泵3。

具体的,上述水泵3设置有一个,在冷却箱1上设置有一个进液口11和一个出液口12。上述若干组翼管组件2的第一翼管21共同连通于第一总管(图中未示出),第二翼管22共同连通于第二总管(图中未示出),进液口11连通于第一总管未连通第一翼管21的一端,出液口12则通过水泵3连通于第二总管未连通第二翼管22的一端。冷却箱1内的冷却液通过水泵3经出液口12输送至第二总管,随后由第二总管分流至每个第二翼管22处,进而使得冷却液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随后经第一翼管21汇流至第一总管,由第一总管经进液口11进入冷却箱1,以对发动机5继续进行冷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水泵3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图中未示出),此时冷却箱1上相应地设置有多组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其中每组的进液口11分别连通于与其相对应的翼管组件2的第一翼管21,每组的出液口12通过一个水泵3分别连通于与其相对应的翼管组件2的第二翼管22。

通过水泵3的设置,来实现对冷却箱1内的冷却液快速循环输送至第二翼管22内,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冷却液与外界的热交换。

具体的,本发明的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发动机5上且连接于控制器的温度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5的工作温度。

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1和图2,上述翼管组件2还包括第三翼管23,该第三翼管23一端连接于机身6,另一端安装有旋翼7,其内设有连接旋翼7和发动机5的传动机构,本实施例中,上述传动机构为传动轴,发动机5通过传动轴带动旋翼7转动。第三翼管23的设置,进一步利用了机身6和旋翼7之间的空间,且能更好地保护传动机构。

具体的,各翼管组件2的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水平且对称的穿设在机身6上,第三翼管23水平置于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的下方且其轴线位于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的对称平面上,同时,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长度相同,第三翼管23的长度大于第一翼管21,且第三翼管23与第一翼管21的长度差值大于旋翼7桨叶的长度,防止第三翼管23上的旋翼7在工作时被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干涉。

上述冷却箱1与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之间形成封闭循环通路,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的设置,既利用了机身6和旋翼7之间的空间,避免了该翼管空间的浪费,又能够增加冷却液的散热面积,使得冷却液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更加充分,可以更好地对工作状态的发动机5进行冷却降温,延长了发动机5的使用寿命,使多旋翼无人机的工作更加安全。

水泵3的设置,为上述封闭循环通路内的冷却液提供循环动力,使冷却液在上述封闭循环通路内流动,提高了冷却液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工作时,由控制器通过水泵3将附带高温的冷却液从冷却箱1的出液口12输出,经过第二翼管22和第一翼管21,在多个旋翼7下洗气流风冷及外部环境冷却作用下,流经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的高温冷却液迅速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经进液口11回流至冷却箱1内,继续对发动机5冷却,通过上述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箱1内的冷却液可以循环流动,并不断的与各个旋翼7下洗气流及外部环境做热交换。而且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的设置在合理利用机身6和旋翼7之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冷却液的散热面积,对发动机5的冷却散热效果更好,使无人直升机的工作更加安全。

在冷却液对发动机5循环冷却过程中,由控制器通过温度检测装置4检测工作状态下发动机5的温度,当所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相应的预设值时,水泵3未启动,高于预设值时,启动水泵3,对发动机5由高温冷却至预设值以下时,关停水泵3,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其中,当温度检测装置4所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相应的预设值时,启动水泵3,并根据所检测到的温度的大小,通过水泵3相应调节冷却液在上述封闭循环通路中的流速,使对发动机5的冷却散热效果更好,使多旋翼无升机的工作更加安全。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三翼管23水平设置,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倾斜且对称的位于第三翼管23的下方,且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相连通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翼管23靠近旋翼7的一端,连接于冷却箱1的一端穿设在机身6上,使得第一翼管21、第二翼管22以及第三翼管23之间呈类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加强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强度,提高了多旋翼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利用了机身6和旋翼7之间的空间,且能更好地保护传动机构。

第一翼管21、第二翼管22和第三翼管23的上述结构设置,使对旋翼7的支撑更加稳定,更好地支撑平衡主旋翼7旋转产生的反扭力距,使多旋翼无人机在工作状态下运行更加平稳,同时,相比于实施例一,第一翼管21、第二翼管22和第三翼管23之间间隔有一定的距离,增加了第一翼管21和第二翼管22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可以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