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561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清除空气中的微粒杂质的装置,发动机工作时,如果吸入空气中含有灰尘等杂质就将加剧零件的磨损,所以必须装有空气滤清器,现有的空气滤清器由滤芯、叶片环和壳体组成,但是由于叶片环结构复杂,进而造成空气滤清器制造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降低成本的空气滤清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壳体内设有腔室,壳体上开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滤芯安装在腔室内,空气依次经过壳体的进气口、壳体的腔室、滤芯和壳体的出气口构成空气通过的过滤通道;

壳体的腔室内对应进气口位置设有挡板,挡板两侧与腔室内壁固定连接,挡板在腔室侧壁的投影覆盖进气口,挡板的上、下侧与腔室内壁之间留有供空气通过的间隙。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空气进入腔室后首先经过挡板,空气中较大粒径的异物撞击挡板沉淀至腔室底部,而且经过挡板的空气从挡板的上下两侧进入腔室,避免空气直接冲击滤芯,空气充分与滤芯侧壁接触,提高过滤效果。

挡板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叶片环,方便了空气滤清器的装配,减小了空气滤清器的体积,而且在粗滤的效果上相对叶片环有所提高。

本空气滤清器的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上盖和底座之间配合封闭,上盖和底座之间设有密封圈,进气口设置在上盖的侧壁上,出气口设置在上盖上端面;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壳体的结构更加合理,也方便组装。

本空气滤清器壳体的腔室内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开有与固定螺栓配合的通孔,固定螺栓依次贯穿固定座的通孔、滤芯,固定螺栓将滤芯固定在腔室内;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固定座和固定螺栓配合将滤芯的位置固定。

本空气滤清器滤芯上部具有出口,出口对准上盖的出气口,滤芯的侧壁与腔室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滤芯的上部抵靠在腔室的上侧壁,滤芯的底部封闭,滤芯的底部与腔室底部之间具有间隙;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滤芯抵靠在上侧壁并且滤芯与腔室底部之间具有间隙,由于滤芯的布置位置,腔室内空间为上部环状空间和下部扁平状空间,会造成经过挡板的空气进入腔室后形成涡流,增加空气中杂质、异物碰撞的几率,提高过滤效果。

本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出气口设置有夹紧环;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以更紧密的与发动机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空气滤清器实施例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2是本空气滤清器实施例壳体、固定座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沿A-A向部分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

本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4。

壳体大体呈圆柱形,壳体包括上盖11和底座12,上盖11和底座12之间配合封闭,上盖11和底座12之间设有密封圈,上盖11和底座12内部之间形成腔室13,进气口14设置在上盖11的侧壁上,出气口15设置在上盖11上端面,出气口15设置有夹紧环16。

腔室13顶部焊接有固定座,固定座包括固定板21和三个固定支腿22,三个固定支腿22上端分别焊接在上盖11内侧壁上,三个固定支腿22呈圆周分布在上盖11的出气口15边缘位置,三个固定支腿22下端都与固定板21焊接,固定板21上开有通孔。

壳体的腔室13内对应进气口14位置设有契合腔室13内壁的弧形挡板3,挡板3两侧与腔室13内壁焊接,挡板3在腔室13侧壁的投影覆盖进气口14,挡板3的上、下侧与腔室13内壁之间留有供空气通过的间隙。

滤芯4安装在腔室13内,滤芯4的滤纸结构为环状,所述滤芯4上部具有出口,出口对准上盖11的出气口15,滤芯4的侧壁与腔室13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滤芯4的侧壁与挡板3侧壁之间也具有间隙,滤芯4的上部抵靠在腔室13的上侧壁,滤芯4的底部封闭,滤芯4的底部与腔室13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固定螺栓包括螺杆51、第一限位拖座52和第二限位拖座53,固定座的通孔与固定螺栓配合,固定螺栓的螺杆51依次贯穿固定座的通孔、滤芯4和壳体,螺杆51伸出壳体外侧,第一限位拖座52和第二限位拖座53与螺杆51之间螺纹配合,第一限位拖座52处于腔室13内,通过第一限位拖座52与螺杆51配合,达到固定滤芯4位置的目的,第二限位拖座53处于壳体外,通过第二限位拖座53与螺杆51配合,达到固定上盖11和底座12的目的(第一限位拖座52和第二限位拖座53在安装时都配合使用密封圈,以保证其密封效果)。

空气依次经过壳体的进气口14、壳体的腔室13、滤芯4的滤纸、滤芯4的出口和壳体的出气口15构成空气通过的过滤通道。

使用时将出气口15安装在发动机进口处,并通过夹紧环16固定,空气从本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14进入腔室13内,首先空气中较大粒径的异物首先撞击挡板3沉淀至腔室13底部,经过挡板3的空气从挡板3的上下两侧进入腔室13,避免空气直接冲击滤芯4,进入腔室13的空气由于滤芯4安装位置的影响产生涡流,加速空气中异物之间的碰撞、沉淀;

紧接着空气从滤芯4的侧壁进入滤芯4,在此过程中过滤掉空气中的异物和杂质,最终通过滤芯4的出口和本空气滤清器的出气口15输送至发动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