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通阀和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918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旁通阀和内燃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旁通阀和包括该旁通阀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旁通阀具有分隔内燃机机油道干净侧的机油(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的机油)与未过滤的机油(未经过滤清器过滤的机油)的作用,且在紧急情况下(比如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低于最低机油压力限值或当机油滤清器发生阻塞时),旁通阀开启,机油可不经滤清直接由旁通阀门流至主油道,以保证发动机仍能工作,以保护发动机。

现有的旁通阀结构中螺旋弹簧与阀体式阀体为分体式结构,柱塞式阀体与阀孔之间的密封为锥面密封,依靠螺旋弹簧的张力压紧阀体式阀体,从而阀体前端锥面与阀孔锥面形成锥面密封,由于阀体式阀体设计的导向结构较短,导致螺旋弹簧产生的张力作用在阀体上时,受力不均匀,阀体在阀孔内产生偏斜,导致阀体的锥面与阀孔的锥面不能紧密贴合,密封不严,进而导致未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的机油持续的泄漏进入机油道干净侧,导致发动机内部摩擦副,如主轴瓦,连杆瓦等关键部件因清洁度失效带来发动机整机失效报废。现有分体式旁通阀,由于阀体与弹簧分开,且阀体设计的导向结构较短,在装配时需要多次调整才能装配到位,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密封更可靠且安装拆卸方便的旁通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密封更可靠且安装拆卸方便的旁通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旁通阀的内燃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旁通阀,包括:筒状外壳,该筒状外壳的一端敞开并且所述筒状外壳的侧壁设置有排放口;阀体,该阀体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内并能够通过所述筒状外壳引导地沿所述筒状外壳的轴向移动;弹性件,该弹性件压缩地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的另一端和所述阀体之间;和衬套,该衬套安装在所述筒状外壳内侧并且能够与所述阀体的端部密封接触,且所述衬套的一端从所述筒状外壳的敞开端伸出。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轴向移动能够在使得所述阀体的端部与所述衬套密封的封闭状态和压缩所述弹性件以远离所述衬套移动并使所述衬套通过所述排放口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外部连通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衬套为平面密封。

优选地,所述筒状外壳的远离所述衬套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阶梯结构。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优选地,所述阀体包括引导部,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引导部外侧,所述引导部的长度为所述螺旋弹簧的自然长度的8%-12%。

优选地,所述筒状外壳的敞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衬套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相配合的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部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燃机,包括上述的旁通阀,所述衬套的伸出端安装在所述内燃机的阀孔内。

优选地,所述衬套和所述阀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并且/或者,所述筒状外壳的远离所述衬套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以支撑在所述旁通阀的筒状外壳和所述阀孔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旁通阀采用筒状外壳引导阀体的运动,配合弹性件,能够使阀体受力均匀,从而使密封更可靠,且将部件(如阀体、弹性件、衬套和密封圈等)全部安装在筒状外壳上,使产品一体化、模块化,安装拆卸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由于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旁通阀,因此其同样具有以上优点,故可更加可靠地防止漏油而导致未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的机油持续的进入机油道干净侧,导致发动机内部摩擦副,如主轴瓦,连杆瓦等关键部件因清洁度失效带来发动机整机失效报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旁通阀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旁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筒状外壳 102 排放口

104 阶梯结构 106 限位部

20 阀体 202 引导部

30 弹性件 40 衬套

402 定位部 50 第一密封圈

60 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旁通阀包括筒状外壳10、阀体20、弹性件30和衬套40。

具体地,筒状外壳10的一端敞开并且筒状外壳10的侧壁设置有排放口102,阀体20设置在筒状外壳10内并能够通过筒状外壳10引导地沿筒状外壳10的轴向移动,弹性件30压缩地设置在筒状外壳10的另一端和阀体20之间,衬套40安装在筒状外壳10内侧并且能够与阀体20的端部密封接触,且衬套40的一端从筒状外壳10的敞开端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旁通阀采用筒状外壳10引导阀体20的运动,配合弹性件30,能够使阀体20受力均匀,从而使阀体20对衬套40的密封更可靠,且将部件全部安装在筒状外壳10上,使产品一体化、模块化,减少了装配零件数量,装配时无需多次刻意调整旁通阀位置,安装拆卸方便,节省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

优选地,阀体20的轴向移动能够使得阀体20的端部在与衬套40密封的封闭状态和压缩弹性件30以远离衬套40移动并使衬套40通过排放口102与筒状外壳10的外部连通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正常情况下,阀体20的端部在与衬套40密封的封闭状态,在紧急情况下,旁通阀开启,即阀体20压缩弹性件30以远离衬套40移动并使衬套40通过排放口102与筒状外壳10的外部连通,即处于打开状态。

优选地,阀体20与衬套40为平面密封。阀体20与衬套40的接触面为平面,更易形成严密的密封。另外,阀体20的两个端面可设置为中空或凹陷结构,以便节省材料,减小阀体的重量。

优选地,筒状外壳10的远离衬套40一端的侧壁上设置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有阶梯结构104。阶梯结构104可定位安装密封圈,而密封圈可使筒状外壳的安装位置稳定,减少发生偏斜的概率。

弹性件30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形式,为便于设置,优选地,弹性件30为螺旋弹簧,以便套设在阀体20的相应结构上定位导向。更优选地,所述阀体20包括引导部202,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引导部202外侧,所述引导部202的长度为所述螺旋弹簧的自然长度的8%-12%。由此,引导部202的长度相对较长,以防止阀体20相对弹性件30发生偏斜。

优选地,筒状外壳10的敞开端设置有限位部106,衬套40上设置有与限位部106相配合的定位部402。在筒状外壳10的敞开端设置限位部106,以使套筒40通过其上的定位部402安装在筒状外壳上,使产品结构一体化,方便安装拆卸。

优选地,限位部106和定位部402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起。无需额外安装定位零件,通过凹槽和凸起结构即可实现定位,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燃机,包括上述的旁通阀,且旁通阀的衬套的伸出端安装在内燃机的阀孔内。无需改变阀孔的形状,采用上述的旁通阀,阀体20的端部在与衬套40密封的封闭状态时,可分隔发动机机油道干净侧的机油(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的机油)与脏侧的机油(未经过滤清器过滤的机油),在紧急情况下(比如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低于最低机油压力限值时),旁通阀开启,即阀体20压缩弹性件30以远离衬套40移动并使衬套40通过排放口102与筒状外壳10的外部连通的打开状态,允许未经过过滤的脏的机油进入发动机干净侧的机油道,以保护发动机。

优选地,衬套和阀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0;并且/或者,筒状外壳10的远离所述衬套40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阶梯结构104,阶梯结构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0,以支撑在旁通阀的筒状外壳10和阀孔之间。在衬套和阀孔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50,能抵消装配时旁通阀位置偏斜带来的偏差,从而避免未经过滤的机油泄漏进入发动机干净侧机油道,导致的发动机因清洁度问题失效的问题,设置第二密封圈60可使筒状外壳的安装位置稳定,减少发生偏斜的概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