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结构及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956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风结构及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及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采用发动机为原动机的发电机组,通过风扇产生的冷却风对发动机的活塞缸进行冷却。冷却风经过发动机的活塞缸后,风向凌乱,大部分通过发电机组顶部排出,导致面板后罩温度过高,同时油箱与面板后罩相邻的部分温度过高,进而影响电器元器件的温升。另一部分冷却风吹向电机顶部和油箱底部,导致电机表面温度和油箱底部温度过高。过高的温度将导致整机性能下降,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电机组的导风结构,其能够收集发动机的冷却风,避免发动机的冷却风导致面板后罩、油箱和电机温度过高,提高发电机组的整机性能和安全性,同时该导风结构还能够引导发动机的冷却风冷对排气管和消音器进行冷却,实现了对发动机的冷却风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导风结构的发电机组。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风结构,用于发电机组,包括:用于容纳消音器的消音器罩;用于容纳发动机的排气管的导风罩;导风罩具备出口和入口;导风罩的出口与消音器罩连通;导风罩的入口用于接收发动机的冷却风;以及设置于导风罩内的导流机构,导流机构用于将导风罩的入口接收的冷却风引导至导风罩的出口。

进一步的,导风罩包括顶壁、由顶壁边缘向下延伸出的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相对设置;顶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共同限定导风罩的入口;导风罩的入口与前侧壁相对;前侧壁的下端向顶壁凹陷形成导风罩的出口。

进一步的,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前侧壁与导风罩的入口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导流机构从顶壁内表面沿着前侧壁向下延伸,将导风罩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靠近左侧壁的左集风空间和靠近右侧壁的右集风空间;左集风空间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左缸排气管;右集风空间用于容纳发动机的右缸排气管;导风罩的出口位于左集风空间的下方;导流机构用于将左集风空间内的冷却风引导至导风罩的出口,并将右集风空间中的冷却风引导至导风罩的出口。

进一步的,导流机构包括左导流板;左导流板从顶壁内表面沿着前侧壁向下延伸;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左导流板与左侧壁的距离逐渐增大;左导流板与左侧壁共同限定左集风空间。

进一步的,左导流板远离前侧壁的一侧向左侧壁弯折形成左挡风板。

进一步的,导流机构包括右导流板;右导流板从顶壁内表面沿着前侧壁向下延伸;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右导流板与右侧壁的距离逐渐增大;右导流板与右侧壁共同限定右集风空间。

进一步的,右导流板远离前侧壁的一侧向右侧壁弯折形成右挡风板。

进一步的,沿从右至左的方向,右挡风板与前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消音器罩靠近发动机的排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的导风侧壁;导风侧壁用于将电机的冷却风引导至消音器罩远离发动机的排气管的一端。

一种发电机组,包括消音器、发动机、排气管、电机以及上述任意一种导风结构;消音器设置在消音器罩内;排气管一端与消音器连接;排气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连接;排气管位于导风罩内;导风罩的入口与发动机的冷却风出口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结构和发电机组,通过导风罩收集发动机的冷却风,避免发动机的冷却风吹向面板后罩、电机和油箱,进而降低面板后罩、电机和油箱的温度,提高发电机组的整机性能和安全性。从入口进入导风罩的发动机的冷却风在导流机构的引导下向导风罩的出口流动,流动过程中能够对排气管进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风从导风罩的出口流出后进入消音器罩,进而对消音器进行冷却。这样,实现了对发动机的冷却风的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去除消音器罩和导风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中,导风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中,导风结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中,导风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中,导风罩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中,导风罩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010-发电机组;020-导风结构;100-消音器罩;101-容纳空腔;110-消音器前盖;111-出风口;120-消音器左盖;130-消音器右盖;140-消音器边盖;141-导风侧壁;200-导风罩;200a-左集风空间;200b-右集风空间;201-出口;202-入口;210-导流机构;211-左导流板;211a-左挡风板;212-右导流板;212a-右挡风板;220-顶壁;230-前侧壁;240-左侧壁;250-右侧壁;260-第一挡回风面;270-第二挡回风面;300-消音器;400-排气管;410-左缸排气管;420-右缸排气管;500-发动机;510-左活塞缸;511-左缸出风口;520-右活塞缸;521-右缸出风口;600-电机;70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0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去除发电机组010中消音器罩100和导风罩200后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发电机组010包括导风结构020、消音器300、排气管400、发动机500、电机600和风扇700。

发动机500为双缸发动机,其包括左活塞缸510和右活塞缸520。风扇700设置在发动机500的后侧,风扇700转动产生从后向前流动的冷却风对发动机500进行冷却。冷却风经过左活塞缸510表面后,从靠近左活塞缸510的位置流出,该流出冷却风的位置即为左缸出风口511,左缸出风口511在图2中用虚线框出。冷却风经过右活塞缸520表面后,从靠近右活塞缸520的位置流出,该流出冷却风的位置即为右缸出风口521,右缸出风口521在图2中用虚线框出。

排气管400包括左缸排气管410和右缸排气管420。左缸排气管410的后端与左活塞缸510连接,右缸排气管420的后端与右活塞缸520连接。消音器300间隔设置在发动机500的前侧。左缸排气管410的前端和右缸排气管420的前端均与消音器300连接。

电机600与消音器300并列设置,并与发动机500传动连接。电机600用于在发动机500的驱动下发电。电机600的冷却风通过消音器300与发动机500之间的间隙排出。

下面对导风结构020进行说明。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结构02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结构020的分体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为更加清楚的示出导风结构020的工作原理,在图3和图4中加入了消音器300和排气管400。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结构020包括消音器罩100和导风罩200。

消音器罩100大致呈矩形结构。消音器罩100包括消音器前盖110、消音器左盖120、消音器右盖130和消音器边盖140。消音器左盖120和消音器右盖130相对设置,并相互连接,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并限定容纳空腔101。消音器300被容纳在容纳空腔101中。消音器前盖110连接在消音器左盖120和消音器右盖130的前端,消音器前盖110上开设有出风口111。消音器边盖140设置在消音器左盖120的后端,用于与电机600的冷却风正对。在本实施例中,消音器边盖140具备相对于消音器左盖120倾斜的导风侧壁141,当电机600的冷却风吹向消音器边盖140时,导风侧壁141能够引导电机600的冷却风从后至前向消音器前盖110流动,使得电机600的冷却风能够用于冷却消音器300。

导风罩200包括位于前端的出口201和位于后端的入口202。导风罩200的出口201连接于消音器罩100的消音器右盖130上部,使得导风罩200的出口201与容纳空腔101连通。消音器罩100的入口202与左缸出风口511和右缸出风口521正对,用于将发动机500的冷却风引入消音器罩100内。左缸排气管410和右缸排气管420被容纳在导风罩200中。

图5为本实施例中导风罩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导风罩200的后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和图6,在导风罩200内还设置有导流机构210。导流机构210用于将导风罩200的入口202接收的冷却风引导至导风罩200的出口201。这样,使得冷却风进入消音器罩100,并沿着消音器罩100和消音器300之间的间隙从后向前流动,最终从消音器前盖110上开设的出风口111排出。

这样,发动机500的冷却风从左缸出风口511和右缸出风口521流出后,直接通过导风罩200的入口202进入导风罩200,然后通过导风罩200的出口201进入消音器罩100,最后通过消音器前盖110上开设的出风口111排出。由于发动机500的冷却风从左缸出风口511和右缸出风口521流出后被导风罩200收集,避免了从左缸出风口511和右缸出风口521流出的冷却风吹向发电机组010的面板后罩(图未示出),进而避免了发电机组010的面板后罩温度过高。另外也避免了发电机组010的油箱(图未示出)与面板后罩相邻的部分温度过高。进一步的,从左缸出风口511和右缸出风口521流出的冷却风无法吹向油箱底部和电机600顶部,进而避免了电机600表面温度和油箱底部温度过高。如此,能够降低发电机组010的整机温度,避免发电机组010引温度过高造成的整机性能下降和安全隐患。另外,导风罩200内的冷却风在导流机构210的引导下,从导风罩200的入口202流向导风罩200的出口201。在此过程中,冷却风能够对左缸排气管410和右缸排气管420进行冷却降温。在冷却风进入消音器罩100后,冷却风沿着消音器罩100和消音器300之间的间隙从后向前流动,最终从消音器前盖110上开设的出风口111排出。在此过程中,冷却风能够对消音器300进行冷却降温。这样,实现了对冷却风的充分利用。

经过试验发现,未配置导风结构020的发电机组,在满负荷工作30分钟后,油箱底部温度为85℃,电机600的外壳温度为150℃,发电机组的面板后罩温度为115℃,油箱与面板后罩相邻的部分温度的温度为95℃。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导风结构020的发电机组010,在满负荷工作30分钟后,油箱底部温度为48℃,电机600的外壳温度为86℃,发电机组010的面板后罩温度为80℃,油箱与面板后罩相邻的部分温度的温度为49℃。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罩200包括顶壁220、由顶壁220边缘向下延伸出的前侧壁230、左侧壁240和右侧壁250;左侧壁240和右侧壁250相对设置。顶壁220、左侧壁240和右侧壁250共同限定导风罩200的入口202;导风罩200的入口202与前侧壁230相对。前侧壁230的下端向顶壁220凹陷形成导风罩200的出口201。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前侧壁230与导风罩200的入口20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样,前侧壁230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当冷却风通过入口202进入导风罩200后会直接吹向前侧壁230。由于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前侧壁230与导风罩200的入口20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吹向前侧壁230的冷却风能够在前侧壁230的引导下向下运动,进而从出口201流出。这样,能够降低冷却风的流速损失,使冷却风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流动,提高冷却能力。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机构210从顶壁220内表面沿着前侧壁230向下延伸,将导风罩20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靠近左侧壁240的左集风空间200a和靠近右侧壁250的右集风空间200b;左集风空间200a用于容纳发动机500的左缸排气管410。右集风空间200b用于容纳发动机500的右缸排气管420。导风罩200的出口201位于左集风空间200a的下方。导流机构210用于将左集风空间200a内的冷却风引导至导风罩200的出口201,并将右集风空间200b中的冷却风引导至导风罩200的出口201。通过导流机构210将导风罩20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靠近左侧壁240的左集风空间200a和靠近右侧壁250的右集风空间200b,其中左集风空间200a与左缸出风口511相对,从左缸出风口511流出的冷却风进入左集风空间200a,右集风空间200b与右缸出风口521相对,从右缸出风口521流出的冷却风进入右集风空间200b。这样,能够避免左缸出风口511和右缸出风口521流出的冷却风相互干扰形成扰流,避免了左缸出风口511和右缸出风口521流出的冷却风相互混合造成的冷却风的整体流速在导风罩200内降低,使得冷却风在导风罩200内能够维持较高的流速,进而更加高效的对左缸排气管410和右缸排气管420进行冷却。另外,这样也能够使得冷却风在导风罩200内的流向能够更加规律,有利于降低冷却风从导风罩200泄露至外界的量。

图7为本实施例中导风罩200的仰视图。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机构210包括左导流板211;左导流板211从顶壁220内表面沿着前侧壁230向下延伸;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左导流板211与左侧壁240的距离逐渐增大。左导流板211与左侧壁240共同限定左集风空间200a。由于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左导流板211与左侧壁240的距离逐渐增大,使得左导流板211和左侧壁240能够更好的起到引导作用,进而更加有效的将左集风空间200a中的冷却风引导至导风罩200的出口201。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左导流板211远离前侧壁230的一侧向左侧壁240弯折形成左挡风板211a。左挡风板211a能够避免左集风空间200a中的冷却风回流至左缸出风口511。相应的,左侧壁240的后端和顶壁220后端靠近左侧壁240的部分也向左集风空间200a折弯形成第一挡回风面260,进一步避免左集风空间200a中的冷却风回流至左缸出风口511。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机构210还包括右导流板212。右导流板212从顶壁220内表面沿着前侧壁230向下延伸。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右导流板212与右侧壁250的距离逐渐增大。右导流板212与右侧壁250共同限定右集风空间200b。由于沿从上至下的方向,由导流板212与右侧壁250的距离逐渐增大,使得右导流板212和右侧壁250能够更好的起到引导作用,进而更加有效的将右集风空间200b中的冷却风引导至导风罩200的出口201。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右导流板212远离前侧壁230的一侧向右侧壁250弯折形成右挡风板212a。右挡风板212a能够避免右集风空间200b中的冷却风回流至右缸出风口521。相应的,前侧壁230下端靠近右侧壁250的部分向后折弯形成第二挡回风面270,避免右集风空间200b中的冷却风向下流出至导风罩200外。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沿从右至左的方向,右挡风板212a与前侧壁23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样,能够增大从右集风空间200b流动至导风罩200的出口201的冷却风的流速,使得右集风空间200b中的冷却风能够更加高效地流入导风罩200的出口20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结构和发电机组,通过导风罩收集发动机的冷却风,避免发动机的冷却风吹向面板后罩、电机和油箱,进而降低面板后罩、电机和油箱的温度,提高发电机组的整机性能和安全性。从入口进入导风罩的发动机的冷却风在导流机构的引导下向导风罩的出口流动,流动过程中能够对排气管进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风从导风罩的出口流出后进入消音器罩,进而对消音器进行冷却。这样,实现了对发动机的冷却风的充分利用。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