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7722阅读:1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叶片。



背景技术:

风是一种潜力很大的新能源,它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使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风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现有的风力发电叶片结构简单,使用性能较为单一,通常采用一体式的固定结构,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占用较大的体积,不方便装运,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叶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包括塔杆、主轴机构、主叶片机构和副叶片机构,所述塔杆竖直安装于主轴机构的底端,所述主叶片机构和副叶片机构均位于主轴机构的两侧,所述主轴机构包括主轴、第一主轴衔接板和第二主轴衔接板,其中主轴与塔杆连接,第一主轴衔接板和第二主轴衔接板分别为两个,且呈对角设置于主轴的两侧,第一主轴衔接板和第二主轴衔接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第一螺孔;

所述主叶片机构包括两组依次排列的第一主叶分片、第二主叶分片、第三主叶分片和第四主叶分片,所述副叶片机构包括两组依次排列的第一副叶分片、第二副叶分片、第三副叶分片和第四副叶分片,其中第一主叶分片、第二主叶分片、第三主叶分片和第四主叶分片分别与第一副叶分片、第二副叶分片、第三副叶分片和第四副叶分片相对应,两组第一主叶分片、第二主叶分片、第三主叶分片和第四主叶分片与两组第一副叶分片、第二副叶分片、第三副叶分片和第四副叶分片均为斜对立设置;

所述第一主叶分片的两侧和第一副叶分片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主叶分片、第三主叶分片和第四主叶分片靠近第一主叶分片的一侧均设有主叶片衔接板,主叶片衔接板与第二主叶分片、第三主叶分片和第四主叶分片上均开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第三螺孔,且第二螺孔分别与第一螺孔和第三螺孔相对应,所述第一主叶分片、第二主叶分片、第三主叶分片和第四主叶分片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主力杆衔接孔,第一主叶分片、第二主叶分片、第三主叶分片和第四主叶分片两两之间均设有主力杆,且主力杆的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主力杆衔接孔内,所述第一副叶分片、第二副叶分片、第三副叶分片和第四副叶分片两两之间均连接有多个拉杆。

优选的,所述第四主叶分片为扇形结构,其中第四主叶分片的弧形边位于主叶片机构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四副叶分片靠近第四主叶分片的一侧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凸块,凸块上开设有第四螺孔,所述第四主叶分片靠近第四副叶分片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第五螺孔,且第五螺孔和第四螺孔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主力杆为三个,主力杆位于第一主叶分片、第二主叶分片、第三主叶分片和第四主叶分片靠近第一副叶分片、第二副叶分片、第三副叶分片和第四副叶分片的一侧,第二主叶分片和第三主叶分片的中间部分均开设有第六螺孔,其中主力杆的一端与第一主叶分片对接,主力杆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第六螺孔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主叶片机构和副叶片机构均为倾斜式结构,且主叶片机构与副叶片机构靠近主轴机构的一侧宽度和厚度均大于主叶片机构与副叶片机构靠近第四主叶分片的一侧宽度和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叶分片、第二主叶分片、第三主叶分片和第四主叶分片与第一副叶分片、第二副叶分片、第三副叶分片和第四副叶分片的宽度比为1:0.618。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叶分片、第二主叶分片和第三主叶分片与第一副叶分片、第二副叶分片和第三副叶分片之间设有间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传统的一体式叶片拆分成多个主叶片、副叶片和主轴,不仅拆装方便,同时解决了整片运输难的根本问题;通过在主叶片机构和副叶片机构之间增设同样可以拆装的主力杆,增加该叶片的稳固性能和使用寿命,此风力发电叶片的优势是叶片薄,噪音低,转速快,运输成本低,微风可发电,可开发很多二级风市场,前景非常乐观,本实用新型设计布局合理,拆装方便,解决了整片运输难的根本问题,并且叶片薄,噪音低,转速快,运输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主叶片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主力杆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杆、2主轴、3第一主轴衔接板、4第二主轴衔接板、5第一螺孔、6第一主叶分片、7第二主叶分片、8第三主叶分片、9第四主叶分片、10第一副叶分片、11第二副叶分片、12第三副叶分片、13第四副叶分片、14主力杆、15第二螺孔、16主叶片衔接板、17第三螺孔、18拉杆、19主力杆衔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包括塔杆1、主轴机构、主叶片机构和副叶片机构,塔杆1竖直安装于主轴机构的底端,主叶片机构和副叶片机构均位于主轴机构的两侧,主轴机构包括主轴2、第一主轴衔接板3和第二主轴衔接板4,其中主轴2与塔杆1连接,第一主轴衔接板3和第二主轴衔接板4分别为两个,且呈对角设置于主轴2的两侧,第一主轴衔接板3和第二主轴衔接板4上均开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第一螺孔5;

主叶片机构包括两组依次排列的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副叶片机构包括两组依次排列的第一副叶分片10、第二副叶分片11、第三副叶分片12和第四副叶分片13,其中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分别与第一副叶分片10、第二副叶分片11、第三副叶分片12和第四副叶分片13相对应,两组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与两组第一副叶分片10、第二副叶分片11、第三副叶分片12和第四副叶分片13均为斜对立设置;

第一主叶分片6的两侧和第一副叶分片10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第二螺孔15,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靠近第一主叶分片6的一侧均设有主叶片衔接板16,主叶片衔接板16与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上均开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第三螺孔17,且第二螺孔15分别与第一螺孔5和第三螺孔17相对应,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主力杆衔接孔19,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两两之间均设有主力杆14,且主力杆14的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主力杆衔接孔19内,第一副叶分片10、第二副叶分片11、第三副叶分片12和第四副叶分片13两两之间均连接有多个拉杆18。

本实施例中,第四主叶分片9为扇形结构,其中第四主叶分片9的弧形边位于主叶片机构的外侧,第四副叶分片13靠近第四主叶分片9的一侧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凸块,凸块上开设有第四螺孔,第四主叶分片9靠近第四副叶分片1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直线排列的第五螺孔,且第五螺孔和第四螺孔相对应,主力杆14为三个,主力杆14位于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靠近第一副叶分片10、第二副叶分片11、第三副叶分片12和第四副叶分片13的一侧,第二主叶分片7和第三主叶分片8的中间部分均开设有第六螺孔,其中主力杆14的一端与第一主叶分片6对接,主力杆14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第六螺孔相对应,主叶片机构和副叶片机构均为倾斜式结构,且主叶片机构与副叶片机构靠近主轴机构的一侧宽度和厚度均大于主叶片机构与副叶片机构靠近第四主叶分片9的一侧宽度和厚度,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与第一副叶分片10、第二副叶分片11、第三副叶分片12和第四副叶分片13的宽度比为1:0.618,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和第三主叶分片8与第一副叶分片10、第二副叶分片11和第三副叶分片12之间设有间隔。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先将塔杆1固定安装在主轴2的底部,再依次将两组主叶片和副叶片呈对角的形式排列在主轴2的两侧,然后通过螺丝将第一主叶分片6和第一副叶分片10分别对应安装在第一主轴衔接板3和第二主轴衔接板4上;之后将三个主力杆14分别放置于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两两之间,先依次固定第一主叶分片6、第二主叶分片7、第三主叶分片8和第四主叶分片9与第一副叶分片10、第二副叶分片11、第三副叶分片12和第四副叶分片13,使得主叶片和副叶片构成整片式结构,再通过螺丝固定住主力杆14和各个主叶分片,最后将第四主叶分片9和第四副叶分片13进行固定安装即可,通过将传统的一体式叶片拆分成多个主叶片、副叶片和主轴,不仅拆装方便,同时解决了整片运输难的根本问题;通过在主叶片机构和副叶片机构之间增设同样可以拆装的主力杆14,增加该叶片的稳固性能和使用寿命,此风力发电叶片的优势是叶片薄,噪音低,转速快,运输成本低,微风可发电,可开发很多二级风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