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399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机油泵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油泵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机油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

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主油道内的机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发动机的经济性、可靠性,甚至损坏发动机造成更大的损失。

汽车发动机对机油泵理想的要求是:在中低转速下,机油泵满足最低供油量;而在中高转速时,保证最小油压。在一定转速、一定机油温度下,出油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机油泵泄漏增加或旁通阀开启,机油泵供油量缓慢下降。目前机油泵主要使用单孔泄压,泄压压力稳定,当发动机机油压力达到一定水平,泄压阀开启保证发动机压力需求,但是机油泵供油量缓慢下降,导致中速时机油泵供油量不足。

虽然目前的机油泵能起到泄压作用,但是采用单孔泄压,保证中高转速最小油压需求时,由于泄压孔泄油量增加,容易导致发动机在中速时供油量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泵,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单孔泄压,由于泄压孔泄油量增加,容易导致发动机在中速时供油量不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部设有泄压槽和与所述泄压槽连通的泄油孔;

所述泄油孔设置至少两个;

所述泄压槽内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泄油孔启闭的调节装置,且所述调节装置根据机油泵的工作压力控制所述泄油孔的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弹簧、柱塞和螺塞;

所述螺塞与所述泵体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柱塞和所述螺塞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泄油孔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螺塞与所述泵体底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泄油孔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泄油孔和第二泄油孔;

所述第一泄油孔和所述第二泄油孔沿所述泄压槽长度的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泄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泄油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螺塞与所述泵体底部密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柱塞与所述泄压槽滑动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柱塞顶部呈锥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单孔泄压,由于泄压孔泄油量增加,容易导致发动机在中速时供油量不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发动机包括所述的机油泵。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包括:泵体,泵体内部设有泄压槽和与泄压槽连通的泄油孔;泄油孔设置至少两个;泄压槽内还设有用于控制泄油孔启闭的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根据机油泵的工作压力控制泄油孔的启闭。泄压槽内设计至少两个不同的泄油孔,当发动机达到一定机油压力,第一个泄油孔进行泄压,可以保证中速时的供油量,当压力继续增加时,第二个泄油孔开始泄压,满足高速时的压力和流量需求。其中,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机油泵的工作压力,开启泄油孔,保证满足不同压力时的供油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不仅具有泄油量可控,结构件通用性强的优点,而且能够使发动机在中低速时,更好的保证最小供油压力和供油量,中高转速满足最小油压需求;使整个润滑效果更好。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机油泵。其中,机油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已在机油泵的有益效果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发动机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柱塞;2-第一泄油孔;3-第二泄油孔;4-泵体;5-弹簧;6-螺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泵及发动机,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及发动机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油泵包括:泵体4,泵体4内部设有泄压槽和与泄压槽连通的泄油孔;泄油孔设置至少两个;泄压槽内还设有用于控制泄油孔启闭的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根据机油泵的工作压力控制泄油孔的启闭。

泄压槽内泄油孔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泄压槽内泄油孔的数量。

当泄压槽内设计两个不同的泄油孔时,发动机达到一定机油压力,第一个泄油孔进行泄压,可以保证中速时的供油量,当压力继续增加时,第二个泄油孔开始泄压,满足高速时的压力和流量需求。其中,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机油泵的工作压力,开启第一个泄油孔和第二个泄油孔,保证满足不同压力时的供油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不仅具有泄油量可控,结构件通用性强的优点,而且能够使发动机在中低速时,更好的保证最小供油压力和供油量,中高转速满足最小油压需求。使整个润滑效果更好。

当泄压槽内设计三个不同的泄油孔时,当发动机达到一定机油压力,第一个泄油孔进行泄压,可以保证低速时的供油量,当压力继续增加时,第二个泄油孔开始泄压,可以保证中速时的供油量,当压力再次增加时,第三个泄油孔开始泄压,可以保证中速时的供油量。其中,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机油泵的工作压力,依次开启第一个泄油孔、第二个泄油孔和第三个泄油孔,保证满足不同压力时的供油量。不仅具有泄油量可控,结构件通用性强的优点,而且能够使发动机在中低速时,更好的保证最小供油压力和供油量,中高转速满足最小油压需求。使整个润滑效果更好。

当泄压槽内设计四个不同的泄油孔时,当发动机达到一定机油压力,第一个泄油孔进行泄压,当压力继续增加时,第二个泄油孔开始泄压,当压力再次增加时,第三个泄油孔开始泄压,当压力还增加时,第四个泄油孔开始泄压。使油压的控制更加的精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调节装置包括弹簧5、柱塞1和螺塞6;螺塞6与泵体4底部固定连接;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柱塞1和螺塞6固定连接。

当压力超过第一个设定值时,弹簧5压缩,柱塞1向下移一段距离,使第一个泄油孔打开,保证中速时的供油量,当压力继续增大,超过第二个设定值时,推动柱塞1再向下移一段距离,这时,第二个泄油孔打开,满足高速时的压力和流量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弹簧5的预定压力,可以保证机油泵内的安全压力。

还需要说明的是,泄压槽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其它多边形,只要柱塞1和螺塞6的形状与泄压槽的形状相匹配,使柱塞1能够在泄压槽内滑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机油泵的工作压力,开启第一个泄油孔和第二个泄油孔,保证满足不同压力时的供油量。使机油泵不仅具有泄油量可控,结构件通用性强的优点,而且能够使发动机在中低速时,更好的保证最小供油压力和供油量,中高转速满足最小油压需求。使润滑稳定可控,整个润滑效果更好。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因此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泄油孔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等任意适合的形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泄油孔等间距设置。

其中,泄油孔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压力调节的需要而设置。泄油孔等间距设置,可以使使油压的控制更加精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螺塞6与泵体4底部螺纹连接。

实际使用时,当斜顶螺塞6损坏时,不用整体更换,将螺塞6单独进行更换即可,没有损坏的泵体4部分可以继续使用,提高了泵体4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材料浪费,减少了损坏后的更换成本,节约了材料成本。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泄油孔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泄油孔2和第二泄油孔3;第一泄油孔2和第二泄油孔3沿泄压槽长度的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的,第一泄油孔2和第二泄油孔3沿泄压槽长度的方向等间距并排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泄油孔2和第二泄油孔3的延伸方向与泄压槽的侧壁垂直设置。

当发动机达到一定机油压力,弹簧5压缩,柱塞1向下移一段距离,柱塞1向下移一段距离,第一泄油孔2打开进行泄压,可以保证中速时的供油量,当压力继续增加时,弹簧5继续压缩,柱塞1再次向下移一段距离,第二泄油孔3打开进行泄压,满足高速时的压力和流量需求。不仅具有泄油量可控,结构件通用性强的优点,而且能够使发动机在中低速时,更好的保证最小供油压力和供油量,中高转速满足最小油压需求。使整个润滑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泄油孔3的直径大于第一泄油孔2的直径。使第二泄油孔3的体积大于第一泄油孔2的体。在泄压槽内设计两个不同体积的泄油孔,当发动机达到一定机油压力,第一个泄压孔进行泄压,由于第一个泄压孔体积V1较小,可以保证中速时的供油量,当压力继续增加时,泄油孔二开始泄压,满足高速时的压力和流量需求。使发动机在中低速时,更好的保证最小供油压力和供油量,中高转速满足最小油压需求。使润滑稳定可控,整个润滑效果更好。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因此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当泄油孔设置为三个时,分别为第一泄油孔2、第二泄油孔3和第三泄油孔,其中可以设置第三泄油孔的直径大于第二泄油孔3的直径大于第一泄油孔2的直径,即第三泄油孔的泄油体积V3大于第二泄油孔3的体积V2大于第一泄油孔2的体积V1。使油压的控制更加精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螺塞6与泵体4底部密封固定。

其中,螺塞6与泵体4底部可以是过盈配合,也可以在螺塞6与泵体4底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垫。防止漏油的情况发生,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在螺塞6与泵体4底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垫时,密封垫可以是橡胶材质。除此之外,也可以是芳纶垫片,还可以是其他任何能达到密封效果的垫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柱塞1与泄压槽滑动密封配合。防止漏油的情况发生,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泄油孔呈开启状态时,柱塞1与泄压槽的墙壁相贴合,保证柱塞1的位置,防止漏油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柱塞1顶部呈锥台结构,可以达到更好的密封和泄压。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油泵。

机油泵可以把机油送到发动机各摩擦部位,使机油在润滑路中循环,以保证发动机得到良好的润滑。

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上的驱动齿轮带动机油泵的传动齿轮,使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作反方向的旋转,将机油从进油腔沿齿隙与泵壁送至出油腔。这样,进油腔处便形成低压而产生吸力,把油底壳内的机油吸进油腔。由于主、从动齿轮不断地旋转,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需要的部位。

其中,机油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已在机油泵的有益效果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发动机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泵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