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91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水锥管,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水轮机尾水锥管,一般是布置于混凝土中,不能拆卸,不便于设备的维护、检修。这样对于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及导叶的装拆维护很不方便,每次都要拆除轴承、导水机构等,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包括与水轮机转轮连接的上尾水锥管,其中所述上尾水锥管下端连接有下尾水锥管,所述下尾水锥管下端与设在水泥地基内的底座连接;在上、下尾水锥管之间设有伸缩机构;在下尾水锥管与底座连接部位内端面设有密封结构;在下尾水锥管侧壁上设有进人孔,在进人孔外围的下尾水锥管上设有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有与进人孔相适应的进人门;所述进人门由与安装座相配合的外板、分布在外板内侧壁上的若干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连接且与进人孔相配合的内板组成,所述内板为圆锥台结构,在进人孔与内板相对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

上述的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在下尾水锥管上端的连接套、设在连接套外壁的至少两个下连接板、设在上尾水锥管外壁上且与下连接板相对的上连接板、设在上、下连接板之间连接套外围的环形压板和环形弹性垫板以及由上至下依序穿过在上连接板、环形弹性垫板、环形压板和下连接板的双头螺杆,在上连接板上侧的双头螺杆上设有第一螺母,在环形压板下侧的双头螺杆上设有第二螺母,在下连接板下侧的双头螺杆上设有第三螺母。

上述的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中,所述环形弹性垫板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沿竖直方向设在上盖内顶面的若干导向柱、设在下盖内底面且与对应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套以及设在各导向套外围的弹簧,在上连接板与上盖相对的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靠近下尾水锥管一侧的下盖和环形压板成型有相互配合的倒角结构,下盖和环形压板之间的倒角结构配合形成环形安装槽,在环形安装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

上述的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中,所述下盖上同心设置有两个设有连接环,在上盖上设有与对应连接环相适应的连接导向槽,在对应连接环和连接导向槽内设有第四密封圈。

上述的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在下尾水锥管内壁上的弧形的密封环、设在密封环内端面的拉紧条以及设在密封环内端面的若干密封条,所述密封环下端延伸至底座内侧,拉紧条自由端延伸至下尾水锥管外侧并与连接下尾水锥管与底座的固定螺栓连接,所述密封环分别与下尾水锥管、底座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密封胶圈。

上述的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中,在密封环上侧的下尾水锥管内壁上设有导水环,所述导水环下端延伸至密封环外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上、下尾水锥管通过分段结构进行连接以及设置伸缩机构,方便尾水锥管的拆装,省时省力;上、下连接板、双头螺杆和第一、三螺母配合锁紧固定上、下尾水锥管,同时配合第二螺母和环形弹性垫板进行压紧固定,第二、三、四密封圈配合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上、下尾水锥管连接处发生渗漏;设置进人门方便对尾水锥管内部进行维护,内板、进人孔和第一密封圈配合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在下尾水锥管和底座内侧设置密封环,配合拉紧条、密封条、密封胶圈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下尾水锥管与底座连接处发生渗漏,同时设置导水环,避免水流对密封环进行冲刷,有效延长了密封环的使用寿命,导水环下端在水压作用下紧贴密封环侧壁,进一步起到密封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尾水锥管1、下尾水锥管2、底座3、伸缩机构4、连接套4a、下连接板4b、上连接板4c、环形压板4d、环形弹性垫板4e、双头螺杆4f、第一螺母4g、第二螺母4h、第三螺母4i、上盖4j、下盖4k、导向柱4l、导向套4m、弹簧4n、第二密封圈4o、第三密封圈4p、连接环4q、第四密封圈4r、进人孔5、安装座6、进人门7、外板7a、内板7b、第一密封圈8、密封环9、拉紧条10、密封条11、固定螺栓12、密封胶圈13、导水环14。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混流式转轮下拆的可拆式尾水锥管,包括与水轮机转轮连接的上尾水锥管1,上尾水锥管1上端与水轮机转轮下端连接;所述上尾水锥管1下端连接有下尾水锥管2,所述下尾水锥管2下端通过若干固定螺栓与设在水泥地基内的底座3连接;在上、下尾水锥管2之间设有伸缩机构4;所述伸缩机构4包括设在下尾水锥管2上端的连接套4a、设在连接套4a外壁的至少两个下连接板4b、设在上尾水锥管1外壁上且与下连接板4b相对的上连接板4c、设在上、下连接板4b之间连接套4a外围的环形压板4d和环形弹性垫板4e以及由上至下依序穿过在上连接板4c、环形弹性垫板4e、环形压板4d和下连接板4b的双头螺杆4f,在上连接板4c上侧的双头螺杆4f上设有第一螺母4g,在环形压板4d下侧的双头螺杆4f上设有第二螺母4h,在下连接板4b下侧的双头螺杆4f上设有第三螺母4i。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双头螺杆4f和第一、第三螺母配合将上、下尾水锥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形弹性垫板4e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4j和下盖4k、沿竖直方向设在上盖4j内顶面的若干导向柱4l、设在下盖4k内底面且与对应导向柱4l相配合的导向套4m以及设在各导向套4m外围的弹簧4n,在上连接板4c与上盖4j相对的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4o;靠近下尾水锥管2一侧的下盖4k和环形压板4d成型有相互配合的倒角结构,下盖4k和环形压板4d之间的倒角结构配合形成环形安装槽,在环形安装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4p。所述下盖4k上同心设置有两个设有连接环4q,在上盖4j上设有与对应连接环4q相适应的连接导向槽,在对应连接环4q和连接导向槽内设有第四密封圈4r。采用这种结构,导向柱4l和导向套4m配合、连接环4q和连接导向槽配合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第二螺母将环形压板4d锁紧环形压板和环形弹性垫板4e固定在上连接板下侧,第二、三、四密封圈配合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在下尾水锥管2与底座3连接部位内端面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在下尾水锥管2内壁上的弧形的密封环9、设在密封环9内端面的拉紧条10以及设在密封环9内端面的若干密封条11,所述密封环9下端延伸至底座3内侧,拉紧条10自由端延伸至下尾水锥管2外侧并与连接下尾水锥管2与底座3的固定螺栓12连接,所述密封环9分别与下尾水锥管2、底座3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密封胶圈13。在密封环9上侧的下尾水锥管2内壁上设有导水环14,所述导水环14下端延伸至密封环9外侧。导水环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下尾水锥管内壁上。采用这种结构,拉紧条、密封环、密封条和密封胶圈配合对下尾水锥管与底座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水发生渗漏,同时设置导水环能够防止水流对密封环冲刷,延长密封环的使用寿命,导水环下端在水流压力下,紧贴密封环外壁,进一步起到密封效果。

在下尾水锥管2侧壁上设有进人孔5,在进人孔5外围的下尾水锥管2上设有安装座6,在安装座6上设有与进人孔5相适应的进人门7;所述进人门7由与安装座6相配合的外板7a、分布在外板7a内侧壁上的若干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连接且与进人孔5相配合的内板7b组成,所述内板7b为圆锥台结构,内板7b靠近下尾水锥管内侧的一端小于外侧的一端,在进人孔5与内板7b相对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8。在外板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密封胶垫。在外板下部设有排水阀。采用这种结构,进人孔、内板和第一密封圈配合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同时能够防止进人门的连接过位。

工作时,通过螺栓将上尾水锥管与水轮机转轮连接,通过固定螺栓将下尾水锥管与底座连接,同时通过拉紧条将密封环固定好,然后将伸缩机构上端与上尾水锥管连接即可。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