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335发布日期:2019-01-04 23:3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在将燃料箱和发动机连结的燃料供给通道的中途的燃料供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除具有燃料泵和调节器之外还具有燃料积存槽从而能够兼作贮存器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将积存于燃料箱中的液体燃料供给至发动机时,为了即使在急加速或急减速时也能不间断地稳定地供给燃料,在从燃料箱至发动机之间的燃料供给通道的中途配置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除具有燃料泵和调节器之外还具有燃料积存槽从而能发挥贮存器的功能。

作为这样的燃料供给装置,公知有例如日本特开2008-297941号公报中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其具备燃料泵、燃料积存量调节装置以及作为燃料调压装置的调节器,该燃料泵将在兼作贮槽的燃料积存槽内积存的燃料向发动机压送,该燃料积存量调节装置具有用于将积存燃料的液面维持在规定液位的浮子,该燃料供给装置形成为使调压后剩余的燃料从设置于调节器下部的回油口流下并回到燃料积存槽的结构。

然而,积存燃料的液面会因剩余燃料流下而波动从而使浮子晃动,因此,存在积存燃料的液位难以变为规定液位而妨碍稳定地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问题。另外,在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积存槽具有将燃料中含有的水分和杂质等异物堆积起来并除去的功能时,还存在剩余燃料从调节器流下使堆积在燃料积存槽的底部的异物扩散到积存燃料内,从而将这样的状态的积存燃料直接供给至发动机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本申请的申请人在之前的日本特开2016-205169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设置于燃料积存槽的上部的调节器的保持构件,由此,使剩余燃料通过从容纳该调节器的凹部至燃料积存槽的内壁面所形成的剩余燃料排出通道并沿着所述内壁面送回到燃料积存槽,从而能够避免积存燃料的液面波动且能够确保积存燃料的液位的稳定化,并能够避免伴随着剩余燃料的流下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也包含有具备上述调节器保持构件的装置,燃料积存槽的上方空间为向壳体的上部空间侧部分开放的结构,因此,周知地,除了有上述的伴随着剩余燃料的流下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外,燃料液面会因从外部施加给装置的振动而大幅晃动从而使燃料在壳体内上下移动。因此,这种上下移动也会使积存燃料的液位变动从而难以稳定供给燃料,并且,燃料在壳体的上部空间移动也可能会使燃料通过大气连通通道等向外部漏出。

另外,因振动使燃料液面大幅晃动以及因该振动本身,可能会使燃料泵的电气配线和其连接部发生破损、脱落,而导致燃料供给装置的运转不良,因此,期望能够开发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能够将伴随着剩余燃料的流下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伴随着施加到装置上的振动而产生的不良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并能够稳定地供给燃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7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051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想要解决上述问题,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对于配置在通向发动机的燃料供给通道的中途且兼作贮存器的燃料供给装置,将施加到该装置的振动所引发的不良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稳定地供给燃料。

解决问题的手段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从燃料箱至发动机的燃料供给通道的中途,由形成有兼作贮槽的燃料积存槽的壳体主体和气密地覆盖该壳体主体的开口部的盖体构成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压送积存的燃料的燃料泵、将压送的燃料调整到规定压力且将剩余燃料送回燃料积存槽的调节器、在燃料积存槽的上方支撑该调节器的调节器保持构件以及将燃料积存槽中积存的燃料的液面维持在规定液位的燃料积存量调节装置,从突出设置于盖体的外部的燃料喷出管送出规定压力的燃料并供给至发动机,该调节器保持构件将调节器保持在该调节器保持构件的上表面侧,且具有填补除燃料泵的上端侧以外的在壳体主体的开口部上形成的几乎所有间隙的俯视形状,通过以盖状盖住燃料积存槽的上方来限制积存燃料的液面的晃动范围。

这样,通过使在燃料积存槽的上方支撑调节器的调节器保持构件形成填补形成于壳体主体开口部的间隙的形状,来盖在燃料积存槽的上方,由此,即使在振动施加到燃料供给装置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积存燃料的液面过渡地晃动,易于确保燃料的稳定供给,并能够将燃料向壳体的上部空间的侵入或向外部的漏出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在该燃料供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该调节器保持构件上形成有导水槽状的剩余燃料排出通道,该剩余燃料排出通道从容纳具有回油口的调节器下部的凹部延伸至构成燃料积存槽的内壁面,从调节器排出的剩余燃料从剩余燃料排出通道的前端侧沿着所述内壁面被送回燃料积存槽,如此,限制了液面的晃动从而抗振动性变强,并且,即使剩余燃料流到燃料积存槽时液面也难以产生波动,因此能够更加稳定地供给燃料。

进一步,在所述燃料供给装置中,在该调节器保持构件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支撑体,该支撑体在盖体上的将壳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大气连通通道的下方位置,将塞住大气连通通道的开口部的阀球支撑于该支撑体的上端侧,至少在该支撑体的接近盖体的上端面上形成有规定的凹凸形状,在侧翻状态下积存燃料侵入大气连通通道的路径中,该凹凸形状发挥阻碍作用,由此,在阀球发挥塞子的功能之前的阶段,能够将燃料从大气通路的漏出抑制到最小限度。

再进一步,在上述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该调节器保持构件具有支撑结构,在从燃料泵延伸设置的电气配线的与设置于盖体内侧的端子连接之前的中途位置上,支撑结构在所述盖体的端子的下方向上支撑电气配线的端子并将电气配线保持在连接状态,如此,即使在来自外部的振动施加到燃料供给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将燃料泵的电气配线的晃动抑制到最小限度,且能防止损伤或脱落,从而能够将使燃料泵运转不良的故障抑制到最小限度。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下述的特征,即,该电气配线的支撑结构形成于调节器保持构件上的与燃料泵的外周面接近的侧面侧,该支撑结构具有夹持支撑部,该夹持支撑部将电气配线的端子的基端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夹持并支撑在对置面之间,且该支撑结构在向下的电气配线向向上方向反转成U字状而到达夹持支撑部的路径中还具有爪状的压紧支撑部,该压紧支撑部在电气配线的向下部分的下端侧将电气配线压紧并支撑于调节器保持构件的所述侧面侧,如此,从燃料泵延伸设置的电气配线被可靠地支撑在从中途位置至前端侧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将电气配线的晃动抑制到最小限度,且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损伤或脱落的发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在燃料积存槽的上方支撑调节器的调节器保持构件形成填补形成于壳体主体开口部的间隙的形状,来盖在燃料积存槽的上方,由此,能够将由振动引发的不良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稳定地供给燃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对图1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壳体内进行透视后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2的调节器保持构件的详细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2的内部结构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燃料供给装置,2壳体,2A壳体主体,2B盖体,3 燃料泵,4调节器,5浮子,6调节器保持构件,9阀球, 10燃料积存槽,23燃料导入管,24燃料喷出,25大气连通管,31、32电气配线,31a、32a端子,61凹部,62剩余燃料排出通道,63支撑体,65、66夹持支撑部,65a、65b、66a、66b板状体,67、68压紧支撑部,250大气连通通道,630凹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的立体图,在壳体2的内部具有燃料泵3、调节器4、燃料积存槽10(参照图2),燃料供给装置1配置于从未图示的燃料箱至发动机的燃料供给通道的中途,既具有作为燃料供给装置的功能也具有作为贮存器的功能,即使在急加速和急减速时也能够不间断地稳定地供给燃料。

该燃料供给装置1具有壳体主体2A和盖体2B,在该壳体主体2A的内部形成有还具有贮槽的功能的燃料积存槽10,该盖体2B将壳体主体2A的开口部气密封盖,该壳体主体2A和该盖体2B构成了中空的壳体2。另外,在盖体2B的上表面,突出地设置有导入燃料的燃料导入管23、喷出燃料的燃料喷出管24、形成有使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大气连通通道250的大气连通管25。

图2示出了对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的壳体2内进行透视后的内部结构,在形成燃料积存槽10的壳体主体2A侧配置有:电动式燃料泵 3,压送积存的燃料;调节器保持构件6,在燃料积存槽10的上方支撑调节器4;以及燃料积存量调节装置,在前端侧具有悬臂式的浮子5的未图示的阀杆的基端侧对阀进行开闭并将积存燃料的液面维持为规定液位;调节器4 以在调节器保持构件6的上表面侧向盖体2B侧露出的方式配置。

这样,调节器4被保持在所述调节器保持构件6的上表面侧,且调节器保持构件6具有填补除燃料泵3的上端侧以外的在壳体主体2A的开口部上形成的几乎所有的间隙(俯视面积为壳体主体2A的开口部的80%以上,优选90%以上)的俯视形状,如图所示,调节器保持构件6通过以盖状的形式盖住燃料积存槽10的上方来限制积存燃料的液面的晃动范围。

因此,即使在振动从外部施加到燃料供给装置1的情况下,因燃料积存槽10的上方被调节器保持构件6覆盖,所以积存燃料的液面不会过大地晃动,因而燃料积存量调节装置的浮子5的晃动也被控制得比较小且发生在短时间内,因此,积存燃料的液面的液位易于变得稳定,易于确保稳定的燃料供给,另外,由于积存燃料难以侵入壳体2的上部空间,因而燃料难以经由将壳体2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通道250等而向外部漏出。

图3是用于说明所述调节器保持构件6的详细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如上所述,该调节器保持构件6为覆盖壳体主体2A的开口部的除燃料泵3的上端侧及燃料导入通道等以外的几乎所有部分而形成的盖状的构件,该调节器保持构件6以将具有回油口的调节器4的下部收纳于该调节器保持构件6的上表面侧形成的凹部61的状态来支撑调节器4的下部,且形成有从该凹部61至构成燃料积存槽10的内壁面的导水槽状的剩余燃料排出通道 62。

由于设置了该剩余燃料排出通道62,使从调节器4排出的剩余燃料从凹部61的回油口下方位置进入剩余燃料排出通道62并流到其前端侧,再沿着靠近其前端侧的内壁面平稳地送回到燃料积存槽10的液面。因此,即使从调节器4的回油口滴下的剩余燃料流到燃料积存槽10内液面也难以产生波动,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供给燃料。

另外,在调节器保持构件6的上表面向上突出设置有大致圆柱状的支撑体63,该支撑体63在盖体2B上的将壳体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大气连通通道250的下方位置,将塞住大气连通通道250的开口部而发挥塞子的功能的阀球9支撑于该支撑体63的上端侧,在该支撑体63的接近盖体2B 的上端面及上端部侧面形成有多个凹凸630。

这样,由于在支撑体63的接近大气连通通道250的部分上设置了凹凸 630,所以在燃料供给装置1为侧翻状态的情况下,流入壳体2的上部空间的燃料侵入大气连通通道250的路径变得复杂化,该形状起到阻碍燃料运动的作用。因此,在阀球9发挥塞子的功能之前的阶段,能够将燃料从大气连通通道250的漏出抑制在最小限度。

进一步,如图4示出的内部结构的右视图那样,调节器保持构件6具有支撑结构,在从燃料泵3延伸设置的电气配线31、32的端子31a、32a 的与设置于盖体2B内侧的未图示的端子分别连接之前的中途位置上,该支撑结构在盖体2B的端子的下方向上支撑电气配线31、32的端子31a、32a 并将端子31a、32a与盖体2B的端子保持在连接状态。在从外部将振动施加给燃料供给装置1的情况下,能够将燃料泵3的电气配线31、32的晃动抑制到最小限度。

即,所述支撑结构形成在调节器保持构件6的与燃料泵3的上部外周面接近的切成俯视为弧状的部分的侧面(内周面),其具有夹持支撑部65、 66,该夹持支撑部65、66将电气配线31、32前端侧的端子31a、32a基端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夹持并分别支撑在成对且纵向配置的板状体 65a、65b及板状体66a、66b的对置面之间。

另外,在电气配线31、32从向下向向上方向反转成U字状而到达夹持支撑部65、66的路径中具有爪状的压紧支撑部67、68,该压紧支撑部67、 68在电气配线31、32的向下部分的下端侧将电气配线31、32压紧并支撑于调节器保持构件6的弧状的侧面,如图4所示,从燃料泵3延伸设置的电气配线31、32的从其中途位置到前端侧的部分被可靠地支撑为不能晃动的状态,因此,即使有振动也能将电气配线31、32的晃动抑制到最小限度,并能够可靠地避免发生损伤或脱落。

如上所述,关于配置在通向发动机的燃料供给通道的中途且兼作贮存器的燃料供给装置,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伴随着施加到燃料供给装置的振动而发生的不良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并能够稳定地供给燃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