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的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592发布日期:2018-06-30 04:3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油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的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VVT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增加VVT结构需要在缸盖上增加VVT阀安装孔及相关供油路,这使得缸盖油路变得非常复杂,通常需要布置多条油路,并且需要多个钢球进行封堵,增加了缸盖的设计、加工和装配难度;

另外,目前部分发动机VVT供油路采用外置钢管从缸体提供给缸盖的油路布置形式,这种外置的管路连接,结构形式较为复杂,连接点较多,增加了漏油的风险,而且零件的采购成本较高,另外,外置油路的布置方案,占用外部空间,不利于发动机的紧凑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为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缸盖内置供油路,可通过4条油路实现VVT供油及缸盖润滑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的油路结构,包括发动机缸盖和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内设置有缸体油路,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油路结构设置在发动机缸盖的前端内部,包括:进气侧供油路和排气侧供油路,所述进气侧供油路和排气侧供油路均单独与缸体油路连接,所述进气侧供油路从发动机的排气侧延伸至进气侧,且进气侧供油路从发动机排气侧至进气侧的油路上依次设置有:排气凸轮轴供油路、进气凸轮轴供油路和进气VVT供油路,所述排气侧供油路上设置有排气VVT供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侧供油路包括:第一供油路和横油道;

所述第一供油路一端与缸体油路连接,第一供油路的另一端与上方的横油道连通,所述横油道从发动机的排气侧通向进气侧;

所述排气凸轮轴供油路包括:排气凸轮供油路孔和排气凸轮油路,所述排气凸轮供油路孔设置在横油道上,排气凸轮供油路孔贯穿横油道后与排气凸轮油路连通,排气凸轮油路与排气凸轮轴孔连通;

所述进气凸轮轴供油路包括:进气凸轮供油路孔和进气凸轮油路,所述进气凸轮供油路孔设置在横油道上,进气凸轮供油路孔贯穿横油道后与进气凸轮油路连通,进气凸轮油路与进气凸轮轴孔连通;

所述进气VVT供油路包括:VVT供油路孔和进气OCV阀孔,所述VVT供油路孔设置在横油道上,VVT供油路孔贯穿横油道后与进气OCV阀孔连通;

所述进气OCV阀孔上设置有进气VVT近角油路孔和进气VVT迟角油路孔,进气VVT近角油路孔与进气凸轮轴孔连通;进气VVT迟角油路孔与进气凸轮轴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供油路上设置有增压器供油路孔。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侧供油路包括第二供油路,第二供油路一端与缸体油路连接,第二供油路的另一端与上方的排气VVT供油路连通;

所述排气VVT供油路包括:排气OCV阀孔,排气OCV阀孔与第二供油路连通;

所述排气OCV阀孔上设置有排气VVT近角油路孔和排气VVT迟角油路孔,排气VVT近角油路孔与排气凸轮轴孔连通;排气VVT迟角油路孔与排气凸轮轴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进气侧供油路从发动机的排气侧延伸至进气侧,依次设置有排气凸轮轴供油路、进气凸轮轴供油路和进气VVT供油路,由此油路使油液先经过进排气凸轮轴润滑供油,最后才是VVT供油,可以将VVT供油造成油压波动影响降低到最小,有利于保证凸轮轴润滑的油压稳定。

2)本实用新型进气侧供油路和排气侧供油路均单独与缸体油路连接,两条油路单独设置避免了相互干扰,提高了VVT的响应速度及控制精度。

3)本实用新型的缸盖油路结构设置在发动机缸盖的前端内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外置管路连接,杜绝了漏油风险,结构简单,降低了加工及装配难度,降低了零件的采购成本,同时也给发动机外部相关零件留有较大的设计空间。

4)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气凸轮轴供油路、进气凸轮轴供油路、进气VVT供油路和排气VVT供油路4条油路,以最少的油路通路达到供油、润滑的目的,同时建立油压快。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的油路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供油路;2-横油道;3-排气凸轮供油路孔;4-进气凸轮供油路孔;5-VVT供油路孔;6-进气OCV阀孔;7-进气VVT近角油路孔;8-进气VVT迟角油路孔;9-进气凸轮轴孔;10-进气凸轮油路;11-排气凸轮油路;12-排气VVT迟角油路孔;13-排气VVT近角油路孔;14-排气凸轮轴孔;15-排气OCV阀孔;16-第二供油路;17-增压器供油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的油路结构,包括发动机缸盖和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内设置有缸体油路,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油路结构设置在发动机缸盖的前端内部,结构简单,连接点少,由于采用了内置的供油路,有效地减少了漏油的风险,包括:进气侧供油路和排气侧供油路,所述进气侧供油路和排气侧供油路均单独与缸体油路连接,避免了相互干扰,提高了VVT的相应速度及控制精度,所述进气侧供油路从发动机的排气侧延伸至进气侧,且进气侧供油路从发动机排气侧至进气侧的油路上依次设置有:排气凸轮轴供油路、进气凸轮轴供油路和进气VVT供油路,所述排气侧供油路上设置有排气VVT供油路。

具体地,所述进气侧供油路包括:第一供油路1和横油道2;

所述第一供油路1一端与缸体油路连接,第一供油路1的另一端与上方的横油道2连通,所述横油道2从发动机的排气侧通向进气侧;

所述排气凸轮轴供油路包括:排气凸轮供油路孔3和排气凸轮油路11,所述排气凸轮供油路孔3设置在横油道2上,排气凸轮供油路孔3贯穿横油道2后与排气凸轮油路11连通,排气凸轮油路11与排气凸轮轴孔14连通;

所述进气凸轮轴供油路包括:进气凸轮供油路孔4和进气凸轮油路10,所述进气凸轮供油路孔4设置在横油道2上,进气凸轮供油路孔4贯穿横油道2后与进气凸轮油路10连通,进气凸轮油路10与进气凸轮轴孔9连通;

所述进气VVT供油路包括:VVT供油路孔5和进气OCV阀孔6,所述VVT供油路孔5设置在横油道2上,VVT供油路孔5贯穿横油道2后与进气OCV阀孔6连通;

所述进气OCV阀孔6上设置有进气VVT近角油路孔7和进气VVT迟角油路孔8,进气VVT近角油路孔7与进气凸轮轴孔9连通;进气VVT迟角油路孔8与进气凸轮轴孔9连通。

具体地,所述供油路1上设置有增压器供油路孔17。

具体地,所述排气侧供油路包括第二供油路16,第二供油路16一端与缸体油路连接,第二供油路16的另一端与上方的排气VVT供油路连通;

所述排气VVT供油路包括:排气OCV阀孔15,排气OCV阀孔15与第二供油路16连通;

所述排气OCV阀孔15上设置有排气VVT近角油路孔13和排气VVT迟角油路孔12,排气VVT近角油路孔13与排气凸轮轴孔14连通;排气VVT迟角油路孔12与排气凸轮轴孔14连通。

由与缸体油路连通的前侧内置的第一供油路1经过横油道2,首先给排气凸轮轴孔14润滑供油,然后再向前给进气凸轮轴孔9润滑供油,最后给进气OCV阀孔6供油,然后由进气VVT近角油路孔7及进气VVT迟角油路孔8给进气VVT供油,进气VVT利用油压调整进气相位,使进气相位提前或推后;上述油路的经由路线是先经过进排气凸轮轴润滑供油,最后才是VVT供油,这样可以将VVT供油造成油压波动影响降低到最小,有利于保证凸轮轴润滑的油压稳定;与缸体油路连通的后侧内置的第二供油路16与排气OCV阀孔15连通,然后由排气VVT进角油路孔13及排气VVT迟角油路孔12给排气VVT供油,排气VVT利用油压调整排气相位,使排气相位提前或推后。进排气VVT供油采用相对独立的两条供油路,避免了相互干扰,提高了VVT的响应速度及控制精度。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