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1982发布日期:2018-11-28 00:1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以及用户对汽车性能的追求越来越高,汽车发动机的主流应对技术集中在开发小型化技术、直喷技术、增压技术、可变进气技术、气缸盖集成排气歧管技术等等。

由于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很大一部分热量被排气带走,热量利用率低;在发动机启动时温度不能快速地提升,实现快速暖机,因而发动机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环境,进而会导致发动机启动阶段的油耗增加和排放气体燃烧不完全,不利于节能减排。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一般将排气歧管集成于气缸盖内,并在气缸盖内设计冷却水套对排气歧管进行冷却以利用排气中的热量加热冷却液,从而实现快速暖机。然而,冷却水套往往被设计成全包裹排气歧管结构,这样的冷却水套会对发动机的散热器的散热带来问题,热管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该发动机缸盖不仅能利用排气中的热量加热冷却液以实现快速暖机,而且可以避免冷却水套对发动机的散热器的散热带来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缸盖包括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排气口以及对应多个燃烧室设置并汇聚至所述排气口的多个排气道,所述排气道内设有排气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包括水套主体、从所述水套主体各燃烧室侧边引出的下部水套及从各燃烧室所述排气门之间穿过并与所述水套主体相连的上部水套,所述下部水套和所述上部水套分别覆盖于各所述排气道的下部和上部,其中,所述下部水套和所述上部水套对应所述排气道的位置上分别设有镂空区域。

优选地,所述镂空区域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燃烧室的所述排气道之间。

优选地,所述镂空区域内设有曲轴箱通风管道。

优选地,多个所述排气道汇聚形成汇聚部,所述汇聚部包括第一汇集部和第二汇聚部,所述第一汇集部将与各个燃烧室连通的所述排气道汇集成一个,所述第二汇集部将多个所述第一汇集部汇集到所述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套主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下部水套连通,且对应每一燃烧室布置有所述进水口,每一所述进水口的冷却液进入所述下部水套后形成四个单独的流路,分别为沿鼻梁区流动的第一流路、沿鼻梁区两侧的所述排气道的侧壁流动的两个第二流路以及流向排气侧的第三流路,冷却液可沿所述第一流路以及两个所述第二流路流入所述水套主体,再由所述水套主体流入所述上部水套,且所述上部水套和所述下部水套的冷却液在排气侧汇聚后可沿所述水套主体的延伸方向从所述出水口流出。

优选地,所述上部水套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的排气侧互不连通。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缸盖还包括位于所述出水口一侧的一辅出水口,所述辅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下部水套的排气侧和所述上部水套的排气侧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套还包括连通所述上部水套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的排气侧的侧部水套。

优选地,所述侧部水套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排气口的两相对侧的第一连通路和第二连通路,所述第一连通路和所述第二连通路分别连通所述上部水套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的排气侧。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缸盖还包括位于所述出水口一侧的一辅出水口,所述辅出水口至少与所述下部水套的排气侧和所述上部水套的排气侧的其中一方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盖,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缸盖上设置所述排气口以及对应多个燃烧室设置并汇聚至所述排气口的所述排气道取代排气歧管,以使得缸盖和排气歧管集成于一体,并通过所述下部水套和所述上部水套分别覆盖于各所述排气道的下部和上部,且所述下部水套和所述上部水套对应所述排气道的位置上分别设有镂空区域,不仅可以使得排气中的热量加热冷却液以实现快速暖机,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和燃油经济性,而且可以避免冷却水套对发动机的散热器的散热带来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发动机缸盖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发动机缸盖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发动机缸盖中冷却水套的仰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发动机缸盖中冷却水套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发动机缸盖中冷却水套的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发动机缸盖中冷却水套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发动机缸盖中排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发动机缸盖中冷却水套和排气道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冷却水套和排气道组合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中箭头的方向为冷却液流动的方向。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9,所述发动机缸盖100包括进水口1、出水口2、排气口3以及对应多个燃烧室设置并汇聚至所述排气口3的多个排气道4,所述排气道4内设有排气门,所述进水口1和所述出水口2之间形成有冷却水套5,所述冷却水套5包括水套主体51、从所述水套主体51各燃烧室侧边引出的下部水套53及从各燃烧室所述排气门之间穿过并与所述水套主体51相连的上部水套55,所述下部水套53和所述上部水套55分别覆盖于各所述排气道4的下部和上部,其中,所述下部水套53和所述上部水套55对应所述排气道4的位置上分别设有镂空区域5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镂空区域5a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燃烧室的所述排气道4之间。通过在缸盖上设置所述排气口3以及对应多个燃烧室设置并汇聚至所述排气口3的所述排气道4取代排气歧管,以使得缸盖和排气歧管集成于一体,并通过所述下部水套53和所述上部水套55分别覆盖于各所述排气道4的下部和上部,且所述下部水套53和所述上部水套55对应所述排气道4的位置上分别设有镂空区域5a,不仅可以使得排气中的热量加热冷却液以实现快速暖机,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和燃油经济性,而且可以避免冷却水套对发动机的散热器的散热带来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水套主体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四个燃烧室,依次为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及第四燃烧室,且每一燃烧室对应两个所述排气道4,其中,所述第四燃烧室靠近所述出水口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排气道4汇聚形成汇聚部4a,所述汇聚部4a包括第一汇集部41a和第二汇聚部42a,所述第一汇集部41a将与各个燃烧室连通的所述排气道4汇集成一个,所述第二汇集部42a将多个所述第一汇集部41a汇集到所述排气口3。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排气道4关于所述排气口3对称性分布,且每燃烧室的2个所述排气道4交汇处处于相同的位置,每燃烧室的2个所述排气道4交汇后的截面面积基本一致。通过对称性设计的所述排气道4结合所述第一汇集部41a和所述第二汇聚部42a的交汇位置控制,可以控制排气流通性能的一致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道4的流道截面面积自燃烧室至所述排气口3逐渐增大,其增大幅度为15%到20%,且在高度方向的渐扩大于在宽度方向的渐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口3形状为带圆角矩形,从而可以达到较高的排气流通系数,又达到了很好的流通能力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镂空区域5a内设有曲轴箱通风管道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2与所述水套主体51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口1与所述下部水套53连通,且对应每一燃烧室布置有所述进水口1,每一所述进水口1的冷却液进入所述下部水套53后形成四个单独的流路,分别为沿鼻梁区57流动的第一流路、沿鼻梁区57两侧的所述排气道4的侧壁流动的两个第二流路以及流向排气侧的第三流路,冷却液可沿所述第一流路以及两个所述第二流路流入所述水套主体51,再由所述水套主体51流入所述上部水套55并流向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且所述上部水套55和所述下部水套53的冷却液在排气侧汇聚后可沿所述水套主体51的延伸方向从所述出水口2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套5还包括连通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53的排气侧的侧部水套57,所述侧部水套57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排气口3的两相对侧的第一连通路571和第二连通路573,所述第一连通路571和所述第二连通路573分别连通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53的排气侧,可以使得冷却液可自所述下部水套53的所述第三流路流入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部水套57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连通路571间隔设置并连通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53的排气侧的第三连通路575以及与所述第二连通路573间隔设置并连通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53的排气侧的第四连通路577。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套5还可以不包括侧部水套57,且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53的排气侧互不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缸盖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出水口2一侧的一辅出水口7。

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53的排气侧被设置成互不连通时,所述辅出水口7分别与所述下部水套53的排气侧和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连通;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53的排气侧被设置成通过所述侧部水套57连通时,所述辅出水口7至少与所述下部水套53的排气侧和所述上部水套55的排气侧的其中一方连通。通过设置所述辅出水口7可以防止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所述冷却水套5内部气体无法排出,从而引起汽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流路上还设有调整冷却液流向和流速的阻挡件59。其中,所述第四燃烧室对应的所述第三流路上设有所述阻挡件59,以及所述第二燃烧室和所述第三燃烧室中的至少其中一方对应的所述第三流路上设有所述阻挡件59。在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燃烧室和所述第四燃烧室对应的所述第三流路上设有所述阻挡件5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缸盖100还包括多个环绕所述排气口3设置的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可保证所述冷却水套5和所述排气道4的强度。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8呈圆柱形结构,且数量为四个,以所述排气口3为对称中心,四个所述加强筋8中心对称设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盖,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缸盖上设置所述排气口3以及对应多个燃烧室设置并汇聚至所述排气口3的所述排气道4取代排气歧管,以使得缸盖和排气歧管集成于一体,并通过所述下部水套53和所述上部水套55分别覆盖于各所述排气道4的下部和上部,且所述下部水套53和所述上部水套55对应所述排气道4的位置上分别设有镂空区域5a,不仅可以使得排气中的热量加热冷却液以实现快速暖机,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和燃油经济性,而且可以避免冷却水套对发动机的散热器的散热带来问题。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