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环保节能装置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9237发布日期:2018-10-19 22:3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与环保节能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大流量环保节能装置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中国台湾专利第584168号所揭示一种“钛金环保节能器”,该钛金环保节能器为一中空的镀钛外管11中央穿出设有一中空的镀钛内管12,且在内管12、外管11间形成有一容置室13,在容置室内13填充有远红外线粉末14,而在外管11的两端封闭容置室13,且供内管12两端的接合部121穿出。通过内管12的两接合部121分别接合于油管间,汽油流至该内管12的燃油通道122时,远红外线粉末14所产生的远红外线能使燃油通道122内的汽油分子键拉长,增加汽油表面张力,进而雾化。同时,该内管12、外管11表面镀钛以带有正电离子及负电离子,而能将油路间乱流现象的油离子,通过离子化倾向,将油离子重组,同时配合镀钛的内管12及外管11能有效的导热,使汽油能平均加热及提高预热汽化完全,再利用远红外线粉末14提高能量进行更佳的反应效果,且该远红外线粉末14填充于该内管12及外管11间的容置室13,以增加保温的功效。

然而,该钛金环保节能器仅能适用在小流量的燃油传输,一旦使用在大流量的燃油传输时,该内管12的燃油通道122的管径势必增加,而该管径增加到一定大小时,由于该燃油通道122的中心至该容置室13之间的径向距离过远,因此,远红外线粉末14所发出的远红外线的照射范围受限,因而无法有效对该燃油通道122内的燃油提高能量,而进行更佳的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环保节能装置的组合结构,其主要能够适用在大流量的燃油传输,且不会降低燃油的反应效果。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环保节能装置的组合结构,其主要具有较佳地保温效果、增加远红外线的穿透性、及提升安全。

于是,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大流量环保节能装置的组合结构,包含:一第一接头单元,具有一第一空间、一与该第一空间相通的第一入口、及至少二个与该第一空间相通的第一出口;一第二接头单元,具有一第二空间、至少二个与该第二空间相通的第二入口、及一该第二空间相通的第二出口;至少二个节能模块,接设在该第一接头单元与第二接头单元之间,并各具有一中空金属的外管、一中空金属的内管、及一反应单元;该内管穿置在该外管,并具有一位于该外管内且与该内管形成一容置室的中间管部、一设于该中间管部一端且穿置在该第一出口的第一结合部、一设于该中间管部另一端且穿置在该第二入口的第二结合部、及一贯穿该第一结合部、中间管部与第二结合部的燃油通道,该燃油通道与该第一、二空间相通;该反应单元由远红外线粉末填充于该容置室。

较佳地,其中各该节能模块还具有二封盖,该二封盖分别封设于该外管的两端,且分别供该内管的第一、二结合部穿出。较佳地,其中该二封盖的端面分别抵止在该第一、二接头单元表面。

较佳地,其中还包括至少二个锁固单元,各该锁固单元具有一支撑杆及二螺母,该支撑杆穿置在该第一、二接头单元之间,并具有二分别位于该第一、二接头单元之外的锁固端部,该二螺母分别锁固在该二锁固端部。

较佳地,其中该内管还具有一凹设于该中间管部且与该容置室相通的削薄凹槽;该反应单元由远红外线粉末填充于该容置室与该削薄凹槽内并对该远红外线粉末加压成块体,并具有一位于该容置室的第一反应部、及一位于该削薄凹槽的第二反应部。较佳地,其中该外管与该内管皆为无缝管。

由此,本实用新型主要在该第一接头单元与第二接头单元之间设有至少二个该节能模块,同时各该节能模块的燃油通道分别与该第一接头单元的第一空间及该第二接头单元的第二空间相通,用以使该第一接头单元得以输入大流量的燃油,而由各该节能模块燃油通道分流通过,并汇集到该第二接头单元的第二空间内后输出,因此,不需改变各该节能模块的燃油通道的管径,而不会降低流经各该节能模块的燃油的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中国台湾专利第584168号所揭示一种“钛金环保节能器”的其中一图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显示单一节能模块的状态;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外管11

内管12

接合部121

燃油通道122

容置室13

远红外线粉末14;

本实用新型:

第一接头单元20

第一板件21

第一罩件22

第一空间23

第一入口24

第一出口25

第一穿孔26

第二接头单元30

第二板件31

第二罩件32

第二空间33

第二入口34

第二出口35

第二穿孔36

节能模块40

外管41

内管42

中间管部421

第一结合部422

第二结合部423

燃油通道424

削薄凹槽425

反应单元43

远红外线粉431

第一反应部432

第二反应部433

封盖44

气密垫圈45

锁固单元50

支撑杆51

锁固端部511

螺母52

容置室9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大流量环保节能装置的组合结构,其主要是由一第一接头单元20、一第二接头单元30、至少二个节能模块40、及至少二个锁固单元50,其中:

该第一接头单元20,是由一第一板件21及一第一罩件22所焊设而成,并具有一第一空间23、一与该第一空间23相通的第一入口24、及至少二个与该第一空间23相通的第一出口25;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接头单元20更具有至少二个第一穿孔26。

该第二接头单元30,是由一第二板件31及一第二罩件32所焊设而成,并具有一第二空间33、至少二个与该第二空间33相通的第二入口34、及一该第二空间33相通的第二出口35;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接头单元30更具有至少二个第二穿孔36。

各该节能模块40,接设在该第一接头单元20与第二接头单元30之间,并各具有一中空金属的外管41、一中空金属的内管42、一反应单元43、及二封盖44;

该中空金属的外管41为无缝不锈钢管,本实施例是举镀钛金属管为例。

该中空金属的内管42的为无缝不锈钢管,本实施例是举镀钛金属管为例,该内管42穿置在该外管41,并具有一位于该外管41内且与该内管42形成一容置室90的中间管部421、一设于该中间管部421一端且穿置在该第一出口25的第一结合部422、一设于该中间管部421另一端且穿置在该第二入口34的第二结合部423、及一贯穿该第一结合部422、中间管部421与第二结合部423的燃油通道424,该燃油通道424与该第一、二空间23、33相通;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422与该第一出口25之间、以及该第二结合部423与该第二入口34之间皆设有一气密垫圈45。

该反应单元43系由远红外线粉431末填充于该容置室90。

该二封盖44分别封设于该外管41的两端,且分别供该内管42的第一、二结合部422、423,同时该二封盖44的端面分别抵止在该第一、二接头单元20、30表面。

各该锁固单元50具有一支撑杆51及二螺母52,该支撑杆51穿置在该第一、二接头单元20、30之间,并具有二分别穿置在该第一、二穿孔26、36且位于该第一、二接头单元20、30之外的锁固端部511,该二螺母52分别锁固在该二锁固端部511。藉以将各该节能模块40定位在该第一接头单元20与第二接头单元30之间而成为一体式结构。

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组态说明。需先说明的是,当燃油(汽油)流至本实用新型的内管42的燃油通道424时,该远红外线粉末431能使汽油雾化,且配合镀钛的内管42、外管41具有导热性佳及将油离子重组的作用,使燃油均匀加热,以达到环保节能的功效属于现有技术,本案将不再讨论。至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功效说明如下。

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在该第一接头单元20与第二接头单元30之间设有至少二个该节能模块40,同时各该节能模块40的燃油通道424分别与该第一接头单元20的第一空间23及该第二接头单元30的第二空间33相通,而当燃油(如图3箭头所示)由该第一接头单元20的第一入口24进入该第一空间23后,该燃油会分别由各该节能模块40的燃油通道424通过,使得各该节能模块40的燃油通道424达到分流的作用,让该第一接头单元20的第一入口24可持续输入大流量的燃油;而流经各该节能模块40燃油通道424的燃油会汇流到该第二接头单元30的第二空间33内,最后再从该第二接头单元30的第二出口34流出,以便持续输出大流量的燃油,因此,不需改变各该节能模块40的燃油通道424的管径,即可进行大流量燃油的输入与输出,且不会降低流经各该节能模块40的燃油的反应效果。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大流量环保节能装置的组合结构,其同样是由第一接头单元、第二接头单元、至少二个节能模块40、及至少二个锁固单元所组成,由于其组合状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各该节能模块40的设计,其中:

该内管42还具有一凹设于该中间管部421且与该容置室90相通的削薄凹槽425;该反应单元43由远红外线粉末431填充于该容置室90与该削薄凹槽425内并对该远红外线粉末加压成块体,并具有一位于该容置室90的第一反应部432、及一位于该削薄凹槽425的第二反应部433。据此,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还具有下述功效。

其一,保温效果更好。由于第二实施例中该反应单元43是由该远红外线粉末431经加压所形成,因此,该反应单元43的密度大于现有技术的环保节能器所填充的远红外线粉末14,也就是该反应单元43的远红外线粉末431之间的间隙小于现有技术的环保节能器所填充的远红外线粉末14的间隙,据此,在同样的受热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更优于现有技术的环保节能器。且该外管41、内管42表面镀钛,由于纯钛金属有延展性,加热后会增加强度,这是因为其具有维持固态、而具有组织变化的转化点的缘故,再加上钛金属复合聚合物涂料的辐射热吸收率达到99%以上,所以镀钛的内管42、外管41能有效的导热,再配合该远红外线粉末431发出的远红外线提高能量达到更佳的效果反应。

其二,穿透性增加。由于该内管42的管壁厚度变薄,大大减轻该远红外线粉末431发出的远红外线被削弱的阻碍,使得该远红外线粉末431发出的远红外线更容易穿透至该燃油通道424,使得汽油分子更能吸收到远红外线,促进燃油(汽油)进入汽缸时与空气充分混合进而趋近100%燃烧。

其三,防止内管42爆裂。当燃油(汽油)流至该内管42的燃油通道424时,燃油压力会往该内管42的内壁推移,特别当本实用新型使用于高压共轨发动机时,其所产生的燃油压力过高,而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该内管42的中间管部421形成有一内凹的削薄凹槽425,使得该内管42管壁厚度变薄,有可能有爆裂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该远红外线粉末431加压形成具有该第一反应部432与该第二反应部433的块体,且该第一反应部432靠抵该外管41内,该第二反应部433靠抵该第一反应部432,该内管42的管壁靠抵于该第二反应部433,这样的状态下形成一厚实的支撑壁,用以支撑过薄的管壁,防止过薄的管壁无法承受过高的燃油压力而破裂。

其四,提升安全性。参阅图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该反应单元43是由该远红外线粉末431经加压所形成,且一体成形有该第一反应部432及该第二反应部433,其中该第二反应部433位于该内管42的削薄凹槽425内,因此,当本实用新型动作时,该削薄凹槽425的两端被呈块状的该反应单元43阻挡,该内管42不易脱离于该外管41,有效提升安全性。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