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军用运输车燃油箱自动排气供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8036发布日期:2018-09-07 22:23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油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军用运输车燃油箱自动排气供油装置。



背景技术:

CA1125J军用运输车是当前配发我军的主流运输车,主要用于平时和战时的主要物质和人员输送,并为改装各类专用车辆提供某型底盘,CA1125J军用运输车燃油供给系采用主、副双燃油箱独立供油转换系统,它不仅提高了车辆续航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燃油供给系统的可靠性,当其中一套燃油管路出现故障时,另一套燃油供给系统能够保证燃油的供给,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可靠,但是目前油箱中的压力调节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军用运输车燃油箱自动排气供油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箱压力调节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军用运输车燃油箱自动排气供油装置,包括:

均与发动机连接的主油箱、副油箱,所述主油箱上、所述副油箱上均设置有油箱盖,所述油箱盖上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箱盖上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气装置,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压动装置,

所述通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与底部上的通孔,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顶端设置有开口,底端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通道顶端设置有第二出口,底端与所述主油箱或所述副油箱连通,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出口为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压动装置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压动装置包括压动块,所述压动块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分别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底部连接,所述压动块位于所述壳体顶部、底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压动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出口之间,覆盖在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处,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

进一步,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所述油箱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主油箱、所述副油箱通过进油管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进油管路包括管一、管二、管三,

所述主油箱、所述副油箱分别通过所述管一、所述管二与所述管三连接,所述管三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管三通过电子转换阀与所述管一、所述管二连接,所述电子转换阀与所述发动机间依次设置有粗滤器、输油泵、细滤器,所述粗滤器、所述输油泵、所述细滤器均设置在所述管三上。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主油箱、副油箱间还连接有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包括管四、管五、管六,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电子转换阀间连接有管四,所述电子转换阀通过所述管五、所述管六分别与所述主油箱、所述副油箱连接。

进一步,所述副油箱依次通过管七、所述管五与所述主油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通气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在工作时,当油箱中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时,压动块处于中间位置,即覆盖于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处,油箱内部与外界隔绝,当外界气压低于油箱内部气压时,压动块克服弹簧的作用力上移,当压动块的底端上移至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的底端之上时,油箱内部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与外界大气压连通,气压差逐渐减小,在气压值相同时,压动块回到中间位置,同理,在大气压高于油箱内气压时,压动块克服弹簧的阻力下移,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将内外连通,减小压差,这样的设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稳定性高。

2、本实用新型中压动块覆盖在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处,这样可以使油箱内在没有压差或压差较小的情况下保持密闭的环境,增强本装置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可以防止燃油泄漏,且会使油箱内保持相对密闭的环境。

4、本实用新型中粗滤器可以在燃油进入输油泵之前,除去燃油中夹带的杂质,细滤器能承受比粗滤器更高的压力,细滤器位于输油泵的压力输出端,能有效驱除燃油系统中已乳化的水分。

5、本实用新型中进油管路与回油管路在主油箱、副油箱与发动机间形成回路,燃油通过管一和管三或管二和管三输送至发动机,实现主油箱或副油箱向发动机送油,输油泵可以保证燃油在低压油路内循环,并供应足量及压力一定的燃油到发动机内部设置的单体泵中,单体泵可以提供喷射压力使燃油喷射燃烧,燃烧后剩余的燃油会经过管四和管五或管四和管六再输送回主油箱或副油箱,这样既可以排解油路中的压力,也可以减少油耗,在运行过程中更稳定、更高效。

6、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主油箱供油时切换至副油箱,还可以实现副油箱向主油箱输送油的功能,在主油箱油位低时,外置燃油泵运转,将副油箱中的油输送至主油箱,实现主油箱的自动补油功能,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主油箱,3-副油箱,4-油箱盖,5-压力调节装置,51-壳体,52-通气装置,53-压动装置,531-压动块,532-第一弹簧,533-第二弹簧,54-第一通道,541-第一出口,55-第二通道,551-第二出口,56-通孔,6-密封圈,7-进油管路,71-管一,72-管二,73-管三,8-回油管路,81-管四,82-管五,83-管六,9-电子转换阀,10-粗滤器,11-输油泵,12-细滤器,13-管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军用运输车燃油箱自动排气供油装置,包括:

均与发动机1连接的主油箱2、副油箱3,主油箱2上、副油箱3上均设置有油箱盖4,油箱盖4上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5,压力调节装置5包括设置在油箱盖4上的壳体51,壳体51上设置有通气装置52,壳体51内部设置有压动装置53,

通气装置52包括设置在壳体51顶部与底部上的通孔56,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壳体51两侧的第一通道54、第二通道55,第一通道54顶端设置有开口,底端设置有第一出口541,第二通道55顶端设置有第二出口551,底端与主油箱2或副油箱3连通,第一出口541、第二出口551为左右对称设置在压动装置53的两侧。

进一步,压动装置53包括压动块531,压动块531通过第一弹簧532、第二弹簧533分别与壳体51的顶部、底部连接,压动块531位于壳体51顶部、底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的通气装置52、压力调节装置53,在工作时,当油箱中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时,压动块531处于中间位置,即覆盖于第一出口541与第二出口551处,油箱内部与外界隔绝,当外界气压低于油箱内部气压时,压动块531克服弹簧的作用力上移,当压动块531的底端上移至第一出口541、第二出口551的底端之上时,油箱内部通过第一通道54、第二通道55与外界大气压连通,气压差逐渐减小,在气压值相同时,压动块531回到中间位置,同理,在大气压高于油箱内气压时,压动块531克服弹簧的阻力下移,第一通道541、第二通道551将内外连通,减小压差,这样的设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稳定性高。

进一步,压动块531设置在第一出口541、第二出口551之间,覆盖在第一出口541、第二出口551处,且与壳体51的内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压动块531覆盖在第一出口541、第二出口551处,这样可以使油箱内在没有压差或压差较小的情况下保持密闭的环境,增强本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压力调节装置5与油箱盖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

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6可以防止燃油泄漏,且会使油箱内保持相对密闭的环境。

进一步,主油箱2、副油箱3通过进油管路7与发动机1连接,进油管路7包括管一71、管二72、管三73,

主油箱2、副油箱3分别通过管一71、管二72与管三73连接,管三73与发动机1连接,管三73通过电子转换阀9与管一71、管二72连接,电子转换阀9与发动机1间依次设置有粗滤器10、输油泵11、细滤器12,粗滤器10、输油泵11、细滤器12均设置在管三73上。

本实用新型中粗滤器10可以在燃油进入输油泵11之前,除去燃油中夹带的杂质,细滤器12能承受比粗滤器10更高的压力,细滤器12位于输油泵11的压力输出端,能有效驱除燃油系统中已乳化的水分。

进一步,发动机1与主油箱2、副油箱3间还连接有回油管路8,回油管路8包括管四81、管五82、管六83,发动机1与电子转换阀9间连接有管四81,电子转换阀9通过管五82、管六83分别与主油箱2、副油箱3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进油管路7与回油管路8在主油箱2、副油箱3与发动机1间形成回路,燃油通过管一71和管三73或管二72和管三73输送至发动机1,实现主油箱2或副油箱3向发动机1送油,输油泵11可以保证燃油在低压油路内循环,并供应足量及压力一定的燃油到发动机1内部设置的单体泵中,单体泵可以提供喷射压力使燃油喷射燃烧,燃烧后剩余的燃油会经过管四81和管五82或管四81和管六83再输送回主油箱2或副油箱3,这样既可以排解油路中的压力,也可以减少油耗,在运行过程中更稳定、更高效。

进一步,副油箱3依次通过管七13、管五82与主油箱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主油箱2供油时切换至副油箱3,还可以实现副油箱3向主油箱2输送油的功能,在主油箱2油位低时,外置燃油泵运转,将副油箱3中的油输送至主油箱2,实现主油箱2的自动补油功能,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