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8818发布日期:2019-01-18 19:1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



背景技术:

汽车水箱又称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主要机件;功用是散发热量,冷却水在水套中吸收热量,流到散热器后热量散去,再回到水套内循环,达到调温。是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出行工具,但是汽车水箱散热速率问题一直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汽车水箱散热速率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包括水箱、下副水箱、上副水箱和搅拌叶,所述水箱内部安装有冷凝管,且冷凝管末端连接有U型冷凝管,所述下副水箱通过支架与水箱右下角相连接,所述下副水箱右上端通过水管与冷凝管相连接,所述下副水箱内部安装有挡水板,且挡水板末端固定有散热金属块,所述上副水箱通过支架与水箱右上角相连接,且上副水箱左下端通过水管与冷凝管相连接,所述上副水箱下端连接有电机,且电机底端固定有支架,所述搅拌叶末端连接有电机转轴,所述上副水箱表面设置有散热口,且上副水箱上端通过通风管与鼓风机相连接,所述上副水箱位于下副水箱上端。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通过U型冷凝管相互连接,且在水箱内部绕有七圈。

优选的,所述下副水箱和上副水箱的进水端均设置在上部,出水端均设置在下部。

优选的,所述挡水板倾斜放置在下副水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的形状为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与现有的汽车水箱相比较之下,冷凝管通过U型冷凝管相互连接,在水箱内部绕有七圈,大大增加了水的散热面积,加快了散热速度,下副水箱和上副水箱的进水端均设置在上部,出水端均设置在下部,这种布局使水流从上到下,在空腔内进行一次初散热,挡水板倾斜放置在下副水箱内部,增加了水流从上到下的散热面积,加快散热速度,搅拌叶的形状为矩形,在进行旋转时,充分拨动流水,配合鼓风机进行初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下副水箱示意图。

图中:1、水箱,2、U型冷凝管,3、冷凝管,4、下副水箱,5、挡水板,6、鼓风机,7、通风管,8、散热口,9、上副水箱,10、搅拌叶,11、电机,12、支架,13、水管,14、散热金属块,15、电机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包括水箱1、下副水箱4、上副水箱9和搅拌叶10,水箱1内部安装有冷凝管3,且冷凝管3末端连接有U型冷凝管2,冷凝管3通过U型冷凝管2相互连接,在水箱1内部绕有七圈,大大增加了水的散热面积,加快了散热速度,下副水箱4通过支架12与水箱1右下角相连接,下副水箱4和上副水箱9的进水端均设置在上部,出水端均设置在下部,这种布局使水流从上到下,在空腔内进行一次初散热,下副水箱4右上端通过水管13与冷凝管3相连接,下副水箱4内部安装有挡水板5,且挡水板5末端固定有散热金属块14,挡水板5倾斜放置在下副水箱4内部,增加了水流从上到下的散热面积,加快散热速度,上副水箱9通过支架12与水箱1右上角相连接,且上副水箱9左下端通过水管13与冷凝管3相连接,上副水箱9下端连接有电机11,且电机11底端固定有支架12,搅拌叶10末端连接有电机转轴15,搅拌叶10的形状为矩形,在进行旋转时,充分拨动流水,配合鼓风机6进行初散热,上副水箱9表面设置有散热口8,且上副水箱9上端通过通风管7与鼓风机6相连接,所述上副水箱位于下副水箱上端。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时,先对该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首先整个水箱1开始工作时,热水从水管13进入上副水箱9,搅拌叶10对水进行搅拌,配合鼓风机6,对热水进行初次降温,热气从散热口8排出来,然后水由下副水箱4进入冷凝管3通过U型冷凝管2在水箱1内部进行降温,然后冷凝管3的水进入下副水箱4,流在挡水板5上,接触面积加大,配合散热金属块14进行散热,最后由右下端水管13排出冷水,这就是该快速型汽车散热水箱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