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便于运输底座的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361发布日期:2019-03-08 17:2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便于运输底座的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便于运输底座的发电机组,属于发电机组领域。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在柴油机发电机组体积缩小温度迅速升高,达到柴油的燃点。柴油被点燃,混合气体剧烈燃烧,体积迅速膨胀,推动活塞下行,称为‘作功’。

但现有发电机组大多为固定装置,无法任意移动,若需移动需使用另外的移动工具,配合升降,才能完成转移,较为麻烦,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便于运输底座的发电机组,以解决现有发电机组大多为固定装置,无法任意移动,若需移动需使用另外的移动工具,配合升降,才能完成转移,较为麻烦,且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便于运输底座的发电机组,其结构包括运输底盘、底座、开关阀、翻板、按键、摇杆、凹槽、发电机箱、铰链、右箱门、锁具、左箱门、通孔、散热窗、固定框,所述底座顶部与发电机箱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箱前端与凹槽后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凹槽前端与翻板顶部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左箱门外壁与发电机箱前端为间隙配合,所述开关阀后端与左箱门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左箱门右端与发电机箱前端通过开关阀相连接,所述左箱门左端与发电机箱前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右箱门内部与锁具后端通过螺丝相连接,所述固定框内壁与散热窗外壁为卡槽连接,所述固定框右端与发电机箱左端通过柳钉固定连接,所述通孔底部与发电机箱顶部相贯通,所述通孔与发电机箱顶部相互垂直,所述右箱门右端与发电机箱前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运输底盘上端与底座下端侧部相焊接,所述按键后端与运输底盘侧端为嵌入式连接,所述摇杆后端与运输底盘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运输底盘由液压电磁器、升降装置、机械电磁器、运输装置、液压装置、外框架组成,所述液压电磁器顶部与外框架顶部相贯通,所述升降装置左端与外框架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械电磁器底部与外框架内部底端相贴合,所述运输装置右端与外框架内部右端相连接,所述液压装置后端与外框架内部后端为机械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液压电磁器由上伸缩杆、上电磁铁、固定连接块、活动连接块、滑块连杆、横向滑轨、从动齿条、拉杆、直齿轮、主动齿条组成,所述上伸缩杆左端与上电磁铁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电磁铁左端与固定连接块右端相黏合,所述固定连接块左端与活动连接块右端为嵌入式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块左端与从动齿条右端通过滑块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块连杆顶部与横向滑轨内壁为活动连接,所述从动齿条底部与主动齿条右端通过直齿轮相连接,所述主动齿条顶部与拉杆底部相焊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由右齿轮、左齿轮、主滑槽、升降滑块、辅助滑槽、固定架、极限块、缓冲支架、防滑垫、下齿轮组成,所述右齿轮外壁同时与下齿轮外壁、右齿轮外壁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升降滑块中端与主滑槽中端为机械连接,所述升降滑块左端与辅助滑槽内壁相贴合,所述升降滑块底部与固定架顶部相焊接,所述极限块顶部与主滑槽底部为嵌入式连接,所述固定架底部与缓冲支架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支架底部与防滑垫顶部相焊接,所述下齿轮后端与主滑槽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下齿轮内环与机械电磁器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机械电磁器由动力齿盘、电机齿轮、发电机、L固定座、传动齿盘、下电磁铁、下伸缩杆、动力齿条、组合连杆齿轮、传动齿轮、轴承座、连杆斜齿轮组成,所述动力齿盘左端与电机齿轮后端相啮合,所述电机齿轮左端与发电机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发电机内部与下电磁铁内部为电连接,所述下电磁铁底部与下伸缩杆顶部为机械连接,所述下伸缩杆底部与动力齿条顶部相黏合,所述动力齿条左端与传动齿轮右端为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内环与组合连杆齿轮右端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组合连杆齿轮左端与连杆斜齿轮底部相啮合,所述连杆斜齿轮顶部与传动齿盘底部前端为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盘内环与升降装置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中端与机械电磁器左端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设有下齿轮,所述下齿轮内环与机械电磁器为机械连接,所述机械电磁器设有传动齿盘,所述下齿轮内环与传动齿盘内环通过皮带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运输装置由隔板、护板、车轮、三角支架、压杆、缓冲滑轮、缓冲杆、固定座、压力活塞组成,所述三角支架中端与固定座中端通过缓冲杆相连接,所述缓冲滑轮外壁与压杆相贴合,所述隔板后端与外框架内部后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左端与隔板右端相焊接,所述压力活塞底部与三角支架顶部通过压杆固定连接,所述压杆底部侧端与护板上端为卡槽连接,所述护板内壁与车轮外壁为间隙配合,所述三角支架底部与车轮中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压力活塞外壁与液压装置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液压装置由动力活塞、压力管、油管固定架、油管、弹簧、控制球、过滤管、油箱、进油阀门、回油阀门组成,所述动力活塞右端与压力管内壁为过盈配合,所述油管顶部左端与压力管右端相贯通,所述进油阀门顶部与回油阀门顶部通过油管相连接,所述油管上端与油管固定架中端相贯通,所述油箱侧端与回油阀门底部通过过滤管相连接,所述进油阀门内部与控制球底部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油箱内壁与运输装置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运输装置顶部与液压装置底部相连接,所述运输装置设有压力活塞,所述压力活塞外壁与液压装置为机械连接,所述液压装置设有油箱,所述压力活塞外壁与油箱内壁相贴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摇杆后端与动力齿盘中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按键后端与下电磁铁内部为电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便于运输底座的发电机组,结构上设有运输底盘,在进行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使运输底盘底部与地面接触,此时按动开关阀打开左箱门,松动右箱门打开右箱门,检查内部零件是否损坏,观察发电机箱与底座是否松动,若想移动装置,按动按键,使下电磁铁通电,下伸缩杆连同动力齿条向下伸展,传动齿轮顺时针转动,组合连杆齿轮通过连杆斜齿轮使传动齿盘转动,进而下齿轮、右齿轮、左齿轮三者同时转动,主滑槽固定不动,皮带转动时带动升降滑块紧贴辅助滑槽向下滑动,同时升降滑块中端紧贴主滑槽,此时固定架连同缓冲支架下降,防滑垫紧贴地面将装置撑起,此时往上拉动拉杆,主动齿条向上滑动,直齿轮顺时针转动,从动齿条连同滑块连杆紧贴横向滑轨往右滑动,使活动连接块与固定连接块接触,上电磁铁通电,上伸缩杆连同动力活塞往右伸展,压力管内部的油受挤压由油管流向进油阀门,进油阀门内部的控制球克服弹簧下滑,回油阀门闭合,油液进入油箱,此时压力活塞受力,使压杆连同三角支架下滑,此时车轮紧贴地面,缓冲滑轮与缓冲杆相互配合,分散压杆所受的反作用力,使其不易变形,若电磁铁电量不足,此时手握摇杆转动,动力齿盘转动,进而电机齿轮使发电机同时为上电磁铁与下电磁铁充电,装置先采用升降装置使发电机组升高,方便车轮的伸展变形,防止车轮在伸展变形过程中受力过大,使压杆不易断裂或变形,同时缓冲滑轮与缓冲杆充分分散压杆反冲力,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便于运输底座的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输底盘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的动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压装置的放大图。

图中:运输底盘-1、底座-2、开关阀-3、翻板-4、按键-5、摇杆-6、凹槽-7、发电机箱-8、铰链-9、右箱门-10、锁具-11、左箱门-12、通孔-13、散热窗-14、固定框-15、液压电磁器-101、升降装置-102、机械电磁器-103、运输装置-104、液压装置-105、外框架-106、上伸缩杆-1011、上电磁铁-1012、固定连接块-1013、活动连接块-1014、滑块连杆-1015、横向滑轨-1016、从动齿条-1017、拉杆-1018、直齿轮-1019、主动齿条-10110、右齿轮-1021、左齿轮-1022、主滑槽-1023、升降滑块-1024、辅助滑槽-1025、固定架-1026、极限块-1027、缓冲支架-1028、防滑垫-1029、下齿轮-10210、动力齿盘-1031、电机齿轮-1032、发电机-1033、L固定座-1034、传动齿盘-1035、下电磁铁-1036、下伸缩杆-1037、动力齿条-1038、组合连杆齿轮-1039、传动齿轮-10310、轴承座-10311、连杆斜齿轮-10312、隔板-1041、护板-1042、车轮-1043、三角支架-1044、压杆-1045、缓冲滑轮-1046、缓冲杆-1047、固定座-1048、压力活塞-1049、动力活塞-1051、压力管-1052、油管固定架-1053、油管-1054、弹簧-1055、控制球-1056、过滤管-1057、油箱-1058、进油阀门-1059、回油阀门-10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运输底座的发电机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运输底盘1、底座2、开关阀3、翻板4、按键5、摇杆6、凹槽7、发电机箱8、铰链9、右箱门10、锁具11、左箱门12、通孔13、散热窗14、固定框15,所述底座2顶部与发电机箱8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箱8前端与凹槽7后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凹槽7前端与翻板4顶部通过铰链9相连接,所述左箱门12外壁与发电机箱8前端为间隙配合,所述开关阀3后端与左箱门12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左箱门12右端与发电机箱8前端通过开关阀3相连接,所述左箱门12左端与发电机箱8前端通过铰链9相连接,所述右箱门10内部与锁具11后端通过螺丝相连接,所述固定框15内壁与散热窗14外壁为卡槽连接,所述固定框15右端与发电机箱8左端通过柳钉固定连接,所述通孔13底部与发电机箱8顶部相贯通,所述通孔13与发电机箱8顶部相互垂直,所述右箱门10右端与发电机箱8前端通过铰链9相连接,所述运输底盘1上端与底座2下端侧部相焊接,所述按键5后端与运输底盘1侧端为嵌入式连接,所述摇杆6后端与运输底盘1内部为机械连接;所述运输底盘1由液压电磁器101、升降装置102、机械电磁器103、运输装置104、液压装置105、外框架106组成,所述液压电磁器101顶部与外框架106顶部相贯通,所述升降装置102左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械电磁器103底部与外框架106内部底端相贴合,所述运输装置104右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右端相连接,所述液压装置105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为机械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液压电磁器101由上伸缩杆1011、上电磁铁1012、固定连接块1013、活动连接块1014、滑块连杆1015、横向滑轨1016、从动齿条1017、拉杆1018、直齿轮1019、主动齿条10110组成,所述上伸缩杆1011左端与上电磁铁1012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电磁铁1012左端与固定连接块1013右端相黏合,所述固定连接块1013左端与活动连接块1014右端为嵌入式连接,所述活动连接块1014左端与从动齿条1017右端通过滑块连杆1015固定连接,所述滑块连杆1015顶部与横向滑轨1016内壁为活动连接,所述从动齿条1017底部与主动齿条10110右端通过直齿轮1019相连接,所述主动齿条10110顶部与拉杆1018底部相焊接,所述升降装置102由右齿轮1021、左齿轮1022、主滑槽1023、升降滑块1024、辅助滑槽1025、固定架1026、极限块1027、缓冲支架1028、防滑垫1029、下齿轮10210组成,所述右齿轮1021外壁同时与下齿轮10210外壁、右齿轮1021外壁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升降滑块1024中端与主滑槽1023中端为机械连接,所述升降滑块1024左端与辅助滑槽1025内壁相贴合,所述升降滑块1024底部与固定架1026顶部相焊接,所述极限块1027顶部与主滑槽1023底部为嵌入式连接,所述固定架1026底部与缓冲支架1028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支架1028底部与防滑垫1029顶部相焊接,所述下齿轮10210后端与主滑槽1023前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下齿轮10210内环与机械电磁器103相连接,所述机械电磁器103由动力齿盘1031、电机齿轮1032、发电机1033、L固定座1034、传动齿盘1035、下电磁铁1036、下伸缩杆1037、动力齿条1038、组合连杆齿轮1039、传动齿轮10310、轴承座10311、连杆斜齿轮10312组成,所述动力齿盘1031左端与电机齿轮1032后端相啮合,所述电机齿轮1032左端与发电机1033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发电机1033内部与下电磁铁1036内部为电连接,所述下电磁铁1036底部与下伸缩杆1037顶部为机械连接,所述下伸缩杆1037底部与动力齿条1038顶部相黏合,所述动力齿条1038左端与传动齿轮10310右端为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10310内环与组合连杆齿轮1039右端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组合连杆齿轮1039左端与连杆斜齿轮10312底部相啮合,所述连杆斜齿轮10312顶部与传动齿盘1035底部前端为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盘1035内环与升降装置102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102中端与机械电磁器103左端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102设有下齿轮10210,所述下齿轮10210内环与机械电磁器103为机械连接,所述机械电磁器103设有传动齿盘1035,所述下齿轮10210内环与传动齿盘1035内环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运输装置104由隔板1041、护板1042、车轮1043、三角支架1044、压杆1045、缓冲滑轮1046、缓冲杆1047、固定座1048、压力活塞1049组成,所述三角支架1044中端与固定座1048中端通过缓冲杆1047相连接,所述缓冲滑轮1046外壁与压杆1045相贴合,所述隔板1041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048左端与隔板1041右端相焊接,所述压力活塞1049底部与三角支架1044顶部通过压杆1045固定连接,所述压杆1045底部侧端与护板1042上端为卡槽连接,所述护板1042内壁与车轮1043外壁为间隙配合,所述三角支架1044底部与车轮1043中端通过定位销相连接,所述压力活塞1049外壁与液压装置105相连接,所述液压装置105由动力活塞1051、压力管1052、油管固定架1053、油管1054、弹簧1055、控制球1056、过滤管1057、油箱1058、进油阀门1059、回油阀门10510组成,所述动力活塞1051右端与压力管1052内壁为过盈配合,所述油管1054顶部左端与压力管1052右端相贯通,所述进油阀门1059顶部与回油阀门10510顶部通过油管1054相连接,所述油管1054上端与油管固定架1053中端相贯通,所述油箱1058侧端与回油阀门10510底部通过过滤管1057相连接,所述进油阀门1059内部与控制球1056底部通过弹簧1055相连接,所述油箱1058内壁与运输装置104相连接,所述运输装置104顶部与液压装置105底部相连接,所述运输装置104设有压力活塞1049,所述压力活塞1049外壁与液压装置105为机械连接,所述液压装置105设有油箱1058,所述压力活塞1049外壁与油箱1058内壁相贴合,所述摇杆6后端与动力齿盘1031中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按键5后端与下电磁铁1036内部为电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弹簧1055采用弹簧钢材质,弹簧钢指的是制造各类弹簧及其他弹性元件的专用合金钢。按性能要求、使用条件可分为普通合金弹簧钢和特殊合金弹簧钢。

在进行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使运输底盘1底部与地面接触,此时按动开关阀3打开左箱门12,松动右箱门10打开右箱门10,检查内部零件是否损坏,观察发电机箱8与底座2是否松动,若想移动装置,按动按键5,使下电磁铁1036通电,下伸缩杆1037连同动力齿条1038向下伸展,传动齿轮10310顺时针转动,组合连杆齿轮1039通过连杆斜齿轮10312使传动齿盘1035转动,进而下齿轮10210、右齿轮1021、左齿轮1022三者同时转动,主滑槽1023固定不动,皮带转动时带动升降滑块1024紧贴辅助滑槽1025向下滑动,同时升降滑块1024中端紧贴主滑槽1023,此时固定架1026连同缓冲支架1028下降,防滑垫1029紧贴地面将装置撑起,此时往上拉动拉杆1018,主动齿条10110向上滑动,直齿轮1019顺时针转动,从动齿条1017连同滑块连杆1015紧贴横向滑轨1016往右滑动,使活动连接块1014与固定连接块1013接触,上电磁铁1012通电,上伸缩杆1011连同动力活塞1051往右伸展,压力管1052内部的油受挤压由油管1054流向进油阀门1059,进油阀门1059内部的控制球1056克服弹簧1055下滑,回油阀门10510闭合,油液进入油箱1058,此时压力活塞1049受力,使压杆1045连同三角支架1044下滑,此时车轮1043紧贴地面,缓冲滑轮1046与缓冲杆1047相互配合,分散压杆1045所受的反作用力,使其不易变形,若电磁铁电量不足,此时手握摇杆6转动,动力齿盘1031转动,进而电机齿轮1032使发电机1033同时为上电磁铁1012与下电磁铁1036充电。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发电机组大多为固定装置,无法任意移动,若需移动需使用另外的移动工具,配合升降,才能完成转移,较为麻烦,且操作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运输底盘,在进行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使运输底盘底部与地面接触,此时按动开关阀打开左箱门,松动右箱门打开右箱门,检查内部零件是否损坏,观察发电机箱与底座是否松动,若想移动装置,按动按键,使下电磁铁通电,下伸缩杆连同动力齿条向下伸展,传动齿轮顺时针转动,组合连杆齿轮通过连杆斜齿轮使传动齿盘转动,进而下齿轮、右齿轮、左齿轮三者同时转动,主滑槽固定不动,皮带转动时带动升降滑块紧贴辅助滑槽向下滑动,同时升降滑块中端紧贴主滑槽,此时固定架连同缓冲支架下降,防滑垫紧贴地面将装置撑起,此时往上拉动拉杆,主动齿条向上滑动,直齿轮顺时针转动,从动齿条连同滑块连杆紧贴横向滑轨往右滑动,使活动连接块与固定连接块接触,上电磁铁通电,上伸缩杆连同动力活塞往右伸展,压力管内部的油受挤压由油管流向进油阀门,进油阀门内部的控制球克服弹簧下滑,回油阀门闭合,油液进入油箱,此时压力活塞受力,使压杆连同三角支架下滑,此时车轮紧贴地面,缓冲滑轮与缓冲杆相互配合,分散压杆所受的反作用力,使其不易变形,若电磁铁电量不足,此时手握摇杆转动,动力齿盘转动,进而电机齿轮使发电机同时为上电磁铁与下电磁铁充电,装置先采用升降装置使发电机组升高,方便车轮的伸展变形,防止车轮在伸展变形过程中受力过大,使压杆不易断裂或变形,同时缓冲滑轮与缓冲杆充分分散压杆反冲力,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