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机乏汽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978发布日期:2019-04-29 12:4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机乏汽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机乏汽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电厂中,高速流动的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子转动,形成机械能;释放出热势能的蒸汽从汽轮机下部的排汽口排出,称为乏汽。

为了防止乏汽的热量浪费,目前的回收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换热器使得乏汽加热热网水,回收利用效率低下,回收利用方式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汽机乏汽回收利用系统,回收利用效率高,不仅可以加热热网水,还可以转化为机械能输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机乏汽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汽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一、换热器二、换热器三、吸收式热泵、乏汽总管、乏汽支管一、乏汽支管二、出热网水支管一、出热网水支管二、出热网水支管三、进热网水支管一、进热网水支管二、进热网水支管三、进热网水总管、出热网水总管、混水箱、一级螺杆膨胀机、二级螺杆膨胀机、冷凝器二和工质泵;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冷凝器一、蒸发器和吸收器;乏汽总管与汽机的排气口连接;乏汽支管一和乏汽支管二均与乏汽总管连接;乏汽支管一与发生器的热源进口连接;发生器的热源出口与换热器一的热源进口连接,换热器一的热源出口与蒸发器的热源进口连接;进热网水支管一与吸收器的入水口连接;出热网水支管一与冷凝器一的出水口连接;进热网水支管二与换热器一的冷源进口连接,出热网水支管二与换热器一的冷源出口连接;出热网水支管一、出热网水支管二、出热网水支管三均与混水箱连接;混水箱与出热网水总管连接;进热网水支管一、进热网水支管二、进热网水支管三均与进热网水总管连接;乏汽支管二与一级螺杆膨胀机的入口连接;换热器二的热源进口与一级螺杆膨胀机的出口连接,换热器二的热源出口与换热器三的热源进口连接;二级螺杆膨胀机的入口与换热器二的冷源出口连接,二级螺杆膨胀机的出口与冷凝器二的热源进口连接,冷凝器二的热源出口与工质泵的入口连接,工质泵的出口与换热器三的冷源进口连接,换热器三的冷源出口与换热器二的冷源进口连接;进热网水支管三与冷凝器二的冷源进口连接,出热网水支管三与冷凝器二的冷源出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集水箱,蒸发器的热源出口和换热器三的热源出口与集水箱连接,集水箱与出热网水总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器一、换热器二、换热器三均为管壳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换热器一和吸收式热泵组合的设置,实现了两级回收利用,提供了回收利用效率;2、一级螺杆膨胀机和二级螺杆膨胀机的设置,将乏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增加了乏汽的回收利用方式,同时,一级螺杆膨胀机利用压力能驱动对外做功,二级螺杆膨胀机采用郎肯循环驱动对外做功,使乏汽的能量得到更充分地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换热器一1、吸收式热泵2、乏汽总管3、汽机4、出热网水支管一5、进热网水支管一6、出热网水支管二7、进热网水支管二8、进热网水总管9、出热网水总管10、集水箱11、换热器三12、换热器二13、混水箱14、一级螺杆膨胀机15、二级螺杆膨胀机16、乏汽支管一17、乏汽支管二18、冷凝器二19、工质泵20、进热网水支管三25和出热网水支管三26。

乏汽总管3与汽机4的排气口连接。乏汽支管一17和乏汽支管二18均与乏汽总管3连接。

吸收式热泵2包括发生器21、冷凝器一22、蒸发器23和吸收器24。

乏汽支管一17与发生器21的热源进口连接。

发生器21的热源出口与换热器一1的热源进口连接,换热器一1的热源出口与蒸发器23的热源进口连接,蒸发器23的热源出口与集水箱11连接。

进热网水支管一6与吸收器24的入水口连接。

出热网水支管一5与冷凝器一22的出水口连接。

进热网水支管二8与换热器一1的冷源进口连接,出热网水支管二7与换热器一1的冷源出口连接。

出热网水支管一5、出热网水支管二7、出热网水支管三26均与混水箱14连接。

混水箱14和集水箱11均与出热网水总管10连接。

进热网水支管一6、进热网水支管二8、进热网水支管三25均与进热网水总管9连接。

集水箱11中的冷凝水在必要时可通过热网水总管10送入热网水系统,起到补水的作用。

乏汽支管二18与一级螺杆膨胀机15的入口连接。

换热器二13的热源进口与一级螺杆膨胀机15的出口连接,换热器二13的热源出口与换热器三12的热源进口连接,换热器三12的热源出口与集水箱11连接。

二级螺杆膨胀机16的入口与换热器二13的冷源出口连接,二级螺杆膨胀机的出口与冷凝器二19的热源进口连接,冷凝器二19的热源出口与工质泵20的入口连接,工质泵20的出口与换热器三12的冷源进口连接,换热器三12的冷源出口与换热器二13的冷源进口连接,这部分结构形成了郎肯循环回路。

进热网水支管三25与冷凝器二19的冷源进口连接,出热网水支管三26与冷凝器二19的冷源出口连接。

换热器一1、换热器二13、换热器三12均为管壳式换热器。

乏汽进入发生器21作为吸收式热泵2的驱动热源,经过发生器21降温后进入换热器一1,在换热器一1中与热网水换热后进入蒸发器23,在蒸发器23中与热网水换热后变成冷凝水进入集水箱11。

热网水系统中热网水经热网水总管9分别进入进热网水支管一6、进热网水支管二8、进热网水支管三25;进热网水支管一6的热网水进入吸收器24,被吸收式热泵2加热后由冷凝器一22出来,通过出热网水支管一5进入混水箱14;进热网水支管二8的热网水进入换热器一1,被换热器一1加热后通过出热网水支管二7进入混水箱14;在混水箱14中,不同温度的热网水混合后由出热网水总管10送回热网水系统。

乏汽进入一级螺杆膨胀机15,通过一级螺杆膨胀机15实现气体膨胀向外输出功;从一级螺杆膨胀机15排出的乏汽再进入换热器二13作为热源进行换热,换热后再次进入换热器三12作为热源进行换热后变成冷凝水进入集水箱11。有机工质在换热器二13中升温后进入二级螺杆膨胀机16实现气体膨胀向外输出功;从二级螺杆膨胀机16排出的有机工质进入冷凝器二19作为热源加热热网水,加热后的热网水通过出热网水支管三26进入混水箱14;有机工质在冷凝器二19中从气态冷到液态后,通过工质泵20进入换热器三12完成第一次升温,然后再进入换热器二13完成第二次升温,达到蒸发温度,实现一次循环。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而且,本实用新型各部分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