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8806发布日期:2019-04-24 00:1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



背景技术:

汽车高温散热器和低温散热器的主要作用分别是降低发动机和电机的温度,在使用时分别将低温散热器和高温散热器与相应的水箱保持连通,空气经过散热器时与散热器中的水发生热交换带走热量。依据整车使用状况,高温散热器的工作温度一般为80℃——120℃,而低温散热器的工作温度一般为45℃——65℃。因为性能要求和使用工况的不一致,现用的常规设计基本都是分别设计一款铝塑结构的高温和低温散热器,然后分别让空气穿过相应散热器,或将两个散热器连接起来后使空气先经过低温散热器再经过高温散热器。

但这样的设计会浪费更多的空间,增加车辆体积,在连接高低温散热器时使用的零件种类和数量多、装配效率差、成本高。而汽车冷却模块的设计趋势将会是模块化、通用化、轻量化和降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体积和重量的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包括设置于空气运动方向两侧的进水腔和出水腔,沿空气运动方向,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分别被沿竖直方向分隔为前侧的低温区和后侧的高温区;

进水腔和出水腔的低温区之间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管连通,进水腔和出水腔的高温区之间同样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管连通,形成多个沿空气进气方向贯穿散热器的散热通道。

优选地,所述散热管之间设置有布满散热通道呈波浪状的散热带,所述散热带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与低温区的两个散热管和高温区的两个散热管直接接触,散热带将散热通道分隔为多个散热子通道。

优选地,沿空气流动方向,所述散热子通道两侧的翅片上设置有倾斜的栅板形成多个百叶窗。

优选地,所述散热管沿水平方向设置,沿竖直方向相邻的散热管的相对面为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边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水腔的低温区和高温区分别连接有低温进水管和高温进水管;所述出水腔的低温区和高温区分别连接有低温出水管和高温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的低温区和高温区的相对面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与散热管配合的装配孔,所述散热管两端分别插接于装配孔中并进行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连接为通过钎焊连接散热管和装配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低温前后集成的散热器的优点在于:通过将高低温的进出水管道集成为进出水腔体,节省了连接高低温散热器的空间,提高了装配效率,减少了零件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和产品重量,通过设置百叶窗增大了散热带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的散热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包括设置于空气进气方向两侧的进水腔1和出水腔2,沿空气进气方向,所述进水腔1和出水腔2分别被沿竖直方向分隔为前侧的低温区(图未示)和后侧的高温区(图未示),结合图2,进水腔1和出水腔2的低温区之间及高温区之间分别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散热管3连通,多个所述散热管3形成多个沿空气进气方向贯穿散热器的散热通道(图未示)。

再参考图1,所述进水腔1的低温区和高温区分别设置有有低温进水管11和高温进水管12,出水腔2的低温区和高温区分别设置有低温出水管21和高温出水管22。

在使用时将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设置于车辆进风格栅后,将低温进水管11和低温出水管21分别与冷却电机等设备的低温水箱连通;将高温进水管12和高温出水管22分别与冷却发动机等设备的高温水箱连通;所述进水腔1和出水腔2分别通过散热管3连通,空气先经过连接低温区的散热管3与气动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带走部分热量,再经过连接高温区的散热管3带走液体的部分热量,从而实现散热的目的。

结合图2和图4,所述进水腔1和出水腔2的高温区和低温区的相对面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与散热管3配合的装配孔31,所述散热管3两端分别插接于装配孔31中并通过钎焊进行密封连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3沿水平方向设置,沿竖直方向相邻的散热管3的相对面为水平面。参考图2,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3的横截面为腰型孔结构,为了增加其强度,散热管3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其水平面的支撑板32。

结合图3,为了增加散热效率,所述散热管3之间还设置有布满散热通道呈波浪状的散热带4,所述散热带4的波峰和波谷分别与低温区的两个散热管3和高温区的两个散热管3直接接触,从而将散热管3中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带4中,散热带4将散热通道分隔为多个散热子通道(图未示),空气经过散热子通道时,与散热带4充分接触带走热量,提高了散热效果。

结合图4,优选实施例中,沿空气进气方向,所述散热子通道两侧的翅片(图未示)上设置有倾斜的栅板41从而形成多个百叶窗(图未示),进一步增大了空气与散热带4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所述散热管3和散热带4优选采用金属等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

再参考图1,所述进水腔1和出水腔2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边板5固定连接,从而将集成式高低温散热器固定成一体结构,便于安装和固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