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0743发布日期:2020-06-02 19:0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进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发动机提供清洁、干燥、温度适当的空气进行燃烧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动机磨损并保持最佳的发动机性能。由于轻型卡车的工作环境较恶劣,目前轻型卡车普遍采用高位进气的取气方式,进气道成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气道作为轻卡进气系统的第一道关,对进气系统的提供干燥空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因此第一道关——进气道的防水功能至关重要。

现有的汽车进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格栅和壳体底部的出气口与排尘口等,壳体两侧且位于进气格栅下方设有排水口,壳体内且位于进气格栅内侧设有导流面,导流曲面将水导流至排水口,将气体导流至出气口。

如申请号为cn201810553675.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出气管,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两端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排出。

常规进气道的分离水效率是0%,带有排尘阀的进气道的分离水效率是11%,大量水分进入到进气系统内部或发动机缸体内,使发动机容易故障,也会减少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该装置分离水效率可达70%以上,可有效防止大量水分进入到进气系统内部或发动机缸体内。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格栅2和壳体1底部的出气口3与排尘口4,所述壳体1两侧且位于进气格栅2下方设有排水口5;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对应侧进气格栅2内侧各设有一块引导面将壳体1内分割为两个进气腔9和一个出气腔10,所述出气口3和排尘口4与出气腔10连通,所述进气腔9与对应侧的进气格栅2连通且其底部与对应侧的排水口5连通,两个进气腔9分别设于出气腔10的两侧且其上部均与出气腔10连通;一块引导面为中部向内弯折的降阻导流曲面6,另一块引导面为由下至上向内倾斜的导流平面7。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引导面下端与对应侧排水口5相邻下方的壳体1相接,其上端位于对应侧进气格栅2上方且与壳体1顶部之间具有供气体12通过的间隙;所述气体12由进气格栅2进入,沿引导面向上至出气腔10并将水分离,再向下通过出气腔10至出气口3。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设有内套管11;所述内套管11的下端固定在壳体1下部,其上端至壳体1上部且位于进气格栅2上方,其与进气格栅2对应的两侧分别为降阻导流曲面6和导流平面7,其另外两侧紧贴壳体1设置。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气口3靠近降阻导流曲面6一侧设置,所述排尘口4靠近导流平面7一侧设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且位于降阻导流曲面6与导流平面7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壳体1的加强筋8。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强筋8为上窄下宽的瓜子形。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降阻导流曲面6由下至上由下倾斜段、内弧形弯折段、外弧形弯折段和上倾斜段构成,所述下倾斜段自对应侧的排水口5相邻下方的壳体1由下至上斜向内设置,所述内弧形弯折段向内弧形弯折,所述外弧形弯折段向外弧形弯折,所述内弧形弯折段和外弧形弯折段对应进气格栅2中部,所述上倾斜段由下至上斜向外使其上端至对应侧的进气格栅2内侧上方。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强筋8位于下倾斜段内侧且位于内弧形弯折段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其分离水效率可达70%以上,可有效防止大量水分进入到进气系统内部或发动机缸体内。另外,本装置在进气道内部进行除水,节省空间,引导面还能分离部分颗粒较大的粉尘(随水从排水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2进气格栅、3出气口、4排尘口、5排水口、6降阻导流曲面、7导流平面、8气体、9进气腔、10出气腔、11内套管、12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该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使用时)的壳体1、壳体1左右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格栅2和壳体1底部左右并排设置的出气口3与排尘口4等,壳体1左右两侧下部且位于进气格栅2下方设有排水口5。前述结构与现有的进气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且位于对应侧进气格栅2内侧各设有一块引导面将壳体1内分割为两个进气腔9和一个出气腔10。具体地,壳体1为竖向设置的平行四边形等腔体式结构,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进气格栅2,其底面设有出气口3与排尘口4。出气口3和排尘口4与出气腔10连通,进气腔9与对应侧的进气格栅2连通且其底部与对应侧的排水口5连通,两个进气腔9分别设于出气腔10的左右两侧且其上部均与出气腔10上部连通。具体地,壳体1内部左侧与右侧各设有一块引导面将壳体1内部由左至右依次分割为一个进气腔9、一个出气腔10和另一个进气腔9,两块引导面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壳体1内左侧与右侧,其上端最好至进气格栅2上方且与壳体1顶面具有供气体12通过的间隙。一块引导面(左侧)为中部向内弯折的降阻导流曲面6,另一块引导面(右侧)为由下至上向内倾斜的导流平面7。具体地,本专利实施例中的引导面垂直设于壳体1的前内侧壁与后内侧壁之间,降阻导流曲面6为曲面结构,如v形、弧形或其他弯折结构等;导流平面7为平面结构。气体12由引导面向上引导至出气腔10上部,气体12在上升过程中实现水分与大颗粒杂质的分离,同时能对进气进行降阻,两侧设计为不同的引导面也是为保证尽可能多的降低进气阻力作用;都是平面则不易分离水分,水分会随发动机吸气的负压被吸如进气系统,这是普通产品都无法避免进水的通病;都是曲面则具有好的分离水分效果但会造成进气阻力过大,影响使用;降阻导流曲面6和导流平面7与壳体1前侧壁和后侧壁围成的出气腔10也利于粉尘分离。因此根据流体力学的模拟进行此结构设定,可最大程度的的分离水分并降低进气阻力。

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引导面下端与对应侧排水口5相邻下方的壳体1相接(通过螺丝或铆钉紧固连接),其上端位于对应侧进气格栅2内侧上方且与壳体1顶部之间具有供气体12通过的间隙。气体12由进气格栅2进入,沿引导面向上至出气腔10并将水分离,再向下通过出气腔10至出气口3。

进一步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设有内套管11,壳体1和内套管11形成内外两套复合的结构,壳体1负责进气网格进水导向(内套管11的外壁与对应侧壳体1的内壁形成进气腔9)及外观,而内套管11则是始终高于壳体1的进气格栅,使得进气会先上升。内套管11的下端固定在壳体1下部,其上端至壳体1上部且位于进气格栅2上方,其内与壳体1的底部共同构成出气腔10,其与进气格栅2对应的两侧(左右两侧)分别为降阻导流曲面6和导流平面7,其另外两侧(前后两侧)紧贴壳体1(前后内侧壁)设置。

其中,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气口3与排尘口4左右并排设置且位于降阻导流曲面6与导流平面7平面之间,出气口3靠近降阻导流曲面6一侧设置(即设于壳体1底部左侧),排尘口4靠近导流平面7一侧设置(即设于壳体1底部右侧)。

优选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且位于降阻导流曲面6与导流平面7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壳体1的加强筋8,加强筋8设于壳体1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其具有强度加强并防止被发动机负压所吸扁的作用,且可起部分进气分流作用;最好位于受吸力的应力集中点。

具体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强筋8(沿竖向设置)为上窄下宽的瓜子形,或者为其他上下两侧为弧形的条形结构。优选地,加强筋8由上至下斜向排尘口4设置。

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降阻导流曲面6由下至上由下倾斜段、内弧形弯折段、外弧形弯折段和上倾斜段构成,下倾斜段自对应侧的排水口5相邻下方的壳体1由下至上斜向内设置,内弧形弯折段向内弧形弯折,外弧形弯折段向外弧形弯折,内弧形弯折段和外弧形弯折段对应进气格栅2中部,上倾斜段由下至上斜向外使其上端至对应侧的进气格栅2内侧上方。

具体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强筋8位于下倾斜段内侧且位于内弧形弯折段下方且位于内弧形弯折段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排水作用的汽车进气装置,其分离水效率可达70%以上,可有效防止大量水分进入到进气系统内部或发动机缸体内。另外,本装置在进气道内部进行除水,节省空间,引导面还能分离部分颗粒较大的粉尘(随水从排水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