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088发布日期:2020-05-29 12:3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燃气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调节阀,特别是一种燃气调节阀。



背景技术:

传统上,燃气发动机是将燃气用作的燃料的发动机。随着燃气的蒸发,焦油从气体分离,并且对布置在燃料通路中的部件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焦油粘附到膜片之类的橡胶部件,而损坏橡胶部件;粘附到燃料喷射孔,而阻塞该喷射孔;粘附到阀,而致使阀座上的阀错位。

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燃气减压调节器(申请号:97210103.9),包括进气管、调节装置和出气管构成,调节装置由三个减压室相互连通构成的分级调压结构,各减压室由弹性膜片分隔成气室和调节室,一、二级调节室与弹性膜片相对应的室壁与弹簧一端固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弹性胶膜片中部固接,一级调节室气室进气口设有阀芯,各减压室进气口部位设有调节螺钉或螺柱,螺柱顶部设有胶垫,调节螺钉或螺柱与支杆一端相连,支杆另一端与连接销一端铰接,连接销另一端与弹性胶膜片固接,支杆中部与室壁或通过拉杆与室壁铰接构成杠杆结构,三级减压室的室壁上设有调节旋钮,调节旋纽通过压簧与支杆端部相触。但该减压调节器减压后的气体直接通过出气管排出,减压后的气体中容易带有液体,因此容易造成减压后的气体的压力不稳定,并使发动机的工作不够可靠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使减压后的燃气的气压稳定的燃气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燃气调节阀,包括具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进气通道以及减压室,所述的出气口与所述的减压室相连通,所述的进气通道上设有截止阀,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具有负压口的负压腔,所述的负压腔上设有驱动膜片一以及驱动杆一且所述的驱动膜片一能够推动驱动杆一移动使所述的截止阀打开,所述的进气通道的外端与所述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的进气通道的内端与所述的减压室相连通,所述的减压室内设有驱动膜片二以及堵头,所述的驱动膜片二能够带动堵头移动将所述的进气通道的内端封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压室内设有若干凸出的筋条,且所述的筋条形成出气通道,所述的出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的减压室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的出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的筋条上位于所述的出气口对应的下侧设有排液口,所述的排液口竖直向下设置。

燃气通入到进气口,此时截止阀将进气通道关闭,发动机在工作时,发动机工作通过负压口将负压腔内的空气吸出,通过驱动膜片一推动驱动杆一时截止阀打开,此时燃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到减压室内,减压室内的燃气经过出气通道以及出气口排至发动机。当进入到减压室内的气体的压力增大到设定值后,减压室的气压使驱动膜片二推动堵头将进气通道的内端封堵,当减压室的气压小于设定值后,驱动膜片二复位并带动堵头脱离进气通道,使进气通道打开,此时燃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到减压室内,从而实现对燃气的减压。由于减压室内设置上述的出气通道,该出气通道设有上述的排液口,减压室的气体沿着出气通道的一端流至其另一端的过程中,气体中的液体经过排液口排出,使减压后经出气口排出的气体干燥,并使出气口排出的气体的压力能够稳定,使发动机的工作稳定。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出气通道的另一端固连有端盖,所述的端盖位于所述的出气口的内端的外侧。出气通道的另一端设置上述的端盖,能够更好的减压后的气体中的液体阻挡并排出,具有较好的排液效果。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端盖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的出气通道的另一端为截面呈圆形的腔体且所述的端盖封堵于所述的腔体。通过圆形的端盖封堵出气通道的另一端的腔体,具有结构简单且连接效果较好的优点。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筋条的内侧壁均设有若干凸出的液化片且所述的液化片的外端往所述的出气通道一端倾斜设置。通过了设置上述的液化片,能够对流经出气通道的气体中的液体有效分离,提高了液化效果。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液化片的外端具有柔性。液化片的外端具有柔性,使液化片的外端能够摆动,提高了液化效果。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截止阀包括穿设在壳体上的阀杆,所述的阀杆上定位有密封圈,且所述的密封圈能够随阀杆移动且所述的密封圈能够封堵所述的进气通道。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阀杆与所述的壳体之间设有开关弹簧且所述的开关弹簧推动所述的阀杆使密封圈封堵所述的进气通道。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负压腔内设有驱动膜片三且所述的驱动杆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驱动膜片一与所述的驱动膜片三相固连。负压腔内设置上述的驱动膜片一与驱动膜片三,能够更好的驱动驱动杆一,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驱动膜片三的一端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的驱动杆一的一端嵌于所述的定位凹槽内且两者相固连。采用上述设置,使驱动杆一与驱动膜片三之间连接效果较好的优点。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驱动膜片一与所述的壳体之间设有弹簧一。通过设置上述的弹簧一,使驱动膜片一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减压室内设有摆臂,所述的摆臂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壳体上,所述的堵头的一端固连在摆臂的一端,所述的驱动膜片二上固连有推块,所述的推块与所述的摆臂的另一端相连且所述的摆臂的另一端能够随推块的移动,所述的驱动膜片二与所述的壳体之间设有弹簧二,所述的弹簧二能够推动所述的推块并使所述的堵头脱离所述的进气通道。当减压室内的压力增大后并克服弹簧二的弹力,使驱动膜片二带动推块向下移动,从而使堵头向上摆动将进气通道的内端封堵,具有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的优点。

在上述的燃气调节阀中,所述的驱动膜片二贴近于所述的减压室的筋条的上端面上。驱动膜片二贴近于筋条的上端面并封堵对应的出气通道上侧,使燃气更好的沿着出气通道流通,提高了后续的排液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燃气调节阀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减压室内设置由筋条组成的出气通道,该出气通道设有排液口,减压室的气体沿着出气通道的一端流至其另一端的过程中,气体中的液体经过排液口排出,使减压后经出气口排出的气体干燥,并使出气口排出的气体的压力能够稳定,使发动机的工作稳定;

2、出气通道的另一端设置上述的堵头,能够更好的减压后的气体中的液体阻挡并排出,具有较好的排液效果;

3、负压腔内设置上述的驱动膜片一与驱动膜片三,能够更好的驱动驱动杆一,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

4、当减压室内的压力增大后并克服弹簧二的弹力,使驱动膜片二带动推块向下移动,从而使堵头向上摆动将进气通道的内端封堵,具有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燃气调节阀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燃气调节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燃气调节阀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燃气调节阀的减压室与端盖的示意图。

图5是本燃气调节阀的减压室的内部示意图。

图6是本燃气调节阀减压室的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a、进气口;1b、出气口;1c、进气通道;1d、减压室;1e、负压腔;1f、负压口;2、驱动膜片一;3、驱动杆一;4、截止阀;4a、阀杆;4b、密封圈;4c、开关弹簧;5、驱动膜片二;6、堵头;7、筋条;7a、排液口;7b、液化片;8、出气通道;9、端盖;10、驱动膜片三;10a、定位凹槽;11、弹簧一;12、摆臂;13、推块;14、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5所示,燃气调节阀,包括具有进气口1a以及出气口1b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进气通道1c以及减压室1d,出气口1b与减压室1d相连通,进气通道1c上设有截止阀4,壳体1内设有具有负压口1f的负压腔1e,负压腔1e上设有驱动膜片一2、驱动膜片三10以及驱动杆一3,驱动膜片三10的一端设有定位凹槽10a,驱动杆一3的一端嵌于定位凹槽10a内且两者相固连,驱动杆一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驱动膜片一2相固连,驱动膜片一2能够推动驱动杆一3移动使截止阀4打开。截止阀4包括穿设在壳体1上的阀杆4a,阀杆4a上定位有密封圈4b,且密封圈4b能够随阀杆4a移动且密封圈4b能够封堵进气通道1c,阀杆4a与壳体1之间设有开关弹簧4c且开关弹簧4c推动阀杆4a使密封圈4b封堵进气通道1c。

进气通道1c的外端与进气口1a相连,进气通道1c的内端与减压室1d相连通。减压室1d内设有驱动膜片二5、堵头6以及摆臂12,驱动膜片二5能够带动堵头6移动将进气通道1c的内端封堵。摆臂12的中部铰接在壳体1上,堵头6的一端固连在摆臂12的一端,驱动膜片二5上固连有推块13,推块13的外端具有贯穿的连接孔,摆臂1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孔与推块13相连且摆臂12的另一端能够随推块13移动,驱动膜片二5与壳体1之间设有弹簧二14,弹簧二14能够推动推块13并使堵头6脱离进气通道1c。

减压室1d内设有若干凸出的筋条7,减压室1d内设有若干凸出的筋条7,且筋条7形成出气通道8,出气通道8的一端与减压室1d的腔体相连通,出气通道8的另一端与出气口1b相连通,筋条7上位于出气口1b对应的下侧设有排液口7a,排液口7a竖直向下设置。

出气通道8的另一端固连有端盖9,端盖9位于出气口1b的内端的外侧,能够更好的减压后的气体中的液体阻挡并排出,具有较好的排液效果。端盖9的截面呈圆形,出气通道8的另一端为截面呈圆形的腔体且端盖9封堵于腔体,具有结构简单且连接效果较好的优点。

驱动膜片二5贴近于减压室1d的筋条7的上端面上,并封堵对应的出气通道8上侧,使燃气更好的沿着出气通道8流通,提高了后续的排液的效果。

燃气通入到进气口1a,此时截止阀4将进气通道1c关闭,发动机在工作时,发动机工作通过负压口1f将负压腔1e内的空气吸出,通过驱动膜片一2推动驱动杆一3时克服开关弹簧4c的弹力将截止阀4打开,此时燃气通过进气通道1c进入到减压室1d内,减压室1d内的燃气经过出气通道8以及出气口1b排至发动机。当进入到减压室1d内的气体的压力增大到设定值后并克服弹簧二14的弹力,使驱动膜片二5带动推块13向下移动,从而使堵头6向上摆动将进气通道1c的内端封堵,当减压室1d的气压小于设定值后,弹簧二14推动驱动膜片二5复位并带动堵头6脱离进气通道1c,使进气通道1c打开,此时燃气通过进气通道1c进入到减压室1d内,从而实现对燃气的减压。由于减压室1d内设置上述的出气通道8,该出气通道8设有上述的排液口7a,减压室1d的气体沿着出气通道8的一端流至其另一端的过程中,气体中的液体经过排液口7a排出,使减压后经出气口1b排出的气体干燥,并使出气口1b排出的气体的压力能够稳定,使发动机的工作稳定。

作为另一种方式,如图6所示,筋条7的内侧壁均设有若干凸出的液化片7b且液化片7b的外端往出气通道8一端倾斜设置,液化片7b的外端具有柔性。通过了设置上述的液化片7b,能够对流经出气通道8的气体中的液体有效分离,提高了液化效果。

作为优选的,液化片7b的外端具有柔性,使液化片7b的外端能够摆动,提高了液化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进气口1a、出气口1b、进气通道1c、减压室1d、负压腔1e、负压口1f、驱动膜片一2、驱动杆一3、截止阀4、阀杆4a、密封圈4b、开关弹簧4c、驱动膜片二5、堵头6、筋条7、排液口7a、液化片7b、出气通道8、端盖9、驱动膜片三10、定位凹槽10a、弹簧一11、摆臂12、推块13、弹簧二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